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3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留学生专访默克尔 爆料默克尔访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7.6.2016 07:03: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日第九次访华,出发之前,德政府总理官网刊登有关其此次访华的专访。采访这位“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人”的,是位厦门学生,毕业于厦门外国语学校,名叫杨祺轩。
20岁的杨祺轩证实了此消息。他进一步“爆料”说,访问结束后,他和默克尔还玩了自拍。

阅读大量资料准备采访问题
杨祺轩是厦门人,中学就读于厦门外国语学校德语班,2014年赴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留学。今年,他在德国联邦新闻局实习,正是这个身份,使他获得专访默克尔的机会。
上月19日,杨祺轩得知自己可以在默克尔访华前专访她,以即将举行的中德政府磋商为题,问四个问题。他用了两三天准备,阅读大量资料,最终确定的问题涉及网络安全、中欧贸易争端等。
6月10日,这位中国留学生走进德国总理府,访问默克尔。采访提纲已经提前发送到德总理府,但是,没有任何修改。杨祺轩的背后是两面中国国旗,默克尔身后则是德国、中国国旗和欧盟旗帜。


德国总理主动建议“中德关系”采访主题
杨祺轩介绍了专访德国总理默克尔背后的细节,他说,是默克尔建议他把专访主题确定为“中德关系”,原定主题不是这个。听说要采访自己的杨祺轩来自中国,默克尔罕见地要求更改主题并延期至访华前夕。

德新闻局每年都公开招聘实习生,杨祺轩通过申请,获得实习机会,实习期从今年3月到5月。基本上每位在新闻局实习的实习生,都有一个在“总理直通车”节目访问总理的机会。

“总理直通车”是德新闻局为默克尔量身打造的视频节目,默克尔几乎每周都参与录制,每次的话题都和下一周的行程有关。5月份,杨祺轩被告知,轮到他采访默克尔了,原定的主题是:伊斯坦布尔人权峰会和七国集团峰会。不过,5月19日录影当天,默克尔却没来,制作人说,六年以来,这种事只发生了两次。
杨祺轩很快等到消息:默克尔托新闻局的上司来问他:是否想在6月10日做个关于中德关系的采访。上司说,总理知道杨祺轩是中国人后,认为这个题目更适合他。

大方互动:和默克尔机智寒暄
6月10日上午,杨祺轩穿上西装,第二次进入德联邦总理府。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希望这次默克尔不会放我的鸽子。”默克尔准时赴约,录影前,他们还进行了寒暄。默克尔夸奖杨祺轩德语说得好,问他从哪里来。她被告知:厦门。但是默克尔不知厦门在何处,杨祺轩机智地回答说:在台湾的对面。德国总理说,哦,那我大概知道厦门在哪。
整个专访持续了十几分钟,杨祺轩认为,默克尔还是正面回答了问题,当然他也明白,作为一位当了11年总理的政治家,默克尔对付媒体也有一套,“用词相当微妙”。最后,默克尔为杨祺轩签了名,用中文念了他的名字,杨祺轩提出来之前就酝酿很久的要求:和德国总理玩个自拍。默克尔爽快地同意了,他们俩就对着镜头,拍了一张。
从这张发表在杨祺轩社交媒体上的自拍照看,默克尔绽放着笑容,杨有点紧张,抿着嘴,差点把自己脑袋照没了。显然,无论是表面上多么镇定自若,和这位“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合影,还是让这位年轻人有点紧张,杨祺轩说,我的手在抖啊!
对自己的出镜形象不太满意,杨祺轩羞涩拒绝了将这张自己和德国总理的自拍照公之于众的要求。



做足功课:猜到默克尔会到沈阳
总理直通车的专访限定问四个问题。杨祺轩为如何让这四个问题与众不同绞尽脑汁,他先是看了中德第三次政府磋商制定的《中德行动纲要》,又看了中德双方政要接受采访的资料。他还看了很多期总理直通车的录像,以及网友的评论,有很多人吐槽访问者不够自然,问题不够好。这些评论使得杨祺轩摩拳擦掌,发誓要问些“致力于挖掘媒体还未公开报道的新闻信息”的问题。
这位中国留学生说,我准备问题时,不是以一位中国人,更不可能是以德国人来准备,我是以中立角度。杨祺轩最终确定四个问题,涉及网络安全、中欧贸易争端、沈阳之行等。按照要求,他提前把问题提交上去,但他说,他们只是为了做一些准备,新闻局无权修改提问问题。

访问进行了十几分钟,杨祺轩自认为“致力于挖掘媒体还未公开报道的新信息”。他问了默克尔选择访问沈阳的目的,默克尔说,她每次去中国都要选择一个她不认识的地方。她认为,沈阳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在经历德国曾经经历过的结构失衡和结构性改革”。
默克尔说,中国正在推进的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勇气,德国愿意参与其中。这句话后来被中国媒体广泛报道。

在准备问题时,两国还未确认默克尔一定会去沈阳,但是,杨祺轩在德国驻沈阳领事馆的一份公开文件中,推测出她到沈阳的可能性极大,这个猜测最终也被中国外交部确认了。但是,访问的目的并没有发布。杨祺轩认为,默克尔是通过他的访问,对她为何访问沈阳做了解释,即她认为中国东北的结构性困境与德国北威州当年的传统工业结构困境相似。这可能也是杨祺轩访问发布之后,这段解释被广泛报道的原因。



转载自欧时网,公众号GermanReport
2#
发表于 20.6.2016 11:5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1.2025 15:3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