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返回首页

quweilong0812的个人空间 https://forum.kaiyuan.de/?6985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关于开展自由广泛的拼音文字的研究的提案

已有 207 次阅读1.3.2009 06:37 |

吴邦国委员长、诸位副委员长和常委阁下:

本提案人,不是“人民代表”。在写提案之前,本提案人首先考虑写提案的合理性、合法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条       (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兴衰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兴衰我责无旁贷。本提案人以此为据。

笔者能提出提案,起码表达了,笔者对政府的信任,因为,现在不是万马齐喑的年代。

或,本提案人的观点可能有悖于委员长、副委员长、常委阁下们的观点。

本提案人认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观点为镜,可以辨谬误”。

或,本提案人的观点不合时宜。

那么,怎样判断是否合适宜,判断是否是先进与落后?本提案人使用了先进与落后判断定理、识货定理、温家宝船队定理同时,使用了社会进步法则

先进与落后判断定理:所作所为是先进或落后于其所在期间的生产力;所作所为是先进或落后于其所在期间的文化;所作所为是先进或落后于其所在期间谋求的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识货定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大与小、长与短,这些都是经过比较,是相对而言。若,再有一件物什比原来的物什或大、或小,那么,原来的大或长,就相对的变为小或短。相对真理与谬误同样也是经过比较,是相对而言,比较的过程就是讨论与辩论的过程,是竞争的过程,是千锤百炼的过程。

社会进步法则:竞争!竞争的实质就是存优汰劣,适者生存(即自然法则)。在竞争的氛围中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补充→完善(相对而言)→提高→∝

历史已经证明,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若背离了这条法则,社会就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或倒退;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几十年不治,或几百年不治,或上千年不治。

政府的工作是不可能达到“至善至美”的程度。因此,政府的工作需要永无休止的改革→创新→补充→完善(相对而言)→提高→∝

工作中出现的谬误是需要及时修正的。古语云:“两叶不除,必用斧柯”。

假设,取出掉到了污泥之中一颗“夜明珠”,它光彩夺目光辉被污泥遮盖了。是继续让污泥包裹“夜明珠”,还是将其身上的污泥洗刷干净?

摩天大厦之所以傲然挺立,是因为它的地基牢固;生长在悬崖峭壁的大树之所以枝叶茂盛,是因为它的根深深的扎进了石缝和泥土中。

国家的根基是什么?

是诚信!

孙子兵法曰:“道者,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危”。如果国家不能取信于民,国家的生命力就要打折扣,长期以往,“国将不国”了。“烽火戏诸侯”,寓言故事《狼来了》就是对世人的警示。

试想:一颗腐败的根苗能孕育出绚丽多彩的花朵吗?

在写《关于取消社会保险滞纳金》的提案时,本提案人使用了船队定理,即,温家宝船队定理

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论民生说: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 这段话很有哲理。国家就是一个船队,船队的指挥员不仅要促进整体船队的前进速度,而且不能让任何一只船落后。这是统观全局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科学。因此,笔者将其定为温家宝船队定理。因为,人们在思维问题时都有着眼点,那么船队定理就是人们思维问题时的一个理论,一个办法,一个着眼点。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一个镇、一个村、一个企业就是一个船队。各级官员是否要运用船队定理的思维方法来制定管理所在的辖区的方针和政策?考察各级官员的阳光政绩的同时,是否也要考察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温家宝 运用这个定理来思考提高中华民族的生活状况时,得出结论是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困难群体,因为在中国城乡,困难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农民……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关于开展自由广泛的拼音文字的研究的提案

 

《宪法》第四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根据《宪法》这一规定,笔者认为,应当给予从事拼音文字研究的人员,以及非专职从事拼音文字研究的人员鼓励和帮助。同时,开展自由广泛的拼音文字的研究的工作。

哪怕我们几百年以后推行“一语双文”,或“拼音文字”,我国现在也要展开自由广泛的拼音文字的研究工作。

探索中国汉字未来发展的趋势,这是一项远程科学。远程科学不是既得利益的科学,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它与探索宇宙、南北极的奥秘是具有相同意义。

这个工程的必要条件是,研究一种符合汉语语系的“拼音文字”。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把多种方案加以研究比较,这是一个综合研究、补充、完善、提高的过程,从而最大限度的达到至善至美的程度

学龄前,笔者自制了一把带功弓的钻,玩锔锅锔缸的游戏。外祖父见了,并没有夸奖我,说:“玩游戏要大气,要有出息,不要玩修补的,要玩制造的。”

