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7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联播,怎样“问计于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6.2009 07: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仿佛一切都是巧合。3年前的6月5日,《新闻联播》中出现了康辉与李梓萌两张新面孔,关于《新闻联播》“换脸”的讨论便没有停止,3年后的6月5日,《新闻联播》的播音领军人物罗京因病不幸去世。据有关人士透露,央视在这个月或稍后一点会对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很多新闻节目做出大的调整,或结束严肃拘谨时代,变得更为亲民。(《广州日报》6月8日)
  《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它作为观察中国政治动向、社会变革的风向标,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有统计表明,87%的中国民众是通过《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可见,《新闻联播》在国人心目中举足轻重,它的每次改版与变动都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议。
  收看每日的央视《新闻联播》是中国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新闻联播》承载了民众太多的期待。从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平静开播到1979年底,《新闻联播》首次出现播音员图像;从1984年,卢静首次在《新闻联播》中尝试了微笑播报的方式,到《新闻联播》的片头问候语尝试加入“观众朋友们,您好”问候语、后来为以示亲切,改成了“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以及从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带来的时效革命。31年的发展历程,《新闻联播》在时代跨越中不断实现从量变到的质变蜕变。如今,《新闻联播》的信息量正在逐步加强,新闻视野也在进一步加宽。然而,“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仍是《新闻联播》的软肋。
  此前央视频频陷入网友的“纠错门”,如主播补妆、打哈欠、念白字、打嗝等尴尬举动被摄入镜头。更令人惊叹的是2009年6月7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报当日高考新闻时,在第7分48秒的画面中出现一辆公交车,车前挂有横幅“距2008年奥运会还有63天”,(6月9日央视网),让人匪夷所思,看来,《新闻联播》真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
  此次,《新闻联播》进行变脸,显然并不是主动追求创新,也不是适应竞争需要,笔者以为,主要还是响应民众的批评和质疑。
  面对观众的种种批评,央视此次出来纠错道歉,至少表明一种诚意——虚心倾听百姓意见。这次《新闻联播》改革,以“新闻立台”为理念,开门做新闻,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本身是好事。笔者希望,其一,《新闻联播》改革,央视能以老百姓的喜好为标准,以老百姓的满意为标准,不仅要反映上层声音,更要传递底层群众的呼声,不但要报道国内外大事,更要反映百姓身边的小事,要说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话,而不是天天打官腔。
  其二,要加强《新闻联播》的舆论监督作用,敢于针砭时弊,敢于揭露违纪违法的行为,敢于揭露与民争利的行为,要站在百姓利益、国家利益一边,而不是站在权贵买办利益一边。但愿央视此次改革,不仅是形式的转变,而是视角的转变。
  《新闻联播》“变脸”大势所趋。央视《新闻联播》改革换汤更要换药,照方抓“药”,我觉得,对症下“药”,要看是不是百姓的真正“需要”。笔者以为,《新闻联播》要做成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与老百姓更贴近的节目,不仅要领会上级领导的精神,更需“问计于民”,听听来自全国观众的声音。
2#
 楼主| 发表于 10.6.2009 07:07:1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说说吧,新闻联播应该怎么改才更亲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0.6.2009 07:2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1.2025 20:0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