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58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则天狠毒超吕后 入宫后嫔妃无生育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5.2010 14:3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传奇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她那个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她一辈子当中嫁了两个皇帝,那是一对父子,唐太宗和唐高宗;她生了两个皇帝,那是一对兄弟,唐中宗和唐睿宗;她本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颠覆了整个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和制度设计。

后世对武则天的评价非常复杂。有人说她篡权、杀人如麻、残忍成性。但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当中,由李唐改为武周,可能是死的人最少的一次革命。有人说她把社会秩序都搞乱了,实际上,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稳定的时期,武则天的前面是一个“贞观之治”,武则天刚退位没几年,就迎来了一个“开元盛世”。固然,武则天时代有其非常黑暗的一面,比如“任威刑以禁异议”、“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酷吏当道等,但她同时也重用一批正直有才华的人治理天下。

武则天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她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最高统治位置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后滨应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邀请,讲述了武则天的传奇一生。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四个片断。

唐高宗李治即位一年以后,来到了长安城中的感业寺,将一个非常美艳的已经蓄长了头发的尼姑接回到长安的宫中。高宗的王皇后非但没有吃醋,反而是异常地高兴。可是,王皇后万万没有想到,没几年,她的身家性命就葬送在了这个女子手里。可以说,从这个女人踏进宫门的那一刻起,宫廷里就硝烟四起,暗藏杀机,大唐江山从此不得安宁,但她也同样用激情和梦想造就了千古流芳的大唐气象,在中国的历史上放射着无比辉煌的光芒。

重返皇宫

武则天碰到太子李治,是她政治生涯的真正开始。可是这一碰,它不是一般的男女接触。这一亮相本身在历史上就是一记轰雷。

那个时候,武则天的身份是皇帝唐太宗的才人,就是说她是唐太宗的女人,对于李治来说,她是庶母。当时唐太宗正病得厉害,就让太子李治到床前来陪他,就在这个时候,李治与武才人一见倾心。这个出场,在历史上是很震动的一个场面。

有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是有心机的人,因为她一直在寻找机会,这个今后的皇帝太子李治是一个机会,所以她会主动暗送秋波,以一种长姐似的关怀,把年轻的太子给俘虏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治因为从小就死了妈,太宗这些年来治理国家也很忙,这个年轻的庶母居然那么地温柔,使李治又有一种主动的行动。还有一点咱们也不能忽略,武则天长得还是很漂亮,是那个时代标准的美人。历史记载,她的相貌是叫“宽额广颐”。额头比较宽,下巴也稍微比较长,人比较丰满。对于性格懦弱的李治来说,吸引力还是很强的。从郭沫若到胡戟这一些人都认为,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佛像就是武则天的一个写真,就是按照她的那个模样做出来的。

武则天做过唐太宗的才人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后来在唐高宗立武则天做皇后的诏书中,就直面地回答这个问题:我承认这个武皇后是先帝的才人,但是,是先帝赐给我的,并不是有什么“秽乱春宫”的问题。不管怎么说吧,这两个人在唐太宗晚年的时候,就埋下了感情的种子。

唐太宗去世之后,按照唐朝的规定,武则天被派到了感业寺做尼姑。对于一般的宫廷女性来说,如果到了尼姑庵里面做尼姑,有可能就是青灯梵钟,一辈子了此余生。武则天能这么甘心吗?她肯定不。那一年在佛寺当中的生活武则天是怎么度过的,我想那个煎熬是双重的:一方面自己那种政治野心,希望得到重用、希望出头露面的这个野心受挫了,同时在情感上也是被浇灭了。她知道,高宗在太宗去世满周年的时候,一定会来行香。这给了她很大的信心,才能够坚持下来。她在尼姑庵里写诗,其中有一首收录在《全唐诗》当中,名字叫做《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就是说,这一年,我天天在哭,我在想高宗,你不相信我怎么想你吗?我整个裙子是湿了又湿,湿了又湿,我都舍不得洗掉;为你流的眼泪,至今还锁在我的箱子里啊。

永徽元年5月26号这一天,是唐太宗的周年忌日,按照唐朝的礼仪制度的规定,当老皇帝去世一周年的时候,新皇帝要带领群臣和后宫的嫔妃,一起去皇家的寺庙里面,给皇帝来行香祭祀。

有人认为,性格决定命运,一点不假,要换其他的皇帝,一年多了,估计早就把这事儿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可是李治这个人就是那么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多情之人,所以才导致了这次见面。

在贞观末年,武则天对李治的这种吸引,不是一般的吸引,否则身为帝王,后宫佳丽三千,他怎么可能想起一个关系不大的人,一年以后还想起她来呢?我想是武则天已经对他吸引得太深了。

所以才会有《唐会要》上面的一段记载,说“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两个人是面对面潸然泪下,那叫一个情意绵绵。对于武则天来说,这是唯一的一次机会了。武则天采取的措施是哭,一见面不说别的,我上来先把你的心给你哭碎了。

武则天太了解李治了,李治是历史上著名的会哭的皇帝。所以这一哭,就会勾起他这一年多来,压在心里的很多的情感,所以他再也逃不脱武则天布下的这种感情之网。武则天已经是二十五六的年龄,已经很成熟了,她对李治的把握是非常有信心的。

经过这么一番激情的表演之后,李治没有把武则天从感业寺里给带走。

在李治的心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武则天也有担心。可是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因为很快就有人从宫中给她送来一个消息,说皇后王氏让你偷偷地把头发先蓄起来。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不是李治下圣旨让武则天开始蓄发,而是王皇后找人送信让她蓄发呢?高宗从感业寺回来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表现得闷闷不乐,整天若有所思,失魂落魄的样子,高宗在皇后的追问下就说,还记得我们去感业寺,我们在那里碰到了武才人,我心里现在惦记着她,可是很难想办法,要她回来,应该怎么办呢?可是他没有想到皇后那么痛快,皇后说这个事儿你不要担心了,我来给你办理,我肯定把她给你接回来。

王皇后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把皇帝身边这样一个来路不明的所谓情人,接到自己身边来,成为将来和自己争宠的一个人?