研究甲骨文是探索中华文化的渊源,是为我们的祖先评功,是增加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探索中国汉字未来发展的趋势,是造福子孙后代,是千秋功业。美国是一个没有甲骨文的国家,但,并没有影响他们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从科研的角度讲,开展自由广泛的拼音文字的工作,也有利于培养天下学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由奔放的思维。我们国家不缺学者,缺乏的是有想象力、创造力和有自由奔放思维的学者。

 

附件:文字改革要与时俱进
——
对大学中文教材《现代汉语》若干观点的评析

  • 一、 引子
  • 数月前,与通化师范学院有关领导商量关于展出所构建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草案)》和国际通用化的中国文字一事。因院方缺乏资金,我亦囊中羞涩,故,未能如愿。然,中文系主任郑明友先生讲:现在汉字拼音化不是重点,当前的重点是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为了掌握此方面的知识,前去请教方东杰先生。方先生借给了一本大学中文教材《现代汉语》一书,同时又给了一本王开扬先生所著的《汉字现代化研究》一书。我对两本进行了拜度,颇有心得。但对《现代汉语》一书中的部分观点实难苟同。现将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 19861月,中央批准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语言工作会议,制订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关于汉字的前途问题,会议重申了周恩来在1958年《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里的观点:至于汉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万代永远不变呢?还是要变呢?它是向着汉字自己的形体变化呢?还是被拼音字代替呢?它是为种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还是为另一形式的拼音字所代替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做出结论。但是文字总是要变化的,拿汉字过去的变化就可以证明。汉字的前途到底如何,能不能实现汉语拼音文字,什么时候实现,怎样实现,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现在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讨论,要做出确切的结论,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科学的研究。
  • 根据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研究汉字信息处理问题,促进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等,这是当前汉字工作的主要任务。
  • 现在对以上内容所表达的观点评析如下:
  • 二、教材中的观点对时间词当前现在的概念不清
  • 文中首先用了一个表示时间概念的“1986。文中由引用了周恩来在1958年《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里的观点:“……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这段话用了表示时间概念的“1958和两个表示时间的词当前现在。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版是这样解释的。
  • 当前:目前。指说话的时候。
  • 现在:这个时候,指说话的时候,有时包括说话前后或长或短的一段时候。
  • 从周恩来报告时的时间算起,至今已有48年,已经历了几代领导集体。若按《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版对当前现在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解释,已经锁定了周恩来在1958年《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的阶段性。阶段,即事物发展进程中划分的段落。很显然,当前现在不具备永远这个含义。
  • 那么,当前现在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所指的时间是多长?
  • 这是根据报告人的领导时效来决定的。
  • 什么是领导时效?领导是指担任的人。时效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发挥的作用。领导时效是指担任领导的人在法定的时间内所具有法定的权力。超过了法定的时间,领导者就不在具有法定的权力。说的通俗些,就是报告人在法定的任职期间,关于在制定事物的计划或事物完成的情况,所用的时间的词当前现在所具有的法律效力。也就是说,随着报告人任届期满,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当前现在即变为过去
  • 三教材中的观点亵渎了时间——人生的价值
  • 不知道52相加等于10,是不能理解25等于10 的意义。由于文中对两个表示时间的词当前现在的概念不清,所以才能把当前现在延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这是由于不具备时间(人生)——经济学的知识,是对时间——人生价值的亵渎。
  •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的生命是时间的组合,即一秒一分的组合。它与宇宙而言,好比一条无限长的数轴上的一条极微小的线段。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时间是人的无价之宝。
  •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现代人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 鲁迅说: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 丁肇中早在谈早出人才快出成果时说: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 瑞士人在为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写的是时间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讲,他们所拥有的财富,除了时间之外,再不会有其它的东西。
  • 一个人出生后,所拥有的就是几十年的时间,所谓生命。是生命之神给人们的一张时间存折,当存折中的时间用完。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人们要有才华,就要用自己的时间去换取知识,需要财富,就要把它一点点地换成金钱。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
  • 孔子一方面感叹时光易逝,往事难现,希望我们珍惜时间;另一方面以水为喻,勉励我们学习工作都应该像那永不止息的河水一样,孜孜不已,不舍昼夜。
  • 智者们发出的感叹,至今仍不绝于耳。引发我们去思考宇宙的奥妙,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时间的珍贵。人生命的价值是多少?换句话说,人的时间的价值是多少?这没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人的才能不同,所处的地位各异,发挥的能量也就不同。这是一个模糊的问题,正因为模糊,人们往往看不到时间的价值。为了说明时间的价值,这里讨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群体时间——人生的价值。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  

