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ACDC&ADAC 于 21.2.2008 11:11 发表
2 o: a2 q/ m9 w+ h# x# S
1 B- }' v% o; i3 Y$ @
4 g9 J Q( C& D F) Q请允许我说,这个评论比较装那啥,非得自杀了才牛B??
3 a4 F+ b% @& T" Z' A9 B1 k4 jkurt如果玩到现在,你还会那他做参照物吗?你觉得yardbird解体是坏事吗?有必要建构吗?那3非掐起来不行
8 w7 s/ g0 [6 t+ Akurt换过多少鼓手,你及到不.....
, E6 L2 q- Z/ I" _2 m" M u K
- v1 b: ^& y' |' O# j
; A! G) o' F" f我之所以说碎瓜成也解构主义,败也解构主义,指的是碎瓜的灵魂人物Billy Corgan始终走在解构主义的路上,痴迷于无尽的变幻,却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标志性的风格。3 @/ Y6 [9 j2 h& l0 K
, l, F7 \6 d; y' b+ ?8 d8 p, s
和许多朋友一样,我是从《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开始认识并喜欢碎瓜。那张专辑当时确实让我极受震撼,于是就找来了之前的《Gish》和《Siamese Dream》来听,从中依稀看到Billy Corgan一路走来的轨迹,《Siamese Dream》是雏形,而《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是集大成的一张作品。我期待着碎瓜的下一张。3 [( O4 W( Q* p; X. D
& ~( T. G! E6 s3 _0 q) @但是当《Adore》面世之后,我感觉Billy Corgan有点迷失了,他太有创造力,太有野心,太想超越前一张,结果走过了头。和许多乐迷一样,我期待着碎瓜能够找回平衡。可是 《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证明,碎瓜已经回不来了,其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裂,音乐观念上的分歧恶化成为乐队成员之间的敌视,最后导致了碎瓜的彻底破碎。2 a& ^" z( [, [
) S: K8 p3 ^: t6 f
Billy Corgan的困境,其实是所有天才的困境。无穷的创造力与ambition是其成功的内质,可是能否驾驭和平衡创造力与野心,却是大师与天才的分水岭。如果Billy Corgan在《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的基础上继续前行,他会成为一代大师。可是他的创造力与野心让他背离了方向,令人惋惜。
; y8 U3 Y; t c0 A7 B5 C4 T0 T% p- n: g3 }* \$ h6 f; W9 y
Kurt具有同样的创造力与野心,但是他更清楚自己的方向,他一直追寻着,并牢固确立了独树一帜的鲜明风格。Kurt的自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源自于对自己风格的拒不妥协,却又难以再超越。他用死否决了衰落的可能性,也用死解决了创造力与ambition之间的失衡。
5 I* a" y) y, s( V0 v: Q3 E- r9 z' @) s# l
关于Kurt换过多少个鼓手,大家通常从Aaron开始计算,到Dave是第六个。不过如果从Kurt开始组乐队开始计算,有记录的至少在9个以上。
4 K5 c% x! u/ X$ o7 d& w" g% a# p- Q$ I
最后给这位朋友提个建议:讨论问题最好心平气和一点,先问清楚对方的观点,再作评论不迟。另外,不要动不动就吐脏字,会骂人并不代表你摇滚。懂得批判,也尊重批判,才是真正的摇滚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