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4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幸福在一念之间(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4.7.2020 11:1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諸位朋友,我们有两本帐本:一本是银行的帐本,这看得到的;一本是看不到的帐本,是我们积了多少善行,以后会福气现前,就像种田一样。但是大家要注意,再多的钱也化不了灾难。大家看,每一个大灾难来的时候,请问有没有有钱人死了?有。对,那他的钱能不能化他的灾难?化不了,只有行善积德才能化灾难。所以告诉大家,人世间有两件事不能等:行孝跟行善。我们看到很多很有钱的人,因为没有积德,他身边很重要的亲人去世了,甚至于是他自己去世了,那个钱也买不回这身边人的寿命,因为凶灾来了。所以行善要及时,我们不能变成守财奴,就不好。


这个心,人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知道问题根本,要解决就不难了。而我们刚刚说到,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从事教育的人。因为我常常看报纸,现在社会上确实有种种的现象,一些行为不是很好:家庭冲突了,人与人冲突了。我在看这个报纸的时候,都觉得每件事都跟我有关系。比方说,有一个官员贪污了,我会先注意看他的名字,好险,不是我的学生。比方,我看到一个报导:一个博士不孝顺父母,我一看,不是我的学生,好险。请问大家,假如你的学生是博士,但是他跟妻子没办法相处,离婚了,你会不会高兴?假如你的学生是博士,他却高科技犯罪,你还会不会拍着胸脯说,「我的学生是博士」?会不会?不会。假如你的学生当官了贪污,我相信你连提都不敢提。当老师,「任重而道远」,社会当中每一个现象都跟我们有关系。所以我很谨慎在看报纸,因为我很怕以后阎罗王常常找我去问话,「你教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教了《弟子规》没有?」「有有有。 」「好,你可以回去了。」假如没教,这我失职了。所以每一个社会不好的现象出现的时候,都值得每一个家庭,值得学校,值得整个社会,尤其社会的领导者思考。那是结果,原因是什么?没有教他做人,你能怪他吗? 「人不学,不知道」,这《礼记.学记》告诉我们,你怎么可以责怪他? 「人不学,不知义」。而《三字经》里面有一段话,值得我们思考,叫「养不教,父之过」,这个「父」包含母亲,叫「父母过」。妳不要看完之后,马上「都是我先生的事,不干我的事。」那个「父」就是指父母。 「教不严,师之惰」。我今天不是来吓大家的,我是告诉大家,责任重大是大福,也有可能是大祸。那请问大家,要拿起大福还是大祸?谁都知道要拿起大福。大到什么程度?孔老夫子是我们的好榜样,孔老夫子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开山祖师。他是私人办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一生尽心尽力、不疲不厌的教育学生。他福气大不大?你们身边没有孔子的后代吗?我来马来西亚都遇到两个了,你们都没遇到?很大,传到现在八十几代了,很兴旺,他的后代上百万人,而且都很有成就。我们在南京办课程的时候,一次办课程来了四代孔子的后代,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共聚一堂,一起拍照。结果七十四代最年轻,他的辈分最高。福报这么大,为什么?他承先启后,利益了二千五百多年的后代,所以他福当然大。那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学贵立志,要有远大的志向。所以学儒就学孔子,我们以孔子为榜样,因为我们跟他是同行​​。有志气,「圣与贤,可驯致」,孔子做得到,我也能做得到。我看到已经有朋友,你现在的眼睛是炯炯有神,放光了。


