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8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焦点访谈》兴衰看《新闻联播》变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6.2009 07:1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继6月8日各大媒体喜滋滋地报出《新闻联播》即将变脸的消息后,9日《东方早报》再次报道,《新闻联播》将会增加舆论监督和批评的内容,为加强评论,将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评论员队伍,提升评论质量。据喻国明说,“(这是)来自于更高领导的要求。”
  我永远无法抹去6月5日那天在网上看《新闻联播》的记忆,那是个灾难频发的日子,河南龙卷风致死22人,罗京去世,成都公交燃烧死25人,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山体垮塌,70多人被埋,生死不明,坐在火车上,我就在想,今天《新闻联播》将怎样播报这些新闻。当我急匆匆打开网页,联播开始了,还是老样子:先是中央领导的活动及会议新闻,再是各地选送的报喜新闻,临近国际新闻时,才播出成都公交燃烧及重庆山体垮塌的新闻,而且很短,至于罗京去世的新闻一字不报。
  这是典型的《新闻联播》模式,即使发生再大的灾难,也无法改变其几十年形成的播报程式。如说同胞的死伤包括仍然在垮塌的山体下挣扎求生的同胞的安危都无法改变其既定的播报模式尚可理解的话,那不播出罗京去世的消息就实在不应该了。罗京可是《新闻联播》的领军人物,是自家人,难道在自己的节目里播报一段“家人”去世的消息也不成吗?当时我的感觉是彻骨的寒冷,心想,《新闻联播》怎么这样没人情味呢?随后,我将此理解为,罗京虽是十七大代表,但不是中央委员,故不够公布讣告的规格。可罗京是你们的兄弟呀,难道破一次格天会塌下来吗?
  如此说来,《新闻联播》之变脸确实有必要,但仅仅是由庄重严肃变脸为活泼亲民,窃以为意义有限,倒是上述报道所称的“将会增加舆论监督和批评的内容”让人眼睛为之一亮。但经验告诉我,对此同样不能寄予过高期望。这由我听到的几期该节目中的短评为证,那算是什么评论呀!纯粹是锦上添花式的歌功颂德的评论,何谈舆论监督?这还在其次,我真正要说的是,先把《焦点访谈》还给全国的电视观众,然后再来谈《新闻联播》的舆论监督。
曾几何时,《焦点访谈》何等风光,其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批评报道的锐气、锋芒,每每让千万观众击节赞叹。其影响力之大,只要看看那些长长的说情队伍(为了不让当地的负面新闻在《焦点访谈》播出,当地领导总会想方设法向剧组公关),就一目了然。那时的《焦点访谈》不仅全国的老百姓爱看,连时任总理的朱镕基也爱看,并且专门借视察之际为剧组加油撑腰,还破例为其欣然命笔,写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十六个字。然后鼓励大家说:“《焦点访谈》以其良好的宣传效果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舆论监督指出我们前进中的问题,反映群众的疾苦,给广大人民群众以鼓舞,使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因此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都要支持舆论监督。”多么提气的情景!那是98年的事。
  可不知从何时起,《焦点访谈》悄悄地变脸了,正面报道多了,负面报道少了,批评的锋芒锐减了,舆论监督的威力没了,观众们也渐渐地对它失去兴趣了。试问,现在还有多少观众在关注这档节目?差不多忘记了吧?如若不信,请查查该节目的收视率吧。想当年《焦点访谈》何其兴矣,看眼前它又何其衰也!嗨,谁让《焦点访谈》办得越来越像《新闻联播》了呢?这当然不能怪编导们的无能,而是由现行的新闻语境和舆论环境所决定。
  因此我的观点是,在谈《新闻联播》增加舆论监督和批评的同时,先要检视一下《焦点访谈》的兴衰命运,只有先把《焦点访谈》振兴起来,让它起死回生,然后再徐图改革《新闻联播》的模式,然后“增强《新闻联播》的舆论监督功能”的愿景才能让人有所期待。
2#
发表于 10.6.2009 07:2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9.1.2025 11:1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