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44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面临的难题独一无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10.2013 21:1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扬

8 H6 M: ]) I% z$ o5 a, }' ?) J- K  U
九月的最后几天,北京连续多日重度雾霾,原本以为今年的国庆只能灰头土脸、连咳带喘地欢度,多亏一场秋雨救了急,到了1号下午,满城的国旗终于飘扬在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之下了。
2 W8 }/ k* I" K8 x$ j+ S; |+ m' b$ f. s" W6 S
太侥幸!老天爷今年给了北京这个面子,明年和后年不一定再给。照现在的趋势发展,早晚会有这么一个国庆节:尘土漫天,毒雾压城,云集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们,既看不见旗杆上的国旗,也看不见纪念碑前的鲜花,喜洋洋的欢庆变成了急匆匆的逃离…- q* j& ~4 W/ s* v, y

, |8 q1 E0 a4 _: n其实,一年中很多时间,北京就是如此。全市毒雾,全城堵车,虽有绿色却全无清新,虽有齐整却少有清洁,污水环绕,垃圾围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哪个方面,北京都够不上“宜居”,恰恰相反,人人都看得明白,距离国际的“宜居”标准,北京越离越远。
  J3 g  T3 K" e" c" j9 h3 v3 @: f
“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曾经流行一时的《北京颂歌》,不知谁是那一位最后的歌者。: U  d8 B0 h, H
7 I" x5 ?4 e  T
今天的首都北京,因为堵车而荣登“首堵”宝座,又因为毒雾再荣获“首毒”桂冠。而奇怪的是,正是在北京开始深陷车灾、雾灾的这几年,北京的私家车继续暴增,北京的房价持续疯涨。8 D/ A# c6 r7 O1 q1 k1 F

' ]. ?1 F! W% h: L( V. [0 x1 y$ z据最新的估算,尽管实行了严格的指标政策控制,到今年年底北京机动车总量仍将达到544万辆,正以冲刺的速度逼近600万辆的“红线”。4 N* q" I* Y" H+ Z" I; V$ i

7 m0 q) `: e2 _9 x) y5 q# V# a% u& U& h而北京房地产逆势冲刺的速度更快。土地单价指标:9月4日,北京朝阳区农展馆的一个地块在竞拍中成为单价“地王”,以每平米7.3万元刷新全国纪录。土地出让金指标:9月份,北京土地单月出让金高达257.37亿元,超过了之前8月的总和。新建住宅成交额指标:今年前8个月,北京新建住宅总成交额已经达到了1620亿元,突破了历史最高的2009年,同比上涨9.4%,预计全年成交额达到2700亿元,也将突破历史纪录。% v: s5 Z1 y& u" l3 ]
! d/ t8 n) X6 j" ]/ R4 {# b
这些数据指标说明,“首堵”也好“首毒”也好,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冲刺般地、不顾一切地选择居住在北京,坚决要成为北京的居民。
- S$ V5 f* M% D6 F; N; a" t1 h" N, ^8 R4 i: L  Q* H
“中国经济学”再出新题目:为什么一个城市的吸引力会与其拥挤程度成正比,而与其宜居程度基本无关,并不受居住条件恶化的影响?
1 D( k1 ]6 ?9 o2 R
6 H$ w0 O$ }% p; A& i1 S北京市政府一直在努力,为了缓解交通的压力,PM2.5压力,垃圾的压力,供水供电、外来人口等等的压力,北京市投入巨大,也成效显著。但现实是,“改善”越来越像是“救灾”,“规划”越来越像是“抢险”,城市建设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居民膨胀的速度。城区交通规划,以机动车总数200万辆为前提,未等布局完成,200万辆已翻番成400万辆。空气质量控制,以首钢等重工业厂区迁出为代价,未等效果显现,新的污染又加倍覆盖…
4 _, x- s7 K; ~' A6 M4 N6 J8 F; R# B
4 L# C  O+ @% l$ Q" z8 C( |4 `北京同时还一直在进行适合于首都地位的“经济结构转型”,结果是,更多的人涌向北京,居民规模更加膨胀——新的“知识经济”吸引全国的青年学子涌向北京中关村,新的“总部经济”吸引全国的大中企业将总部从外省迁到北京近郊,新的“文化经济”吸引全国的三教九流聚拢在北京各个角落…。转型按计划顺利完成了,冒烟的工厂群确实不见了,在巨额投资的推动下,新兴的全国性经济中心牢牢扎根在了北京。
, g0 D7 m8 s! g
, D' D4 f9 ]9 i% [' i在中国,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结合,就是一个魔力四射的政经综合体,政府的官员们坐镇北京,“总部”的老板们云集北京,无论他们之间联系还是不联系,他们就是一个紧密层,一个权贵圈,一个凌驾于全国所有城市之上的金字塔塔顶。
* L: h  t6 h* `9 j' L. j- o- y; T1 A4 E+ l' |
北京市的规划者们心里明白,北京独一无二的特殊性正在这里。承载着金字塔塔顶的北京,必然地成为集所有全国性中心于一身的超级中心。因为它是政治经济中心,它就必然同时也是文化中心、舆论中心、知识中心、科技中心、教育中心。这就是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全国性的中心可以离开政治经济金字塔塔顶而单独存在。如此状况,既是历史的形成,也是体制的产物,没人能够改变。' s% c  H9 c2 O1 l# x

