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erfolg2012 于 14.5.2013 15:02 编辑
) x0 |3 [6 c* J8 S9 E: r" v- o/ c2 y: I* O1 O8 b1 ?5 q4 d, A
sxff09:特辑:《热血、冷血、见血》短论集成
7 Q2 y# ^ K/ M, | z) z0 ?9 o2 z3 B2 _/ S0 k5 Z5 Z5 _
* w9 _# W1 P7 g3 J6 _3 {
一、 不要故作萌态(代序)* o8 V1 w' E: F- b4 I5 f/ V
) K8 V3 y+ `2 i9 A " o/ u) T ?' T7 l2 Z
U* E# l# t | v- Z5 ~: H在农村,如若读书人没把事情办好,得罪了人,会挨骂:把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这话狠了些,听了很不舒服。可是,却也反映出老百姓对读书人的期望:要学会办事、办实事,不要只会空谈。
1 E1 o! O- y# h0 e/ n
' H' Q, l) ]6 f! N! S! v' ^: [ w哎呀,这个社会现实,我不懂的呀,我只懂海德格尔啊!哎呀,不要搞愤青了,一切现实自有其道理、自有其变化啦!我研究的是纯粹思想,和社会现实没关系啦!我只是想混个饭碗,明哲保身啦,别的我不知道啦!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要热爱中国文化,你不热爱中国文化还是中国人吗!大家都是对的啦,要提倡思想自由、多元嘛!凡此种种,不是故作萌态吗?!: s3 |) y6 ?6 {$ j2 \- j' |
6 X0 a/ t/ F1 ]! m+ v7 I1 R, z
唉,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一说,还得再读读。我们要有些鉴别力、判断力。当然,也要有节制。总之,不要故意卖萌、故作萌态,为好。于此,收录了2011年至今的十几篇短文(都在网上公布过),都是人话,都是大家可以看懂的话。说得不对的,欢迎批判。另外两篇有关《天狗》和《万历十五年》的短文,不再收录,可参见《哲学汉语》小站。
) {" ^1 m9 s% g$ ^5 j3 ~
8 @6 z* Q7 ]! ]- g
+ N: N. B) Q" Z; g7 R; y) m5 Z+ H7 B1 O2 Z$ O
- M* [- w1 y1 ~+ N6 o; D" q
; I2 V- N7 r" H
二、新贪污主义和新监督主义(2011年5月25日)
. g" m2 Y1 S# G+ K9 S3 m) d' j& w
, k7 ?! K" O! e. n( n+ G: [ v# p t2 Y4 z4 n2 ]3 F0 J7 E
贪污还是不贪污,兄弟们说,不贪污那是理想,贪污那是现实,这个理想和现实之间是矛盾的。人要面对现实,所以难免要贪污嘛。所以也就不要纠缠这个问题嘛。
2 z' z" Y5 x7 m
3 S$ @: Y% G, ?' J/ X兄弟们,一个国家中应当有多种声音。政府官员可以有一种声音,百姓要有另外一种声音。百姓批判一下政府官员,这是非常必要的。固然,有的百姓当了官也就声音变了。0 V" w1 a. D9 W; ]6 U
4 W$ V0 {3 Y, ?- O- G! M* `4 h我们的时代不再是圣人和小人的斗争了,所谓圣人君子不贪污,小人凡人贪污,这是老黄历了。现在的时代很实际:我上台,我肯定会贪污,所以你要监督我、批判我。你上台,你肯定会贪污,所以我要监督你,批判你。当官必定贪污,当官没油水,当得就没意思。
% D2 T, d) n7 l) r4 y7 \9 n! E G% [. ~' Y4 c1 S
这种互相监督、互相批判是社会运行的必要机制。把贪污和道德联系起来,那是老黄历了。我们要用新黄历,那就是:新贪污主义和新监督主义。9 [; z4 ^& }8 {1 t: ?6 _ h
6 m# x! L* f1 J, Q
0 S( B2 s/ d4 v/ B H% a
+ o8 G% `0 b3 l6 w, J/ n 0 a" [. c& i0 m" K {; Y2 c) Q
" I+ s+ q; y3 S& W! c+ l
三、看待公正的三个新思路(2011年5月24日)
9 W9 ~3 P) J$ B# w+ ~# ?1 X( q3 P! B+ d; j4 U. D1 o. _
& t; n9 e+ r5 X0 G8 ~ \
' I& |& e( |, D I" v
中央编了一本《七个怎么看》,选题很好,但是内容还是陈词滥调。如果我也按照住房、教育、就业和看病等方面的顺序依次讲公正,那将是极其乏味的。我们是博士研究生,要做科学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列举的水平上。我们要做创新,就要尽可能突破现有理论的框架,提出新的思路。关于如何看待公正问题,我提出以下三个新思路:
* S) u0 I" s, L& u1 @0 n" }) x8 u% I# ~
1、“合法的”制度如何产生不公正?
