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6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果,二果与初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5.2018 07:3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此文旨在解说声闻道二果与三果的修证。众生之所以会沉沦在生死大海之中而不得解脱,原因在于无明— —无明就是不瞭解三界五阴诸法都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却把五阴法当做是真实的、常住的、可乐的、是值得追求的。因为有这个无明(或叫作一念无明),众生在现前的一念当中,就已经被这个无明所缠绕,所以会一世又一世的轮迴而不得出离三界。

          一念无明包括四种: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无色界爱住地烦恼(或叫作有爱住地烦恼)。也就是众生因爱乐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境界,而被束缚在三界当中轮迴。而这三界住地烦恼的背后,就是我见— —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才会轮迴生死不得解脱)。

         众生之所以会产生喜爱或厌恶的先决条件就是有「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存在,就不会有喜乐与厌恶了。换言之,众生乐着于三界就是因为有「我」的想法与见解。因此要解脱于三界就必须断我见。打个比方:如果一念无明是一棵树,则我见就是它的根;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就是它的树干、枝条与叶片;如果我见不断,则三界爱就不可能断除;因为只要树根还在,三界爱就会继续生长出来,不会真的消失。

         前文曾经说明,一旦断了我见,即成就了声闻初果(也就是须陀洹果)。初果人是不会再以三界当中的任何一个法,当作是真实的我的。所以不久之后连带着疑见、戒禁取见也会一併断除。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个就叫作三缚结。也就是说证得初果的人断了三缚结,就是断了一念无明的第一个部分— —见一处住地后,还剩下欲界爱、色界爱与无色界爱的烦恼未断。因此证得初果的下一步,就是要断除欲界爱。

         为什麽呢?因为欲界爱的内容深广,而且现前就已经被这个欲界爱所缠缚了,因此三界爱当中,要先断除的当然就是欲界爱。初果人虽然已经亲证:三界五阴法当中,没有一个法是真实可依靠的;但由于对于欲界的贪着尚未断除,所以此生结束后,下一生仍然必须出生在欲界天中。最钝根的初果人,虽然不会再往生三恶道,但下一世则会生在欲界天中,如此人间天上往返七次之后,才能够证得四果入般涅槃。这是 佛在《长阿含经》中所说的「得须陀洹道不堕馀趣,极七往返必成道果」的道理。

         这裡有一个问题是:初果人既已经断结证果,也现证五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怎麽还会贪着欲界法呢?原因就是过去多生以来,所累积的贪着习气尚未改变的缘故。用《杂譬喻经》中的一个故事来说明:

         以前在西方有一个王国,向来缺少马匹,国王花了国库很多的钱买了五百匹的战马,用来防御国境。一阵子之后,由于没有战事,国王就说:「与其花这麽多钱来养马,不如让这些马进到磨坊裏去帮忙磨麵粉吧。」所以这些马就进到磨坊裏磨麵粉去了。几年之后邻国真的入侵了,这时候国王要用这些战马上阵;而由于战马已经习惯于每天在磨坊中绕着石磨转圈圈,所以上了战场,竟然不懂得如何冲锋陷阵;士兵急着拿马鞭鞭打这些马,马反而更努力绕着原地转圈圈。邻国看到了这个弱点,就一举攻下了这个王国。

         这就是说,由于过去多生以来,熏习欲界的五欲,导致已经变成一种习惯与「思惑」,而成为三界爱的烦恼。初果人断的是见惑,但三界爱的思惑却尚未断除。见惑与思惑是不同的,否则一念无明,也就不必再分成四种住地烦恼了。


         然而初果人要怎样断欲界爱呢?在《长阿含经》中,佛说:「三结尽、薄淫、怒、痴,得斯陀含,还至此世而取灭度。」意思是说初果人灭尽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的三缚结后,要修除欲界爱时,就必须澹薄欲界的淫爱、瞋恚以及无明— —这样子就可以证得二果斯陀含,下一世就会出生在欲界天;再下一世则会回到人间而取证四果阿罗汉并取证涅槃。

         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乃至于一一阴、界,皆是能缘所缘平等平等。现前就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而已。

         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如是苦集灭,而成就苦灭道谛。也就是初果之后,仍然要再继续观行现前的现象界法,以破除过去所没有发现到的五阴法上面细微的执着;以这样子断三缚结以及五阴的空观当作基础,再进而断除欲界爱。

