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史上曾有三位非凡的将军,把中国的传统智慧发辉的淋漓尽致,可惜的是这三位将军在国内的战争较少,事迹也较少,因此变得有些鲜为人知。这三位将军名字依时间的次序是常惠、王玄策和郭侃;有意思的是在国内的知名度却整个倒了过来,就成了郭侃、王玄策和常惠,但依笔者以功绩、为人、能力以及先后综合考虑排列的话应是王玄策、常惠、郭侃、,为了方便,我以时间次序向各位依次说明。
常惠(陈汤、郑吉)
常惠、陈汤和郑吉都是汉朝人,他们都是当时的中央派住西域的使者或者是军代表,但陈汤和郑吉出仕较晚,而且用军、外交方面都明显有常惠的影子,所以他俩用军、外交方面还超不过他们的老师常惠,本文将在后文中有所提及。
常惠生殁年及籍贯地均不明,他作为当时中国中央的全权代表,参与管理着当时西域乌孙王国(中国常驻大使),他和他的后任郑吉及的郑吉后任陈汤一直管理西域军事时间长达几十年,这其中历经历次叛乱,都成功的平定了,可以说常惠和他的后任学生对中国的统一有着大功。
公元前七一,中国与乌孙王国(吉尔吉斯伊什提克城)联合出兵,夹攻匈奴汗国,企图使匈奴汗国在两面作战的苦境中崩溃。中国方面,由田广明等五位大将,分别由西河(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云中(内蒙古托克托)、五原(内蒙古包头)、张掖(甘肃张掖)、酒泉(甘肃酒泉)五路出兵。乌孙王国方面,由中国常驻使节常惠担任参谋长,向东进军。匈奴汗国得到消息,立刻作大规模紧急撤退。以致中国声势浩大的五路大军,深入沙漠一千余公里,仍捕捉不到敌人主力。但乌孙兵团却大获全胜,俘虏匈奴亲王以下四万余人。匈奴汗国从此更加衰弱,前人张骞断匈奴右臂的西进政策,现在显出功效。他敏锐的眼光能远瞻到六十年之后,则不仅是伟大的探险家,而且变是伟大的政治家。
紧接着这次战役之后,常惠紧接着调发各国军队五万余人,进攻龟兹王国,声讨它攻杀轮台中国屯垦司令赖丹的罪行。但是已经时过六年,六年前当时的国王已经去世,现任国王出城谢罪说:“这不是我父亲的意思,而是我父亲大臣姑翼的意思。”常惠说:“那么,交出姑翼。”龟兹王国交出姑翼,就在城下处斩。于是中国声威,震慑西域。屯垦区恢复,并迅速推展,由轮台而渠犁王国(新疆库尔勒),而伊循城(新疆若羌东)。屯垦戍卒跟当地女子结婚,西域各国开始有中国血统的国民。为已后西域各国入中华版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请注意常惠的两次的用兵,他先进攻匈奴汗国用的是乌孙王国的军队,而且取得了大胜,而恰恰就是这个乌孙王国在以往战争中,历次输于匈奴汗国,甚至还有国王都被斩的记录,同样是乌孙王国兵,到了常惠手中,却变成勇猛之师,打的匈奴元气大伤;后一场之战打龟兹王国,也完全没用中国军队,而是西域各国联军,比第一场战争规模还大,这是最最成功的外交手段,完全达到用军的完美。当时间进入十八世纪直至现代,西方英法美等国殖民最盛时,每遇到战乱,主要兵源乃靠本国,相比之下,读者不难比出高低了。
在常惠之后,公元前六○年,中国任命郑吉担任首位西域总督(都护),他把总督府(都护府)设在乌垒王国(新疆轮台东北),中国在西域势力,更为增强。
郑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 ——《汉书》卷七十《郑吉传达室》、卷九十六《西域传上》
面积广袤的车师王国(新疆吉木萨尔)位于天山以北,是中国前往乌孙王国的要道之一。车师国王乌贵娶了匈奴汗国的公主,所以跟匈奴结盟,继续遮杀中国使节。公元前六七年,中国在渠犁王国的屯垦司令郑吉率领屯垦兵团一千五百人,再调发各国军队,集结一万余人,攻击车师。以后,匈奴汗国对这个侵入到天山以北的屯垦区大为惊恐,不断派兵骚扰。三年后(前6四),中国认为在天山以北不可能保持据点,把屯垦区撤销,退回天山以南,与渠犁王国的屯垦区合并。乌贵不能抵抗,但投降又恐惧匈奴汗国报复。两难之下,他索性放弃王位,向西投奔乌孙王国。中国就把车师国民东迁到交河城(新疆吐鲁番),而在车师故地(新疆吉木萨尔)屯垦。公元前六○年匈奴之日逐王先贤择背叛单于准备投汉时,郑吉发动西域诸国的五万兵力平安地将之后护送前往长安,有功与史。
后来郑吉在某次西域作战时不幸死于军中。在郑吉死后中央派甘廷寿任都护,而陈汤任副都督。
陈汤(?~公元前六年)山阳瑕丘(今山东省曲阜县)人。以西域兵力攻击匈奴的郅支单于,并将之斩首,其结果虽使得西域重新回复平稳,惟其独断出兵却成了问题,因而经过很长时间才加以论功行赏。后虽一度任命其为关内侯,惟因其穿着战利品等事情暴露,因而问罪改贬至僻地。总之,是个问题很多的人物。 ——《汉书》卷七十《陈汤传》、卷九十四《匈奴传?下》、卷九十六《西域传》
陈汤任副都督的时候,位于达拉斯河畔的匈奴势力增加,不仅压迫乌孙等部族,竟然还胆敢杀害汉的使者,为了避免其继续坐大,见此情势的陈汤便独断地出兵,公元前三六年,距郅支单于杀中国使节八年,中国西域总督府副指挥官(副校尉)陈汤调发各国军队,连同屯垦兵团,共四万余人,分两路向郅支单于夹攻,南路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穿过大宛王国;北路则穿过乌孙王国,在郅支城(哈萨克江布尔)下合围。郅支城陷落,联军斩下郅支单于的头,传送距离三千三百公里的中国首都长安。陈汤在他给的报告中,陈述所以发兵的理由。他说:“凡侵犯中国的,逃的再远,也要诛杀。”也就是网友们反复引用的名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出处,经过次战北匈奴汗国灭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