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在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参观。 钟欣 摄
中新网重庆4月10日电 (记者 钟旖)精度纳秒级的时空表、具有精准定位模式的电子学生卡、带有SOS一键求救功能的电话手表……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内,10日,一批利用北斗技术转化生产的民用电子产品吸引了海外华文媒体高层的目光。
“行走中国·2017海外华文媒体高层重庆行”在此间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的19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当天走进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喜看军民融合下的科技成果转化。
海外华文媒体在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参观。 钟欣 摄
“我们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于2016年5月入驻沙坪坝区,以北斗品牌技术为依托,利用‘北斗+’新兴业态的服务模式,扩大北斗民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完成了基于北斗导航、定位、授时、监测、遥感、通信等6大民用系列的产品链研发中心。”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胡馨予透露,目前该研究院与沙坪坝区政府合作建立的北斗产业园一期工程即将投产生产,投产后将会形成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园区,“预计三年内综合产值达到50亿,将直接带动就业人口5000人,间接带动就业人口15000人。”
一批穿戴式的智能终端民用产品引发海外华媒高层的好奇。以一张准备投入生产的电子学生卡为例,巴掌大的卡面外形虽然小巧,但却兼具精确定位模式和监护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群体,该电子学生卡还特地弱化了娱乐性、强化了功能性。
在信息智能化时代,学生的个人信息如何保护?数据如何做到安全保密也成了海外华文媒体的关注话题。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北斗的军转民用技术,相对GPS更加安全,会在数据通道上做一些隔离,让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更加独立。”
“作为一名孩子的母亲,我对电子学生卡很感兴趣。”法国《法中网》执行主编江子瑜说,“没想到北斗研究院内有诸多的电子设备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她认为,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相关产品经过市场化运作将大受欢迎,也有利于铸造国有品牌。
“印象中,军用技术是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事,没想到其实这么‘接地气’。”罗马尼亚《欧洲侨报》副总编孙雨梅告诉记者,期待未来北斗技术能够广泛地融入大众生活,用硬实力让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奥地利《欧洲时报》记者杜小风是一名“90后”。她认为,北斗技术在服务大众生活智能化的同时,也要注重便利化设计和时尚感设计,“作为年轻人,我们永远青睐那些美观又实用的电子产品。”
中国新闻社定期组织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到中国大陆进行“行走中国”实地采访报道。近年来,中新社先后多次组织实施“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地方行”活动。从2008年起,已先后赴西藏、新疆、上海、江西、河南、海南、四川、云南、山东、重庆等地参访考察。此次“行走中国——2017海外华文媒体高层重庆行”由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