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quantu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民乐欣赏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31.5.2003 11:13:01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塞上曲<br><br><br>(琵琶独奏曲)<br>   最早的曲谱见于《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是李芳园根据华秋萍《琵琶<br>谱》浙江派西板四十九曲中的五首独立小曲,加以发展组合的一首著名琵琶套曲。<br>在华氏谱卷中首页见有“武林逸韵”的题字。武林即杭州,可见这些小曲当时曾流<br>传于江浙一带。原小曲分别标有“思春”、“昭君怨”、“泣颜回”、“傍汝台”、“诉怨”<br>的小标题,李芳园改编时依次把标题改为“宫苑春思”、“昭君怨”、“湘妃滴泪”、“汝<br>台秋思”、“思汉”,总名之为《塞上曲》。李氏伪托此曲为王昭君所作,不足为信。<br>但这首套曲抒发了一种哀怨凄楚的情感,细腻地描写了王昭君怀念故国家园的心<br>情。五段都为六十八板(即六十八小节)。除第二段为商调式外,其余均为羽调式。<br>各段的旋律也有许多相似之处。音调上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音乐形象较单一。《塞<br>上曲》是一支文曲,在弹奏上强调左手的推、拉、吟、揉及擞音,带起等技法,使<br>旋律更显得委婉柔美,表现出“声声掩抑声声思”的情绪,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r><br>--<br>
52#
 楼主| 发表于 31.5.2003 11:13:18 | 只看该作者
月儿高<br><br><br><br>(琵琶独奏曲)<br>  曲谱初见于清嘉庆年间蒙族文人荣斋所编的《弦索备考》中,后来华秋萍《琵<br>琶谱》中的《月儿高》,乐曲轮廓与其基本相同,但将各段曲片牌名称改为抒情写<br>景的小标题。全曲共有十二段,可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起”部包括“海<br>岛冰轮”、“江楼望月”、“海峤踌躇”三段。在散板引序以后,琵琶运用左手的吟、<br>揉、推、挽和泛音技法,在中音区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它在“起”部和“承”部<br>反复变奏出现,音乐宛转动人,极富韵味,仿佛一幅风清月白的宁静夜景,充满诗<br>情画意。“承”部是“银蟾吐彩”、“风露满天”、“素娥旖旎”三段,柔美的主题作<br>了大幅度伸展的自由变奏。演奏速度加快,节奏的处理显得更自由和丰富多采。<br>“转”部由“皓魄当空”、“琼楼一片”、“银河横渡”三段组成,旋律具有传统歌舞<br>音乐的特点。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以及切分节奏音型,加之演奏上采用弹挑和半轮的<br>技法,使旋律活泼跳动,富于推动力,与前后部分形成鲜明对比,令人联想起飘飘<br>欲仙的优美舞姿。“玉宇千层”、“蟾当炯炯”、“王兔西沉”三段是乐曲的“合”部。<br>先是一个气息悠长的抒情乐段,琵琶运用扣轮、扫轮奏出的旋律,幽雅古朴而富于<br>幻想,犹如一段自由舒展的独舞。然后运用摭弹技法奏出轻快急促的音调,充满着<br>生气。最后,重现引序的意境,把听众带回到美丽的月夜之中。<br><br>
53#
 楼主| 发表于 31.5.2003 11:13:46 | 只看该作者