「我从今天开始,就是效法孔子,我的念头、我的一言一行,都以孔子为榜样。」这个人不得了,为什么? 「知耻近乎勇」,他知道羞耻:我的德行要效法孔子,我的行为比不上孔子,我觉得很羞耻。这叫「德比于上则知耻」。 「欲比于下则知足」,欲望、享受,我们跟一般百姓去比就好了,你不要去跟很有钱的人比。人比人会怎么样?气死人。而且说实在的,那个欲望要有节度。欲望没有节度,吃也要吃贵的,穿也要穿贵的。你说现在人吃饭,喝酒,哪叫享受,那叫自残,那不叫喝酒,那叫灌酒,「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家以前的人喝酒是怎么喝的,那个酒杯上面有两根装备,它的设计就是这样。为什么那个酒杯还要有两根金属出来?因为它就告诉我们,喝酒要适度,喝太大口,你眼睛都瞎了。真的,酒精中毒,眼睛就完了,所以古人都知道要有度。现在人,XO,咕噜咕噜咕噜,那哪叫喝酒?然后吃饭,一天最多你吃三餐,现在人一天吃五餐的都有。 「我钱多,要你管,我喜欢吃。」所以现在人不懂得一句话,叫「病从口入」。吃一大堆,吃到身体坏了。请问大家,三十年前有没有听过癌症?现在你身边没听到都奇怪,三十年前没有的病,现在一堆。所以这个都是很值得我们思考。有一句话,应酬多的人,叫「上顿陪,下顿又陪,终于陪出胃下垂。」吃到最后,身体都吃坏了。所以现在年纪大的人见面都说,我们是闽南人讲,「吃差一点,吃差一点」,就是吃坏一点,不要吃太好了。吃太好,那个胆固醇太高,高血压。多吃些青菜豆腐,营养够就好了,现在不是营养不良,现在统统病都是营养过剩。



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这个是因为我有一个长辈,他说他结婚以前,在谈朋友的时候觉得,女人其实满好养的,才吃那么一点点。后来,他结完婚之后开悟了,吃的东西很便宜,衣服很贵。所以勤俭持家就很重要了,欲望不要增长。其实说实在的,人欲望愈淡,身心轻安,「寡欲精神爽」。大家注意去看,历代的高僧,平均寿命九十岁左右;历代皇帝,平均寿命四十岁左右。请问大家,谁有福?皇帝享那些福,命都没了。所以,欲望愈淡,对自己愈好。再来,你自己很会花钱,「我很会赚,我赚了就是要花。」但问题来了,请问你的孩子会不会跟你一样会赚?那想事情不能只想眼前,要想到,当我的生活习惯已经变成我孩子的生活习惯,变很会花钱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已经让我们的孩子变成欲望的奴隶了,自己不知道。所以以前的古人,他很懂这个道理,他钱不留给孩子。留给孩子,他不骄奢淫逸吗?留给孩子,他素质比较好,他就不想努力了。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钱,贤德而多财,「则损其志」,他说我爸都赚好了,我还努力干什么,他志气不就没了。 「愚而多财」,这个孩子素质比你差,你还留一堆钱给他,「益增其过」。他一有钱了,安逸了、放纵了。不要以财货杀了自己的子孙。以前人很冷静,他想得远。所以古代有一句话叫「富不过三代」,这一句话现在要修正一下,科学发展观,要客观观察,实事求是。请问大家,现在富不过几代?一代都过不了,因为这些道理都不知道了。我们看孔子,以他为榜样,「德比于上」。 「欲比于下」,就知足了。而且说实在的,人真正尝到了道义的乐、读书之乐,那种乐,世间任何的欲望都比不上。不过要常常看才知道,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孔子讲,「饭疏食饮水」,他吃粗茶淡饭,「曲肱而枕之」,这个「肱」就是肘到手腕这个地方。他买不起枕头没关系,这个手折起来就可以睡觉了,「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符合道义的这些富贵,他不去追求。那我们今天立这个志向了,那就要懂得,知命才是君子,「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教诲,我们的目标:作世间君子,进而再提升,作贤作圣。人没有坚定的目标,很容易悠悠放任,得过且过,这时光就这样耗掉了。那什么样才是契入君子的境界?首先要知命,知道这一生的使命:要对得起家庭,对得起国家、民族,也要对得起自己。一个人有没有把握提升自己的灵性,这个很重要,我们的灵性不能一直堕落下来,那就对不起自己。所以一个人忠于自己,他就不欺骗自己,他就懂得要成就他自己。所以真正一个人要成就自己的灵性提升,首先要懂得放下。心上装一大堆烦恼,装一大堆欲望,这个灵性会怎么样?会沉下去。所以一个人这一生要怎么经营?留,留得长远的、留得下来的东西;带,带得走的东西。请问大家,钱带不带得走?带不走。你身边的人,带不带得走?那就不要强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了。所有这些外在的东西,一样都带不走,结果我们一辈子都耗在追求这些东西,然后把自己的灵性一直往下拉,不划算! 「三才者,天地人」,人这一生好好修养自己,可以与天地并列三才,这是多么高尚的人格。反而我们这一生愈来愈堕落,就很悲哀。所以懂得放下,带不走的,不要苦苦追求了。那可能有些人听到这里,心里有点不安,「那我不求,不就没了吗?」我很理解大家。不求,不是不努力,是努力了,但不苦苦贪求。请问大家,求就一定求得到吗?不一定。不求,就得不到吗?告诉大家,这两句话你想通了,你就开悟了。我们再重来一遍,大家想清楚:求就求得到吗?不求就得不到吗?我举个例子给大家体会一下。我是一个很会紧张的人,看得出来吗?你们很善良,日行一善,深怕伤害我幼小的心灵,所以都给我信心,「嗯,看不出来」。我在念高中的时候,我是初中、高中就很会紧张。为什么会紧张? 「君子务本」,得把病根找到,病根叫「得失心」。一个人有得失心,愈来愈重,他这一生不可能会有幸福。