3 g, v% k- v' k" f" l, _
& E- ?0 B$ V; a, w2、为什么非实证主义的思路极其必要?
: e% s3 Z- _% Q# B+ [5 Q8 } _& Z9 B3 _# E% @
3、为什么要重视“小额不公正”? L' ^3 f. n3 l& B1 ]
1 ]* }# U& G" U
因为违法、违规而产生了社会不公正,我们往往关注的是这个方面。却很少关注“合法的”制度下,在遵守相关制度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导致社会不公正?实际上,后一个方面所产生的社会不公正更可怕,由于它不违法,国家机构似乎就没有管的义务了。举一个例子:我国的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父母一代如果具有了上海或北京户口,那么子女就可以在上海或北京的中小学上学,就可以享受非常优惠的高考政策,就比较容易考上名牌大学。这完全符合现有规定,完全不违反法律,但却是非常严重的社会不公正。像北大清华,教育部给他们的拨款那是全国人民缴纳的税收,为什么他们一边花着全国人民的钱,一边却对全国人民搞区别对待呢?9 G. q& K0 x# }8 Q! @! C
4 K6 g/ O# w; H8 N我们在考虑公正的时候,往往可以从它的反面不公正入手。但是往往掉在实证主义的泥潭里。比如我们要研究一下官员的不公正行为,我们如果是局限于有证据的案例,那么无论我们怎么收集资料,结果都只能代表一个很小的数字。领导们还会打官腔:总的来说我们的同志是好的,只有极少数是坏的。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根本无法对付这种官腔。即使你收集到1千个,1万个坏典型的证据材料(其实就是这样,你也办不到,因为困难重重,例如检察院审问高级官员,不让旁听的),那也只能说明极少数人是坏的。逮捕问罪需要确凿的证据,但是如果连怀疑质问都需要提供证据,那就不会有思想了。古代御史可以闻风言奏,说明那时人们极其睿智,还没有被实证主义毒化。) {+ q" N& H( E- W5 [5 {. Q3 ~& V
( q, h; H" w: g) E0 h对于大案要案,大家很重视,比如现在查处了很多巨额贪污违法人员。但是对于小额不公正,大家往往不太重视。据说,官僚内部有潜规则,贪污多少万以下,不作追究。但是大家要知道,我们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假如有5千万名官员,他们每人每年贪污1万,那么就会有5千万万,也就是5千亿被贪污掉。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而我的假设“有5千万名官员,他们每人每年贪污1万”是很容易实现的,并不夸张。从这个思想实验,我们会恍然大悟,为什么社会那么不公正,其实就是被无数的小额不公正聚集起来的超级不公正。同样的道理,如果每个售票员潜规则1张票,那么会怎样?所以就难怪火车票很紧张了。因为我们对小额不公正太不重视了。如果我们抓着人家的小额不公正的尾巴不放,人家会说,你怎么这么没人性,比我不公正的人多得是,却非要来管我!如果人性仅仅是纵容的话,那么我们下个决心,不要这个人性了,好不好?, O8 |! |; q" y& X o, l- n
$ s) p3 T: c! G- Q5 N2 V
; }+ ]+ E! ?1 z
5 j5 U& P6 D1 E% L" ?& [2 T( C& w+ X四、思想与技艺的鱼水关系(2011年11月20日)
: P2 ^- B4 d# N
# n9 g' H/ w3 |. e6 b8 w * ?, s6 d! }. j" l; @ }- \/ E
" g' e5 u% s- W; ^, _
今晚和几个兄弟一起吃饭,饭后聊起来,又聊到关于哲学的困惑。有的兄弟在苦恼哲学的用途。
0 h2 S) ^* |- S8 u' D$ O" S许多人说,哲学没有用,于是改行干该别的事情。这样做在实际生活中没有问题。可是,这样掩盖了真相,这样会让大家觉得哲学真的没有用,这样会误导一些人。
! t- b" k4 T- `5 D& A
5 W J) R9 F) v$ m: l7 M( C我说:思想是社会各种工序中的一个工序。只有把它和其它工序结合起来,它才能显示出它的作用。离开了其它工序,它确实没有什么用。两千年前,孔子就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这几个环节要联系起来。“游于艺”,这一句放在“四句教”的最后,但它和其它环节是同等重要的。
o! ~( ^% x' v! `+ I
" w3 `$ u# w. P因此,把思想和技艺结合起来,思想可以彰显其大用。思想,鱼也,技艺,水也。% z8 R# B( Q- v2 @ O6 R
# y7 G) V4 D* Q6 ?% i! k对此,我不做长篇大论。要在力行。与诸君共勉。" i# Y0 C$ ]( {$ S W- m
& s. B+ D7 _9 D; w \' O3 E0 ~' b9 o
# h# B+ G+ }8 e
+ b# T! K p2 C. m7 _1 C1 y) P' Z; \1 v7 [! ]: e
五、婚姻是一座寺庙(2012年1月7日)
2 R- u1 ~# `) h, x% J* @) n) ^6 g$ _5 V9 F0 f8 s
1 G; B! ^$ u+ O8 F
+ A) |& j, [# w7 q) I( z婚姻是一座寺庙,里面的两个人都需要修炼。对待寺庙外的人,大家可以表示自己的态度,也可以躲猫猫。但是,对待寺庙内的人,那就无法躲猫猫。必须要表态。表态,就会有融合,也会有裂隙。难免的。总之,婚姻这座寺庙,是一个让你不再能够躲猫猫的地方。人性的优点和弱点,都要在此寺庙中显现。一个人的狭隘真理,在此无法维持。两个人的共同真理永远不可能稳固建立。两个人,寺庙中的两个人总是讨论,能否有一种共同的东西?