6#
 楼主| 发表于 10.5.2010 14:5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唐僧爱飘柔


   

废后立武

永徽三年十月,武则天生下了自己的长子,她给儿子取名李弘,显然她希望这个孩子将来可以当上皇帝,开创太平盛世。如果儿子当上皇帝,母亲又是什么呢?“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此时的武则天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在宫中站稳脚跟了,她的眼睛已经开始瞄向皇后的位子了。为了彻底将王皇后打倒,她不仅将自己的姐姐和外甥女引进后宫与王皇后争宠,还掐死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武则天真的这么心狠手辣吗?

李勣回答了高宗非常巧妙的一句话,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改立皇后,是陛下您个人的事情,是你家里的事情,你问那些外人,有什么好商量的呢?高宗和武则天一下子清醒过来,放下包袱,反戈一击。

“小公主死亡事件”

如果说武则天重返皇宫是她的第一步的话,那么在皇宫里站稳脚跟应该是她的第二步;她如果仅仅是为了巩固自己在皇宫里面的位置,她满足于当一个昭仪的话,那么她只要和皇后继续搞好关系就可以了。但是对于武则天这样性格的人来说,她不会安心与平静地在皇宫里面做一辈子的昭仪,而她如果不继续往前走,不把王皇后绊倒的话,某一天这些顾命大臣们也不会放过武则天,她现有的位置也是保不住的,所以武则天要先下手为强。

这个时候,王皇后终于意识到自己真是引狼入室了。当年的盟友,现在已经变成了头号敌人了。尤其是李弘出生以后,后宫争宠的这个三角关系就完全变了,皇后和萧淑妃联手,频频向唐高宗来告武则天的状。

高宗在这几个女人之间,其实是有点和稀泥。武则天这边吧,情感上确实这些年跟她很好,但是毕竟她的历史摆在那里;皇后和萧淑妃尽管有一些失宠了,她们也没有大的过错。所以后宫斗争陷入了某种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对武则天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如何寻找到一个突破口,恐怕是她处心积虑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机会来了,就是让武则天背上了千古骂名,成就了她后来走向皇帝宝座上一个非常重要台阶的所谓“小公主死亡事件”。永徽五年的春天,武则天生下了可爱的长女,王皇后前来看望,可是离奇的一幕发生了,小公主竟然突然死亡。武则天一口咬定是王皇后谋害了我这个女儿,而高宗得知这个消息也非常地难过,因此就产生了要废掉王皇后的这个想法。

其实这件事情当中,最大的谜团就在于这个小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武则天身上的千古骂名就是:武则天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小女儿。

这种说法由来已久,至少在宋朝我们已经看到它进入到官方的记载当中。《新唐书》的《武则天传》里记载:“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武则天生下这个女儿以后,皇后就来看望。皇后离去以后,武则天就偷偷地在被子里面把这个女儿给扼杀死了。过一会儿,高宗来了,武则天装作很高兴,说皇上你来看看我们这个宝贝女儿,揭开被子一看,原来是一个死婴。武则天这个时候,又惊问左右,大家都说,皇后刚刚来过,唐高宗不了解实情,武则天又哭得个一塌糊涂,所以高宗很生气地说了一句“后杀吾女”。因此高宗决心要废掉王皇后。

所以在这个版本当中,武则天就像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一样,能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下手。但是我觉得,这个有一点夸张,实际上是宋以后的人对武则天的一种“栽赃”。在我看来,这个女婴死亡,很有可能是这样一种情景:生下来不久,由于各种原因,这个孩子就夭折了。武则天强忍着悲痛,带着满脸的欢笑,来迎接皇后看我这个宝贝女儿。皇后走了以后,她才真的难过出来,《唐会要》的记载,是比较客观的。武则天在永徽五年生了一个女儿,这是事实,这个女儿生下来不久死掉了,也是一个事实,而王皇后因为这件事情承担了很大的责任,这也是一个事实。《唐会要》并没有说这个小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那看起来有点像自然死亡。

武则天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呢?武则天不会让这个女儿白白地死,她要把女儿死亡这个代价挽回,把它嫁祸于王皇后。

那么究竟有没有可能是王皇后所杀呢?我想王皇后也不会笨到这个程度,皇后是在明处,她的地位相对是稳固的;如果杀死这个小孩对她根本带不来任何好处,反而使自己面临灭顶之灾。

但是有一点要命,就连高宗李治都相信是王皇后杀了这个小女孩。李治在情感上本来就偏向于武则天。现在后宫众口一词说,是皇后来过就死掉了,高宗在很激动的情绪下,作出一个不理智的决定,产生了废皇后的念头,也是顺理成章的。

可是这么一件大事儿不是李治一个人能说了算的。外廷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这批人,是不会答应的。所以李治就带着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里去探探口风。当唐高宗听到长孙无忌还有三个小妾所生的儿子没有官职的时候,高宗就表态了,马上都把他们提拔为五品的朝散大夫。

他说:你看,舅舅,你的这些儿子都很优秀;可是呢,你看,王皇后没有为我生儿子,倒是武昭仪跟我生下了一个宝贝儿子。这就等于把话有点挑明了。

李治说完以后,长孙无忌没有接他的茬儿,只是“哈哈哈”了一通,说,啊,真是可喜可贺啊,可喜可贺啊。

这第一块石头扔出去,看来是石沉大海了。可是李治就此能甘心吗?武则天又给高宗使了个眼色。所以高宗又喊,来人啊,上礼物。这个时候,从皇宫里面运出来的四车的金银宝器给长孙无忌献上来了。糖衣炮弹打出来了,这次李治说,我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可是王皇后没有给我生儿子,倒是武昭仪给我生了儿子啊。

把这同样的一句话,语气加强,又说了一遍,够强调了吧。长孙无忌还是那么地矜持地说:感谢皇恩浩荡,又给我儿子赐官,又给我赏赐那么多的财物。但是始终没有说出来,你还是换个皇后吧。

