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i-look.com/read_193607_10734.html
2 Y5 e7 J" V* ] V- O
# d+ F$ k1 h# n3 i/ q' j日期:2011-6-6 20:20:00
, S# n6 ^ d3 _ 楔子7 C) g, n. n' T: R6 c: W
幸福的草民都是相似的,不幸的草民各有各的不幸。
' C% U% ]% \0 L2 T% U! D) _# ~" Q 有的是因为生逢乱世,有的是因为生逢盛世。
8 z8 I3 R. g! x, V( ]5 i+ n' S 0! _# H- J) Y7 v6 B2 L# ~+ g; S7 H
: h5 v& U/ Q6 Z+ h" o" ~! T5 W% L
有人说,水浒的时代跟今天有些相似。
4 J3 w9 R& t# |' |) r- j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个说法有些道理,因为那时候我/国就是一个山寨大国,现在依然是。
+ a0 j, e. I2 ], Z" n }1 {' s! g. p! k 我认为山寨这个词在今天应该算是个褒义词,它向世界雄辩地证明,中国人已经成了最接近神的种/族。
/ L5 j B! }( j- \" q5 c 因为不管上帝创造了什么,无论是汽车手/机Ipod还是羊肉/豆腐生鸡蛋,我们都能再仿造出一个出来。8 T0 M' k J& ^4 D
然而在以前,这可不是个好玩的概念。
; k: ?% P* Y9 V, A 听过评书的人都知道,中国曾有这样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城市只要出了三环就遍地是山寨,每个上面都住着占山为王的强盗,其中比较著名的品牌有芒砀山、瓦岗寨、太行山、井冈山等等。$ B0 {+ y/ n) u A% @
$ m1 \+ o. ]) H0 ~4 z
水泊梁山也是其中之一。
; e7 m/ L/ d+ u, m! m" n 《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很高,个人认为在古典名著里面可以排第二位。, U3 n: G9 v( I
排第一的当然是金/瓶/梅。; ?7 u C7 ~, B& K( D2 O ]
早在看小人书的年纪,我就通读了水浒传。/ a( Q. H' u2 h& D9 U6 r8 j( [
可惜的是我这人读书不仔细,对名著的理解老是停留在小人书的水平。 o/ |" L% S( ^8 @
% Z% e+ I7 ^* F; R- M0 v" t6 H2 s 比如有人从金/瓶/梅里看出了阶/级斗/争、封/建压/迫、下层矛盾......我就记住一个潘金莲。7 h6 J v& P) d* b) G7 _2 s- A
还有人看水浒一眼就从一百单八将里揪出了宋/江这个隐藏极深的特大号投降派,逮住丫的狠骂。/ N8 B* i/ w% c9 [1 f( ~
我却只记住了林冲。& |4 x7 Y' B+ ^
在我眼里,这个人的命运才是水浒全篇的灵魂。8 f! r' ?7 z7 ]; \
不写林冲,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始故事。
; P: q5 S- r; }. T6 f. U2 |: ?! E& E9 x$ Y% e/ {; o+ Z
日期:2011-06-06 20:23:382 Y, w: A- D/ y, Y6 K/ L
北宋末年,林冲住在东京城。# H9 e7 |7 r$ Q* c. T. z5 E2 O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北宋是个好朝代。: S- K0 G: m! O. E6 ^( K) _
具体地说,它的文明发达程度在我国历史上可以排在第二位。
9 H, t/ u) W% L4 m1 C$ n 排第一的当然是现在。3 v0 Z: ?+ W! Z, {$ H1 ]
这两个盛世是如此相似,以至于一个时代里有什么,另一个里面也肯定能找出相对应的东西。/ q8 @9 b3 l5 _/ e) s' G
& T- Y6 |8 n( @2 r, V 比如说,现代人出门开车,宋代人出门坐马车——虽然马车慢点,但在舒适程度上来讲两者是差不多的,更何况那年头不会有个“中草料”之类的单位三天两头告诉你他亏损了所以马料要涨/价。
- O. [: \/ `2 C/ x# R; _8 U 日期:2011-06-06 20:24:53: W: |; N1 g# o" S# d& T" _( @
现在的北京人晚上没事干可以去泡吧,宋代的东京人也有这样的去处,而且更方便。, W* J& k }7 f% A: [: k- P+ a1 t
除了遍地的瓦舍勾栏,一座名叫“樊楼”的高级会所甚至坐落在皇城边上,非常好找——这充分说明了封建统治者有多么色欲熏心。
1 f1 ]0 K7 x0 r5 {% n9 X 你看天上人间离什么海就很远嘛。
7 e4 d# o9 e, `/ L( ?- e* f 北宋稍微有点钱的人上街都会提着个鸟笼子,里面装的不是画眉百灵,而是信鸽。
* U' D% L3 b2 l( S2 ]5 a% s" \0 c4 A" k. k
看见个什么新鲜事,比如说今儿个肉便宜,就写个纸条绑在鸟腿上,往空中一撒,没几分钟老婆就收到了——这跟现在我们玩短信是一样的。2 o/ g$ }! |+ l! r y9 T2 b