( ~& Q6 S$ s' m8 L' Z) J) p% I# s/ ]( k/ O, d
1 [- @5 q, Z+ A a
! }5 P5 w! h. U+ D4 S $ E: Z. m2 Z% g( d. P
r& G7 c# m" o+ p: [6 e+ j
六、影评:如何安排“夺妻”故事——编剧的匠心(2012年1月2日)
8 k0 c, O: x/ F p4 `( b/ n0 U. t. K* Z" Z! i' q
& r2 t* h0 Z& x" d& t9 }& M9 e+ N* s/ q
假如我这样写:A娶了一个美丽的老婆B。可是和A关系极其密切的C,却和B发生了感情上或肉体上的关系。假如我仅仅这样去构造一个故事,观众和读者可能会对我说:操,这有什么好写的。
: Q8 v" S: k5 U! C, x9 E4 S+ R8 y. q# o0 }( y9 G" h; q
的确,这样写没意思。大家都会认为C和B之间的关系是可耻的。作为编剧,也不能拂逆读者的一般观念。2 t8 v& V2 V7 L" X: Z' p
9 e1 u$ a- |& }不过,编剧另有写法:往往让C和B首先发生关系,他们两个先好上的。然后,A却把B娶了,原因或是强制性的、或是其它。那么,现在的情况就复杂了:C和B如何相处?这就是编剧出的难题,就是编剧的匠心。编故事要制造紧张气氛,不能平铺直叙。
9 p. n$ c2 y& l2 j' T8 U* B% N1 |. v7 s- t. D
那么,现在的情况下,如果C和B在感情或肉体上发生关系,读者对他们两个的行为是不是就会产生一些同情了?伦理观念在这里怎么办?! @ t g' G3 {9 |3 G
" K, }4 U" b& d先介绍这种结构的几个代表性作品。
& [! B( ]) b0 e8 r. J
9 X7 |! U5 w2 s! k2 H) O3 e1.电影《白银帝国》[郭富城、郝蕾和张铁林,2009),改编自小说《白银谷》,电视剧版侯勇、宁静]。儿子首先看上一个女人,但是老爸把这个女人娶了。那么儿子和这个女人——他的继母,如何相处?
8 p/ b0 z6 ^& I/ ?0 D) r' @2 I
8 ]- ~" T; I5 J7 c2 ~9 {2. 电视剧《幸福还有多远》[王志文、佟大为和梅婷,2008]。按照李萍的意思,谁有幸拿到她的情书,她就嫁给谁。王小毛先拿到了(尽管他不知道),却让给了吴天亮。于是,吴娶了李。可是,后来王和李发生了关系,读者如何看?" q" ?0 P- O! H
8 e& l8 [( T6 I4 Y& R3. 电视剧《孝庄秘史》、《皇太子秘史》:和第一个作品类似,不再叙述。
& `% Z: G3 {' q; R7 [4 l, m9 ~% f
& k" s- F k' [- R
( a5 n! T7 R5 Y% x
+ E% a0 l/ s5 C, b1 L8 l9 R# P+ y& S& S
七、影评:《伤城》(2012年1月1日)
5 H, c, d/ B( j P5 }, h8 p: u% w3 ]3 H7 o6 _4 C
7 |! t; M# ^7 x$ j. I# s: ^
7 H7 {! ^+ [5 `/ m5 M" t今天看了一部老电影《伤城》(金城武、梁朝伟、徐静蕾,2006年),简单说几句。5 C) z* H; A( ~2 V! d% `$ r& E
) \, d" `6 K( [# x& Z9 X9 j! }' R* `剧情也很简单:A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得了乒乓球比赛奖,当他兴高采烈放学回家时,突然发现有一帮人把他全家灭了。他是全家唯一幸存者。他马上跑到他老爸的单位,他老爸是警察。没想到,他父亲的同事正和凶手亲切往来,是一伙的。于是,他躲在教堂,被收留了。当然,他改名了。
5 S9 d3 y( r. O/ P1 m# ]# u) ~
+ \% V v a/ z9 l& v, X# L他长大后,当了一名警察。一直想没有机会老爸报仇,直到发现机会:他跟踪仇家的女儿,逐渐和她结婚,为的是接近仇家。他们结婚后,他找到机会就把仇家,也就是泰山大人,灭了。他计划的另一部分是,设局灭掉仇家的女儿,也就是他现在的老婆。当天晚上他才听说,他老婆根本不是他泰山大人的亲生女儿,他后悔了。可是,已经晚了。他老婆弥留了几日,睁开眼睛,却看到他在身边,就问:“你接近我,是为了杀我爸?”他坦白承认了:“是”。" {4 \3 S0 L# i1 C" w
