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埃及记<br> 不知为什么,自埃及游归,已快三年,那里的一切亦常萦绕脑际,挥之不去,拂之又来,可我却总是无法提笔记下些什么。也许,这就像和太熟悉或者是太不熟悉的人在一起,真要评价他,反而不知从何下手。但不写,又憋得难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br> 真的要写,却又何其难!这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有着辉煌然而却断裂了的历史,犹如恐龙世纪。回想2000年秋启程之时,寻遍全城大小书店,竟难觅有关埃及的书。如今早已是满坑满谷、汗牛充栋了。这到使我解脱了,现在写,我就用不着去抄写那些史料和导游手册了,喜欢的人自然会找来看。<br>三千五百年前,摩西曾带领被法老迫害的犹太人,杖击红海,演绎了惊心动魄的《出埃及记》。三千五百年后,二十世纪的第一个秋天,而我通过飞机、游船和汽车,写下我的《入埃及记》。<br><br>入埃及前<br> 夜幕来临时,飞机缓缓降落开罗国际机场。<br>和我们经过的曼谷、迪拜不同的是,从飞机上往下看,诺大的开罗城一片漆黑,只有些零零星星的灯光。我们一行五人,是在迪拜参加完一个联合国会议后,经六个小时的行程,飞来埃及的。<br>当在万米高空从曾经发生过著名的埃以战争的西奈半岛,以及耶和华显灵的红海上空飞过时,我不禁回忆起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一的迪拜逗留的四天,这是一个阿拉伯传统和现代化结合的很出色的地方,站在我们居住的皇冠假日酒店十八层的落地窗前,一眼就能看见不远处的荒漠,无边无际,这很象我去过的拉斯维加斯。所不同的是,这里还靠着海,那就是著名的波斯湾。<br>说到波斯湾,就不能不提到我们参观的golden hotel(黄金酒店)。她的外观是优美的白色帆船形,因此而成为全球著名建筑。也许,最令人震撼的,还是因为它使用了八吨黄金!也因此号称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家七星级酒店。里面的柱子,甚至厕所龙头,都是用黄金包裹的。当我们乘高速电梯,登临最高一层的旋转餐厅,俯身下望时,只见美丽的波斯湾在夕阳下光滑如镜,泛着蓝幽幽的光泽。有船驶过,似刀片划过丝绸,海波如蓝色绫罗,熠熠生辉。<br> 迪拜经济的发达,很多人都以为是石油,其实,石油在迪拜的收入中只占百分之三十,其他主要是靠金融,还有就是旅游。因为迪拜人知道,石油总有一天会用尽,估计最多也就是七十年。于是他们大力发展金融业,也就是招商引资。他们欢迎移民,但必须给合伙人(本地人)交钱。在这里做生意,除了海关税,没有任何税收。<br>它也鼓励外地人和当地人结婚,因为这里地广人稀。但是,必须付出数千美元的代价。一夫多妻是许多中国男人羡慕的,据说,迪拜市的市长就有七个夫人。有天去逛街,先去家乐福,然后是黄金市场。陪同我们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阿拉伯人,身高有一米八,鼻子大而挺,没留阿拉伯男人喜欢的络腮胡子,显得干净整洁,更加帅气。他专伺保护之责,相当于我们国安局派来的吧。向他问起多妻之事,他说,只有一个。问他为何不多娶?他说,按照法律,每娶一个妻子,需要给对方父母数千美元,还要有一幢别墅似的房子,因为大小老婆不能住在一起。如有意外,只能由女方提出离婚。离婚后,还要负担生活费。有了如此之多的“不平等条约”,谁还敢多妻?当然,富人又是例外了。当问他结婚化了多少钱时,他很天真老实地掏出计算器开始算起来,大概走了一条街后,他的答案出来了:近三千美元。<br>那个有七个妻子的市长我们也见过,非常友好。但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那些见不着影的妻子,而是他的办公室窗外,放眼望去,蓝色波斯湾波光鳞鳞,白色海鸥翩翩起舞,帆船在游弋,恍如梦境!后来有新闻说,贝克汉姆夫妻欲在迪拜购房,我的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这样的美景。<br>迪拜的金色除了黄金酒店,更加闪光的是它的黄金市场,非常大,品种齐全。有许多游客在此选购黄金首饰,价格也相对便宜。那个国安局说,我们这里治安很好。你看那些人用小车拉着的铁盒子,里面都是金子,他们在进货和出货,但没有任何危险。当然,我也看到类似萨达姆共和国卫队一般的着绿制服的军人,三三两两地持抢站在街头。