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0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娄山关 : 毛泽东时代的穷与邓小平时代的富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5.1.2006 22:23:17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不少右翼人士是自称“懂经济”的。不过,很不幸,我本人就是搞经济实务的,<br />因此对于经济话题特别敏感,一见到认为不对的东西总是要提出来。于是,在与<br />右翼人士的对话中,我往往觉得跟他们讲话真费劲。例如,我说1976年的中国外<br />汇存底如果拿来跟2003年作比较,就必须根据价格指数和汇率变动情况进行调整<br />,不然不具备可比性。于是就有一个诺贝尔奖金出来说:“1976年的外汇存底跟<br />价格有什么关系,胡说?” <br />   呵呵,我除了苦笑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如果要说,则是三五天<br />都说不清的。所以? 这还只是一件小事,还有更让人伤神的。在强国论坛,最热<br />门的话题就是毛泽东时代的问题,不少人士指出,毛泽东时代取得了巨大的经济<br />成就。于是马上有右翼人士跳出来说:“增长了什么?人民生活还不是那么穷!<br />” 是的,毛泽东时代的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得并不神速。但这是不是能够反证毛<br />泽东时代的经济成就是假的呢? 当然,小右们会立即迫不及待地答道:那当然<br />,人民都吃不饱,哪里来的发展呢? 不过很抱歉,对于一切作出这样回答的小右<br />,我都不得不遗憾地通知他们:你们是一群不折不扣的经济盲,对于经济是一窍<br />不通;你们试图用生活中的直觉来理解国民经济,但最终得到的只是肚皮经济学<br />,而不是国民经学。 肚皮经济学与国民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理解“消费”<br />与“积累”。 <br />  众所周知,一国的产值是绝对不可能完全用于国民消费的。而国民产值的两<br />大基本用途,就是消费和积累。其中,私人消费部分就是人民的生活资金,这是<br />国民产值最基本的支出;但是,光有消费还不够,西方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发<br />展的基本动力在于积累,积累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在新古典<br />发展模型看来,除非储蓄率高于必须的资本更新率,否则经济就不会成长,这就<br />是所谓“发展陷阱”的基本出发点。许多国家之所以不发展,问题就出在积累率<br />过低;六七十年代日本成长率为何高于美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有着更高的<br />积累率。 <br />   如何实现高积累?计划经济特别便于解决这个问题。在毛泽东时代是大致<br />这样做的:先是压低农产品价格,从而以较低的价格向城市和工业提供生活(以<br />及部分生产)原料;由于基本生活资料价格便宜,国有企业就可以以较低的价格<br />向工人支付工资,这样就撑大了利润空间;这时中国实行的是利税合流,国家直<br />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因此可以尽可能地拿走企业的收入,然后将这些收入用于<br />投资新增项目,如基础设施和工厂。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居民储蓄而增加投资<br />,从而提高积累率。 <br />   根据剑桥中国史,1953年至1957年,中国物质产品净值的积累率为24.2%。<br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个比例逐步提高,1971年至1975年达到33%。这种高<br />积累水平,在世界上并不多见。按照小右们的观点,这种积累是完全错误的,因<br />为它没有变成居民的即时支出。不过,很遗憾,这偏偏是经济成功国家的共同特<br />征,例如二战后的日本以及亚洲四小虎,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以“勤俭”而著称<br />,而积累正是通过储蓄来实现的。 <br />   因此,毛泽东时代经济的特征,就是在“吃饭”与“建设”之间的艰难权<br />衡;对此,毛泽东在其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阐述过,从这本小册子中,我们<br />可以看出毛泽东的两难困境:如果保持高积累,就势必使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br />;如果增加消费基金,则势必导致发展受到影响。当然,其最终的决策是牺牲消<br />费,增加投资。这一决定也影响到了产业结构:就是轻重工业畸重畸轻的问题。<br />因为重工业生产工农业装备,轻工业则生产消费品。 <br />   这里,我们来看一看西方经济学家眼中的毛泽东时代经济成长。为了避免<br />右翼人士攻击我使用不准确的数据,我采用了麦迪森先生《世界千年经济史》的<br />有关数字,他没有原文使用联合国或者世行的数据,而是从全球比较的角度,以<br />美元为基础,在考虑到价格指数、汇率等因素后综合形成的“1990年国际元”。<br />按照他的计算,中国的GDP从1950年2399亿元增长1976年的7930亿元,同期印度从<br />2222亿元增长到5514亿元;中国的人均GDP从1950年的439元增长到1976年的852元<br />,同期印度从619元增长到889元。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国地<br />位,那么,按照经合会的排序,1970年的世界头十位经济大国是:1、美国,10255亿<br />美元;2、日本,2068亿美元3、德国,2037亿美元;4、法国,1470亿美元;5、<br />英国,1236亿美元;6、意大利,1077亿美元;7、加拿大851亿美元;8、中国,<br />847亿美元;9、澳大利亚,429亿美元。 <br /> 注意,这只是1970年数字。有人或许会嚷嚷:你把苏联弄到哪里去了?呵呵,<br />你问经合会去吧。他们也许会告诉你:苏联由于解体,经济重组,不具有可比性<br />;一般来说,单个国家不与一个小联合国比。 <br />  在这些数字的下面,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和质量的变化。经过毛泽东时代的<br />努力,中国建立了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如攀枝花钢铁公司、六盘水工业基地、大<br />庆油田等等,农业产值从1950年的80%下降到不足30%。