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8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比风水厉害百倍的命运修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4.12.2011 01:5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比风水厉害百倍的命运修造

一、因果定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二、吸引定律: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松定律: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举个例子:大热天晚上停电,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着觉备受煎熬,老在想着这该死的电什么时候才来,电总是在你着急的时候偏偏不来,但当你最后受够了,人清静安定自然凉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时候,电就来了,倏忽间你的房里灯火通明,电风扇转起来了。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这是定律,这是放松定律。《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值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五、当下定律: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根据吸引定律,如果人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人总是担心将来,人的担心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六、 80/20定律: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七、应得定律: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八、间接定律: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幷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九、布施定律: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衷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十、不图报原则:这是布施定律的补充。这个原则是说: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不望回报,你的回报越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例如类似的情况不知你有没有碰到过:一天你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你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你停下车帮他们换轮胎。你把轮胎换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笔钱表示感谢,你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们好运然后你继续上路。当你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你来得还晚,而且客户很爽快地就和你签了协议。你会不会觉得很走运呢?但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给大象(施)称重量,大家说如果再给大象加一条丝巾(回报),大象的重量会增加多少呢?

十一、爱自己原则: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你如果不喜欢不满意自己,那么你是无法真正喜欢别人的。这点非常重要。有些人把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这是误解。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你如果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就会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爱众生的同时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请先好好认识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谈爱其他众生。

十二、宽恕原则: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个树根砍掉,则这棵树就活不长。要砍掉这个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第一个需要宽恕和原谅的对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对你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须完全、彻底地原谅他们;第二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伤害过或正在伤害你的人,记住你无需与他们勾肩搭背嘻皮笑脸,你无需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你只要简单地、完全地宽恕他们,就可以砍掉消极之树的树根;第三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内疚这一沉重的精神枷锁不会让你有所作为,相反会阻碍你成为面貌焕然一新的人。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十三、负责原则: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赖心重,就会往后看,盯着过去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长吁短叹。事实上,对你负责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请时刻提醒自己:“我对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负完全的责任.
2#
发表于 14.12.2011 13:25:30 | 只看该作者
佛说国破家亡,忍耐安详,觉悟涅磐经——《八大人觉经》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沙门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

误尽苍生是佛教22 入国破国

道士批判佛教有三破论,既入家破家入国破国入身破身。历史记载释迦创教后连破三国。

释迦摩尼一出生投胎就克死了母亲。这就是入身破身。一长大就抛弃父母妻儿远走他方,这就是破家。建立僧团后,最初信佛教的两大国王没一个善终的,拘萨罗国摩羯陀国两位信佛国王均遭其子篡位弑杀。这就是破国。其中遭受家破人亡之灾最惨痛的还数是释迦摩尼自己故乡。迦毗罗卫。

迦毗罗卫的王宫。还没有中国的城隍庙大。疆域方圆三十里。城区不过长宽一公里左右。比北京一个标准的大学面积相差不多。一个铁人三项下来估计就能跑遍此国。后来佛教传到中国把释迦摩尼说成太子。要知道太子,一国皇位继承人,储君。非得一个大帝国不可。释迦摩尼的父亲其实也就是一个城镇头领,王位都可能不是世袭而是类似蒙古女真的部落大人。

参照中国历史,释迦族的地盘和努尔哈赤的宁古塔部落差不多大。论职位也就是个明朝下的指挥使。和刘邦当年的亭长职位差不了太多。佛教的经书也就是忽悠一下中国人而已。迦毗罗卫确实只是中国一个卫所级别的行政单位。

释迦摩尼,放弃了弱小的祖国。决定是很理性的。与其在一个朝不保夕的国家残喘。还不如寻找一个强大的霸主。释迦出家,并非放弃。而是一种发展壮大。走出了尼泊尔小山堡,顺大河而下,逐步走到印度中原地带的大国摩揭陀国。摩国,相当于当今的美帝。释迦摩尼的国家迦毗罗卫小得不能再小。以至于释迦摩尼传道时候通常说自己据萨罗国人。

管子就曾经劝齐王,不要重用抛弃卫国王位继承权的公子开方。觉得此人有野心。不爱自己的父母之邦和身份地位,屈身服侍他人,人情上说不过去。释迦摩尼也对自己的国族丝毫不关心。将同胞存亡视而不见。舍弃小邦,创立了大教。

当时印度的霸主国家摩国完全可以出兵拯救释迦摩尼的种族免于灭亡。但是信奉佛教的国王选择的是让释迦族被宗主国拘萨罗灭亡,然后兴兵讨伐释迦族宗主国,一石二鸟。而释迦摩尼自己作为教团领袖安居摩国无恙。对国家的灭亡无动于衷。倒是释迦的弟弟提婆亲自参与了摩国的弑君篡位政变。行为不亚于齐国的卫公子开方。

释迦摩尼刚悟道时,憍萨罗国太子只陀和富翁合伙捐了一座园林给释迦摩尼创立教团。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只树给孤独园。简称祗园精舍。旁边的土堆埋过少女孙陀利,前面的大坑埋过战遮女。

