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Greenfiel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來堡[山水詩社]《七律•雨雪初九》 青野 登遊玄林筮恩山谷

    [复制链接]
231#
 楼主| 发表于 21.10.2009 16:30:44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贝岭讲座[山水社]福来堡200911
) [& U& K+ e7 U6 \; M# Z! i7 Z5 ^% m) }  Y, V
贝岭——“独立的诗格 自由的人性” 诗人诗歌介绍系列A20091021
  Q3 f- a/ G& Q5 G. }  w*(本帖符合中国宪法和德国法律,有捣乱和删帖者珍重自己的法律责任,谢谢!)" n3 w6 ?) g5 {) N$ H
福来堡[山水书舍]可以借阅
* ^$ t, Q4 b: f, W9 @, A3 X' H, R/ u0 U/ I, ?% {* `' T# Q
http://pots.tw/node/688! ]6 @& T1 W0 g* h. t% y8 g

  o5 A6 Z) w8 f, g  `流亡的出版社流亡的詩 ︰ 《舊日子──貝嶺詩選》 , B" Y( B' U, A5 {

9 m2 U+ r0 m# V$ R5 `0 C; F0 s- f文/Sabin
% i1 \" l5 b4 H& D' r7 [* J+ R6 X( z6 W) w; {
書名:舊日子──貝嶺詩選(Bei Ling Selected Poems 1980-1995)
* y: ~9 d9 i. i, x作者:貝嶺
+ h$ Y; Q& }7 Z" ~) y: X譯者:Willis Barnstone & Denis Mair: b1 ^4 Y8 ?- N# z# Q
出版:傾向
+ n, i  H' d! M) J二○○○年世紀末,地下文學刊物《傾向》被禁、停刊,詩人貝嶺被遣送出境。而流亡並不等同於死亡,二○○三年,流亡的「傾向」出版社在台灣誕生,出版雙語詩集,為特立獨行的作者們闢下園地。〈智利的血流在大街上〉,短短七句詩描繪了智利青年在聖地牙哥街頭列隊前進的身形。焦灼的思緒,燃燒的心情,冷冽的記憶。疲憊、誘惑、廢棄、不朽、忘情。流亡的身形,照見在詩人的文字裡。對時代、對愛情、對意志,流亡成為一種獨來獨往的生活方式。這位永遠的知識份子反對派,將詩人的浪漫與孤絕鑲嵌在書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楼主| 发表于 21.10.2009 16:33:32 | 只看该作者
执著的漂泊者──记流亡诗人贝岭
文/枫雨
2005年09月02日,星期五
《汉新月刊》2005.9
流亡诗人贝岭
200587日,由文心社和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 English Department联合举办的贝岭讲座,在Livingston Chinese Community Center成功举办,与会者多为新泽西州的诗人、作家与文学爱好者。9 e$ \2 s, N0 E- u8 t
第一眼见到贝岭,我就愣住了:长发微卷,随意地挽在脑后;一身宽松的夏装,那裤子简直就像女子的裙裤。他身材高大,看到我,就热情地伸出有力的大手,好像早就见过似的亲切地打着招呼,态度自然诚恳。我还是头一次如此近地接触这样一位不修边幅的男子,在头脑里,只有艺术家们,譬如画家才会是这种打扮。! h0 E" c, X3 Y/ |$ N. R; q
贝岭是艺术家,因为他是诗人。7 ~' \: U' c; m+ ^! k5 g- ~6 }
贝岭说小时候父母希望他长大作一名音乐家,所以才有了这个和贝多芬“套磁”的名字。可是,他却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大学学的是管理。八十年代初,管理专业在中国并不普及,属于“冷门”。兴趣广泛的他开始写诗,做编辑。大学毕业后他做过教师,图书馆员,夜间病人看护,记者,编辑……多彩的生活历练为他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也让他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群,感受到人生的多棱镜。多桀的命运并没有困扰气馁他,却使他养成了坚韧洒脱的性格。1 L+ }: n% C0 m: M, P
“我还要告诉你/杂草生长/河谷上的太阳赤裸强壮/穿过这片草地/高原依旧荒凉/庭院里的忍冬藤年年开放”(贝岭《忍冬藤年年开放》)。
6 r/ R6 B  T, l9 Z8 M贝岭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在写作之余,他开始尝试自己编辑文学刊物,探索民主,为心中的理想奔波。九十年代初,贝岭应邀成为美国布朗大学驻校作家和访问学者。他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创办了“倾向”中文杂志。贝岭做过纽约公立图书馆驻馆作家,还在哈佛大学教过书。他说,在学校里和学生们在一起,那是最单纯快乐的日子。也就在那个时候,认识了捷克前总统、戏剧家和诗人哈维尔。引出了为哈维尔翻译编辑出版七本书的佳话。
+ N- c8 b! `5 c$ _4 {) _% w
“倾向出版社”出版的部分图书