其实长孙无忌已经回答了,那就是他不支持废立皇后。那么这次试探是以李治和武则天的失败而告终了。

后来武则天干脆想出一招,就派自己的母亲杨氏,亲自到长孙无忌的府上去,明明白白地给他点明:我的女儿武则天想要做皇后,高宗也有这个意思,您老就支持支持吧。可是结果呢,长孙无忌那就很明确地说“不可能”,让杨氏碰了一鼻子灰就回去了。

经过这次试探,武则天有一个非常巨大的收获,那就是:她发现,李治是坚持支持她的。

皇帝带着武则天到他舅舅长孙无忌家里去求情,碰了一鼻子灰。这对皇帝的自尊心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就使唐高宗更加坚定地要站在武则天这一边。

从这一刻开始起,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来还是武则天一心想要当皇后;现在事情演变成了唐高宗李治和他那些元老大臣之间的政治对立了。高宗和武则天原本只是单纯的恩爱夫妻,现在在政治上他们也开始结成为盟友。

对于武则天来说,只要找到一个借口,给高宗一个台阶,那王皇后就一定能够废掉。

武则天指使左右向唐高宗告状,说王皇后和她的母亲在后宫里面秘密地做厌胜。所谓的厌胜,是过去诅咒别人的一种巫术,弄个小布人,或者是小木人,然后上面刻上字或者是写上谁的名字,然后去诅咒他,在过去这是重罪。

高宗也知道,这是武则天给他找的一个台阶。他没有按照一般的刑事案件来处理皇后,只是下令禁止皇后的母亲入宫。高宗的这个举措其实就会影响到外朝这些人的态度,他们敏感地捕抓到了,高宗的主意已经决定了。宰相柳奭、王皇后的舅舅就内心不安,上表请求辞去相位。

在这种情况下,外廷那些大臣反对武则天做皇后的态度更加明确了,实际上,武则天遇到了更强大、更明确的阻力。

武则天懂得以退为进、懂得步步为营,在这种强大的阻力的面前,她暂时放弃了做皇后的想法,她给皇帝上表,请求皇帝加封她做“宸妃”。

根据唐代后宫的制度,妃当中有名号的只有四个,那就是贵妃、淑妃、贤妃和德妃,从来没有宸妃,这是武则天最先为自己创造的一个名号。我们一直都说武则天这个人不缺乏创造力。这个“宸妃”有非常深刻的政治上的寓意,“宸”就是北极星,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天上最亮的众星拱位的北极星。

武则天之前那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此时是戛然而止,武则天一筹莫展了,在外廷原来我也需要有人为我摇旗呐喊,呼应才行。当时有一中书省的官员叫李义府,他站出来说话了。

李义府这个人,长得是一表人才,但是最擅长的就是暗箭伤人。长孙无忌发现这个中书舍人李义府暗中好像是要支持武则天的,就要把李义府贬到益州去做地方官。李义府去找他同事,一起担任中书舍人的王德俭,王德俭说,现在只有皇上能救你,只要你公开表态,支持皇帝改立皇后,你肯定就得救了。就是要由你来把这件事给挑破了。

李义府就公开地站出来说,我要支持皇帝改立皇后。李义府这一表态,唐高宗自然非常高兴,一下子从五品的中书舍人,提拔到四品的中书侍郎,这是唐高宗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号。

众人发现,经过这个通道我可以迅速上升,于是纷纷站出来表示,要支持武昭仪升皇后,就形成了一个叫挺武派。

因为李义府、王德俭这批人,级别都还比较低,支持武则天的力量应该都是比较弱的,最后有一个人出来了,许敬忠,太宗朝的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当时担任九卿当中的卫尉卿,三品高官。

高宗有一次上朝,召集大臣们来讨论改立皇后的事情的时候,等待的间隙,大臣们就在那里窃窃私语:皇上再提改立皇后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支持太尉,要反对这个决定。听到那些议论,许敬忠高声地说了一段话,意思是说,这年头只要年成好了,乡下的老百姓也想换个老婆,皇帝人家自己想改立一个皇后,关你们这些人屁事,在那里有什么好啰嗦的。你看这个话很粗啊。

对于武则天来说,信心倍增,终于在外朝也听到有人敢公开站出来说支持我做皇后。这一来武则天等于间接地在外廷也形成了自己的支持势力,这个时候,挺武派和反武之间就要正面交锋了。

反武派态度非常坚决,一点都不松口,几次在朝廷开会讨论这个问题,长孙无忌、褚遂良首先是说坚决不能换皇后,因为这是先皇交给我的。这个理由高宗也不接受了,我就是要换。上朝结束以后,皇帝把这几个主要的宰相留下来,召集到内殿继续商议这件事情。反对派又说了,你就是真的想换的话,我们拦不住你,但是你一定不能找武氏这样的人,为什么呢,武则天这个身份不行啊,先皇身边的人,你怎么能把她娶过来做自己的皇后呢?

这个话说得很苛刻,很尖酸,褚遂良那个时候是以头抢地,满头是血,除非当场把我打死,否则我就是不同意,把唐高宗给噎住了。可是谁也没有会想到,这个时候从高宗的背后传来一声呵斥:“何不扑杀此獠!”干嘛不杀了这个狗东西!

这是武则天,那一声吆喝也是流氓似的语言。历朝历代,敢上朝堂,并且还敢在朝堂之上说出这样充满杀机的话,我看就只有武则天一人了。

当时双方就僵在这个地方。在场的人被吓蒙了。在这种情况下,最关键是看谁来打破僵局。徐懋功徐世绩,现在叫做李勣,四个顾命大臣当中,三个反对,还留一个没有吱声的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隋唐演义》当中的那个军师徐懋功。前面几次宰相开会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都不表态,但是现在双方的斗争白热化程度,剑拔弩张,李勣不表态也不行了,所以散朝以后,他装着脚有点不舒服,故意磨磨蹭蹭最后留下来,皇帝就问他这个事到底怎么办,李勣回答了皇帝非常巧妙的一句话,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改立皇后,是陛下您个人的事情,是你家里的事情,你问那些外人,跟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有什么好商量的呢?