共和国50间的发展                            表(一)

 

1952年(1

2002年(2

倍数(3=2÷1

国民总产值

679亿元

103539.3亿元

152.5

钢产量

135万吨

1.8亿吨

133.3

粮食产量

1.635亿吨

4.571亿吨

2.7

煤产量

6649万吨

14亿吨

21

棉产量

130.5万吨

520万吨

4

  •  
  • 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使500年前神幻小说中孙悟空之流的神仙们望之兴叹;电灯、电话、电视、电脑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这些物品的功能超越了古代神话中的宝莲灯、千里眼、顺风耳的神力。
  • 可以说,共和国的发展是天翻地覆的。这个从少到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就是时间价值具体说明。
  • 假设有一种比较科学的文字代替了汉字,人们学习文字的时间可节省一年。
  • 若,人们用节省下来学文字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也就是说,由社会的被供养者,提前一年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这样,他们的可支配收入转为社会待分配可支配收入。若全国年出生人按2000万计算,根据吉林省2001年的国民经济状况,按年递增8%的增长率推算。50年后,每年提前一年的投入社会的财富创造者们,将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6万亿元,将创税2.1万亿元,拥有可支配收入3.0万亿元,社会待分配可支配收入3.0万亿元。试想50——200年间,每年将给社会带来多少益处。由此可知,无端浪费掉的时间少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是巨大和惊人的,这难不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吗?那些沉湎于欣赏象形字的简化字——汉字,而反对文字改革的先生们,该猛醒了!请见下表:
  •  

节余时间年创国民经济动态表                      (表一)

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年递增              8%单位:亿元

生产总值

2001

2051

2101

2151

2201

生产总值

3467

1.6×105

3.7×106

3.6×108

1.66×1010

交纳税金

452

2.1×104

1.0×106

4.6×107

2.2×109

可支配收入

646

3.0×104

1.4×106

3.3×107

3.1×107

待分配可支配收入

646

3.0×104

1.4×106

3.3×107

3.3×107

 

        

年递增增长率与起点年的关系(表二)

 

2%

3%

4%

5%

6%

7%

8%

50

2.7

4.4

7.1

11.5

18.4

29.5

46.9

100

7.2

19.2

50.4

1.3×102

3.4×102

8.7×102

2.2×103

150

19.5

84.3

3.6×102

1.5×103

6.3×103

2.6×104

1.0×105

 200

52.5

3.7×102

2.6×103

1.7×104

1.2×105

7.5×105

4.8×106

 