大家注意看,现在这些演艺人员自杀的多不多?他比我们有钱,他比我们知名度高,这么富贵的人最后为什么想不开?看起来表面很风光,可是他的心病得很严重,没人知道。请问诸位老师,成绩好的学生有病,还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病?我告诉大家,自杀都是成绩顶尖的,那个成绩不好的,好像都很少自杀。都是那个成绩很高,一次考不好,「我不想活」。所以看东西,尤其对待学生,对待一个人,得看到他的心,不能只看到那个表面,长得高,长得美,成绩不错,这样太浅。他这一生幸不幸福,是他的心决定的。我是认识一个朋友,他是硕士生,他在大学以前统统是第一名、第二名。结果他念研究所的时候,是非常好的一个大学的研究所,所有的精英都汇到这里来了。结果一下一考,他二十几名、十几名,他一下受不了这个成绩。他说他那个时候,走在走廊上,因为心情很郁闷,都有要往下跳的冲动。幸好他在那个状态之下,想到他的父母跟爷爷奶奶,这一念起来,他就没做这个傻事。这是他真正经历过的心境。所以我记得我那个时候特别会紧张,其实得失心再说深一点叫贪心,贪求的心,虚​​荣也在其中。我要考大学以前,我姑姑(因为我姑丈在医院服务)知道我很会紧张,给我拿了两颗镇定剂。她怕一颗不够,准备两颗,我姑姑可能读过《中庸》,「凡事豫则立」,预备好(好比开车还要有备胎),两颗,不是一颗。结果我记得第一天,前一天晚上睡不着觉,十一点吃了一颗,翻来覆去,十二点多还没睡着,吃第二颗,结果一夜未眠。早上起来了,我很紧张,全家都紧张,所以一台车坐得满满的去考试,我两个姐姐、爸爸、妈妈,全家总动员。所以一个人容易紧张,患得患失,全家人统统被拉下水。结果还没进考场,才到这个考试的学校,遇到我同学的妈妈。她看到我们全家来了,浩浩荡荡,她很快就注意到了,然后就对我说,「礼旭,你真好命!两个妹妹陪你来考试。」我是两个姐姐。你看,还没进考场,心情就很郁闷了,两个姐姐都变妹妹了。但是大家注意,有一句话很重要,叫「忧能使人老」。你常常在那里得失、忧虑,铁定老。但是人有时候活得糊里糊涂,都不知道问题在哪。我念大学的时候,刚好跟一个学校的女同学,我们出去唱歌,认识。互相介绍的时候,我还跟她讲说,妳看我像哪一年生的?结果她很认真看着我说,嗯,一九六七年。我是一九七三年生的,她猜一九六七年。我很痛苦的跟她讲:妳再认真看一下好不好?然后她也很配合,她就认真想了一下说:难道我猜得太年轻了吗?所以老祖宗的话要多听,因为我没有听懂一句话叫:不要自取其辱。所以那一天这个考试,还没进考场,就觉得好像运气很不好,一进考场就觉得好像有霉气。结果进去考第一科就考华文。当我开始做几题,没多久,突然觉得镇定剂挺有效的,开始有点晕了。所以大家注意,没有福气的人就是这样,到关键时候就出状况。所以我那一次华文,大学联考华文不及格。我也观察,我有很多同学,平常模拟考成绩都很好,每一次到正式考试就考不好。大家有没有遇过这样的同学?你要告诉他,以后到关键时候,要斋戒沐浴,拜祖先,那几天最好吃素,然后要积一些阴德,关键时候就不会出状况了。所以我每每关键时候都出状况,因为心性偏掉了:得失心很重、嫉妒别人、幸灾乐祸。所以大家看我没有福气,你看脸都这么瘦,你看以前那些奸臣,我话都没讲,你们干嘛笑?大家看那个忠臣都很有福相,奸臣都是尖嘴猴腮。为什么?大家昨天开悟了,利人绝对利己,害人绝对害己。动一个坏念头,都还没有害到别人,先害到谁了?这个坏的念头,就污染了八十兆的细胞,统统被自己的邪念给毒害。所以大家有没有看过那个奸臣长得跟弥勒佛一样的?很少,但是大家看我这个样子,也要给我鼓励一下。为什么?因为我是呈现十五年前做错事了,现在才长这个样子。


