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畅想绿色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车展开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5.4.2010 08:1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专访宝马中国区总裁史登科博士" F, B) h( Y! ^& Y+ J& P1 ?: W- R
  U% X5 V3 f6 W: T' V( r

0 N: L2 L; P% @% p- W! P
1 ~; }0 _# E3 o+ y+ {0 k6 [. @9 a$ Q
7 n$ A5 H0 i9 |5 ?9 I3 F本届北京车展电动车纷纷亮相,这是一个好的起点。对宝马来说,电动车占到所有量产车的百分之多少才算是普及化?第二个问题,去年中国汽车总销量1300多万辆,有人说今年会达到2000辆,您认为可能吗?
# b# @& X* |8 b3 u ; i' R* [; y, D3 G* n
史登科:总体来讲电动车已经是未来全球的发展方向。对中国来讲可能会比其他国家更加具有紧迫性,政府也在大力倡导和推动发展,所以各个厂商都加大投入来做这方面的研发和生产。但是如果说什么时候可以市场化,可以量产,这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政策的支持、标准的建立和客户的需求等( b/ w7 Q. {+ m5 z+ b+ o
在今年年底之前宝马集团会将50辆(电动车)产品带到中国来,这是小的尝试,我们想看看客户的反馈,听听他们的意见。
+ D4 z0 l8 p+ h! |- g$ Q+ a8 X1 q 4 I2 M8 K3 u. N; [
我们想说的是,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宝马集团都是最早开始电动车市场化的厂商。比如我们和同济大学在一起做一个电动车研发项目,是用中国的零部件在中国本地生产电动车。根据宝马集团全球总部的项目计划,电动车会在2013年之前实现批量生产。
( u, u( W  Y/ G' A 9 ^) a3 S% W. t, a
像中国这样高速发展但是充满变数的国家,很难预计市场是多大,尤其如果你考虑到每千人所拥有汽车量的话,在中国这个数量比起美国市场还是很低。所以是充满未知,也充满希望。& T: i( }6 j9 i) Q3 i9 y
1 T9 {! I  u. }4 i/ W$ d
记者:您觉得宝马电动车如果要在中国有影响力,那么在总销量当中应该占到5%、10%还是20%?  D( @0 v$ n& t3 b6 B' s6 t# M5 F
; h2 ^: ]4 U- L9 q7 [2 J, q
史登科:占到整个销量的10%或者20%,什么时候会达到这样的量很难预测。现在政府在10到15个城市,不同的交通状况,做电动车试点。还有客户接受的问题、基础设施的问题等等,政府什么时候会推出很好的政策来推动它,这肯定是一个趋势,但是什么时候能达到10个点或者15个点很难预测。8 i( E( S' D1 W
记者:在新能源车方面,宝马是否锁定在电动车方向,奔驰今天发布了SLS,但目前宝马还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跑车。
) U& r2 T0 V, H 3 b# o/ b' X4 y8 l- }4 n0 _
史登科:新能源有很多方向,比如未来氢能源从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问题是在实施上,在现实中还没有办法达到量产。我们在寻找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也在尝试各种各样的新能源车方案,朝着零排放的目标努力,比如说我们今天带来两款混合动力车。宝马的高效动力战略,包括我们现在在产品链,包括我们的混合动力车,包括电动车发展的尝试,包括在未来氢动力上的研发。
& R/ c+ e) r) Q9 T2 Y  R
3 |7 u$ |0 s* R  q6 R  e- b' F第二个问题,其实这个要看产品的功能,我们在30年前的产品线还相当狭窄,但是你看今天,已经有各个细分市场不同的车型,所以我们的产品家族也会越来越庞大,也在寻找新的细分市场。
5 D  A2 ^) k2 ]+ ` & k/ X- B3 K+ k  {
记者:今年下半年华晨宝马要投产新5系,同时奔驰也要产生新E级车。宝马会投多大手笔来保证新5系的竞争力?
0 y5 ^$ D8 a0 r- \. }$ y1 {4 L
) m' s9 l: f3 B- [) U史登科:我们新的5系会在年底之前上市,我们也会邀请各位到时候去试驾,去体会一下就可以知道它的不同点。即便你们今天在展台上看到了它的外观、设计和内饰,可能有一些其他的理念需要实际驾乘会让大家感受更加明显。新的5系无论从动力技术、内部设计和外部设计,舒适性和安全性都是无与伦比的,所以我们对它非常有信心,销量肯定会比奔驰E级更好。
' }# |/ F* B# b( B( j. H/ A6 f 8 z/ n+ [! W3 j7 ~
记者:有关全球战略合作,比如大众铃木结盟,奔驰和雷诺日产有战略合作,宝马和PSA也将联合开发引擎,不知道史登科博士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会不会与PSA有更深的合作?这种全球战略的改变,会对宝马中国战略有什么影响?* g8 p8 i: e, R5 x2 T# c
* d9 C. K" g8 ~- L
史登科:关于全球联盟的问题,当前我们和PSA、和其他伙伴都合作得很好,我们在未来几年内还没有与其他伙伴建立联盟的计划。
, d0 t9 H6 ]7 Y" e3 G
/ B/ o  d1 G  I记者:今年年底宝马是否有推出低端车型的计划?如果说豪华车的价格不断走低,对豪华车的定位是否会产生冲击?
% k/ m0 L" f  U$ l   C- v% ^7 [) i7 |3 h6 V/ ~, R
史登科:宝马没有低端车型的战略。3系有一款无论是设计,还有各方面可能更加年轻,更加有动感,但不是低端车。
6 }/ b, f) T, N' A* h
& G- ^3 G# I2 Z# N实际上中国跟其他国家不同的一点,仍然有很多的客户希望拥有高端产品。在入门级豪华车上,中国市场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H# Q: P6 }) I' m. n
) Y: R# r+ S. [- H# z: d. U: o; t7 S; w8 ~
记者:大家有一种感觉,奔驰、宝马的品牌感觉在改变,豪华车的定义也是在改变的。, h  p3 y% j. t. R
8 {6 j) Q  ^- y
史登科:实际上豪华车不是光看价格的,这是两个概念,你看二手宝马车比其他的品牌也会高很多,比如对宝马评价都非常安全,这个车的安全性,给你的感觉是其他车所无法替代的。
: ~: t& p7 o# X5 G, H. _) S 1 E8 i1 e# i3 P& D
豪华也不是个价格的问题,30万也有30万的车,但是你拿一个同样 30万的车和宝马很难比。品牌的这个东西不光是价格,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我们希望现在宝马像一个人:我们有梦想,我们有知识,我们有责任感,我们还有技术。* U, M- A: t0 L$ ~6 u0 l, O