: \; B8 e9 Q3 ?4 E) z其实,他也是爱她的。她,还是不可挽回地死了。他,开枪自杀了。+ C7 Z# _4 N5 {: U5 P' a& v. D! w
Z7 {$ p* I% o: R' n
以下是我的评论:" c2 N' t% m3 I( G/ e! }# N+ a
" L H% h2 o! L$ g% C# I首先,编剧告诉大家:仇杀,乃至人间的冲突,其实是有因果的。我们看到有些人作恶,其实是有原因的。局外人在伦理上谴责,当然可以。不过,当事人往往有他们自己的充分理由。, X3 m* Y8 _4 R s a
/ y7 d: A) H3 [8 I% u8 m
其次,她可以不死。他也可以不死。但是,那就是不是悲剧了。编剧还是懂些悲剧理论的,比如席勒的悲剧理论。按照悲剧理论,面对冲突时,往往会出现自杀。
; v3 y/ j1 g; h! e8 f+ n
b3 S9 G* \# V% p+ ?! _, D0 }0 [不过,现实生活中,我觉得管用的还是跳出因果。那就有活路了。A已经醒悟了,如若大家给他一条活路,他还是可以活的。只不过,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得理不饶人,不置之死地,誓不罢休。
4 M' B. B" x7 a/ B0 ]- m# u# {9 g- @6 E( `( }
钱雁秋编剧的《神探狄仁杰》,狄仁杰是如何结案的?往往会给人重新做人的机会
& E) ]" `* h- p' X) W
( |1 @ }+ S- p. c& E* b 6 k+ {3 A# ]7 i* t+ a% ~
3 O( P4 L. R" F$ ]* v' G
4 s3 H% E% S6 Z5 ?3 ]; T, p, A) q" O( B
八、针砭时弊:所谓儒家(2012年1月9日) G$ T8 Y+ J: X, \3 O b4 [
6 b- | k- ]+ W1 W
8 |) J6 t" T5 \! E5 m/ F, ]
% ? A. I M1 b, i* {现在国内的所谓国学,大多是要以所谓儒家为主导。. m& K W7 P5 T+ f9 |7 K
6 C& g' L7 k1 ]- K1 J. ^% M* t: S- ~我的第一个问题:先秦时期,我国文化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现在为什么要以儒家为主导呢?6 b* i2 `9 {4 a) ]- D
( U. t6 E! f5 Q
有人会说:难道你不要孝敬父母吗?9 i9 b) H( d- L O1 |* o5 N* K* ?. K
6 j( f% ~8 L' {# Q" B: Z: h* w
我的回答是:世界各国都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何时成了儒家的专利?
9 k! B/ u& ^& y7 n n- p* E* r8 q; m! Y' q4 Y
有人会说:难道你要反对儒家吗?# K- S( J% G9 U: U
+ z5 a) N8 q: ^
我的回答是:对不起,我没见过儒家。只听说,有些人在看孔子等人的书,但不知道谁是儒家。
8 E2 ~3 I) R. b( c; o0 r
+ K1 g! ]2 |* G% ?, E有人会说:现代中国道德状况的问题,是因为儒家文化的缺失。- X7 ]+ b9 g5 |0 {, C
1 g v/ v9 D7 K我的回答是:你看看中国古代历史吧。历朝历代,大贪污犯、大坏蛋当中,大多是学习”四书五经“的,是所谓的”儒家文化人“。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哪怕是秀才、举人,他们学到的”儒家经典“要比现在的学者懂得多、懂得深吧。没有用的,圣人书不能阻止他们做坏事。- V% G6 ]/ i7 e, a1 D9 }( d- P$ {$ q
. ^0 z( g0 P% L2 \
所以,不要以为提倡一下所谓的儒家文化,中国的道德状况就会好转。好事情那是做出来,不是说出来的。每一种文化,只要不是邪教,总会教人行善。关键是你行不行善,而不是用什么文化去教育人。必须用儒家文化教育人,人们才会做善事吗?若是如此,中国之外,欧洲、美洲各国,岂不是就没有人做好事了?显然不是。. j/ I& P6 O# k$ E+ d' M6 h* m
2 A2 u% ~. y4 V- k4 n % p8 q6 l0 i! \) M$ V' ]6 s( z% C
& J4 ~% t, L* u8 }: [ , w% |% K( J( w+ |, u; F% g