这就意味着中国已经实现<br />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重要转变,中国开始能够自主生产包括汽车、轮船、飞机<br />等重型设备,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道特殊风景。此外,毛泽东时代兴建了大量的基<br />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和农田水利设施等,如成渝、宝成、成昆、湘黔、川黔<br />等重要铁路干线,使得西部成为坦途。毛泽东时代的科学技术也取得长足进步,<br />有了原子弹、氢弹、大型电子计算机、杂交稻以及至今令中国人骄傲的航天和导<br />弹产业等等。右翼的朋友倒是可以很轻松地否定这些成就,他们不愿意接受现实<br />,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只是要提醒他们: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就绝对不会有<br />改革开放的成就。因为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br />严重的结构性失调,重视了机场、高速公路建设,但忽视了铁路、航运、普通公<br />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而正是后者支撑起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半边天。如果<br />没有这些成就,这意味着什么?我想答案是明白的:要么继续奉行高积累政策,<br />以筹措建设资金;要么让中西部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无法进行改革开放。 <br />  换言之,正是由于毛泽东时代的压制消费政策,才使得今天中国的高消费政<br />策成为可能。在“吃饭”与“建设”的天平决定性地倒向前者后,一些幼稚的中<br />国人试图简单地抹煞毛泽东时代的成就,这种做法也许能够骗他们,但骗不了客<br />观的分析。毛泽东时代的积累政策也许是很不近人情的,他似乎把人民的生活水<br />平压低到了极度低的程度,然后把节衣缩食得来的资金用于建设,把人们的食品<br />和衣着变成了公路、铁路和工厂。但是,正是这种不近人情才为中国的建设筹集<br />了其他任何手段都无法获得的巨额资金,从而使得中国后来的发展变得容易了。<br />这其实是一种“前人吃苦,后人享福”的治国之道。 没有当年的“吃不饱”,就<br />没有今天的“吃不了”。 当然,以重工业为取向的工业化道路在效率上是很难与<br />出口替代型发展相比美的。这就是为什么亚洲四小龙经济成长率高于中国的原因<br />。这里要说明的是,中国奉行闭关政策并非自愿,而是外国封锁的结果。当年毛<br />泽东宣布“一边倒”并不是宣布与西方断交,相反,所谓“一边倒”只是一种亲<br />苏的全方位外交而已,他并没有关闭与美国和西方的交往之门。但朝鲜战争改变<br />了这一格局,西方主动把中国视为敌人,这其实并不是毛泽东的“一边倒”的错<br />误。 <br />  <br /> 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就是中国与四小龙的发展起点是根本不同的。按照《<br />世界经经济千年史》的平衡数据,1950年台湾人口仅为788万人,人均GDP高达936元<br />,是中国大陆的一倍多,在亚洲仅次于日本(1926元)和处于虚火状态的菲律宾<br />(1070元),不要说这只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台湾的人力<br />资源水平和人均资本数远远高于中国大陆,这正是它后来发展的基础。毛泽东建<br />国后,面临着将近6亿人口,其中有高达80%多的文盲率和几乎相同的贫困率,在<br />这样一个凄惨的摊子上,有谁能实现经济的疯速成长呢?对此,即使是万能的上<br />帝,恐怕也只有摇头叹气的份。因此,拿台湾跟大陆作粗放型的对比是严重违反<br />统计学常识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的贫困是原来就存在的,而<br />不是毛泽东带来的,——但既使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常识,右翼人士们也试图百般<br />予以否认,从而把1840年以来的全部灾祸都归罪于毛泽东。 <br />  但这公平吗?当然,一些右翼人士可能跟共产党存在血仇,但是我希望<br />在评价历史时,各位能够摆脱私仇,以更宽阔的眼界来看问题。只有冷静地面对<br />事实本身,才能作一些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思考。闭着眼睛否定毛泽东时代,—<br />—这种自欺欺人的态度是无益于事的。 高积累是计划经济的专利,只有在计划<br />体制下,才有可能制定一个扭曲的价格体系,强行为重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对<br />于一个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国家来说,实行计划经济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它缩<br />短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周期,使国家迅速地建立起工业体系,尤其是建立起工业装<br />备能力。但高积累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长期执行的。高积累的另一面,就是低<br />消费,老百姓在高速增长的经济中,无法得到实惠,从而也就难以激发起工作的<br />热情。人们没有必要主动去考虑发展经济的问题,而只能靠计划来推动。在纯粹<br />的计划理念中,这样的高速发展是成立的。这一理念否认人的利己心,认为人是<br />以劳动为第一需要的。而现实中,这个假设并不成立。我觉得一些人以五六十年<br />代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来攻击毛泽东,是毫无道理的。这些人都是相信天上天天往<br />下掉馅饼的人。中国前三十年的计划经济,应当说是功劳远远大于弊端。 79年以<br />后,改革开放了,谁也否认不了高楼大厦,高速公路比毛时期多了好几倍,吃得穿得<br />都毛时代鲜亮.日常生活确比以前好了.但是毛时期免费使用的基本生活物资 土地<br />,和几呼免费的住房\医疗矿藏,现在都狠狠地计费了.毛时代的大型水库,机耕路,荒<br />山地,低产田改造,若在现在计算开展费用,那现在使用者是付不起的. 可以说,毛<br />泽东时代高积累是为了建立必要的现代工业体系,现代科枝体系,和国防现代体系<br />.打个比喻,新中国刚成立,就像大家无住房,毛泽东为了为大家盖新房,从各方面省<br />吃俭用,盖起了房子.毛泽东时期的穷,是为了办大事,邓时期的富,纯为肚子搞点好<br />吃的.而还卖了祖上的东西,比如矿藏和土地.<br /><br /><b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1.2025 18:2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