  ^$ t3 B1 v7 Q; E) T7 r( P% x9 s8 x. S记者:一季度汽车销量增长的很厉害,很多品牌都是100%增长。但一季度后一些厂商库存量在增加,客户购买欲望在减低,销售增速在放慢,宝马有没有感觉到这种趋势?另外宝马有没有计划在中国本土建一个设计和研发的中心?5 k  I1 T3 y& F" O- f

, C4 c# a2 G0 ?5 L, A史登科:没有,我们库存车很少。关于设计和研发中心,现在还没有决定,有这个可能,会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
2 X4 Z0 M. x2 k* {3 E: e. Z- ], W* E/ F
) `, Z% M. }5 l+ ]8 z$ B0 T; ~2 E( M记者:在日内瓦车展之后,X1国产的消息就一直在被炒作,但是宝马官方一直没有给一个准确的答复。北京车展已经开幕了,X1国产的消息是不是属实的?如果属实的话什么时候国产?) R: _' B4 m. ]6 |: \& t+ U
3 i4 O1 _( U/ H0 ?% D0 p/ f
史登科:大家都知道我们去年11月公布了我们的第二工厂计划,自那之后就有很多人说我们还有什么新产品会国产。我们的3系、5系会继续国产是毫无疑问的。基于新工厂30万辆的产量,我们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毫无疑问的。我们会有新的产品进入中国,我们要看它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定。我请大家稍微耐心一点和我们一起等待。* P% B! y" [" }$ y; ~  j+ V
9 ~7 O# V$ j1 a! G' b/ ^1 e* e
记者:在本地化上,这些年宝马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会有什么样的计划?
4 s+ K: O4 |: r
1 \- Z; G2 B2 u史登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本地化,无论是从产品,技术,员工,管理层,包括文化,文化的本地化也非常的重要。我们一直在公司内部和外部加强交流,希望在本地化上做的更好。比如新的加长5系,我们并不是说出来之后再做市场研究,而是在出来之前就跟包括内部的同事,还有专家、媒体、客户,包括我们很多的车友都有很多的交流。现在我们也得到了总部的首肯,支持我们。& X* d, c9 I, h0 k% h

2 X. q4 x$ i* h7 [# h也许本地化的下一步会是另外的方向,因为现在中国影响力在全球越来越大了,中国汽车市场可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对于全球企业来讲重要程度是越来越大,包括我们宝马集团,所以也许以后所谓的本地化是另一个思路,中国市场的声音,中国客户的意见会更多反馈到总部,影响到我们的研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4.2.2025 18:0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