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2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军报内刊惊现:中国导弹模拟打击日本的方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7.10.2010 12:17: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军报内刊惊现:中国导弹模拟打击日本的方案



中国导弹打击日本的模拟图



  军报内刊惊现:中国导弹模拟打击日本的演示方案!!!中国如果同日本发生军事冲突,必然会涉及到美国,原因是美国同日本之间有《美日共同防御条约》和《美日安全联合宣言》的军事联盟关系。


  然而,当中国和日本的军事冲突突然发展到失去控制的时候,发展到双方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时候,美国是否会冒着国家毁灭的危险解救日本,就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因此,在模拟中国同日本进行军事冲突的时候,需要模拟美国介入中日军事冲突和美国不介入军事冲突的二种情况。


  由于历史的积怨,现实的利益冲突,以及在钓鱼台岛等等岛屿上的主权争端,中日之间是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一旦中日之间的军事冲突发生,中国可能对日本采取三类形式的打击:


  A,对日本的儆戒性打击;


  B,对日本的有限性打击;


  C,对日本的毁灭性打击。对日本这些打击中国均以导弹为主要武器来实现。


  A,对日本的儆戒性打击


  对日本的儆戒性打击是中日军事冲突的最低层次,中国采取的行动很可能是以特殊性能的导弹开始攻击日本的海军舰队,烧毁日本舰队的电子设备,随后以常规反舰导弹将其摧毁。中国海军有一些特殊的战术能够使上述的打击目的得以实现。


  儆戒性打击发生的条件是中日之间尖锐的,但是小规模的利益冲突,例如钓鱼岛等岛屿的主权争端.中国对日本的儆戒性打击不会涉及日本本土。


  在这类低层次的军事冲突当中,中国所使用的反舰导弹主要是鹰击8及其改进型,海鹰2,海鹰4,上游2等等反舰导弹,在冲突的开始,中国可能使用电磁波弹首先摧毁日本舰队的先进电子系统.


  根据美国政府在一九九六年十月前后多次发表的关于钓鱼岛主权未定的声明,以及钓鱼岛不属于《美日共同防御条约》所保护范围的政府官员言论(例如美国主管亚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洛德WenstonLord的言论),美国在钓鱼台岛的争端中可能保持中立立场,美国直接参战的可能性比较小。


  B,对日本的有限性打击


  在未来,如果日本介入台湾,有可能触发中国对日本本土的有限性打击.另外,如果中日两国的低层次军事冲突升级,也会触发中国对日本的有限性打击。

  中国对日本的有限性打击涉及到日本本土,是对日本战略目标的有限性打击,打击的方式是东风3,东风21,东风25,巨浪1,以及射程二千公里巡航导弹投射日本本土,摧毁日本的防空系统,日本的核子基地及生产工厂等等。


  中国对日本本土的攻击引起美国的介入。美国的军事介入导致战争的扩大,甚至有可能是中国同美国日本台湾同时战争的局面。战争的结果是核子武器对有关各国大城市的摧毁。


  C,对日本的毁灭性打击


  在未来,如果日本和中国内部的民族主义恶性膨胀,日本复活军国主义,中国试图洗雪一八四0年以来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屈辱,那么就有可能在中日发生军事冲突的时候战争不断地升级,直至引发核子大战。


  在此情况下,美国可能军事介入,也可能军事不介入。无论美国是否介入,都不影响中国对日本的毁灭性打击。原因是中国拥有的攻击日本的核子导弹射程同攻击美国的核子导弹射程不同,中国以中程战略导弹摧毁日本的二十五个主要城市后,仍然有足够的洲际导弹威慑美国。


  中国对日本本土攻击的二十五个城市如下:


  (一)本州岛:东京、千叶、宇都宫、横须贺、京都、神户、大阪、岐阜、名古屋、青森、仙台、新泻、金泽、和歌山、姬路、冈山、广岛。


  (二)九州岛:北九州、福冈、鹿儿岛、熊本、长崎。


  北海道:函馆、扎幌。四国岛:松山。在日本的上述城市遭受核子打击之后,日本文明的主体就在地球表面消失了。同时中国可能遭受美国的全面核子攻击,美国也会遭受中国的核子反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8.10.2010 17:3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9.10.2010 15:57:39 | 只看该作者
以美国人的性格应该不会冒着和中国开核战的危险帮日本卖命的,可能会卖给日本核武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1.2025 10:1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