不过自打朝廷实行短信审查制度以后,街上鸽子肉价钱大减,但短信经常发出去收不到。+ u" |# }" l! |; L& ]) u
日期:2011-06-06 20:27:54
, O8 Z9 M3 R0 i% | 宋代人甚至还可以上网玩论坛——你还别不信。
+ {8 R2 g( e# K8 {2 l) ~ 那年代的网吧在外观上跟今天有所不同,没有前台,没有空调,没有包厢座椅,当然了,连电脑也没有。, Q3 W% N+ H7 u! U& k5 N) E$ y3 D# _: _
& v+ h4 [; s) E9 u% G: R2 u 当时上网的流程是这样的:先去门口网/管那里交钱领个竹片,然后看着竹片上的号码找到相应的位置,脱了裤子一蹲——你猜对了,宋代的网吧就是公共厕所。
2 l5 Q" k) c8 ?1 y. B 某年某月某日,某个古人蹲着解决了生理上的不快,顺手拿炭笔在隔板上写点东西发/泄一下心理上的不快;后来的人看见写得好的就点评几句,看见不好的就骂两句,看见不可思议的就出去传播两句——北宋的网络和论坛就是这样形成的。1 X' \5 @. E4 q! k$ L6 |
我们直到今天还在用上厕所的“上”来描述链接因特网的行为,就是为了表示不忘老祖/宗发明网络的丰功伟绩。
5 t* g4 ^ l C6 o 日期:2011-06-06 20:30:28
& j4 Y5 V1 f f: a) e 关于网络,古今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上面的管理和引导。
# Q8 P& A4 E% w# i 公厕BBS在北宋问世不久,就有人向衙门反映,说上面经常有色/情反/动内容。5 a8 [" B& X1 A; l( D5 T
1 n$ F" T( w" `% `; e
大宋的领/导本着对子民身心健康负责的态度,想了很多办法来管理。7 k$ l, j3 J" ?/ V% V6 L; J
开始的时候,朝/廷指派一些人拿着大毛刷去公厕巡查,看见隔板上有犯忌的内容就刷掉。, V( T' v& t1 Q, x) B
这些人/大概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板主。
* P8 o& j( ] Y( X7 c/ t9 U0 M 板主们的工作强度很大,由五天一刷增/加到三天一刷,最后每天都不得不守在屎坑旁边,但对不良信息依然删一漏万。! A, w2 |/ d' M. h
于是朝/廷又培养了一些厕评员,到各个公厕去写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言/论,比如说“今儿个老汉没便秘,全靠朝/廷亚/克/西”什么的,试图把论坛的风气引导到正路上来。; A% t4 g. X2 V1 o
$ f K& {- g/ R( i; k2 P% d9 S* o7 } 然而厕评员的发言却只能让BBS的氛围更加暴/力——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总是不到一分钟就被人识破,然后骂个狗血喷头。$ O3 |# m' L t3 d7 B& b* k
日期:2011-06-06 20:33:03
. h/ v3 P8 [* ~ 再后来,有人终于想出了占领公厕论坛的杀手锏:实行入厕实名制。: P9 _* }! M7 o9 `2 v0 Y# Q. I
这个主意不可以说不好,但朝/廷却一直没有下决心实行。5 @7 W) d1 G! J! E, W4 b0 B
原因很简单,朝/廷怕真把老百/姓逼急了,从此不在厕所里写小字,转而到某工地去写大字——比如“莫道石/人一只眼”什么的。1 o3 n2 ?. e4 {4 @8 f) C i
( v7 z7 m+ _, e( P3 ?
总之,大宋朝/廷花费了无数的金钱和心血,却始终没有占领公厕这个新时代的信息阵地。
8 z& e7 ~8 H! n 在很多人看来,这其实不是件坏事,林冲就是其中之一。2 H |5 q$ [( W5 U& G* T0 V
大宋百/姓对公厕的依赖性如此之强,还得归功于礼部的工作搞得好,把其他渠道的消息管理得相当正面,正面到除了去公厕看小道消息就没法了解实情的程度。
9 @. ]/ l5 v5 _9 B# ^8 \- s0 J 多年以来,老百/姓都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天早上打开京报,看看发生了什么,然后钻到公厕,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M4 F) r2 y. X5 H" u3 W c
就连各级朝臣和公/务员也时常去蹲一下,了解一些同/僚对手的真/实动态。" O/ O- P! v- v
3 _! ? C* R$ p6 Q3 I6 G
大观四年的一个下午,林冲蹲在大相国寺附近的某个厕所里,本来是想找找有没有下一批禁军教头评职称的传闻,不料却读到了一条触目惊心的消息:
\( E4 t! u' g+ @ “大相国寺门口,禁军教头林某之妻被某衙内调/戏!速来打酱油!”
9 ?+ H% U. M# d/ L/ x* C 更触目惊心的是下面几百条评论几乎众口一词:
# }) w2 ]3 [# p/ @% n; f0 v “该!让你当狗!”
) E$ n* Y) L. n; p; H, M) a* ? 几乎要把他气死。
; j7 @, J6 L$ X+ H 例外的评论只有一条,偏偏林冲还看不懂。7 I8 z. x6 N% s
那人写的是“沙发”。. X9 P5 X% z7 D( t1 v%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