( m5 g( H$ y% x3 i7 {+ X2 V美国的华盛顿特区独自设立,白宫可以不定期关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的首都选择偏安一隅,远离经济中心。但中国不可能,整个国家都通过超级中心来运转,随着运转的范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超级中心本身也越来越膨胀,各个中心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互相加强。
4 H  Y- y6 G" e8 z) Z2 ^! T: G7 Z
那位盘下北京1万多平米房产的陕西“房姐”是对的,她所看中的,不是北京房市的上涨速度,而是超级中心的膨胀速度。这个仍在膨胀中的超级中心,就像旋转的磁石一样吸引着几乎所有人,从月薪2000元的打工妹,到市值上百亿的500强,人人都希望尽快跻身在这个中心当中,以实现各自跳跃发展的梦想。与“宜发展”、“宜跳跃”、“宜高升”、“宜变身”等方面越来越强的吸引力相比,北京的“宜居住”、“宜出行”等考虑也就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无所谓了。
; G. Z6 ^* ?4 R6 l8 k4 j3 X
2 S% ?. r! P, E3 v这就是北京的现实。北京市的规划者和建设者们仍在努力,他们提出了几年内改善交通状况、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环境卫生的各项目标,但在实现这些目标之前他们必须要回答如下这些问题:北京有没有可能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既最适宜企业发展、个人高升,同时又最适宜普通人居住和生活?既能够承载日益膨胀的超级中心,同时又不会制造日益膨胀的外来居民?如果真的成了这么一个理想城市,它到底能够接纳多少居民?全国人民、世界人民中谁可以成为这个幸运城市的幸运居民,谁不能来北京?8 j+ b+ o8 ^' ]/ A( _! a( z
+ k2 p7 U# T1 d9 u" ^
与中国发展中很多问题一样,北京发展面临的难题,也独一无二,在世界范围内可资借鉴的经验不多,主要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b% m, Z' j5 f" [
) E: H: ?5 }, A6 v+ p
趁着这两天北京的蓝天白云写下这篇文字,等毒雾一来,什么想法都没了。▊
2 r4 E, [6 l' K3 K# m- N/ Y; `, i8 ^* K0 j
(此文根据本人9月26日在香港文汇报“华媒助推北京走向世界座谈会”上的口头发言扩充整理而成)! U' b- I1 i, U4 Y

+ Q& I! F7 d; Z1 ?! A/ L. O0 S. Y* q2013年10月2日
2#
发表于 2.10.2013 21:13:42 | 只看该作者
在世界范围内可资借鉴的经验不多,主要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需要等几年呢?拭目以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4.12.2013 15:1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2.2025 05:3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