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24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赏析] 揭秘中国第一文字——甲骨文(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8.3.2014 08:2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隆重开馆,它以出土文字文物为支撑,荟萃了历代文字样本精华,让游客一日千年,尽览中国文字从远古“婴儿期”发展至今的光辉历程。中国文字博物馆集中展示了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文字、简牍帛书、历代碑碣、汉字信息印刷术、汉字信息处理、少数民族文字等和文字有关的诸多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历史,通过文字的记录和梳理,其发展轨迹变得脉络清晰、有章可循,而文字本身百态千姿的发展史。“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的发现宣告我国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形成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如今,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4500个,能够释读的约1500字。






18#
 楼主| 发表于 19.3.2014 01:30:32 | 只看该作者
 文字是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一座全面反映、专题研究中国各民族文字、文字历史、文字文明的专题博物馆,通过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反映中华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将对我国文字、文化、文明的传承和保护、研究和发扬产生深远影响。(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19.3.2014 01:30:15 | 只看该作者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经历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发展阶段。它的发明,使手工抄写变为机械复制,开启了书籍复制的新方式,降低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成本,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而现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问世,使古老的汉字获得了新生,为中国进入信息时代打开了大门。大约在公元7世纪的隋末唐初时期,中国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这边是雕版印刷的四步工艺,现在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是清代的木雕版。雕版印刷的具体做法:首先把写好字的纸张帖在选好的木板上,接着用刀子依照纸张上的字,刻出阳文反字,这样雕版就制作好了。然后上墨、铺纸,用棕刷在纸上均匀刷印,最后揭下来纸张,装订成册,这样印刷品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19.3.2014 01:29:4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赶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汉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19.3.2014 01:28:54 | 只看该作者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19.3.2014 01:28:26 | 只看该作者
  金文,又称吉金文,钟鼎文,与甲骨文称谓不同,但并不是另一种文字,只是因为铸刻在青铜器上,才称为金文。司母辛鼎,它是商代晚期的一件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在这件鼎的内壁上铸刻有铭文“司母辛”。“司”是祭祀的意思,“母”是指他的母亲,是子辈对其母亲的称谓,“辛”是妇好的庙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19.3.2014 01:27:25 | 只看该作者
  商朝时,人们难以抗拒自然界的灾害,他们就要求助神灵的护佑。因此商王的占卜活动特别的频繁,几乎是无日不占,无事不卜。当时的甲骨文可分为两部分:一类是占卜性刻辞,另一类是记事刻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19.3.2014 01:26:50 | 只看该作者
 同时,以古汉字符号为独特视角,反映东方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型双重使命。建成后的文字博物馆通过文物陈列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展示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现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以及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同时,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增强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兼顾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努力使中国文字博物馆成为汉字文化科普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并成为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乃至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19.3.2014 01:25:31 | 只看该作者
 在当时的大小林苑及数以百计的田猎地中,生存着虎,象,豹,犀,鹿,兕,兔,飞鸟,隹雉,池鱼等禽兽和水生物,成为贵族游猎的场所。甲骨文中也经常出现圈养牲畜名及后世所成的六畜之名,即牛、马、羊、鸡、犬、豕等。甲骨文中有关动物的汉字不仅说明了当时人与自然密切的关系,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家畜业的发达。下面我就将本学期所学的一些有关动物的甲骨文给予浅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9.3.2014 01:24:52 | 只看该作者
 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的汉字系统,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与活文字有传承关系古文字。众多甲骨文学者历尽毕生精力,已辩识出甲骨文近两千个,辩识很难,经辩识后再认知则很容易。每一个小学生利用汉语拼音的索引,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认识这些甲骨文字。从而对自己一生的文字修养都有好处。汉字的基础要从甲骨文打起,而这本《甲骨文字典》则是打好汉字基础的有力工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2.2025 13:5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