青莲乐府<br><br><br><br>(琵琶独奏曲)<br>  在1891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中见有《清平词》、《凤求凰》、《三<br>跳洞》和《玉莲环》四首文板小曲,均为六十八板(小节)。后1895年平<br>湖李芳园在其编的《南北派十三套琵琶大曲新谱中》将四首小曲联在一起组成<br>一首套曲,并改分段小标题依次为“清平词”、“举杯邀月”、“风入松”和“石<br>上流泉”,假托为唐诗圣李白所作。因李白曾别号青莲居士,故又冠以《青莲<br>乐府》的曲名,实际和李白并无关系。乐曲在流传中形成了四段、五段、三段<br>等多种版本,目前传弹以汪昱庭派的卫仲乐、李廷松弹奏的版本为多。此派传<br>谱由“举杯邀月”、“雨打芭蕉”、“风入松”、“石上流泉”四段联缀而成。此曲<br>虽为多段联缀,但主题音调(音符)贯串于全曲,而且二、三、四段的前二十<br>八小节基本相同,因而全曲显得统一集中,并带有“合头”式变奏的特点。该<br>曲为典型的琵琶文曲,旋律质朴清新,具有淳厚古雅的风韵。二、三段中出现<br>“提”的技法,发出弦击面板的较强烈音响,使乐曲加强了对比,于文静中见<br>豪放,别具一番情趣。<br><br>--<br>
54#
 楼主| 发表于 31.5.2003 11:14:05 | 只看该作者
阳春古曲<br><br><br><br>(琵琶独奏曲)<br>  亦名《阳春白雪》,是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古曲。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br>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br>景象。历来有“大阳春”和“小阳春”(又名“快板阳春”)两种不同的版本。前<br>者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与十二段的乐谱;后者是近代琵琶家汪显庭(18<br>72─1951)所传,全曲只有七个乐段,可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是一首<br>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的乐曲。“起”部标题名“独占鳌头”,以加花、“隔凡”以<br>及结构上的扩充和紧缩等民间常用旋法,使《八板》原型得到变化发展,并以半<br>轮、推拉等演奏技巧润饰曲调,充满了主动活泼、明快愉悦的情绪。乐曲开头的八<br>小节在后面循环再现,是全曲各个部分的“合头”。“承”部共有两段:“风摆荷<br>花”和“一轮明月”。在八小节“合头”再现以后,高音区展开的旋律更加花簇,<br>结构也扩大了,情绪比“起”部更为热烈。“转”部包括“玉版参禅”、“铁策板<br>声”、“道陀琴声”三段,这是一个对比性的段落。《八板》变体运用分割和倒装、<br>变化节奏等方法加以展开,并在第六段中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在演奏上时而用<br>扳的技法奏出强音,时而用摭分弹出轻盈的曲调,尤其是么六段围绕徵音的一连串<br>泠音,更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晶莹四射,充满活力。“合”标题为“东皋鹤呜<br>”,再现了第二段,并在尾部作了扩充。通过慢起渐快的速度,连续的十六分音符<br>进行,并在每拍头上加“划”,不断增加音乐的强度,使全曲在强烈的气氛中结束。<br><br>
55#
 楼主| 发表于 31.5.2003 11:14:43 | 只看该作者
天山之春<br><br><br><br>(琵琶独奏曲)<br>  原为乌斯满江和俞礼纯合作的热瓦甫独奏曲。1961年由王范地改编成琵琶<br>独奏曲后广泛流传。乐曲由AB两部分组成。A段为三拍子,用长轮奏出的第一主<br>题舒展宽广,带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间音调的特点和具有较强的歌唱性:(音符)<br>紧接着的第二主题采用了新疆弹拨乐器常用的那种轻快活泼的节奏型,并用一弦和<br>四弦交替演奏,使音乐十分生动。随后第一主题在属调上再现。在挑长轮以后,作<br>者巧妙地以双音与空弦音相结合奏出第一主题,音响和节奏显得丰富多采。整个A<br>段通过两个鲜明对比的主题描绘了春到天山时一派明媚喜人的秀丽风光。B段是一<br>个欢腾的快板段落,音乐从第一段的小调性转为明亮的大调性,节拍也变为二拍子,<br>旋律带有强烈的新疆民间舞曲风格。改编者充分发挥琵琶扫、摭分和快夹弹等技法,<br>热情奔放,一气呵成,形象地描绘了欢乐的维吾尔族人民在天山脚下敲起鼓、载歌<br>载舞的节日欢庆场面。<br><br>
56#
 楼主| 发表于 31.5.2003 11:15:11 | 只看该作者