  • 由表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发展,时间的价值在不断增长,时间的价值与增长率成正比,而且由表中可以得出,起点年与数年后单位时间的价值比。下面按国民经济年递增8%的增长率,对时间价值的推算。
  • 50年单位时间的价值是起点年的46.9倍。
  • 100年单位时间的价值是起点年的2.2×103倍。
  • 150年单位时间的价值 起点年的1.0×105倍。
  • 200年单位时间的价值是起点年的1.8×106倍。
  • 以上供读者参考。
  • 现在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学习的知识特别多,若,人们用节省下来的学习文字的时间,去学习其它科学文化知识,人的文化素质一定会有很大提高,它必将给人类进步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倘若出了一批像比尔、盖茨、杨振宇、丁肇中、袁隆平、王永民式的科学家,这难道不是人类的幸事吗。
  • ——
  • .教材中的观点是对文字改革的概念不清
  • 文中讲:汉字的前途到底如何,能不能实现汉语拼音文字,什么时候实现,怎样实现,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文中作者们心态:其一,知道汉字繁难,已经看到汉字的前途渺茫,着实为汉字的前途担忧;其二,不仅知道汉语拼音文字简单、容易学,而且也看到了汉语拼音文字的前途是光明的。可以讲,作者文中这句话已经证明了汉字繁难,汉语拼音文字简单、容易学,以及汉语拼音文字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是难能可贵,功不可没。作者如果没看到这些问题,也就不会在文中提到汉字的前途到底如何,以及什么时候实现汉语拼音文字的问题了。从文中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们是赞成文字改革的,因为他们用了此地无银300的方法表明了真实心迹,只是基于文字霸权者的压力,才违心的提出了上述观点。对此无须见怪,因为经过毛泽东思想历练的知识分子有足够的经验应对各种气候,“任凭刀霜风剑,我足备衣着”。
  • 文中的提法与文字改革的内涵不相符。对任何一种未知事物探求,都需要假想、研究、求证、证明、实验,成功后才可推广。按文中的提法,已铁定汉字拼音化的工作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文中用一种模糊的认识将汉语拼音文字的研究阶段与实现汉语拼音文字阶段混为一谈。这里必需搞清一个问题,也就是说,文字改革这项工作是由两个阶段组成,即研究阶段和推广阶段。
  • 什么是文字改革?
  •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改革的含义是把事物中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文字改革就是把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中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这如同农民种地一样,需要选种、培育新品种、锄草、间苗、掐尖等过程。构建《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草案)》和研制国际通用化的中国文字如同培育新品种,需要经过多年的反复科学实验才能成功,它决不像做梦一样一宿就能“梦出来”的。对待异体字和多音字等一些不合理的字,应采取农民锄草、间苗、掐尖等办法进行处理。这些都属于汉字改革的范畴。汉字经过几千年的生长虽枝繁叶茂,因修剪的少,所以,“枝楞八翘”。难怪高官、高等院校的教授、广播员、等一些白领人士常将多音字念错,普通人念错也就司空见惯了。
  •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们在使用工具时,对工具要求是省时、省力,而且要得心应手。汉字繁难,表音文字简单,这是一百多年的定论。本文不在讨论,因为,这么简单的问题除白痴而外,谁都懂这个道理。
  • 若把文字改革看的实际一些,其实它就是工具的更新换代。交通工具的改革的比较迅速的。人们走路艰辛劳累,而且费时间,于是我们的祖先便驯养牛、马、驴、骡、骆驼等作为交通工具,用来代替步行或运输。随着的进步发展,人们对交通工具进行不断的改进。陆地的交通工具从人和畜力车发展到动力车;水上的交通工具从刳木为舟,发展到万吨巨轮;人们要像鸟儿在天上飞翔,于是发明了飞机;人们要遨游太空,于是发明了宇宙飞船。而汉字的改革却一直在象形字的简化字——金文——小篆——隶书——简化字 中彳亍行进着的。
  • 为什么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比较迅速,而汉字的发展非常缓慢?这是因为,交通工具的改革是由广大民众参入的,而文字的改革是是有文字霸权者掌握的,如此而已。
  • 五教材中的观点没有历史责任感
  • 什么是科学——是爱——是智慧?
  • 文中讲:汉字的前途到底如何,能不能实现汉语拼音文字,什么时候实现,怎样实现,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
  • 什么是文字改革的任务?
  • 任务是指担负的工作和责任。文字改革是指担负文字改革的工作和责任。由此看来,文中这句话的实质是,“……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担负文字改革的工作和责任。文中的提法对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极不负责任,其实质就是没有历史责任感;是与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讲话相悖的。胡锦涛讲: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胡锦涛这段话有两个含义,第一,解放思想,改革一切阻碍社会前进中不合理的事;第二,在改革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胡锦涛在大会最后阐明: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责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 文中的作者们的薪俸是低收入者的数倍或两位数以上的倍数,而他们却说出了没有历史责任感的话:“……那是将来的事情。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其原因就是对提高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整体文化素质没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在他们的心中没有如何提高中国两亿文盲和半文盲文化素质的概念。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由此可见,中央是高度重视提高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
  • 文中又讲:根据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研究汉字信息处理问题,促进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等,这是当前汉字工作的主要任务。
  • 关于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这应当是下达给具体专业的科研机构的工作任务或计划,而不应当出现在大学中文教材的课本上。这样做,实际是“文霸作风”,是束缚天下学子自由奔放的思维。即使是神仙,也不可能将天下未知事情都预见出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如果不能超越老师,社会岂能发展。出现束缚天下学子思维的现象,是中国教育悲哀。
  •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的探求。任何新科学的建立,都需要科研人员对社会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及自由奔放的思维。
  • 什么是科学?
  • 科学是指人们对社会进步发展所承担的责任。
  • 什么是爱?
  • 爱是指人对构成单位群体生存要素所承担的责任。
  • 什么是智慧?
  • 智慧是指人对构成单位群体生存要素所承担责任的作为
  • 科学就是责任,是爱,是智慧。
  •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的探求。任何新科学的建立,都需要科研人员对社会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自由奔放的思维。毕升研究的活版印刷术;哥白尼开创的天体学说;牛顿发现的牛顿三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这些伟大的发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并没有把所要作的工作留给将来,也没有什么人给他们下达工作任务,而是凭借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充满的爱,以及自由奔放的思维。现在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尤其更需要自由民主的科学氛围。
  • 从孟子的名言——“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到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中注入了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古人尚且如此,我们的文字工作者又当如何呢?
  • 笔者想起少小时读的一首《明日歌》,今将《明日歌》少加改动作《将来歌》以飨读者。

