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频道
查看: 13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酒。酒文化。醉酒。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010 00:2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ZT
   中国酒桌文化已成拉关系和缓解社会压力工具

  2010年02月15日15:34新周刊


     酒桌即中国
  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
  喝酒可大俗可大雅,可论国是可谈风月,可攀交情可见性情,可怡情可乱性,可养生可伤身,可豪饮可小酌,只是不可无酒。
  无酒不成席。酒是催化剂,桌是能量源。酒桌不是PK台,是PR场。
  在中国,酒是文化、礼仪、历史、风俗;最后酒酒归一,酒是关系,酒桌即中国。
  情在口中,话在杯中,各地酒桌不同酒风。《新周刊》遍约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东北和香港的资深酒徒,谈不同城市里的酒桌、不同酒桌上的人情世故、不同人情世故里的中国社会酒规则。
  公款吃喝9000亿,是国防开支的5倍、医疗投入的4倍,这叫“酒桌经济”。抛开利益局,纯扯淡、纯聊天,开怀畅饮、放浪形骸,这叫“酒肉朋友”。“酒桌经济”难免,“酒肉朋友”难得。更多的是我请你喝酒、你帮我办事,喝酒成为一种工具理性。
  今天,你喝了吗?
  必须买醉的中国人
  中国朝酒晚舞
  酒是“前啜”,桌是“后啜”。酒和桌构成中国人精神与话语交流的阵地,也是面临各种社会压力的逃避之所。
  文/胡赳赳
  王朔在《新狂人日记》中描述过一个叫“三哥”的,大家每天都顶着“三哥”的名目吃饭:周一,三哥要去天津了;周二,三哥又不走了;周三,三哥真走了;周四,三哥回来了。王朔说:“剩下的就全周末——必须的。”
  这个三哥是典型的饭局达人,最“骇人”的一次是在某次聚会上,7个人互相介绍后发现,彼此全叫“三哥”,这几率真是小之又小,愣让王朔给碰上了。
  吃饭其实很累,但再累也得吃。所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革命了,不就剩下“请客吃饭”么。美食专栏作家沈宏非说:“一周一个饭局是正常人,一天一个饭局是大红人,一天三个饭局是交际花,一天很多饭局,是餐厅服务员。”
  经济学家茅于轼长期以来有个观点,中国的粮食最起码够全中国再吃20年,所以他赞同退耕建房,这样房价就下来了。中国人的现状说到底是“吃穿住行”只解决了吃穿,没解决住行。基本温饱、略微小康、虽有中产、塔顶特权是社会的写照。住,房价太高,行,交通太堵。吃和穿则蔚为大观,钞票化做饭票、布票仍是主旋律,于是往死里吃、往出格中穿。
  酒、桌的中国形态
  喝红酒加电脑桌,从微博上接入世界;喝白酒加麻将桌,从领导处搞好关系;喝洋酒加谈判桌,从客户处套取利益。
  现代人每天外出游弋,与原始社会出外打猎并无本质不同,碰运气、谈天气、讲义气、聚人气,“气场”各有不同,“公关”无处不在。早期在房地产领域流行的“工作无非两件事——找资源、建人脉”现在人人心领神会。说白了就是:寻找猎物,自己能干掉就独吞,干不掉,那就找人来合伙干掉。
  酒是用来壮胆的,桌子是用来拍板的,酒和桌拼在一起,则无事不可为。有的时候,一桌客满,硬挤不进来,你还得单开一桌,是为换个局;自己定喝酒规则,是为制度创新;吆喝人来,是为策划推广;分而食之,是为共同事业;酒醉饭饱,是为既得利益。陈天桥用网络游戏起家,江南春靠写字楼电视创业,马云凭电子商务致富,无他,但懂得一个“吃”字。
  鲁迅先生作悲愤言,旧社会每一页都写着“吃人”二字。现在的社会不作如是观,人们的活命思路转化为:“是人就要有被利用价值”。潜台词是被吃一口未尝不可。所以,娱乐界的潜规则被90后少女转化为“肉献”一词,与其被潜,不如主动肉献。无论是看吴晓波《激荡三十年》,还是看殳俏《吃,吃地笑》,最后得出一样的道理:大国亦是盘中餐。
  每逢年底,公司企业、单位部门都有年会,这是观察中国生态的绝佳场合。企业文化不同,生意好坏有别,气势形态各样,但有一处相似,总得有人喝醉方为尽兴,总会有一句口头禅言简意“骇”:“吃好,喝好。”
  有酒无桌是酒鬼,有桌无酒干着急。酒与桌的关系就像矛与盾的关系,没有矛不甘心、没有盾不放心。酒是催化剂,桌是能量源。酒桌不是PK台,而是PR场。中国的骑士,不用骑马,而是骑驴找马。也只有在酒后,民间智慧诞生了:“群众都过了河,干部还在那里假装摸石头”。
  酒:从何以解忧到何以解压
  据说,茅台空酒瓶都卖到了90元一个。茅台当地的一个开发商说,现在市面上卖的茅台3/4都是假的。原因很简单,茅台酒的产量有限,而需求量太大。“批条子到茅台酒厂要酒的都生产不过来。”
  酒没有缓解“忧郁”。忧郁症位列第四大疾病,全球患者达到1亿,每60个人当中就有1个,在大城市中更严重,“每个人都至少认识一个忧郁症朋友”。
