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ERLANGEN学生会 于 15.6.2012 13:21 编辑 8 T( F/ M& \4 \8 R
9 ]& S( Z. s! m2 U5 e9 W
征文活动 “我在德国留学的这些年” ; Z/ L( a6 L) w. F+ }
* b& W6 G7 u5 T2 v
) N' m- C4 L: D: h+ W5 R
/ Q: v, h9 H8 ?; F* r6 ?; [4 z
1. 活动主题:“我在德国留学的这些年”5 p1 T7 V0 o+ O$ U7 Y% [ K* m8 S
2.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征文活动,征集留德中国学生的生活点滴、留学经历和经验,为留德中国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为广大将要出国留学的人群提供一个信息的平台。! }# I' x6 _ Y* p" g, M# L; R
3. 活动背景:时值 2012 年中德建交 40 周年。8 c$ G5 \, G0 Z3 @1 |* H9 n
4. 语言:中文
/ {, I5 P7 D5 V, s! m5. 主办单位:
1 I$ ]* l( [) M9 Q3 y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
, N4 x( x2 |" C1 B8 S—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驻京办事处% O+ Y: Z+ [+ a m! k0 } h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波恩总部/中国蒙古国处 `' i) y4 V) ]' `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上海信息中心3 F- K3 O* M/ ^: ?7 q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广州信息中心
& W* X) V e+ I0 _* e德国驻华使领馆0 y7 o0 K; D1 \6 E9 S
—德国印象(德国驻华使领馆门户网站)4 f+ t& k% S7 w `
, d3 R6 a) {: [3 W9 {" V0 w5 Y, ?; K# d' T
一、征文要求:, j N7 P+ m- X
1、1972 年,中德刚刚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政府便通过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促成了新中国建国后的首次高校学生交流。从 1974 年的 10 名中国公民赴德留学,发展至今,在外国学生赴德留学的人数中,中国留学生近几年里一直占居首位。为何众多中国学生选择赴德留学?他们在德国都经历了什么?他们怎么看待这个客居国?这些问题可以一一在征文中呈现出来。
3 h) q9 u }3 N' F: @, r2、参赛者的投稿必须是作者本人原创,并且未以任何方式发表或出版过;8 `0 e7 Z9 ]* O. g' i
3、征文体裁为短文,字数一千字左右。在个别情况下,主办方会将获奖征文应用在其它相关网站和印刷品中,此种情况下不需对文章作者支付任何费用。
2 X5 ]2 ?3 K- r9 u1 v' {4、征文请用中文书写。获奖文章将会发表在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豆瓣小站和德国驻华使领馆门户网站(德国印象)上。
0 g% O- ?' K/ _5、我们特别欢迎以下主题的各种体裁的投稿: 6 D& S9 \: j6 j5 Z7 v
为什么去德国留学?去德国留学意味着什么? 办理留学德国的一些经验 在德国的日常生活经历 留学德国后的工作之路作者可以在文章中讲述自己的留学心路历程和经历、学有所成后的求职之路及工作经历, 并可抒发自己对两国文化差异和理解上的感想和观点。
( W( K4 r" N1 G, r9 d1 ]6、活动自 6 月 20 日起开始,审核时间为一个月。征稿时间截止至 7 月 20 日,以收到稿件日为准。- h! |% p9 f8 @, i7 q0 [; |2 Q
1 g4 t; `$ W; Q* j
6 v4 u6 g0 }& H二、稿件评选: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和德国驻华使领馆将评选出优秀稿件,并颁发证书和纪念品。一等奖一名(Kindle 电子书)、二等奖二名( Pelikan 钢笔) 及数名三等奖(季羡林《留德十年》)。
# h5 A2 U( ^/ l; {9 o1 I+ }三、活动联系方式:
0 L% E2 _: K3 S2 i' C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驻京办事处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 8 号亮马河大厦二座 1718 室邮编:100004 E-Mail: project@daad.org.cn
. Z' y3 u$ y4 u+ ?% p1 }* V% K6 e" P, E3 U
4 g& r, n( w8 [6 m$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