 

《将来歌》

 

将来复将来,将来何其多;

现在待将来,万世成蹉跎。

世世若被将来累,将来无穷国运衰。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现在逝去不复返,百年将来能几何;

请君听我《将来歌》,振兴中华我的责任。

  • 六教材中的观点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出于《三国演义》第五回。写董卓专权,曹操谋杀董卓未成功。于是曹操回老家陈留,求富人卫弘资助,招兵买马,假称奉天子密诏,兴兵讨伐董卓,号令全国诸侯领兵前来会合。其檄文写到:
  •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戳群凶。望兴义师,世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 曹操假借天子之威,聚集了全国17个镇的诸侯,后来群雄割据的袁绍、袁术、孙坚、刘备全都投奔而来,形成了一支 讨伐董卓的大军。
  • 文中利用人们对周恩来崇高的敬仰之情,借周恩来在人们心中的威望,将周恩来48年前在关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的观点移到现在这一时期,写在书本上,让天下的学子们去学习,并要遵照执行。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灵活运用,用今天的话讲,这叫挟伟人以令天下学子。借伟人的威望,将伟人的观点断章取义,移时运用,用以指导天下学子们对汉字拼音化的研究工作。采用挟伟人以令天下学子的办法,其实质是在阻碍汉字拼音化的研究工作。文中观点的目的已经达到。王开扬先生很有感触的说过:现在搞甲骨文研究的,申请科研经费,很容易批下来。可是,搞汉字现代化研究的,却很难申请到科研经费。国家语委的一位研究员曾经说过:现在搞汉字拼音化研究是没有前途的
  • 当然,借用大人物的威望来传播新的科学,这种作法也是有的。例如,哈维 发现了血液循环。然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是盖伦的血液理论。盖伦认为心脏供出的血被使用和消耗完毕,心脏总是不断地造出新血来供应。哈维解剖了80余种动物,包括爬行类、甲壳动物和昆虫。但是,他仍说不清楚动脉血怎样进入静脉,于是他假设有毛细血管。哈维的新学说受到了嘲笑、辱骂甚至威胁,但哈维一方面坚决顶住,同时他用大量证据去说服最有权威的国王。令人难以想象的是,那些医学权威拼命反对的新学说,却首先打动了国王,说服了国王。于是,国王帮助哈维,帮助了新学说,使血液循环理论终于冲破了重重阻力,在发现后的20年被社会接受下来。
  • 由此看来,借用名人来打压持不同科学意见者,或推行新学说,都会获得效果的。用古语讲,这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或上行下效;用现代的话讲,这叫名人效益,或榜样的力量。政策舆论导向将极大的影响人心的指向和社会前进的步伐。对此,利国利民可用,否则不可用。
  • 七教材中的观点违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文中关于文字改革的问题,什么时候实现拼音文字,引用了周恩来48年前《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的观点,“……我们现在还不忙做出结论。
  • 当时文字改革的历史背景是,50年代初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原本是想制定成《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的。1956年后,政府和学者的思想是把它作为《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尚不成熟,再者人们对拼音文字应当有认识和实验过程,因此到1958年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通过时,拿掉了文字二字,让它作为拼音方案,待改进、补充、完善、提高后再把它发展成为文字方案。依据这种情况,周恩来提出了“……我们现在还不忙做出结论的观点。这是,“留给”搞文字工作的人一段时间去研究、探索、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周恩来提出的“……我们现在还不忙做出结论的观点,并不没有拼音文字的研究工作,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含义。
  • 在周恩来报告后的48年间,汉语拼音文字正在逐步扩大使用范围。可是教材中仍可见到这样的结论:“……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实际上这是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悖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汉语拼音方案》从原始的注音阶段正在逐步扩大使用范围,拼音字母成为汉字辅助文字业已登上文字舞台。
  • 1.拼音字母在人民币上的应用;
  • 2.拼音字母在街道路牌和汽车牌照上的应用;
  • 3.拼音字母在国内外之间电子邮件中和网址的应用;
  • 4.拼音字母在手机短讯中的应用;
  • 5.拼音字母在特殊语文中的应用(盲文、手指文、旗语、灯光、通讯等)。
  • 6.拼音字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7.拼音字母在电脑中拼音输入法的应用(由拼音字母转换成汉字)。
  • 以上事实说明,人们需要拼音文字,社会的发展更需要拼音文字。遗憾的是48年后的今天,仍没有研究出一套比较完善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虽然如此,并没有影响拼音字母的使用,拼音字母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这些事实冲击了教材中的观点,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
  • 教材为什么会得出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这一观点呢?其重要原因就是对拼音字母成为汉字辅助文字业已登上文字舞台视而不见。看不到这一点,怎么会产生感性认识呢?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要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又怎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分析、加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没有感性认识这一低级阶段,是不会有理性认识这一高级阶段的。所以,教材中得出错误的结论是不足为怪的。
