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5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煜南唐版“致青春”, 戳中1000年后网友泪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7.5.2013 09:1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诗词歌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李煜《虞美人》

  公元978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这是农历七月七日,李煜生日,虽然已是被控制的亡国之君,但并不妨碍他举行生日派对,也算是小型的演唱会,所演唱歌曲当然是李煜来作词,天下作词,除了李煜,谁敢争锋?

  这一晚有明月,前一晚有东风,东风明月却换不来昔日红润得意的容颜,为何?因为明月之下,有不堪回首的故国——南唐,南唐不只是曾经的一个政权,不只是那些官制,文书和律法,也还是那些雕栏玉砌的建筑。

  李煜戳中泪点

  对一个地方的怀念,往往和建筑物牵连在一起,而建筑物又和人物故事牵连:在雕栏玉砌的氛围中发生的往事知多少。这些往事又有一个代表形象:春花秋月。南唐有春花秋月,当时恨它少;汴梁城也有春花秋月,如今恨它多,恨它何时了。

  春花秋月难了,往事难了,愁绪难了,于是汇聚成一江春水,滚滚东流。后主的生命在这次生日派对后截止了,因为宋太宗无法容忍他赤裸裸汹涌而来的亡国恨,给他送去一杯忘情水——牵机药。又在这一年,那位花前月下提着鞋子打着赤脚去找李煜幽会的小周后的生命也截止了。

  但从李煜这座文学高峰发源出来的一江春水,永无截止,这条江河在文学接受领域中开拓的流域越来越宽广。

  本来,他只是说出一种与普罗大众无关的亡国之君的愁,却演化成全体民众都能接受的愁,都能感同身受的愁。

  为什么能感同身受呢?因为这其实是一场亡国版的“致青春”,“春花秋月”是青春,过去南唐的繁华富贵是青春,明月下的故国,就是曾经的青春。青春就是一切美好事物最佳的概括词。

  尽管古代社会分成若干群体,尽管这些群体的诉求和利益有差距和差别,但这不等于这些群体没有一个共鸣点,李后主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正好戳中了各个群体的共鸣点:对逝去的美好青春的留恋哀伤。

  国君和贩夫走卒身份不一样,但都有过青春,有过美好,对失去的青春美好的情感反射也一样:几多愁。

  票房高的电影,收视率高的电视,都因为戳中了大部分人的泪点和笑点,而后主李煜正是戳中了所有群体的泪点,戳中了宋元明清以来各个朝代的泪点,引发了各个群体对青春的怀念。所以这首“虞美人”造就了大量的易感人群,“票房”一直走高,丝毫不亚于“把酒问青天”和“怒发冲冠凭栏处”。

  所以做艺术产品,未必要想着能为多少人代言,只要把自己做真实了,先戳中自己的泪点和笑点了,自然有大面积的积极反馈,自然有覆盖面最广的反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2.2024 09:5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