当唐高宗、武则天陷入了僵局,不知道哪里找突破口的时候,这么一个身份,顾命大臣之一的李勣能够说出这句话来,这个给高宗和武则天的鼓励是非常大的,一下子清醒过来,彻底放下包袱,反戈一击。很快唐高宗就下令,把反对立武则天最强硬的人褚遂良贬到潭州。永徽六年的十月,唐高宗下了一道诏令,把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家人,全部贬为庶人,流放到岭南去。

武则天被正式册立为唐高宗的皇后了。从贞观十一年入宫到永徽六年,整整十八年,当年那个怀有“见天子庸知非福”的那种期待的女子,如今终于得偿所愿。

三十二岁的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马上就对敌人进行一系列血腥清洗。她咬牙切齿地把王皇后和萧淑妃打入冷宫,这还不算,还砍下她们的手足,把她们的躯干扔到一个酒瓮里面去说,让你们两个人骨醉。就是让你们的骨头都给你醉酥了。所以人们老说,武则天比起汉朝的那个吕后,有过之而无不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0.5.2010 14:4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唐僧爱飘柔


   

废掉中宗李哲

在李贤被废之后的第二天,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显就被立为了新的太子,改名叫李哲。这个李哲当上了太子以后,斗鸡、猎狗,或者说到处地玩耍,他不好好地来处理朝政,不像李贤表现得那么出色。

这个儿子还没有太多表现的时候,宫中很快就出大事了。永淳二年的十二月四日,高宗在洛阳病逝了。

对于武则天来说,想当皇帝的话,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可是武则天没有,武则天安排太子在皇帝的尸骨旁边当场宣誓就职。遗诏当中写得很清楚,叫“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关键在后面啊,就是,有什么事,你们还得要听天后的。

老皇帝去世了,新皇帝在服丧期间,不能够处理朝政。高宗临终之前就作了这个安排,按照汉代皇帝去世守制服丧的这个惯例,以一天代表一个月,也就是服丧二十七天就可以了。武则天在这个时候以天后的身份,替中宗打理国家事务。

在这二十七天当中,武则天要把这个权力过渡带来的震动减到了最小的程度。她首先给还活着的李唐宗室不同辈分的人加官进爵。同时她要开始插手军队,提拔自己的亲信接管宫中的御林军。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把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就从门下省迁到了中书省,更有利于武则天对外发号施令。一切尽在武则天的掌握之下,她可以说是做得滴水不漏。

二十七天很快就过去,唐中宗李哲亲政了,恰恰李哲的性格使他暴露出来问题。满朝文武都是母后安排的,中宗就有不乐意。加上中宗身边的新皇后总在怂恿中宗说,皇上身边得有自己贴心的人。臣妾的父亲韦玄贞如何?

中宗就找宰相裴炎来商量,说先把我的老丈人从一个很小的官提拔为豫州刺史,没过几天,中宗又找裴炎商量,要把老丈人直接提拔为门下省的长官侍中,也就是宰相。

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裴炎不干了。他的机构拒绝为中宗起草任命韦玄贞作侍中的这个诏令,和中宗吵起来了。中宗最后生气地说,你有什么资格不同意,我就是把天下让给韦玄贞还关你什么事儿吗?

这听起来更像是一句赌气的话。但天子无戏言。你竟然说出来要把天下让给韦玄贞,这社稷江山是由你随便说给谁就能交给谁的吗?裴炎一下子抓住了他的把柄,把这个话原原本本向武则天汇报。

于是就出现了非常戏剧性的一幕,嗣圣元年二月六号,武则天将文武百官召集到了乾元殿,向他们宣布废掉唐中宗李哲,改立她的第四个儿子,李旦为唐睿宗。

唐睿宗十分乖巧,看到前面几位哥哥这样的下场,不是流放就是被废,于是,他主动请求母后代理朝政,自己退居幕后,甘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大唐皇帝。可是,李旦虽然忍气吞声,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像他这样只求自保。公元684年的九月,在武则天大权在握还没半年的时候,就发生了一场针对武则天要直接掌权的叛乱,历史上叫做“扬州起兵”。骆宾王起草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后来收到《古文观止》里面就叫《讨武曌檄》。骆宾王在檄文当中,非常不客气地用了很多词语,说什么“秽乱春宫”啊,“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等等。极尽谩骂之能事。最后一句说,“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把武则天想要篡夺李唐政权这个意图公开地点出来了。檄文一出,大家争相传诵。

这一次叛乱是唐朝开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内战,武则天很快镇定下来要指挥平叛。很快,几天之内就调集了三十万的大军,开赴扬州前线。势如破竹,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就把这一场叛乱给平定下来了,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

这次叛乱对朝局的冲击非常大,因为把执政的首席宰相裴炎给牵扯进去了。裴炎他们接受不了武则天要直接称帝。要把宰相绊倒,最好的办法是谋反,而且正好扬州起兵跟他也扯得上一点关系。裴炎在“扬州叛乱”被平定二十天之后,在洛阳被斩。

武则天杀了裴炎之后,当场训斥群臣,说:“你们当中如果是文官的话,有人比裴炎更厉害,比裴炎的地位更巩固的吗?”没人敢说话。从此以后,当朝之内再也没有人能够对她构成威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0.5.2010 14:4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唐僧爱飘柔


   

母子之争

武皇后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武天后,而且从幕后走到台前,成功打造了“二圣临朝”的局面。但武后想要在宫廷权力斗争中走得更远,就必然和当朝太子发生矛盾冲突。故太子李弘突然病死,武则天的二儿子李贤接受了册立,成为新的太子。没有想到的李贤后来竟然因为企图谋反,被废为庶人。人们都说,是武则天安排导演了这一切。这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她能够如此狠心呢?

高宗想逊位给武则天,遭到群臣反对。这件事使武则天产生了我也可以做皇帝的念头。而一旦有了这个念头之后,武则天看待自己的儿子的角度就不一样了。如果说他们母子之间原先还只是权力之争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就已经演变成为皇位之争了。

太子李弘暴薨

太子李弘是在武则天入宫两年以后在昭仪位置上生的。他是武则天坐稳位置的重要的一个砝码。武则天对他寄予厚望。后来李弘成为太子,武则天又成为天后,这母子两个人,他们的地位是可以互相保障的,大权不可能旁落。为什么武则天这个时候会转过头来对付她的亲生儿子呢?