' I" n- d3 a) C, k/ J$ w
九、时弊二则:毕业证书不管用、学费不值(2012年3月2日)
* p+ a- n) U/ ^9 X
; u9 Y$ i- @* x* F
_1 x% z3 _* u! R
$ J0 k: _2 u: i y6 i大家往往说:学历不解决就业问题。这话怎么说呢?如果“学历”仅仅指毕业证,那么毕业证确实不解决就业问题。) ^, P7 ?7 m) I9 x( N
l/ S) {! J U% q4 `
时弊之一:同志们实在不热爱学习,仅仅想得个毕业证书。; L1 K/ ?6 j% m7 y5 M$ P- O! _; j
: h! ~1 Z5 L4 B0 Q% g很多同志,宣称要考研,考博,其实不热爱学习,只想蒙混过关,侥幸通过考试。即使考上了硕士、博士,也仍旧不热爱学习,只想侥幸把毕业证书混到手。, X9 g$ W2 [ F0 O1 M, g+ O5 p
/ }/ V( p0 u3 ?; ~% X( d- [7 s( Z那么,在这样的心态下,学历、毕业证书,真的不解决就业问题。无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的毕业证书,都不起作用。! O* E4 F" h1 F5 `6 n. l$ ~4 ~
5 H* o1 g( _% W
时弊之二:大学的学费,不值。
. d4 \9 y K8 ]4 P/ F% t' I& y# y: D* O8 h& X: J) P1 X
本科四年学费2万,硕士三年学费3万,博士三年学费3万。 N! ]# u6 e+ I- y [+ C
- ?; r$ T, t) }* l7 n% `
可是,这些钱花得值吗?就很多专业来说,是不值的。就我的专业老说,更加不值。& }' A2 P7 ?5 S, ^ t+ O
( v0 g% u1 ]$ q8 |
同志们学个德语,两个月的课程需要交学费3900元,大家都叫苦。可是,本硕博读下来,学费总计8万(固然有些是公费的。这个因素暂且忽略),为何不叫苦呢?还是苦的太厉害,有苦说不出来了?
# s D4 C1 r0 Z# ]6 y
0 s) G9 U; O; G0 e" B本科、硕士、博士,十年时间,除了学费8万,自己还要投入十年的生活费吧。假设生活费平均一年一万,不算多吧。那么,十年之内,学费8万,生活费10万,一共18万。
8 t' Q1 f T" l4 q/ q
; @0 {& u. W2 y6 d5 n投资方案A:
% a0 j3 Z0 |" \$ s+ r2 L/ i5 t, ?" o2 d, q( W9 \4 C
我上本科的时候,是2003年,大概这时候,老家的房子,100多平米,当时价格9万元。现在2012年,马上就10年了。这样的房子,现在价格是30多万,接近40万。& _7 q& ~; Q8 u2 Z* f$ ]0 @* ?. a
7 b( K' q# h6 L, ~' T同志们,想想,我们花18万,如果在10年前投资买房,是不是合算呢?当然,这个假设,会有些荒唐,不合理。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花18万学到的东西,其价值,值不值30-40万?2 r7 ^9 o) b, ?4 R/ g8 k, Y8 `
' N& T- ^3 `: I7 E* A. x
投资方案B:
0 c V7 j' p& ]3 G3 T
" a4 y: X! f/ I @: ~6 ?上完本科之后,大家如果想学外语(或者其他技艺),花3万块钱,可以在英孚、新东方,学好了吧?- u c* |9 w( c7 n1 f& c& ]: [1 O5 J* u
; ~6 d6 n) x% u1 ~4 ^& u# {而你如果上硕士或博士的话,即使博士毕业,你的外语水平,也还是很可笑。, a/ y& H7 @+ _; s' ]
; B* u" S' E8 X9 F, T7 H X1 V1 ^
想一想,哪一种投资方案更合算?% E% K0 C6 _4 D. Z0 z
7 U/ `1 @: {; |; I) X9 J
结语:为什么乔布斯、盖茨都辍学?7 A7 d9 J9 {- _8 c8 L/ u5 h: b
+ w }" V+ m, N) T: L乔布斯和盖茨是计算机行业的两位巨星,都是1955年出生,竟然都辍学。
1 |2 z( W% t$ K- e) Q2 U j: K- I# A% X, o2 O6 S4 G! k
美国的教育按说是很好了,仍旧不能吸引他们。
; W7 m' B) c3 Q4 L! D
