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5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阳泉历史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受到警告 1#
发表于 15.6.2010 21:1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保定市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保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对外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戏曲之乡、游泳之乡、全国篮球城市、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也被人们称为“长寿之城”、“冠军之城”,入选2008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定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拥有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中国电谷。是中国内地首个官方宣布加入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全球关灯活动的城市。   1994年底,国务院批准原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了新的保定市。保定市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市,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居重要地位。   保定地图
[保定简介历史]行政区划
  保定市管辖四市(定州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18县(易县、徐水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涞水县、清苑县、满城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容城县、曲阳县、阜平县、博野县、蠡县),3区(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另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9年又新设白沟·白洋淀温泉城开发区。保定市是国务院最新批准的118个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之一。
[保定简介历史]区位交通
  保定市,位于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京广铁路、京昆高速、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而已经开工的京石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和即将开工的保津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将实现到北京30分钟和到天津40分钟的公交化联系,将进一步巩固区位地位。全市通讯畅达迅捷,移动通讯方面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先后在保定建设3G网络,使用钢管最多之一,成为全国首先开通3G网的10个城市之一,也成为同时拥有两个3G网的3个中国城市之一(另外两个为上海和无锡);电力充足;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医疗保健机械完善,文化娱乐场所众多。保定是京师门户,曾“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清代八督之首,为“冀北干城,都南屏翰”。现为大北京经济圈中的两翼之一,北京主要卫星城,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十一五”期间,保定市规划建设了保沧、廊涿、张石、大广、保阜、荣乌、张涿7条高速公路,里程801公里,总投资500多亿元,投资规模占全省四分之一,全部建成后,保定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033公里,占全省五分之一,贯穿全市20个县(市),高速公路网密度将达到4.6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目前德国水平)。届时保定市区到所辖各县只需1小时车程,到北京、天津、石家庄、沧州只需100分钟车程,保定将成为南北通衢、东出西联的“高速公路枢纽港”。2009年底新竣工的河北省最大的立交桥“电谷立交桥”,更是为保定交通起到更大作用。公路交通将形成连接京津、接轨沿海,西联晋蒙,形成京津冀蒙交通一体化格局。
[保定简介历史]保定气候
  保定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50毫米。这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有雪,夏季炎热干燥,春季多风沙,来此旅游一般以夏秋季为宜。
[保定简介历史]历史沿革
  战国时为中山国地。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分新城县置清苑县,因清苑河得名,系保定设县之始。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置奉化军(治清苑县),天成三年(928年)升为泰州。   保定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保定自古为京畿重地,元朝设郡,明朝建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此后一直是河北的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中心。   【秦上谷郡】   上谷 , 是古郡名。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 ,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 把河北中北部改为上谷郡 , 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了河北的都会 , 人们就把保定称为上谷。   【始建保州城】   宋淳化三年(992)李继宣知保州,筑城关,浚外濠,葺营舍,疏一亩泉河,造船运粮,保州始成都市。因处于宋辽边界,宋、辽多次在这一带发生战争。金代末年,保州城在战乱中成为废墟。   【重建保州城】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引一亩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御作用,又改善了城中水质,并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新建的保州城,成为京师门户,为燕南一大都会。   【建府学及书院】   宋熙宁四年(1071)保州建州学。明代改为保定府后,又始建府学,并建有二程书院、金台书院、上谷书院。   【明代改建保定城】   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都督孟善加固城墙,以砖石砌城,筑女儿墙堞口3710雉。隆庆年间(1567~1572),张烈文等三任知府将土城逐步改建成砖城,加固并增筑城楼,从战略防御出发,根据当时条件和地利,确定城的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个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称。   【设立莲池书院】   清雍正八年(1730),直隶总督唐执玉移直隶总督署至明朝大宁都司故址。十二年(1734)在莲池边设莲池书院,为直隶最高学府,知名院长有黄彭年、张裕钊、吴汝纶等,后期并开设英文、日文专科班,有日本人来此留学。书院造就了一大批文人学士。   【修浚府河】   乾隆十七年(1752)大规模修浚府河,直隶总督方观承亲赴上游察看水源,深挖和开凿一亩、鸡距、申泉、五花诸泉,疏浚候河、白草沟河及下游数十里河道,使天津、南北运河的船只接踵而来,府河码头呈现"舳舻相接,樯帆如林"的景象。   【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   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命人刻制棉花图,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并将其献与乾隆皇帝,对河北植棉和纺织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建官刻印书局】   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城内建官刻印书局,约有200多名员工,为直隶较大的印书局,曾印《畿辅通志》、《保定府志》、《清苑县志》和《四库全书》的一部分,八国联军侵保时废。   