因为有一件事发生了,致使母子之间产生了裂痕。武则天帮助唐高宗打理朝政,那个时候宫中称为二圣,和高宗比肩而立,很多国家政事是武则天来处理的。武则天希望这个儿子成为她的助手,但李弘却开始有一些和母后不和谐的行为。

咸亨二年,高宗带着天后武氏,他们一班君臣到洛阳去了,李弘就以太子的身份进行监国,代理朝政。

有一天李弘走到了掖庭宫。在那里,李弘见到了他的两个姐姐,萧淑妃为唐高宗生的两个女儿,义阳公主,宣城公主。这两位公主被幽闭在宫中十几年之久,不让见人,后来连话都不会说了。李弘看到她们,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了。李弘给唐高宗打了一份报告,希望能够可怜这两位姐姐,把她们放出来许配给人家。武则天是气不打一处来。本来这个事情,十几年过去了,可能人们都已经忘掉了这件事,现在太子弘又把这个事情给提出来,而且把我武则天作恶人的一面也给放大了。所以这对武则天的心里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这是一个比较集中的导火线。

上元二年,高宗和武则天带着太子一起去洛州巡幸,突然太子暴薨于宫中的绮云殿。

关于李弘之死,《新唐书·武则天皇后传》中说“萧妃女义阳、宣城公主幽掖庭,几四十不嫁,太子弘言于帝,后怒,鸩杀弘”。《新唐书·高宗本纪》也是非常明确记载,武则天杀了太子弘,一点都不含糊。

在674年前后,高宗身体情况更加糟糕,动过念头,要把皇位禅让给这个太子李弘。而恰恰在高宗有了这个念头的时候,李弘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暴薨,所以给后人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大。

但我认为,李弘之死是武则天下的手这结论有问题。不,他是病死的。首先我们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李弘的身体一直就不好,他得了一种病,当时就叫做“痨瘵”,用今天的话就是肺结核病,那在当时是很难治疗的。其次太子李弘和武则天之间的矛盾,并不足以让武则天要下决心把儿子给杀了。说武则天想当皇帝,急急忙忙把太子李弘给害死了,这是宋朝人的思维,《旧唐书》和《新唐书》上面的记载不太一样。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采取的说法比较笼统,“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也就是说,司马光没有自己做结论,我想这是比较慎重的说法。一千多年后,我们在敦煌的残卷中,发现了武则天为孝敬皇帝写的七万多卷的《一切道经》。所以史学家们认为武则天的这种悲痛是真实的。

废黜太子李贤

太子李弘死了以后,很快第二个太子就被确立下来了,那就是武则天的二儿子李贤。李贤在武则天的儿子当中,是一个文武双全,天分极高的人。在被立为太子之后,还做了一件很有文化品位的事情,那就是注了《后汉书》。清朝学者王先谦认为李贤召集的人对《后汉书》的注,不亚于大学者颜师古对班固《汉书》作的注。

李贤注《后汉书》背后贯穿着很重要的政治意图。他们大量地罗列两汉历史上女主干政的事情,说当初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这很让人容易联想起武则天对待王皇后、萧淑妃骨醉之刑。尤其是这班文人在评论东汉女主干政的时候,专门强调了一句话,“外言不入于阃,内言不出于阃。”这就让人想起武则天,当初褚遂良不同意她做皇后的时候,她居然直接跳出来开骂了,内外言不相干的这个规矩完全破坏掉了。

更让武则天受不了的事情,就是那个时候高宗的身体状况是越来越恶化了,实在是干不动了,就想逊位给武则天。把权力交给武则天跟交给儿子是不一样的,我想,高宗还没有完全死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太子背后有一种力量,这批人坚决反对,直截了当地对高宗说,“陛下奈何不传子孙,而委之天后乎?”这件事情,后来就在众大臣的反对当中不了了之了。

但这事对她有一个很深刻的影响,就是让她从此萌生了我也可以做皇帝直接执掌皇权的念头。说武则天想当皇帝的念头什么时候开始有,我宁愿把它放在这个时候。而一旦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就像魔鬼(被)放出了瓶子以后,收回来很困难,所以武则天看待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她的角度就不一样了。如果说他们母子之间原先还只是权力之争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就已经演变成为皇位之争了。

武则天亲自操刀写了两本书给他,一本《少阳政范》说,你处于太子之位的人,该如何找准你自己的位置。还编一部书《孝子传》给他,你应该做一个孝子,其实是严重地告诫他。

您瞧瞧,武则天和李贤双方对抗的时候,都是用写书来打仗。这个李贤毕竟没有经过太大的政治风浪,在武则天这种威权之下,他的表现就有点失常,开始放纵自己,纵情声色。据说当时李贤有一个男宠赵道生,李贤赏赐了很多的金银财宝给他。武则天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就上报给唐高宗。赵道生就是一个缺口。武则天就让赵道生来承认,太子要谋反,太子的东宫藏了很多武器。

唐高宗下令成立一个专案组对李贤进行了调查。后来这个专案组在武则天授意之下果然就在太子宫中的马房中搜出来几百领的皂甲,这个谋反的罪证就坐实了。

公元680年,李贤被废庶人,幽闭宫中,政治生涯彻底终止。武则天还不甘就此罢休。她又把太子私藏的那些甲胄搬出来,搬到洛阳城郊的天津桥南当众烧毁,把这个太子的谋反的罪行曝光于天下。最后,李贤被安排到巴州重庆地方禁闭了起来,文明元年,就是武则天临朝称制的时候,武则天派将军丘神绩到巴州去,逼令李贤自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0.5.2010 14:4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唐僧爱飘柔


   