阳春白雪<br><br><br><br>发信人: heroin (洛洛), 信区: Chimusic<br>标  题: 阳春白雪<br>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1年04月12日12:00:56 星期四), 站内信件<br>阳春白雪(琵琶独奏曲)<br>    古时每以“阳春白雪”连称,故常被认为一曲,后世琴谱则均分为两曲。有清人李<br>芳圆、沈浩初整理的“大阳春”乐谱和近代琵琶家汪昱庭所传“小阳春”乐谱两种不同<br>的版本。现流行的汪本传谱有七个乐段,可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是一首具有<br>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的乐曲。“起”部标题名“独占鳌头”,充满了生动活泼、明快愉悦<br>的情绪。“承”部共有两段:“风摆荷花”和“一轮明月”。“转”部包括“玉版参禅<br>”、“铁策板声”、“道院琴声”三段,这是一个对比性的段落。“合”部标题为“东<br>皋鹤鸣”,再现了第二段,并在尾部作了扩充。全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轻快活泼的节<br>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br><br>
57#
 楼主| 发表于 31.5.2003 11:15:33 | 只看该作者
火把节之夜<br><br><br>(琵琶独奏曲)<br>    1979年,吴俊生应一位主张琵琶四度定弦的朋友之约,首次运用3 6 <br>2 5(阿拉伯数字下面带点)(1=D首调)的四度定弦法创作了这首乐曲。定<br>弦的改变使乐曲呈现出一种新的色彩。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重要的传酮<br>性。琵琶运用绰、注、打、擞等左手技法润饰,使主题如同巴乌在吹奏一般,舒<br>展而柔美。主题在G调上反复以后,进入欢快的第二段。这一展开性的段落由三<br>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轻快诙谐到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br>情景;中间部分分别在G、E两个调上奏出,旋律时而温柔轻捷,时而优美明朗,<br>犹如青年们的绵绵情语;第三部分转到D调,用强烈的夹扫演奏,酣畅地描绘出<br>狂欢的场面。乐曲的第三段是主题的再现,采用了大指挑奏分解和弦的技法,显<br>得优美宁静而富于韵味。全曲以小调式写成,四度定弦不但扩大了音域,而且使<br>乐曲的和弦更为方便有效。作者在第二段中还模仿了彝族口弦的音响,使之更具<br>地方色彩。<br><br>--<br>
58#
 楼主| 发表于 31.5.2003 11:16:08 | 只看该作者
十里埋伏和霸王卸甲<br><br><br>(琵琶独奏曲)<br>  这是两首蓍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曲谱初见于清代华秋萍1818年辑的《<br>琵琶谱》。均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br>据卫仲乐的传谱,前者共有十三段:1、列营,2、吹打,3、点将,4、排阵,5、 <br>走队,6、埋伏,7、鸡鸣山小战,8、九里山大战,9、项王败阵,10、乌江自刎,<br>11 、 众军奏凯, 12 、 诸将争功, 13 、 得胜回营。 后者共有十四段:<br>1、营鼓,2、升帐,3、点将,4、整队,5、排阵,6、出阵,7、接战,8、垓下酣<br>战,9、楚歌,10、别姬,11、鼓角甲声,12、出围,13、追兵,14、众军归里。 这<br>两首乐曲都具有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所常用的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陈述方式,<br>俯次表现了大战前的准备、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战争的结局。《十里埋伏》主要歌颂<br>了楚汉战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而《霸王卸甲》则<br>着重渲染了西楚霸王的英雄悲剧,对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历史人物表现了更<br>多的同情和赞颂。