所以我现在好好努力积德行善,十五年之后,我就能白白胖胖了。而且,我们处事当中,有一个心态很重要,要厚道。看人要看后半段,浪子回头金不换。你要信任人家可以变好,人家很受鼓舞;人家做了几件好事了,你在旁边说,「你都不知道他以前多差。」这叫刻薄,叫折福。要时时给人肯定、给人希望、给人动力才好。刚刚跟大家讲到,要知命。所以要带带得走的,什么带得走?智慧带得走,灵性的提升带得走,所有做的善事带得走。请问大家,你有没有觉得,这一辈子遇到很多人,跟你一见面,你就觉得跟他亲得不得了,好像才认识三天,像认识十年一样。那就是你以前的善缘积多了,这一生种子发芽了、茁壮了。你有没有觉得说,这一生好多人都跟我对着干,都找我麻烦?要怪谁?不能怪别人,他不去找他麻烦,干嘛找我麻烦。任何宇宙间的事情,有果必有因,人真明白了,不怪任何人了,所有的事情都跟自己有关。所以老祖宗把道理讲透了,一句话,给我们讲明白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诸」就是反求之于自己,问题还在我们自己身上。


所以这一生广结善缘,这个是带得走的。而留留得下来的。像孔子,他离开我们二千五百多年了,但是孔子的精神长存,利益了他的家庭、家族二千五百多年,还利益了整个民族的炎黄子孙,这样的人生有意义。那诸位朋友,请问当我们离开的时候,什么风范留在我们后代子孙的心中?他们儿子一想,我妈特别柔和,特别孝顺;我爸特别有道义,特别尽忠职守。这样儿子又传给孙子,孙子又传给曾孙,代代相传。所以范仲淹先生的后代,心中都有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后代的心境都是什么?把什么装在心里面?天下,国家。这样的存心,他的后代会没福吗?假如我们把自私自利传给后代,可能传不了二三代。为什么?因为福田靠心耕。而这个福田,大分三项。 「恩田」,懂得知恩报恩的人,有福气。所以人一生,「百善孝为先」,孝的人一定有福;而不孝的人,一定最折福,因为连做人的根都没有了。再来是「敬田」,尊敬圣贤,尊敬长辈,尊敬所有的事物。他负责事情,「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他很恭敬。甚至于他对物品都很恭敬、很节俭。这样的人有福,「敬田」。再来,慈悲为怀,很有仁慈心,量大福就大,「悲田」。我们的孩子的人格里面,只要有孝道、有感恩心、有恭敬心、有慈悲心,其实他这一辈子的福气,你不要担心。









-------------------------                   幸福在一念之间(五) 蔡礼旭老师主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2025 15:3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