接受称帝

武则天当皇帝的步伐是不能够阻止的,但武则天真的不想那么名不正言不顺地来坐上这个皇位。她要做一个名正言顺的,有充分理论依据的女主。恰恰在这个时候,有人向武则天进献了一部佛教的经典。这部经书的全称叫做《大方等无相大云经》,一般就叫它《大云经》。《大云经》里面,讲了一个镜光天女的故事,她的前身是一位国王夫人,后来佛告诉她,你现在要化为菩萨,以女主之身将要当一片国土的国王。

武则天大喜过望,当即下令,由进献这个佛典的人组织人员进行翻译。在武则天称帝的前夕,颁行天下,很快就形成了一种舆论的气氛,

天命找到了,当然还要有民意。我想她完全已经安排好了,载初元年,公元690年的九月初三日,有一个人叫傅游艺,率领关中百姓,就是从长安带了九百多个人来到了洛阳,一起请求改唐为周,在洛阳就上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请愿活动。武则天接到请愿书以后,很严肃地说,这不能接受,推辞了一番。

两天以后,九月初五,洛阳城里举行了更大规模的请愿,一定要武则天当皇帝,据说这一次达到了六万人之多。武则天当然表示我不能接受,你们回去吧。

在请愿的人群当中,竟然出现一个巨头大腕,这个大腕不是别人,正是武则天的儿子,睿宗李旦。李旦也加入到请愿的队伍中来,而且自请赐姓为武氏,说我再也不姓李了,我叫武旦,现在是武家该有天下了。第一次请愿在九月初三日,第二次请愿在九月初五日,后来由于睿宗的加入,达到了新的高潮,到九月七号,武则天正式地接受。

公元六九年九月初九武则天登基改国号“唐”为“周”。武周帝国建立。这个时候的武则天已经是六十七岁了。从十四岁进宫,三十二岁当皇后,五十岁晋升天后,六十岁成为皇太后。如今,她真的成了一国之君,她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来奋斗。

告密运动

公元685年,武则天登基前夕,社会上出现了这么一种奇怪的现象。全国各地,哪怕你是种地的砍柴的或者是囚犯,不管是谁,只要说一声,咱要告密,立刻就可以上一趟京城。到那儿有人管吃管住,告得不对也不罚,平平安安送回家。一时间,人们是绞尽脑汁,没密的也想着法儿整点密出来告。武则天可忙坏了,天天亲自接见告密者,告得有理,马上升官,告得纯属子虚乌有,武则天也是和颜悦色,赏赐后让他走人。史称“告密之端,自此兴矣。”

告密给下层的人提供了一个上升的通道,武则天也实现了她的几个目的,能够把官僚集团当中的这些利益关系搅乱,把他们改造成忠于武则天的大臣。再说,武则天尤其需要一些专门的司法人才,来帮助武则天对付告密运动当中被揭发出来的反对派。这就是咱们今天所要说的酷吏。据说当时武则天在进行酷吏海选的时候,有这么几个标准,被后人总结为叫“四无三有”。“四无”是无出身,无道德,无依靠,无出头之日。“三有” 是有野心,有胆量,有“破”力,破坏力。这种选拔人才的标准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去查一下两唐书当中开列的那一份酷吏的名单,二十几位酷吏当中,大部分是流氓无赖。武则天重用的酷吏当中,有两个人最为狠毒,历史上知名度最高,那就是周兴和来俊臣,这两个人早就成了刑讯逼供的代名词,只要一提起他们的名字,人们都会不寒而栗,那武则天却掌控着他们,帮助自己打击了潜在的政治敌人,巩固了统治地位。

贤相狄仁杰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有一个人的故事不得不说,他就是狄仁杰。民间传说狄仁杰那是明察秋毫的一代神探。而后来的唐朝朝廷,认为他是“再造李唐”的上等功臣。然而他偏偏又是武则天晚年最信任最眷顾的国老。当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不仅失声痛苦,还亲自为他举哀,下令废朝三日。

狄仁杰究竟依靠什么本事,获得了武则天的信任和赏识呢?

垂拱四年,宗室起兵,博州、豫州都起兵了,二十多天武则天就平定了这一场叛乱。可是,要做很艰难的善后工作。武则天想到了狄仁杰,就派狄仁杰接任豫州刺史。那个时候裹胁到李贞叛乱的队伍里面的有一些当地的百姓,有五六百人,已经被平叛的军队给抓起来了,武则天也派了一个行刑使来催促,赶快就地处决。狄仁杰接手了以后,很痛苦,因为那个问题非常敏感,是政治上的大是大非问题。狄仁杰想来想去,最后决定给武则天写一封密信,说这些人确实是无辜的,被裹胁进去了,如果我就把他们杀了,那么对不起良心,也辜负了陛下爱民的宗旨,可是如果我公开地说要救他们,放过他们的话,那一定会给我扣上一顶庇护这些叛乱分子的帽子,所以我写了又撕,撕了又写,很难处理,所以我真的把我的想法,我连我的心都托出来,陛下,我还是请求您放过他们吧。

武则天看到他这封密信之后,也觉得这个人太真诚了,也确实是有爱民的心思,所以呢,这五六百个人全部赦免了。

狄仁杰就这样化解了一场屠杀啊,其实这里面我觉得他最高妙的地方,就是他做得那是让武则天感觉到很有面子,很舒服。这就叫做政治智慧。

在晚年武则天最大的矛盾当中,就是到底立儿子作为接班人,还是立侄子武家的人来做接班人。这是需要更加高超的政治智慧来处理的一个难题,狄仁杰在这个阶段是非常睿智的。狄仁杰的立场非常明确而坚定,坚决主张武则天要把皇位传给李家的子孙而不是武家的侄子。

当武则天跟他商量这个事情怎么办的时候,狄仁杰就跟她讲有没有侄子做皇帝,而在太庙里面给姑姑立牌位的?