* \: u( y0 g8 j1 n+ ^6 {6 ? o学习,什么是学习?稀里糊涂,侥幸糊弄,通过几次考试,拿到几个本本(毕业证书),这就是学习吗?% ^- W$ U' M H5 m
, _) U! z7 X" Z9 F
学习,不应该是糊弄人的,不应该是糊弄自己的。
; t+ u9 I8 ?8 x! w3 }) A* D$ V' J3 N6 X: v5 I
学习应该和工作是同一个意思。这一方面,必须夸一夸同济的工科专业。他们的研究生,所谓学习,主要是给导师打工,导师给他们发工资。这是很好的。在校期间,就学会了实际工作。4 M5 T# t% j8 W; T) ?; f2 j" @
2 z5 T7 d2 Z0 h. M+ s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何理解呢?仅仅是老师教给学生几个道理,给学生布置了几个作业,回答了学生几个问题吗?这是极其荒唐可笑的。师,是要教给学生有效的技艺,从而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并且为学生解决职业中的问题。这样才是师。赵本山是一个这样的老师。- U/ _/ W1 j y5 U; C
4 G; |. q$ F Q( j! m; S6 J
那些仅仅教学生玩“游戏”(“纯粹的游戏”,“为游戏而游戏的游戏”)的人,仅仅是个业余杂技演员,不配师的称号。
' n3 M8 r7 O+ ^( T: f; M& A( x
2 Q. H1 h/ l9 M; h% v & ? K" G) M5 i" t6 Z0 @
! C @: O3 U( f( v / l0 b; k( J* C' O
' Z9 s# Q" T5 a7 ^0 g
十、现实评论:谁为地沟油负责?(2012年5月8日)
! {9 i; M0 R; m e, z
" E9 Q; Q$ v3 Z, }$ x0 [. } # W, [- |; q) ~ p8 g
; o& F/ K$ Q8 w( n一提起地沟油,大家都很气愤。那些收集地沟油的人们,显得实在可恨。那些把地沟油投入使用的饭店,显得更加可恨。可是,在诸种气愤过后,大家是否想过,从根本上来说,地沟油是谁制造的?谁是地沟油的罪魁祸首?
1 l {& D2 @( A W* ~. C7 R3 l0 {
" R2 w/ H3 r, j1 O这恐怕就是我们中国人的餐饮文化了。国人吃饭,总喜欢有剩余,“啊呀,我吃得很饱了,实在吃不动了”,如此等等。于是就产生了大量的剩饭剩菜。这些剩饭剩菜含有大量的油,倒掉以后,就成为收集地沟油的原料。* s/ Z' I: v5 o9 U7 W; z) U
8 J9 U, M7 K4 A3 I' G如果没有数不清的剩饭剩菜,那些想收集地沟油的人们,他们到哪里去收集地沟油呢?
4 l3 K' b$ F7 r1 s' c7 f* M8 m" z+ j/ s- x; O3 A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地沟油,就要彻底杜绝地沟油的原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吃饭的时候,每人一个套餐,各吃各的,各自把自己的那份吃完。不要点上很多菜,却由于餐桌的文雅,而吃不掉。3 [+ b: N0 ^$ r* L& r: q; [1 L
/ g" d; V0 S) E: I
j' H; u3 R; D0 \5 O
5 _) Z) }9 }/ J' d; ^9 q
) c* Q6 ?* N* w# z
# {1 j0 a4 z, I0 c' ` c0 K十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2012年9月25日). n& h; ~1 j, J+ ^
! f: M" v% S0 ?; V" N) g + N( |; f: [( V: |
; }" P1 K/ A8 H6 ^! Z% k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教会学生一个吃饭的本领。授业,就是帮助学生找到一个吃饭的岗位。解惑,就是帮助学生摆平工作中的问题。符合这三个标准,才是真正的老师。按照这三个标准,进行教学,才能皆大欢喜。
R6 v# o% G+ o; A( P6 [5 R0 f- b1 P% n5 }5 u
平时上课的时候,向学生宣传一些笑话、八卦、个人随感。这绝不是传道。
$ Y: [0 n* K, u% I# u U5 q& T8 z, ?
