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5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利率市场化获实质进展 银行业暴利动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9.12.2012 09:4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今年央行动作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利率市场化更进一步。两次非对称降息拉开改革大幕,这不仅让大小银行感受到直接的经营压力,也给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寒意:从下半年开始,银行利润的增速开始进入拐点,昭示着银行业“黄金十年”的落幕。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感叹,白刃战来了!

从年初的银行“暴利论”开始,耀眼的净利润始终让银行业处在风口浪尖。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净利占A股全部上市公司同期净利润的一半以上,前三季度利润是中石油、中石化“两桶油”同期净利的6倍以上……

  然而,利率市场化在年中开始的实质性推进,不仅让大小银行感受到直接的经营压力,也给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寒意:从下半年开始,银行利润的增速开始进入拐点,昭示着银行业“黄金十年”的落幕。

  两次非对称降息拉开改革大幕

  作为一个改革方向,利率市场化无疑是提升金融市场效率的必然之举。由于我国银行和信贷市场占金融比重太大,只有利率市场化,才能真正改善信贷的质量、效率,提高风险价格,便于商业银行管理风险。

  利率市场化在2012年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国人民银行在6月8日和7月6日两次降息,然而和往年的利率变动不同的是,这两次均为实质性的非对称降息。其中,6月8日的降息规定,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央行动作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利率市场化更进一步。“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下限扩大是自2004年以来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步骤,特别是存款上限浮动开启了存贷款利率双向浮动的新时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鄂永健认为。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胡祖六更是把央行这一动作视为“利率市场化谈了很多年后一个非常有实质意义、积极的步骤”。

  标准普尔6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部分放松贷款和存款利率管制的决定可能推动金融业改革,从长远看将由此建立更为有效配置信贷资源的系统和更为多元化的组合,这种长期好处将超过对中资银行净利息收入和盈利能力的短期负面影响。

  银行业的白刃战来了

  我国银行业目前的盈利仍然主要依赖于吃息差的简单放贷模式,利率市场化对于银行的冲击可想而知。

  首当其冲的是银行体系。对此监管部门已有清晰的认识。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2陆家嘴论坛”期间曾明确表示,未来银行业要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进一步提高存贷款等各类产品的服务能力,拓展非利息收入渠道,逐步改变过于依赖利差的盈利模式。

  事实证明,即使利率市场化推进一小步也很快对银行产生了影响。几经博弈后,银行的存款利率最终普遍实现了上浮。一位资深银行业内人士担忧,利率市场化以后,资产证券化等步伐会相应加快,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挑战更大。

  而银行股的走势也反映了这一政策对银行业的打击。6月8日央行初启利率市场化,当日银行股全线翻绿并拖累大盘。7月6日,这一情景再次上演。虽然当日大盘受降息利好因素影响小幅高开,但息差再受挤压的银行股则表现惨淡,早盘银行板块全线翻绿,16只银行股盘中全线下挫,并拖累指数走低。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感叹,白刃战来了!银行是该仔细权衡贷款业务还是不是最合算买卖的时候了!息差被显著压缩,银行想持续维持资本充足率难度很大,而贷款恰恰是最为消耗银行资本的业务之一。

  发展模式待转型

  “银行的好日子恐怕要结束了。”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其实关键点并不是简单的一次降息或者扩大存贷款的浮动区间,而是这只是个开端。

  相比近年来银行业盈利增长急剧攀升以及高增长,业内对于银行业未来的盈利显然并不乐观。中信证券的报告在年中就已经将银行业的评级下调到“中性”,认为银行业的盈利拐点已经出现。

  16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的业绩也印证了这一点。相关业绩报告显示,不论是与去年同期,还是与去年全年相比,五大行的利润增速已经明显回落,甚至增速一直较高的股份制银行利润增长也开始放缓。比如,五大行的利润增速全部回落到20%以下,光大银行三季度环比仅增长0.86%,且收入增长趋势减弱。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曾怡景认为,由于客户结构趋于大型化,大型银行的利息收入短期内将因下调贷款利率下限而遭到削弱,随着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对大企业的贷款利差将迅速收窄,这将推动大银行扩大小企业敞口,随后小型银行的业务压力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将日益加剧。

  “银行的增长方式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如果说在过去几年中,规模扩张、利率管制以及风险较低是银行业利润持续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在未来,这样的发展模式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资本约束不断强化,筹资难度越来越大,资本损耗型的规模扩张将难以为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9.12.2024 20:0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