【创办畿辅大学堂】   光绪二十四年(1898),直隶总督在城西南灵雨寺创办畿辅大学堂(直隶高等学堂),为保定第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   【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侵占保定】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闰八月,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侵占保定,大肆烧杀抢掠,对文物古迹肆意破坏,并将布政使廷雍、城守尉奎恒、淮军统领王占奎等以"纵拳杀西人、烧洋房"的罪名,枭首示众。   《辛丑条约》签订后,侵略军始撤离保定。   【创办学堂】   光绪二十八年五月(1902),袁世凯在保定练新军,设陆军速成学堂和将弁学堂(后改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师范学堂、巡警学堂等。三十年设立农务学堂,三十一年设立直隶学堂、法政学堂,以及测绘、军需、马医、医务等学堂。三十三年设直隶全省警务学堂、崇实中学、直隶女学堂。   【创办育德中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陈幼云等同盟会员在保定创办育德中学(保定育德中学),培养青年先进分子,并作为河北省同盟会的机关驻地。民国6年(1917),育德中学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李维汉、李富春为第一班学员,刘少奇为第二班学员。宣统元年(1909),又创建直隶第二师范学堂、清苑中学堂和盲哑学校。   【曹锟兵变】   中华民国建立后,1912年曹锟受袁世凯指使发动兵变,保定兵匪乘机抢掠府库,焚烧街市,连续烧抢两昼夜,火光冲天,官民财物被劫掠一空,后由驻军入城镇压始息。   【建立河北农业大学】   1921年直隶农专(农务学堂)、医专(原医务学堂)、法律、法政、高等师范学堂合并,建立综合性的河北农业大学。   【创办协生印书局】   1926年,清苑人张培植在保定西大街创办协生印书局,除印刷课本和报纸外,还负责印刷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的文件和马列著作,出版单位署名"人民出版社"或"北方人民出版社"。1934年由于叛徒告密,协生印书局被国民党保定行营查抄,张培植被逮捕关押,1936年释放政治犯时获释。   【日军侵占保定】   1937年9月24日,日军侵占保定。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由天津迁保定,日军不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出动"扫荡",残酷屠杀抗日军民。日伪还于1944年以保定城关及附近村庄成立保定市,并建立伪保定市公署。   【国民党河北省政府迁保定】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保定,10月军警宪特联合在保定城中进行大搜查、大逮捕,镇压革命活动。1947年9月,在国民党保定绥靖公署担任要职的中共地下工作者谢士炎、丁行等5人相继被捕并遭杀害,此案在国民党军政界引起很大震动。10月,国民党河北省政府开始由保定迁往北平。   【保定市人民政府成立】   1948年1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围攻保定。11月22日凌晨,驻保国民党军政人员逃往北平。解放军随即入城,行政人员也陆续进城,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为冀中区直辖市。   【河北省会】   1949年8月1日建河北省,保定为省会,8月9日建立保定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8年4月省会迁天津,11月29日,保定专区所属22县1市分别合并为保定市、定县(现定州市)、阜平、涞源、涿县(现涿州市)、易县、高阳、徐水、安国、唐县10县(市)。1960年2月,专、市合并称保定市。1961年5月恢复保定专区建制,市属各县变专区所属,合并的大县陆续撤销。1962年恢复22县1市建制。1966年省会返迁保定,1968年迁石家庄。   【保定地区】   1968年8月18日,保定专区改保定地区,建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为保定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由地区析出,复为省辖市,满城县划归,1986年5月7日增辖清苑县,保定市辖新市区、南市区、北市区、郊区和清苑县、满城县4区2县。1987年撤销郊区。   【地市合并】   经国务院批准,1994年12月23日,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建立新保定市。
[保定简介历史]文化积淀
  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是一座有2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元明以来,历为京南重镇,畿辅要地。保定是1986年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多少年来,这片土地滋养出大批的文学家、诗人、创作家、表演艺术家、书画家和多种文化工艺人才,曾获得“戏剧之乡”、“中国民间音乐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雕刻之乡”等多种称号。这里曾是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还是新时期双拥共建模范城的诞生地。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保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壮士荆轲,燕大夫郭隗,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戏剧家关汉卿、著名谏臣杨继盛、京剧艺术家盖叫天,东晋名将祖逖等名人志士辈出。保定教育渊源,人文灿烂,宋有州学,明有府学,清有莲池书院,北洋军阀冯国璋、清末状元刘春霖等一大批清代官员和教育家曾毕业于此。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曾以此培养了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李富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蔡畅、向警予等一大批中国早期革命家。保定是将军的摇篮,我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就建在保定市东郊,保定军校曾培养出吴佩孚、孙传芳、蒋介石、李济深、叶挺、张治中、傅作义、陈诚、白崇禧等1800多名将军。清末保定称为学生城。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还曾是义和团活动的重要地区,北方辛亥革命的发祥地,河北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红旗谱》、《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都记载着保定昨天的辉煌。   保定老调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老生调,从元代时尚小令“河西调”变化而来。“河西调”是流行于燕赵民间的一种小曲,清初曾在白洋淀周围和潴龙河以西的广大农村游行传唱,当时的民间花会也多唱此调。后来,一些艺人在“河西调”的曲调中加“滚唱”开始在舞台上搬演故事,成为老调剧种的雏形。老调剧种的成熟最晚不迟于请出清初咸丰年间,清末民初为它的鼎盛时期,曾有演出班近20个,除冀中广大农村外,其足迹还到过保定、北京、天津等城市,涌现出了韩大仓、高老寿、肖宽玉等一批老调艺人,剧目如《雕寇》、《临潼山》《忠保国》等100余个。到抗日战争前夕,老调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达到了空前繁荣。全国解放后,老调迎来了它的又一个兴盛时期。从1958年至1991年,老调曾先后5次进首都北京演出,《潘杨讼》、《忠烈千秋》两个优秀剧目被拍摄成电影艺术片在全国发行放映。   保定老调的艺术形式,以舞台表演为主。在它在孕育形成的过程中,曾吸收借鉴了清中叶流行于冀中一带的说唱艺术木板大鼓以及由南方流入京城周围一带农村的高腔“大戏”的音乐形式,使唱腔显得雄浑宽厚、粗犷高亢,给人一种深沉凝重、威严雄壮、气势恢宏的感觉。























来源于:阳泉钢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6.6.2024 18:4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