  但酒还是缓解了社会压力。上海一家杂志的主编说:“我缓解压力的三种方式是:喝酒、K歌、飙车。”此话颇具代表性。这还是健康的,要是“嗑药、K粉、发飙”那就太《台北晚九朝五》了。
  喝酒达到“赖嗨嗨”状态好过全民下药。国进民退、未富先懒,小酌一杯进入自我陶醉状态也许是最佳选择。买完房,每个人都想吃后悔药,每个人都需要杯酒。“现在还被老婆抱怨,当时看好要买的大房子,钱都准备好了,结果接到一个电话说房子那儿以前是垃圾场,结果不知怎么想就动摇了。过了几天再去订就没有了。”有个想换房子的IT界人士喝过一杯后说。
  工作上的压力显然更大,新人时常面对职场“冷暴力”:无人指点、无人搭理、无人问津,要么就是被搭理的大叔偏偏是个边缘人员。“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单位生活被如此多职场人士向往,但那已是上个世纪的事情。那么,还是喝酒吧。
  似乎一切事情最后都被酒代替、统管,像是打牌时的“替张”。助兴时,喝酒;不爽时,喝酒;社交时,喝酒;独处时,喝酒;对一个人好,喝酒;报复一个人,还是喝酒。
  买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创富无力,买醉;都市居大不易,买醉;职场、生意场、社交场的需要,买醉。有个笑话是说“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而真正来得实在的是“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喝一杯,喝醉了大家都开心”、“何以解压,惟有你丫”。
  中国开酒,世界都有
  中国开饭,世界管饱;中国开酒,世界都有。中国既是世界的开胃酒,也是世界的壮阳酒。
  在中国,不一定什么事都可以摊到桌面上来说,酒桌除外。酒桌适宜神交、社交、私交。中国人喝红酒四大俗“碰杯、干杯、碎杯、交杯”这时看来也无伤大雅,只要感情深,管它主义真。
  酒桌浇筑了一个社交的中国、节庆的中国、礼仪的中国。网友们曾对招待奥巴马的国宴津津乐道:翠汁鸡豆花汤、中式牛排、清炒茭白芦笋、烤红星石斑鱼、一道点心、一道水果冰淇淋和2002年的长城五星葡萄酒。
  上至国家元首、下到平民百姓,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因此,酒精文化碰到汽油文化就伤痕累累,禁酒令越来越严,仍难敌陪酒之风,把车扔在原地,酒还得照喝不误。
  逢年过节,猛酒当道。有个段子说,北京人喝酒:来个红的!是指“红星二锅头”;来个牛的!是指“牛栏山二锅头”。过节聚会,喝酒难免,有人说要移风易俗,但多少年喝到打点滴送医院,都是常态。
  你可以不懂中国话、不懂中国文化,会喝就行。无怪乎老外感叹“中国就是个大party”,party上不认识人没关系,语言不通不要紧,酒量甚至也无所谓,只要你自己High起来,似乎就足够了。
  几千年来的中国人在这方面并无多大变化。喝吧,中国!   #Sdmg2{color:#000;border:#bababa 1px solid;margin:10px auto 0 auto} #Sdmg2 td{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2px;line-height:25px} #Sdmg2 a{color:#000;text-decoration:none;} #Sdmg2 a:hover{color:#C2130E;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dmg2 a.lke6{color:#E60E0E;text-decoration:none;} #Sdmg2 a.lke6:hover{color:#0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dmg2 .Sdtp2 td{color:#C2130E; text-align:right; padding-right:10px} #Sdmg2 .Sdtp2 a{color:#C2130E} #Sdmg2 .Sdtp2 a:hover{color:#C2130E} #Sdmg2 .Sdbd{border:#bababa 1px solid} #Sdmg2 .Sdtd td{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bottom} #Sdmg2 .Sdtp td{font-size:16px;font-family:黑体;line-height:31px} #Sdmg2 .lh20 td{line-height:20px}
2#
 楼主| 发表于 20.2.2010 00:26:12 | 只看该作者
太经典了

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5.1.2025 00:3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