有一次退朝之后,武则天找来狄仁杰跟他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大鹦鹉两只翅膀都折断了,您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然后狄仁杰就给她解释说,鹦鹉就是一个武字,这就是陛下您,而两翅就是您的两个儿子,当你把两个儿子都复位的时候,鹦鹉的翅膀自然也就恢复了。

狄仁杰这是在借解梦的机会,在替李显和李旦说话。狄仁杰敏感地捕抓到了武则天在内心深处,在潜意识里面,还是倾向于传位给儿子。这狄仁杰还算是武则天的心理医生了。

最后李显被立为太子,与其说是狄仁杰他们的劝谏,到不如说是狄仁杰让武则天认识到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狄仁杰于公元700年去世。武则天为此深深哀痛,怪苍天过早夺走了她的国老。而此后武周王朝的政治走向,基本上沿着狄仁杰生前所设计的那样,又回复到了李唐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10.5.2010 14:37:58 | 只看该作者
王皇后有她现实的目的,当时在宫中有一个萧淑妃,明显地比皇后更得高宗的宠,更根本的一个原因,王皇后这些年以来没有为李治生下个一男半女,而萧淑妃为高宗生下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李素节。这就不一样了。素节生下来不久,高宗就立他为雍王。按照惯例雍王这个封号,一般是不封给嫔妃所生的儿子的,除了太子之外,雍王是诸王当中地位最高的。所以那个时候皇后感到自己的地位有些威胁了,正好又碰上高宗这一段时间闷闷不乐,所以皇后就想到了一招她自认为的妙棋,就是想办法让高宗把武则天接进宫来,这样就能够让高宗的心思转移到这个成天日思夜想的女人身上来,把萧淑妃忘到一边去。

对李治来说当然是喜出望外,正中下怀。在王皇后的安排下,大概在永徽元年的年底,或者永徽二年年初的时候,武则天就秘密回到了宫中,而且就在前后,武则天已经为李治怀上了身孕。这一年武则天刚好28岁,她的人生被分成两个十四年,第一个十四年她终于是进到了唐太宗的后宫,后又用了十四年的时间,等待着再次回到皇宫啊。

王皇后和武则天真的叫各怀心事,结果是阴差阳错,一拍即合。这样说来,王皇后也算得上武则天的恩人。

武则天刚进宫的这段时间,看史书上记载,经常说她“卑辞屈体”,见到皇后一定会打招呼,一定是特别地客气,非常地恭敬。所以正是因为这样,她很快就赢得了皇后,也赢得了皇帝对她的欢心,很快武则天就有了自己的合法的身份了,被唐高宗封为昭仪。而且武则天为高宗怀了身孕,这个事情对武则天的命运来说,是更加地关键。

对于高宗李治来说,那一段在太宗病榻前面的私情非常深,跟太宗给他赐的婚,娶的萧淑妃是不太一样的,更重要的,武则天的经历那是历尽沧桑,而且在尼姑庵里面呆了一年多,那也不是白呆,修炼气质,那种丰富的情感阅历会很快地战胜萧淑妃,捕捉住高宗的。

这也再次证明高宗有恋母情结,武则天看来是后宫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嫔妃,可是恰恰因为武则天成熟,萧淑妃青涩,所以萧淑妃败下阵来。萧淑妃还败在一个问题上,皇后是支持武则天的。

这个时候的武则天,基本上已经傲视群芳了,在后宫当中,她是王皇后之下,所有人之上。但是对于武则天来说,我想她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做高宗一般的嫔妃。而王皇后仅仅是把武则天当成她和萧淑妃之间争宠的一个棋子,可见王皇后不仅是社会阅历不够,连宫廷斗争的经验也严重不足。

王皇后这个人恐怕不太聪明。但是也不能说王皇后一点没有考虑,她应该说分析过武则天的背景和可能带来的危险。但是她认为武则天不太可能。在当时那个政治环境下,能够取代皇后的这些人,都是出自贵族家庭,武则天的门第不够。再说,武则天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你曾经是先皇的才人,你有一个历史的包袱在那里,高宗能够把这个改变吗?所以王皇后不太担心武则天会继续往前走,威胁到自己。

但是王皇后也不想想,武则天是在李治做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在勾引李治了,这么样一个人,她怎么就不警惕一点呢,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干得出来的,你如果是按照常理来替武则天安排她今后的道路,那一定是大错特错了。

王皇后没有警惕,其他人也同样没有警惕吗?不,当时的辅佐班子,包括长孙无忌、褚遂良,包括皇后的舅舅柳氏,还有宰相韩瑗、来际这一批人都是站在皇后这一边的,是维护皇后所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利益的这么一个政权班底,这个班底当得知武则天怀有身孕的时候,这些人开始警惕起来了。永徽三年的七月份,也就是武则天肚子里的孩子还有不到半年时间就要出生的时候,他们就把高宗的长子陈王李忠匆匆忙忙地立为太子,防止将来武则天或者萧淑妃争夺皇后的位置。

因为外朝大臣的拦截,不可能深入到皇帝的内宫去,所以武则天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在感情上,把高宗拉得越来越近。那段时间连连地为高宗在生孩子,永徽三年的十月,武则天为高宗生下了长子李弘。实际上自从武则天入宫以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她为唐高宗生下四男二女,占唐高宗所有十二个子女当中的一半,而且自从武则天入宫以后,唐高宗没有再和任何嫔妃有过生育的记录,可见武则天在后宫的专宠到了垄断的地步。

女皇之治

公元688年,垂拱四年。武则天六十五岁了,她加快了称帝的步伐。一方面,告密运动和酷吏政治发展到了高潮,人心惶惶,无人敢言。另一方面,她大造祥瑞吉兆,使百姓相信改朝换代乃是天意。就这样双管齐下,武则天将忠于李唐帝国的臣民,逐渐改造成未来的武家王朝的支持者。这一年,李唐宗室终于意识到,如果再不做些什么,不仅李唐王朝将被取代,连他们自己身家性命也会不保。一场风波已经在所难免……

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为此深深哀痛,怪苍天过早夺走了她的国老。而此后武周王朝的政治走向,基本上沿着狄仁杰生前所设计的那样,又回复到了李唐天下。

调查民意,制造瑞祥

对于武则天来说,刚过去的公元684年可谓是惊心动魄的一年,短短几个月内,她安葬了唐高宗,撤换了新皇帝,镇压了徐敬业的叛乱,又诛杀了首席宰相裴炎。政局如此动荡不安,或许让一向精力充沛的武则天都有些身心疲惫了。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武则天宣布改元 “垂拱”,取的是“垂衣拱手,天下自治”的古训。

