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8.10.2010 15:49:20
|
只看该作者
而这个时期,虽然中国和东欧如东德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有段时间是免签证的。但能拿到护照到达西德申请政治庇护的,凤毛麟角。非常少数。即使个别留学生和外交人员,也算叛逃。少之又少到忽略不计的程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难民营的中国人几乎为零。直到越南战争的爆发。可是这些中国人也只能被叫做华人。当然德国政府是不会像我们分的这么细。统统不当外人的把他们算成了中国人。这里几乎囊括了所有因越法,越美,红色高棉(赤柬)战争和越南船民一起投奔怒海的华侨华人。西德于是遵照联合国旨意派船去香港难民营接回大量的包括华侨在内的大量越南(东南亚)难民。这应该才算做是中国人在德国当难民的开端。虽然我们习惯上不把这些能讲汉语的华侨算做中国人。但在德语和英语的叫法里没人会给你仔细辨别华人,中国人的区别。德国政府早就把这笔帐算在中国人上面了。当然,从被德国从香港难民营里买回来的难民里竟然混入了很多香港人。当时,很多香港无业青年(混混)知道了德国政府派船要把这群叫花子接去过好日子了。混进难民营,和很多难民掉包了衣服和证件就这样来到了德国。而当时很多的东南亚难民更希望留在香港,毕竟饮食,生活方式近似。而德国吃硬面包的日子让人觉得未卜而难于憧憬。在这点上,香港混混比越南难民有见识。而这个时候,正是西德60-70年代。经济强劲。劳工短缺。从土耳其大量引进劳工的时候。所以这次的难民收留,有了大量劳工。经济上划算,国际上面子很好看。德国又赚了。也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中餐馆开始在德国遍地开花。亚洲超市也出现在大中城市里。这也是早期中餐馆要讲广东话的原因。所以当你遇到一个会讲广东话,标榜自己是从香港移民来德国的中餐馆老板。不必太当真。越南华侨难民么,有啥不好意思承认的呢。(而那个时候的中餐馆和现在不太一样,价格比较贵,不是随便都能吃的起的。因为工人不好找。所以老板对工人非常客气。分配工作时会说请你帮我做什么的。每年有21的带薪价等等好习惯都是那个时候养成的。不像现在到处都是中餐馆,相互降价恶性竞争。老板克扣工人。哎,一声叹息。真的是很神往使用西德马克的旧日时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