学生找工作时,表达一下自己的无奈:如果我教给你的东西不能让你找到工作,那你可以用你自己学的东西找个工作嘛;对啊,你自己为什么不学点别的呢。这绝不是授业。
' |# s5 P( ~" _! A6 s K5 z7 T" K0 e0 a
哎,哪个八卦你不知道?我告诉你啊。我写的文章,你哪一句看不懂啊?我告诉你啊。这绝不是解惑。4 d+ D+ f, L% ~* w8 H
" W3 S* @. g7 @4 R+ f/ M* X
4 K* n% o a; G. I( S& f% W, s' Q
/ ?& e/ V7 f$ B" |0 a' Y% M 1 I4 x0 R- H4 K g4 N4 f! R
3 v7 D' P: Q+ w; l; M- A十二、21世纪的我们如何思想?《消失的子弹》影评(2013年2月5日)& H8 ~' x" \, n/ V( K, e$ }
* C+ \# P- D+ _7 ^3 V. t
- n$ \1 k! ?* B5 X
- m; W9 f. x9 M/ ]8 f
影片信息:《消失的子弹》,刘青云、谢霆锋主演,罗志良导演,尔冬升监制,2012年8月上映。
0 b& v, }$ Z% ~0 [( V* K$ W- \! T* }
2012年,似乎也是春节前后,我决心评论一下电影《投名状》,一年过去了,我迟迟没有动笔。主要是因为,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编剧很真诚,反映的主题太残酷,我暂时有些不好意思写出来。而《消失的子弹》,编剧就不敢面对现实,不敢真诚了。为什么这么说?. L3 ?) S8 v P6 S
4 J! ]- ~" d8 [! l* @2 [(一)故事梗概
% \: C, J1 F6 E1 J# d# t. x' j7 h6 @+ l
先从这部电影的故事说起。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民国时期的一家兵工厂。工厂老板发觉,有一批子弹消失了,于是怀疑到一个女工。而这位女工坚决不承认。于是,工厂老板,发明了一种“天意制裁”:他给手枪仅仅装上一颗子弹,朝自己开枪了,他自己没事,然后把枪交给那位女工,让她也照做,结果,这位女工中枪了。工厂老板,就这样了结了此案。; n9 d9 x6 D3 \ C7 n% }+ u9 `
: C2 u4 E a3 w5 \6 E7 H1 ^6 u然而,可怕的,事情远远没有平息,这家兵工厂接二连三地死人,似乎是那位女工的冤魂在实施报复,工厂工人们,惶惶不可终日,意图罢工等等,把事情闹大了,惊动了当地社会,包括警察局。于是,两位警官被派去调查,这就是刘青云和谢霆锋的角色。刘青云是推理高手,而谢霆锋是快枪手、神枪手。在他们的联合调查之下,事情的真相逐渐浮现了出来,原来是兵工厂老板和警察局局长狼狈为奸,做下的恶事。
. A5 {8 ^" O9 m4 I# a$ F
b) r8 U' Z" W# a8 |9 |/ x. `刘青云和谢霆锋,通过激战,把相关事情都摆平了。由于立功显赫,谢霆锋晋升为警察局局长。就在这时,最为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善于推理的刘青云觉察出,谢霆锋才是兵工厂连环杀人案的真正策划者。他们两位直面对方时,谢霆锋说,你总是在人死了以后,才去抓凶手,人已经死了,抓到凶手又有什么用!我当了警察局长,就可以尽力减少死人,比事后抓凶手要好得多。刘青云说,可是,你害死那么多人,和那些坏人又有什么区别!争辩无果,刘青云枪指谢霆锋,谢霆锋说,你要知道,我是第一快枪手!突然,啪的一声,谢霆锋中弹倒地。不是刘青云,而是谢霆锋自己开的枪。
% K, E0 u% i' F) O. X. q1 O% H* R: b# j3 m- D, ?# T
(二)编剧的心思
$ w* t' H# C, e, x/ D, u- R
$ A( d* Q v7 `" O* _5 d编剧好可爱啊,在编剧的安排下,谢霆锋悔过了,意识到了自己的恶,选择自杀,结束冲突。这其中的意味就深了:在编剧看来,即使是想做好事,也不能以做恶事为手段。这就牵涉到几千年来的一直纠缠不清的伦理疑难:善良目的,可以有邪恶的手段吗?或者稍加修改,一个做过恶事的人,有资格惩治恶人吗?- M+ N |8 W6 s" @; \% H# b2 x
+ S9 t5 k8 \' P/ I2 y9 h0 n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我们始终觉得,做好事,要有好的手段。我们始终觉得,一个做过恶事的人,没有资格去惩治别的恶人。就这样,我们顽固地坚守着几千年来的人类道德,不能前进一步。无数的文献,热衷于批判杰出人物的污点:瞧,他们也不过如此嘛,并不是完美的!就在同时,无数的文献,致力于美化所谓的杰出人物:看,他们是完美的,他们有资格惩治坏人!可是极其糟糕的事情也就同时发生了,由于我们发现了杰出人物的污点,所以我们失去了领路人、导师,我们觉得,一切人都是不完美的,一切人都不值得做我们的导师,于是我们困惑了,我们迷路了,我们停滞不前了。由于我们坚信只有完美的人,才有资格惩治恶人,所以无数的粉饰、信息封锁,也就应运而生了,这无非是想塑造一个完美的高大形象!可其实,大家都在私底下,偷笑,当然,大家在公开场合,也会逢场作戏。但是,大家内心的偷笑,主导了一切。 M( Q7 U( J( h0 g4 c, {
M9 p' h4 ^: a
一切伟大的东西,都统统凋零了。而毒药却是唯一的:不过如此嘛,怀疑,嘲笑。并且是有调查研究、科学根据的,这个才是一切毒药中最毒的。. d% O. _' Z. _0 k& b$ \
8 P6 L- P+ m( ^, J
(三)节制与贪婪
* j$ K5 g1 [' G6 o, i, M1 U6 W9 D5 `, Z' [) B0 N8 k9 |
试想一下,倘若《消失的子弹》的结局改成这样:刘青云扮演的角色开枪自尽了,而谢霆锋扮演的角色,继续履行期警察局局长的职务,字幕上写几行字:此后,当地黑社会逐渐肃清,社会治安逐渐变好。为了照顾艺术的悲剧色彩,再写这么几行字:十年后,局长死于枪杀。经查,是黑社会报复。如此等等。这样是不是好一些呢?