改元垂拱的第二年,武则天表示愿意还政于睿宗李旦,李旦早就吓破了胆,坚决推辞。武则天也明白,有时候政治上的姿态,并非没有意义,它让天下人,甚至让朝廷当中的百官,了解武则天有一种动向,想缓和下来,大家先心闲气定一点,这个信号是放出来了。睿宗不敢接这个事儿,但是有人要出来说话。这就是武则天的心腹之臣,宰相刘祎之。

他们这些人,在武则天当皇后的时候,他们可以支持她。甚至立了中宗,包括立了睿宗之初,他们也还是支持的,但是现在,刘祎之觉得超出他们的底线了。

刘祎之说,“太后既能废昏立明,何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政,以安天下之心”。武则天听到这个话以后,说这个人不能留了,所以就下令把刘祎之给处死了。

刘祎之的这个信息,让她有一个更大的担心,我能够清理朝堂,但是全社会人心怎么样呢,我要再走出一步的话,他们会是什么反应呢?

要了解全社会的动向,怎么办呢,她要搞民意调查。垂拱二年,在朝堂上设置铜匦。铜匦类似我们现在的意见箱,也是一个方形的东西,它有四面,每一面以不同的颜色来标识,就是青、丹、素、玄四色,接受的投诉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投进去以后,每天下班时候,专人拿钥匙去开开,直接送给武则天看。

我觉得这在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也算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创举。在皇帝和民间和社会的信息沟通渠道当中是一次创举。

当然了,也许武则天一开始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民生问题,以及民意问题。可是后来这铜匦的设置,竟然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告密运动。

中国帝制时代的传统里面,当政治有重大变革的时候,有祥瑞可以拿过来利用。当时社会上有一些人捕抓到了这个风向。不断地有地方报告到中央来,说我们这个地方有一只母鸡变成公鸡了,当时的话叫“雌鸡变雄”。

中国传统当中最大的祥瑞叫做河出图,洛出书。垂拱四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在一块白石头上刻上两句话,“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然后派人去到洛河里面把它挖出来。武则天得到这块石头以后,假装非常高兴,给这块石头命名为宝图,给自己加了一个头衔“圣母神皇”。

为称帝,武则天还缺一个标志性的建筑,能够正面支持她称帝,这就是明堂。垂拱三年的冬天,就在东都推平了乾元殿,建起了一座别人从来没有见过的建筑,明堂。明堂的圆顶上雕了一个大的凤凰,凤凰下面的衬托是九条龙。
宗室起兵

公元688年,唐垂拱四年。武则天已经六十五岁了,她加快了称帝的步伐。一方面,告密运动和酷吏政治发展到了高潮,闹得人心惶惶,无人敢言。另一方面,她大造祥瑞与吉兆,使天下百姓相信,改朝换代乃是天意,人力无法阻止。就在这一年,李唐宗亲们终于意识到,如果再不做些什么,不仅李唐王朝将被取代,连他们自己身家性命也会不保。一场风波已经在所难免。

垂拱四年的五月,武则天下发了一道诏令,为了庆贺明堂的建成,诏令所有的李唐宗室成员和各州刺史,在第二年年初齐聚洛阳,大享明堂。这个诏令一下达,原本正在谋划起兵的宗室成员,心里就很紧张了,如果我们去了洛阳,会不会被一网打尽呢?他们开始在私底下联络,秘密地往来书信,商议好我们怎么来对付这件事情,毕竟洛阳的命令下达了,我们要抗命不去呢,也是个死,那么我们去,结果又会怎么样。其中有一个人叫做韩王元嘉,他就开始秘密地致书各地的李姓诸王,跟他们说:“大享明堂以后,太后必尽诛诸王,不如先起事。不然的话,我们李氏无种矣。”

所以在武则天要他们明年来洛阳祭享明堂这个命令下达以后,韩王元嘉就授意他的儿子,黄国公李撰给越王李贞和李冲父子写了一封信,在那封信中,就用隐语给李贞、李冲父子发出了信号说,“内人病渐重,当速疗之,若至今冬,恐怕痼疾”。意思是说,现在内人有病,内人指的是武则天,我们不能等了,等到冬天恐怕就来不及了,唐王朝要完蛋了。

正当李贞和李冲父子在策划协同起兵的时候,元嘉的侄子李蔼自己琢磨了一下,觉得李贞父子必败,所以他最先跑到洛阳去,向武则天告发,说宗室要起兵。

那么这样一来,所谓出其不意来合围洛阳,肯定没戏了。最着急的是琅邪王李冲,在他的博州境内开始派人去招募兵士,而且秘密地派人分别去联络韩王、鲁王、霍王、纪王、越王这些人,要他们响应,一起向洛阳进发。可是由于事起仓促,最后真正起兵的,只有李冲的父亲,因为是父子的缘故,才在豫州响应了他。越王父子这么振臂一呼,他们募集到的人马少得可怜,只募集到五千人左右,武则天为了平定李冲的叛乱,一派就是十万人。

前后算来,李冲的起兵只过了七天,武则天十万大军还没开到博州呢,李冲就先不战而败了。他的父亲越王李贞也好不到哪里去。前后也只不过二十来天,就被彻底地剿灭了。

现在武则天手头握有肃清李唐宗室的很好的借口,没有参与起兵的这些诸王,包括李元嘉、李灵夔这些人都统统被抓到洛阳,武则天下令逼迫他们都自杀了,那个时候酷吏政治已经起来了,从这以后,不管是否参与到起兵当中来,一批又一批的李唐宗室皇亲纷纷被杀。到了武则天称帝之前,690年的时候,武则天下一道令,把所有的原来李唐皇室成员的身份统统削除,把皇家的宗籍也废掉了,就是说,没有李唐皇室这么一回事儿了。

李唐宗亲被剿灭得差不多了,这个李唐被武周所取代,也就不费什么事了,武则天六十五岁,终于要迈出这最后的一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1.12.2024 07:2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