如此虔诚的太子带动了父亲波斯匿王一起信佛。父子两人成为佛教的大护法。可惜的是佛教却护不了他们。

《法句譬喻经》卷一所述,太子之弟毗流离欲篡位自立,乃弑波斯匿王,并入东宫斫杀太子只陀。当时只陀了悟世间无常,因此心无恐惧,甘心受刀。而《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则谓,毗流离王灭迦毗罗城之后,凯旋回国时,只陀在深宫与宫女娱乐。由于弦歌声外扬,毗流离王闻之乃告大怒,并诘问太子︰‘何以不辅佐政事,反而耽溺于娱乐?’太子答云︰‘因为不忍杀戮人命。’毗流离王大怒,遂加以斫杀。

别说释迦摩尼的好友兼徒弟,就是佛的骨肉同族的迦毗罗也难免南京式大屠杀的惨祸。

迦毗罗本是憍萨罗国附庸。按照增一阿含经的说法,波斯匿王和释迦摩尼同岁。释迦成佛的时候,波斯匿王继承父位。随后向释迦族求婚,得一婢女摩利为夫人。然后生下琉璃太子。因为释迦族瞧不起婢女所生的琉璃太子,故此他即位后发兵灭了迦毗罗。

奇怪之处是,如果琉璃是太子,那么释迦摩尼刚刚建立佛教是捐精舍的那位只陀太子又是哪里来的?琉璃到底是正常即位还是篡位说法也不一定。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谓王随寿在世,命终之后,毗流勒为王。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八谓王乃因太子毗流勒篡位,王于求援途中,难耐饥渴之苦,食萝菔及河水,旋猝病而亡。

可以肯定的是迦毗罗卫是琉璃王所灭。据增一阿含记载,迦毗罗卫有居民一亿。是的,一亿。大家没看错。是时,流离王杀九千九百九十万人。跑了一万。中国人口突破一亿,已经是大清朝乾隆年间了。就是统一天下的大秦帝国那时候也不过两千万人口。如果释迦族有这么多人,早就打遍天下无敌手,建立横卡欧亚非的大帝国了。这位琉璃王也真不容易。居然把这么人口众多地域狭窄的国家给灭了。而且一次战役屠杀了近亿人口。成吉思汗打了一辈子战也没能杀了这么多人。

阿含经的解释是,释迦族人口众多,武器先进,训练有素。就是不愿意杀生,故此束手待毙。人侵略者杀戮奸淫。

释种闻坏流离王众。是时,诸释即呼奢摩童子而告之曰:“汝年幼小,何故辱我等门户?岂不知诸释修行善法乎?我等尚不能害虫,况复人命乎?我等能坏此军众,一人敌万人。然我等复作是念,然杀害众生不可称计。世尊亦作是说:‘夫人杀人命,死入地狱;若生人中,寿命极短。’汝速去,不复住此!”

是时,流离王复至门中,语彼人曰:“速开城门,不须稽留!”是时,诸释自相谓言:“可与开门,为不可乎?”尔时,弊魔波旬在释众中作一释形,告诸释言:“汝等速开城门,勿共受困于今日。”是时,诸释即与开城门。是时,流离王即告群臣曰:“今此释众人民极多,非刀剑所能害尽,尽取埋脚地中,然后使暴象蹈杀。”

尔时,群臣受王教敕,即以象蹈杀之。

时,流离王敕群臣曰:“汝等速选好面手释女五百人。”时,诸臣受王教令,即选五百端正女人,将诣王所。

五百女人皆骂王言:“谁持此身与婢生种共交通?”时,王瞋恚,尽取五百释女,兀其手足,著深坑中。

阿含经说开门放敌军入城是魔王幻化释族人建议。谁知道放弃抵抗是不是魔王幻化呢。印度教说释迦摩尼是第九化身,专门说假话欺骗坏人让他们受报应,恐怕是因此有感而发。

当憍萨罗国大军的铁骑蹂躏释迦族小小地方时候,释迦摩尼很稀奇的得了头痛据说不能出门。神通也好,说法也好,都无法改变释迦族被灭的悲惨命运。大家一下对释迦摩尼就没了信心了。释迦摩尼只好又用因果来解释为什么自己的民族应该被奸杀掳掠。因为上辈子他们是打鱼的,吃鱼太多了。自己因为上辈子打了一条大鱼鱼头几下得了头痛云云。

释迦摩尼每次遇到难题都用因果来解释,也被总结为一条铁律。定业难转。也就是说释迦摩尼的方法能解决一些不定业。至于定业那是无法解决的。可是按照因果律,那件事不是前生注定的呢?佛的这种解释,道理一个笑话。有个怕老婆的人,说自己不怕。和大家吹牛,说自己家里大事都是自己决定小事才听太太的。正说得高兴太太来了。此人立刻改口,说我们家从来也没大事。

另外一位和佛关系亲密的国王,是摩羯陀国的频毗婆罗王是最早信仰佛教的君主。其结局确比其他人都惨。被儿子阿阇世太子关在牢中活活饿死。

迦毗罗卫,拘萨罗,摩羯陀三国的破国之灾,足以证明信佛教不可能有什么福气。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证明了定业难改。佛教逼得不得不重新捡起地狱天堂甚至建立净土来平衡信徒的心理。彻底走到释迦创教之初大力反对有神论的反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1.2024 18:3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