         欲界爱的内容总共有粗、中、细九品。断除粗品与中品的六品法,就叫作二果斯陀含人。意思是说二果人仍然有微细的欲界爱,所以下一世将会出生在欲界天上,还不能出离欲界。

         欲界爱的具体显现,就在五盖障上(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需要很用心才能捨离这五盖。五盖障的第一个叫作贪欲盖,是说执着贪爱于五欲法、贪着欲界当中的色、声、香、味、触的境界。众生被五欲所缠缚,无时无刻都想要去攀缘五欲的境界;对于五欲有的执着,就会障碍我们修道。第二个叫瞋恚盖,是说众生对于那些不如我们自己原先预期的境界上面,生起了愤恨的心,这种瞋恨心当然会障碍我们的进步。第三个叫睡眠盖,它包括了昏沉与睡眠,无论是昏沉或睡眠,都会使我们的心暗澹,无法积极的去完成修道。第四种叫掉悔盖,心突然躁动叫作掉,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接受,而产生了忧恼叫作悔。无论掉与悔,都会使我们的心产生热恼,而在原地踏步无法向前。第五个叫作疑盖,是说对于一件事情犹豫,无法心得决定,长时为这件事情心生忧愁,所以会障碍了修道。

         前面所说的五盖就如同盖子一样,遮覆在我们的头上,遮覆了光明,所以叫作五盖障。要言之:要断欲界爱,就要以断我见及五阴的空相空观为先决条件;用这样子的智慧来历缘对境,一次又一次地去观行五欲法的生、住、异、灭之相,去观行五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远离一切的现行;到最后,甚至只是一个妄念的产生,都如同被矛刺了一下的疼痛。这就是声闻道的修学方式,用这个方法来断除对于欲界爱的执着,而心不动摇。

         可以想想看,被一把矛刀从胸膛刺穿过去,痛不痛?所以对声闻道的人来说,到底什麽时候是快乐的呢?经中说对于声闻人而言,只有方便说有一个时候是快乐的,那就是入灭尽定;灭尽一切,叫作受断乐。可是在灭尽定当中,无一法可立;另外还要有动中的定力,也要透过持戒来辅助断除欲界爱;因为持戒能够让我们息止恶习,开智慧,增进福德,定力深细,特别是佛所告诫的重戒,千万不要违犯以免因犯重戒而障道。

         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如果能够将欲界爱完全断除,心不再染着便解脱于欲界,而成为三果阿那含了,其意是不来欲界了。因为三果阿那含人,已经断尽了对欲界的执着,所以下一生不会再受生于欲界。

         在断除欲界爱的过程当中,心不动摇,常住胜解作意的一境,所以定力会逐渐的增上。也就是说,随着欲界爱的澹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些定力都会逐渐地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爱断除,证得三果的同时,初禅也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徵之一。

         在《六度集经》中,佛说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胁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修道之士必须要远离这些欲念,要远离五盖障,也就是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淫乐盖、掉悔及疑盖。所以修学禅定是断除欲界爱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佛也说发起初禅之后,才算是真正的禅定。因为初禅以后才能够解脱于欲界,进入色界的境界。初禅以下的未到地定与欲界定,严格来说,并不算是真正的禅定证量,因为没有能力脱离欲界故。

         证得初禅就一定是三果人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三果人一定证得初禅,反之则不然;因为解脱道中的果位是依四种住地烦恼(见惑、思惑)的断除来判定,而非依禅定的证量来判定的。例如断我见得初果,断我见及断欲界爱则证得三果。所以只有证得初禅的凡夫,没有不证得初禅的三果人,当然更不会有不证初禅的阿罗汉。

         现在很多的法师大德,不明白这个道理,每天虽然努力的摄心打坐,用功修行;可是初禅始终不发起,原因就是因为不瞭解:证初禅是依断欲界爱而 发起的。如果只是让自己每天一直保持在常寂常照的境界当中(不断欲界五欲的贪爱), 初禅将永不现起。然而(一般人)就算是发起了初禅,也只是凡夫一个;因为声闻果位的判定就是断我见。


         初禅发起的时候,就是离开了欲界的境界,而生起色界的境界,因此初禅又叫作离生喜乐定。初禅的境界总的来说,有五支功德:觉、观、离生、喜、乐。初禅中有觉也有观,觉与观又叫作寻与伺,觉是粗心分别,前心了别。譬如说我们要瞭解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是对这件事情做一个主动的向外搜寻大致的瞭解与印象,这个就叫作觉。观,则是说在觉之后,所生起的细心的领纳与后心的观察。

         初禅有觉也有观,所以也称为有寻有伺定。在经中称讚 佛,说 佛是「大龙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意思就是说,佛在任何时刻都保持在定中。譬如说为众生讲经说法时,至少也是在有觉有观的初禅裏面。而离生是指离开了欲界生(后世不再出生于欲界中)。

         这时候因为发起了色界天的天身— —色界天的天身依于欲界身而发起了。而色界天身清淨,然欲界天身粗重;这时候如果我们静心向内观,就会发现色身没有五脏六腑,如云如雾,体表上下犹如一层最薄的薄膜;而且会发现鼻识与舌识的运行消失了。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原来所谓的色界天身,色界的清淨四大是这麽一回事。至于喜、乐,将于后文再详细介绍。

         本文介绍了初果到二果,初禅的发起,初禅有五支功德,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徵之一;下文将继续介绍初禅的后两支功德,以及三果人的差异、品相及种类。


2#
 楼主| 发表于 3.6.2018 22:1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4.12.2024 11:5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