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KaiyuanEditor 于 21.2.2014 15:54 编辑
: U' T) d- M: Q. [# N2 o0 }+ r2 b: M4 p: W' ]: o# c
开元网报道
) N- `. d u; e4 b0 ~0 V0 m
1 L3 _2 z$ M6 O i& R近日,埃里希•宝隆学院 (Erich-Paulun-Institut) 院长Paul Gerhardt教授拜访了巴伐利亚中文学校,与学校的老师举行了座谈,共同交流了在德国的中文教学,并探讨了传播中国文化在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等话题。驻慕尼黑总领馆教育领事戴继强、巴伐利亚中文学校校长吕薇茹等一同参加。
. r" ` R! t6 m
2 p6 R: x2 f( q4 R7 H5 xPaul Gerhardt教授为埃里希•宝隆学院第一任院长。在接受开元网记者专访时,Paul Gerhardt教授介绍说,为了传播德中两国过去和现在在文化及其他领域的联系,也为纪念第一个中德“桥梁建设者”— 埃里希•宝隆(Erich•Paulun),他向德中经济联合会提议,并于2013年7月正式创办了埃里希•宝隆学院。学院以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命名,是为了表达对其生平及其个人贡献的敬意。Paul Gerhardt教授说,埃里希・宝隆学院将继续传承宝隆博士的“同济”精神,并促进德中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r5 h. D6 T1 ~% I# r/ n
) U1 Q# Y5 b0 K" Q: _
埃里希•宝隆于1862年3月4日出生于德国帕塞瓦尔克,1909年3月5日逝世于上海。他是一位德国医生,借“同舟共济”的寓意,在上海建立了同济医院和上海德文医学堂(即今天同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前身)。他去世后被誉为“德中两国文化的使者”。
, x: Y: C; t8 Z* A1 u1 W- K1 X/ t+ y0 F
Paul Gerhardt教授正式和中国接触是在1979年。那时,他在海德堡大学教授医学,并负责海德堡大学的医学系与中国的交流合作项目。1979年我国著名医学家裘法祖率武汉医学院一行来海德堡大学进行学术访问。Paul Gerhardt教授说,从那时起,他开始和中国医学界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他对中国之爱的大门也随之被逐渐开启。
3 v' R* ]2 m' A0 z C+ V+ w/ }& i& g* t
经Paul Gerhardt教授介绍,埃里希•宝隆学院将首先着手加强巴州德国在校高中生和华人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他说在巴州开始教授中文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在教授语言的同时,还要注重中国文化以及经济知识的传播。埃里希•宝隆学院将于3月22日在慕尼黑举办一次会议,届时Paul Gerhardt教授将向在巴州学习中文的德国和华人高中生介绍中国文化及中国经济发展。Paul Gerhardt教授说,埃里希•宝隆学院还计划带领学生参观德国宝马,西门子等企业,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这些企业对华业务的合作项目。
" w% W9 R7 c0 A/ b4 P; g; {1 P2 z" _0 S* j4 k( Q$ M* V
巴伐利亚中文中心学校创建于1995年6月18日,由办校初期的2个中文班共24位同学发展目前20多个班级,学生人数约三百人的规模,成为德国南部地区最大的海外中文学校。
" k5 I, `# R9 T9 y# @, n; y7 o/ E' S: v. G" P. e5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