两曲的开始部分,都为描写大战前的准备,但音乐表现却有很大<br>区别。《十面埋伏》的“列营”,一开始即在琵琶的高音区奏出强烈而雄壮的鼓声,<br>然后又模拟军号、炮声、马蹄声等古代战争中的典型音响,通过宫调和调式的游移<br>多变,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生动地展现了古战场上军营如林、旌旗蔽空、战<br>鼓隆隆、铁蹄驰骋的壮阔画面,从而表现出汉军的威武军容。而《霸王卸甲》的“营<br>鼓”,一开始的鼓声,则在琵琶的低音区奏出,比前者的鼓声低了十一度,加之琵<br>琶第三弦的定弦降低了一个小三度,鼓声显得低沉悲壮,全曲的悲剧性气氛从一开<br>始就得到了渲染。这一特殊的定弦,使琵琶的第三弦和第四弦形成大二度音程,因<br>此在整首乐曲中,大量的扫拂时发生不协和的尖锐音响,更加强了全曲的悲剧色彩。<br>由于作者的立意不同,因此两曲的重点段落也不一样。《十面埋伏》以“埋伏”、“鸡<br>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段为全曲的重点,运用琵琶特有的煞弦、绞弦、拼双<br>弦等技法,通过丰富多变的节奏,层次分明而又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大战<br>场面,“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历历如闻,使听众仿佛身临其境,特<br>别是“九里山大战”一段中的呐喊声,犹如“雄军百万,铁骑纵横,呼号震天,如<br>雷如霆也”。而《霸王卸甲》对于战斗的描写并没有花更多的笔墨,着重通过“楚<br>歌”和“别姬”两段以表现项羽与楚军的心绪。“楚歌”一段,琵琶用长轮奏出绵<br>绵不绝、凄凉悲切的曲调,节奏自由的旋律则以短小的句幅相对答呼应,急促的音<br>调和用推音奏出的滑音,更深刻地表现了项羽于四面楚歌之中慷慨悲歌,诀别虞姬<br>时的凄切心情。<br>    这两首同一题材的琵琶曲,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是值<br>得我们引以自豪的灿烂的艺术明珠。《十面埋伏》中琵琶各种独特技法的巧妙运用,<br>以及《霸王卸甲》用一个简单的音乐素材,经过多种手法变奏处理等等,都显示出<br>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高度发达。<br><br>
59#
 楼主| 发表于 1.6.2003 09:06:13 | 只看该作者
闹元霄<br>(筝独奏曲)<br><br>  作于1956年。是曹东扶在解放后的代表作。乐曲描绘了闹元霄的民间风俗<br>场面。引子在以幅度的急速划弦,连续托劈双弦及长摇指法,渲染出“闹”的气氛。<br>第一段音乐素材取自河南民间吹打乐,采用左手下滑大颤等手法,并以右手指法相<br>配合,好似唢呐在吹奏,曲调平稳流畅,优美如歌。第二段是乐曲的主体,作者将<br>豫剧、曲剧、越调等河南地方戏曲素材汇集一体,使曲调活泼谐谑、跌宕起伏。特<br>别是运用独创的左手击弦,配合右手勾、托、抹、剔的手法,模拟锣鼓声,增添了<br>节日的热烈气氛,并表现了元霄佳节各种欢腾的场景。第三段吸取了河南曲子“鼓<br>子头”中富有动力性的节奏,以右手划弦及左手和弦、扫弦的手法,将音乐推向高<br>潮,表现了人们满怀信心迎来新的一年。<br><br>
60#
 楼主| 发表于 3.6.2003 11:44:55 | 只看该作者
庆丰年<br><br><br><br>(筝独奏曲)<br>  由赵玉斋吸取北方民间音调和锣鼓节奏而创作,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表现了<br>人们喜庆丰年时的欢乐情绪。作者突出地发展了筝的左手技巧,无论是奏和弦以增<br>强热烈的情绪,以及为右手旋律作伴奏,或是与右手交替弹奏构成旋律,都获得良<br>好的效果。这是建国初期创作的优秀筝曲之一,对后来筝曲的创作产生过积极的影<br>响。<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1.2024 03:0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