$ ]) U" S: a% x) K/ g1 S6 n; X! B" |: U, x0 P
这种安排可能更切合现实。我相信,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一定的敬业精神,都干过尽职尽责的事情。我同时也相信,各行各业的人,都可能会有错误:贪污、搞异性,等等。大家都是人,人是脆弱的,都会犯错误。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大家都是一样的,都不过如此尔尔,谁也别笑话谁,谁也没资格惩治、管理谁。有公德的人,在现实中,不是没污点、不是没错误,而是有节制。举例说吧,张居正当内阁首辅,去世后,遭到清算,可是查证下来,有金银几十万两(此处数字不确切),远远不及严嵩。倘若仅以是否贪腐而论,认为,张居正与严嵩之间没什么区别。那么,人应该如何做官,那就十分困难了。
, h2 S2 C4 h$ @* n" A% D7 ^, L ]! N' d4 e, b" {- ~
. G M2 w+ N6 F' q% ]
! y8 N2 V7 ?$ t2 v$ g7 [
+ ^4 @8 v; [. v
# s; a; {, s2 F9 s: B9 g十三、当讲课成为一种特权,那么谁是受害者?(2013年2月20日); R# T$ H8 O7 F- g8 N& S& b
0 I4 c/ T5 f# y7 m8 ~ ' P0 W1 [4 o. L A! W$ }. l
w( A8 M6 _, l9 A: d) _6 b . L& O9 _" N8 C& `
; ]4 ] j" G2 Y
(一) m. R I( A! E {
* D/ h, d8 n! b6 ]* h# z每当我们谈起腐败,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官场腐败,尤其是是制度外腐败。也就是,违反了某些制度,所以腐败了。可是,我曾说过,制度内的不合理才是滋生腐败的根源。所谓堡垒最先从内部攻破,古今中外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 O8 p% \- l1 l# \# ^2 N `2 m3 Q, x: w. v6 x7 r
(二)
/ s0 v3 E3 c6 J" a E$ I! U
- A( c) Q% \, G+ S说到学术腐败,大家首先想到的也是制度外的腐败。可是,制度内的不合理,真的是万恶之源啊。) |% e0 B. W$ X
: I# u2 @4 M, l2 x T' i {
其一,高校的评价制度,依据的是论文发表。而其实,仅仅在乎文章数目和杂志知名度。至于,内容如何,完全不管。所以,就会滋生垃圾论文,垃圾教授。若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应当把评价标准转到论文内容和质量上来,应该取消纸质杂志。一切论文,都以实名在网络上发布,谁有兴趣阅读,必须付费。这样的话,比如一年下来,哪些论文的人气高、付费阅读的次数多,就可以就市场决定下来。要让读者决定,哪些文章好,绝对不能由杂志编辑来决定。 L' u: B' ^- @# P1 [1 W
8 M, R a( K0 y
其二,讲课成为特权,最大的受害者乃是学生的心灵和金钱。众所周知,虽然名义上,各个高校有选修课和必修课,学生有选课的自由,但其实,这是大打折扣的。谁有资格上课,听谁的课,都不是学生可以决定的。我们之所以本硕博十年光阴,没学会什么,原因就是上了太多不该上的课,有太多该上的课,却没有上。若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彻底取消开课的所谓资格、选课的所谓要求,并且取消统一学费。每个老师都可以开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每个课程都收费。
6 V, v" C" }8 }. L, R: y7 C1 f3 x: }0 A- N
这样下来,比方说,我参加英语课程,交1万学费。学习德语,交1万学费。等等,完全由我自己组织,最后的学费一定是落到了实处。优秀的老师,收益很多,同时学生的收获也很多。而那些垃圾老师,就可以自生自灭了。
3 y, s5 y4 \! \: u1 \ b8 n' |$ i% s G6 @
(三)
( z! P5 p/ w8 _1 ]7 N$ J0 V
7 [! M( ~& B9 i6 y# [# S# p按照这个思路下来,几乎高等教育事业,可以市场化了:一方面,老师开课、收费,学生听课、交费。另一方面,发表论文者交一定的网络管理费,论文的读者交阅读费。按照这个机制办学,教育腐败会大大减少。0 b+ l. v8 ]8 q7 j8 T* v" Q
( Z X$ w! e' d5 U) s腐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只能容许市场腐败的发生(这是可以节制的),绝不能允许官僚做派的腐败。
% s$ B* C$ L: t. c# ^
: x. [ V8 R! D5 W
, L! _% j4 f; z; {8 I/ B/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