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返回首页

taohui的个人空间 https://forum.kaiyuan.de/?236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出口转内销遭遇水土不服:陪吃陪喝还要给回扣

已有 380 次阅读7.11.2008 16:10 |个人分类:个人杂谈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玩具分会负责人刚从广交会回来,根据她了解的情况,玩具企业普遍反映今年出口形势不太好,并且对明年的市场持谨慎态度。

  记者获悉,广交会上,以往只将目光投向欧美市场的参展商,纷纷开始关注国内市场,“出口转内销”成为他们正在考虑的一条出路。但是,转型成本高、国内消费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对转型企业来说,或许不只是阵痛。转型能否成功,尚在成与不成之间。

  外销之困

  广州出现1元外贸衣服

  从去年开始,受人民币升值、出口目的地经济下滑等多方因素影响,包括玩具、纺织、家具在内的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喊出了“过冬”的口号。

  王先生在北京著名的服装商业圈木樨园经营外贸服装生意,他告诉记者,自己批发的服装比往年要贵一些,“企业都倒闭了,上哪进货去?”

  但是,涨价的远比降价的少。为了清仓回笼现金,厂家贱卖产品的现象屡见不鲜。前不久,广州甚至出现1元的外贸衣服,引发了市民的扫货狂潮。

  中山市大涌镇以前遍地都是生产牛仔服装的外贸企业,汇达制衣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一家,该公司经营对美服装出口已有8年。负责人顾经理告诉记者,镇上的牛仔服装厂很多已经倒闭,有的是因为接不到订单,有的是因为成本上升。虽然他自己公司的利润也有限,但“能撑就撑”。

  由于性价比较高,汇达制衣的订单并没有降下来,现在已经接到了2009年的近30万订单。但订单多并非全是好事,由于成本的上升和买方的压价,利润微乎其微——“只够养工人的”。

  “在危机中捕捉新机遇。”商务部长陈德铭在广交会这样对参展商说。为了防止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至实体经济,商务主管部门亦纷纷呼吁:“希望广大企业坚定信心!”

  纺企配额高价难求

  10月30日下午,商务部在网站发布 《关于2008年度输美纺织品第三次协议招标的公告》。纺织企业期盼已久的第3批配额终于下达。

  “我们公司由于对市场上配额的错误估计,9月初接了美国牛仔裤订单几十万件,并已生产完成。但刚从商务部分配到的347/8类配额只有3800多打,加上之前买到的配额,还有2万打的缺口。”汇达制衣的顾经理此刻仍忧心忡忡。

  顾经理说,上述牛仔裤是圣诞节的订单,如果有配额,10天之内就能摆上美国的货柜。可现在配额不够,即使是高价买配额也买不到。到年底只剩两个月时间,如果再搞不到配额,企业都不敢接单了。

  摆在外贸企业眼前的,不只是订单和配额问题,坏账很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悉,上半年中国信保在全国范围内共接到出口信用险索赔案件936宗,金额2.34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美国报损案件202宗,同比增长31.2%。

  从全球范围来看,宁波分公司统计,上半年接到的报损案件金额190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8%;浙江分公司统计前5个月收到的报损案件金 额3034万美元,同比增长80%;温州外贸出口报损案件涉及总金额为210万美元,同比增长91%,其中,1/3来自美国,1/4来自欧盟。

  内销之难

  “两天上班,三天关门”

  随着中国廉价消费品最大的买家——美国人钱包捂得越来越紧,外贸企业开始了“出口转内销”的尝试。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曾在4月份的春交会上指 出,中国国内市场广阔,希望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也要研究内销,学会“两条腿走路”。但由于转型成本高、国内消费水平低,这种转型对于企业来说,难 度可想而知。

  上述汇达制衣有限公司的顾经理就说,虽然公司也有意愿开拓国内市场,但是,“8年来,我们没有在国内卖过一条裤子,我们在美国做的是超市连锁店,如果在国内这样经营,需要花大力气去开拓市场。”

  “内销现在更不好做,因为需求量不高。”顾经理用“两天上班,三天关门”来形容当地做内销的企业,虽然制衣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工人一天工作时间不到8小时。“这里有一个3000多人的厂刚刚关门。”

  上海飞马进出口公司总经理陆龙生也说,公司的内销越来越不好做,业务量在缩小,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断增加,产品进卖场也很困难,“公司已经裁员20%。”

  上述玩具分会负责人也认为,外贸企业转型做内销,最大的困难就是渠道和市场问题。做外贸量大,且资金回笼比较快;做内销量小,资金回笼相对来说 比较慢。玩具分会曾展开过调查,“企业都想做内销,但尝试过的企业都说不容易。第一,量不大;第二,资金收不回来;第三,渠道不畅通,进入商场和超市中有 很多困难;第四,内销也解决不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另外,对国内消费水平的不乐观、内外销产品定位差异,也成为转内销的一个个难点。

  典型案例

  专门新招聘“内销副总”

  近段时间,成都市宏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苟磊一直为此困扰。“去年7~12月,公司出口额达200多万美元”,谈及往事,苟磊脸上洋溢灿烂的笑 容,但现在,一系列难题让他头痛。今年7~10月,公司销量明显下滑,公司高层议论纷纷。经慎重考虑,他们选择了出口转内销。然而,当时公司营销部不足 10人,大半力量都用在国外市场,开发国内市场并不容易。

  最近,苟磊正在对公司进行“大变革”,把营销团队人数扩大了整整一倍。“其实与国外人做生意相对简单”,苟磊说,为了适应国内市场,他新招聘了一位营销副总,专门负责开拓国内市场。

  “我们之前对国内市场的研究几乎也是一片空白”,苟磊说,如今要开拓,需要完全建立一套新的系统,倘若拿原先的产品直接进入国内市场,会败得很 惨。以松茸为例,国内有多个省份出产松茸,如果单纯以原材料的形式投向市场,因进入门槛低,商家为了提高销量,会相互压价,最终谁都无利可图。

  为此,他选择了深加工,但国内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深加工产品?又如何来研发这样的产品?一系列问题又摆上了前台。

  “我们目前正在进行市场调研”,苟磊说,他正与国内一些营销策划机构联系,制订推广计划。

  利润微薄还被“吃回扣”

  在成都荷花池做了20多年童装生意的曾老板,这两天正在与四川一些市州的服装店老板谈生意。此前,他的童装直销俄罗斯,但金融危机后,“以前从不赊账的老客户都要求延迟付款”。

  曾老板试图将销售重心转向国内,但他发现,很多问题让习惯与外商打交道的他束手无策。“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大家相互杀价”,曾老板说,他不得不忙于和那些服装老板套近乎,甚至陪吃陪喝,更过分的是,一些采购员要求吃回扣,“本来利润不高,给回扣的话就更赚不到钱了”。

  曾老板说,国外的客户订单一般较大,而国内的普遍比较小,交货时间要求高,同时受季节影响非常大。而且,国内要求欠款的客户也多,很多时候他不 得不向上游供应商欠款,整个资金链风险程度一下子增大不少。除此之外,国内的结算方式也是一道门槛。这一系列的“麻烦”使得内贸市场很难开拓。虽然年前他 就一直在朝内销方向努力,但竞争对手太多,客户越来越挑剔,效果并不明显。

  记者了解到,如此情形在荷花池批发市场相当普遍,荷花池商会会长姚学义表示,转内销过程中,要求欠账的客户越来越多,这直接导致一些老板因三角债破产。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9.4.2024 00:3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