<br>迪拜地处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所以航空业非常发达。迪拜机场是世界著名机场之一,其规模之宏大,装修之现代豪华,在亚洲地区恐怕数一数二。迪拜常常以举办购物节、交易会来吸引游客,这里购物的奖励毫不含混,如果你在抽奖中获得大奖,其奖品不是什么照相机,电视机,电脑等,而是一桶金!那可是真正的一桶金啊,当然,它也没有水桶那么大,大概和我们使用的圆形饭盒差不多。<br>迪拜还常常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如世界杯足球预选赛、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等。我们也到沙漠上去体验了一番汽车拉力赛的折磨。日本产的巡洋舰越野车载着乘客,沿着沙丘之脊疯狂地冲上冲下,汽车轮胎发出阵阵焦糊臭,直让人翻江倒海,同车的一女士就被折腾得直冒清水。有一处,司机居然无法爬出沙沟,后来还是来了个老手,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轮胎和沙子的摩擦声,才使我们脱离沙海。为了这次历险,我们每人付出五十美元。<br>除了金色和沙海的黄色,迪拜还是个黑白世界。<br>女人都是一袭面纱和黑衣,男人则几乎都是白袍。女人总是遮得严严实实,开放些的也只能露出脸来。据说,如果女人露出身体,就要引起不良的诱惑,就是罪恶。所以,她们只能在家里,在亲人面前才可以露出身体。而男人的白袍,可能和阿拉伯国家的气候和生活条件有关,那里常年炎热干燥,一年不下一场雨是常有的事。他们原本是游牧民族,多在阳光下曝晒,而白色的袍子和头巾,都能有效地抵抗灼热的阳光和风沙。<br>在参观民俗村时,我们形象而直观地了解了他们的历史:如何从睡羊圈,到住帐篷,到进入现代化别墅。我也花了二十一美元,购得一套白袍,除了大褂,还有配套的头巾,黑色的头箍等。本以为买来只是做个纪念,当我没想到,很快它就派上了用场。<br>纯正的阿拉伯人大多都过着类似于清教徒似的生活,不准喝酒,不抽烟。有一种烟,叫苹果烟,是水烟的一种,有长长而弯曲的烟杆。我也尝试吸过几口,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烟味非常淡。<br>在为庆祝本次会议闭幕的烛光晚宴上,我才算真正见识了阿拉伯人的作风。<br>在金碧辉煌的假日酒店的宴会厅。伊斯兰风味和西餐相结合的各种食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红色的地毯上,绣着华丽的阿拉伯风格的图案。每一个长条形的餐桌上,都点着精致的蜡烛,烛台也是金光闪闪,透着豪华。时间一到,众多着白色阿拉伯长袍的当地首脑和官员们鱼贯而入,却鸦雀无声。他们虽然有近百人,却没有多大声响。有序入座以后,他们就开始默默进餐。果然,没有人喝酒,只有喝饮料的,也绝无人大声喧哗。不到半小时,只见他们又齐齐起身,悄无声息地离去。<br>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不知道该说他们无趣呢?还是说他们太刻板?或者说,有信仰的人真是可怕?而同在一个会上的五六个珠海人,实在有损国人形象。无论开会还是游览,他们永远都穿着双开叉的西装,显得傻里傻气。就餐时间未到,永远都是他们最先恭候,还嘟嘟囔囔着:饿死了。他们总是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还摆出一副骄横跋扈的姿态,用中文调笑其他人。真让人为之汗颜!也许,人没有了信仰,就没有了恐惧,行为也就变得乖张和不可理喻起来。<br>无论在世界各地,美丽女子才是一道永远看不厌倦的风景线。<br>在这次会议的闭幕式上,有一个女主持人,形象极为艳丽,恍如影星。还有一个当地的工作人员,一袭黑衣,有一米七左右,标准的鹅蛋脸,双眼皮的大眼睛充满神秘感。抓住会间休息的机会,我和她作了简短的交谈,得知她是大会秘书,名叫shamsh(音:莎姆沙)。虽然她的名字我能脱口而出,但她却发不出我胸牌上名字的拼音。她没有戴黑纱,只有一个漂亮的黑色头巾。我试探问能否照张相?因为在阿拉伯国家,是不可以随便照女士的。没想,她却爽快地答应了。当然,我一照完,周围的几位国人都冲了过来,我也再没机会进一步多聊了。<br>但是,她的形象却很难忘记了!<br><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