  • 迄今,人类已经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即,语言的使用;文字的创造;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事实已经证明,由于文字改革的不彻底,给人们在运用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中的技术时,形成了一些阻力和障碍。王开扬先生所著的《汉字现代化研究》一书有这样一段话,足可以证明这个问题。文中说——请听听1995113当时的国家语委许嘉璐主任是怎么说的:我们的先驱看到中华民族文化落后,找到原因之一就是汉字繁难,影响了教育的普及,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后来又加上一条理由,就是汉字机械化处理比别的国家落后。不管这个说法是全对,还是部分对,上面讲的都是事实。现在有人鼓吹神奇的汉字,说汉字是什么灵动的音符,是什么奇妙的魔方,等等。又有人说,计算机输入比英文还快,中文在计算机优于西方。这完全是外行话,欺骗了很多人(插话:外行冒充内行,欺骗多数人)。大家知道,击键之后能显示汉字,这仅仅是中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第一步。为了输入汉字,中外科学家和信息产业付出了多少时间,多少钱财,留下多少问题,这些人全不知道。中文信息处理一进入“词处理”、“句处理”阶段,汉字的局限性就明显表露出来,中国的信息产业不发达,跟世界的信息潮流不合拍。语言和文字的问题不能不考虑。在中文信息处理中,汉字的难点已经成了一个瓶颈,成为计算机产业的一个难关,一个拦路虎。下一步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语言文字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中文信息产业就要停滞落后。这个问题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可是有些人还在说汉字优越,超过了英美,令人十分着急。“……许嘉璐又说: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整个语言学界都应该有这种危机感和紧迫感。
  • 同样都是搞文字研究工作的,为什么在关于文字改革的问题上,能得出正反两方面的结论呢?其关键是认识和爱心的问题。也就是说,是否真正懂得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来观察、认识、和解决问题。爱心是指,是否爱子孙后代,爱民族,爱国家,爱人类。一句话,是否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 八教材中的观点是厚古薄今
  • 厚古薄今是指在学术研究上重视古代,轻视现在。
  • 1958年,也就是周恩来作关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时期。由于当时《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比较完善,不具备替代汉字的条件。再者,文字学家们还没有研究出一套成熟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根据这些情况,周恩来在报告中说:“ ……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做出结论(这段话没有停止对汉语拼音文字的研究)”。这段讲话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
  • 时间已经过了近半个世纪。在关于对待和解决文字改革方面的问题,教材仍借用已故前总理48年前的观点来指导现在关于文字改革的工作。这种借用观点的作法,是对现任领导的不信任和轻视。是乎是在关于对待和解决文字改革方面的问题现任的国家领导者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真不知道这些学者是怎么想的,难道现任领导集体没有领导文字改革的能力吗?这样的借用笔法实在是不高明。这种笔法是重视过去,轻视现在,其实质就是厚古薄今。
  •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应当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问题。我们要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方法来看待现在的上层建筑。现在的领导集体无论是在政治理论的是非判断上 ,还是治理国家的是水平上,以及在领导艺术等方面,是30年前的领导集体无法比拟的。30年前,巨人一挥手,将中国十分之一的知识分子打成右派;又挥手,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使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再挥手,剥夺了数以千万计的学生继续求学的权利,将吃了两天饱饭的中国人带入了十年动乱。从两个凡是的大讨论——到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思想——到胡锦涛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可以说,我们伟大祖国的比48年前成熟了,党和政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实事求是的,是与时俱进的,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世界瞩目的。绝大多数人们的生活水平从春节时凭“副食证”一户一斤苹果的状况,走向日日过新年的喜庆局面。如此比较,能说现任的领导集体治理国家的领导艺术比上30年前的领导集体吗?何须采用借用的笔法呢?现任是否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看看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所说的,胡锦涛讲: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4.5.2024 12:2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