贝岭说,95年哈维尔应邀到哈佛讲学,他早就对这位捷克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有过研究,很尊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想,平时一个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怎么可能接近一个国家的总统,可是在校园里,就容易得多了。于是,贝岭冲上讲台,直接找哈维尔谈合作意向。两个人都用不是自己母语的英语交流着,却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哈维尔被眼前这个中国小伙子的真诚所感动,不久后就全权授权贝岭和他的“倾向”出版社翻译编辑他的七本书。贝岭亲自负责指派翻译人员,亲自编审中文稿,设计封面,解决资金……哈维尔不懂中文,但是,他把自己的全部文稿和资料照片都交给贝岭,足见对贝岭的信任。当第一本《狱中书》精装本问世的时候,两个人的友谊更加坚固了,99年贝岭在布拉格的总统府和哈维尔重逢。
9 s' ~3 ^7 j7 E9 z9 H4 M0 t; G% C贝岭也是热爱漂泊的人,让他长年住在一个地方,那简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说,每年夏天,他都要在世界的一个角落找到一个喜欢的地方,住几个月。漂泊是诗人的归宿。他闯荡世界,结识了世界各国的名人大师。也让他逐渐坚定了自己的理想,。贝岭说,我也许这中间有些人还不为中国人所熟悉,但时间会说明一切。目前的“流亡年代丛书”,包括介绍包括哈维尔、米兰昆德拉、第一位黑人诺贝尔奖得主渥雷.索因卡等等。贝岭说,我的出版社不出版中国人的书,因为他们可以在其他出版社出版,我只出版翻译的书,而且这些书必须是世界级别的,其他出版社没有出版过的好书。“我的宗旨就是:一定要把世界上各国最优秀的文学和最有价值的人文思想介绍给中国人。市场不是我的考虑,我只认作者。”能够说出这种话的出版人大概只有贝岭一个。: S  {5 w- a! O& k( ]7 E/ n: X
贝岭也是一个谦和的人。随意的装束就已经说明了他的不拘小节。作家洛夫在贝岭的诗集《主题与变奏》写序时说:“贝岭没有海外某些大陆流亡诗人那种毫无来由的傲慢自大,……他与各层人士都能和谐相处。”的确,在这次的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中,贝岭热情地为读者介绍哈维尔,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罗伯特克瑞理(Robert Creeley)等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学家和各国政治文化人文,而谈到自己时,总是轻描淡写。当有人提问时,他总是立刻停下来,认真地聆听,频频点头,然后坦诚地回答,毫不介意自己的话头被打断。在谈到写作、出版、编辑之间的关系时候,贝岭说,他是一个“懒散的人”,所以总是在这几项上顾此失彼,只好每一项都少做些。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质量。他认为作为作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少而精。6 v9 I# p! [# s8 D3 x; @  Q5 ?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贝岭说年底将会翻译自己和一些中国诗人的诗歌,然后以英文出版。这些诗歌包括新州女诗人濮青和其他一些诗人。贝岭说,一定要出版英文,这样才能打入美国主流社会。席间大家还探讨了一些在台湾,中国大陆,美国出版业的问题。( y0 `* x: u% U
贝岭给读者签字售书
贝岭还主动要我介绍了文心社的活动,不住地点头,非常希望能和文心有更多的交流合作。我告诉他他的文心专辑已经开通,技术人员正在寻找他,好通知他登陆密码。他象个孩子似的睁大眼睛高兴地连说“好哇好哇!”,答应我一定尽快把作品传来。1 e# y/ L2 F$ b( S
九月初,贝岭又要去法国“漂流”了,临别,我买了一本贝岭的诗集,他欣然题字,看着他飘逸率性的笔体,我明白了流浪的另一层含义。
, L! k1 j3 i! u% l% l; Z( E
贝岭与部分与会者合影
(枫雨,贝岭,新州诗人濮青(左四),山石(左五))
8 X$ D1 ?) P" e; ^2 X7 D/ O
7 s5 q+ n6 m/ E& i; o9 S; 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楼主| 发表于 21.10.2009 16:45: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reenfield 于 2.11.2009 21:44 编辑
' \  ~& a: F: B/ ~( _7 ~6 _. t! P& q+ X5 F% B9 f2 ^6 U' C
福来堡[山水社]文学论坛预告20091022
) t$ X9 L( {- h& r5 ?' `
3 Z( S( k3 D8 R4 |6 F& j, mMSN网络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楼主| 发表于 21.10.2009 16:49:36 | 只看该作者
福来堡[山水社]文学论坛预告20091022# b* Q& [. x9 d0 ]* h( i% j

2 m' P8 b$ h) ~9 D继贝岭之后的邀请计划。。。。。。- o" y) e/ o. }
* ^2 f4 @6 g  |4 d' ]1 X. i
文学论坛第二名特邀嘉宾 陈迈平 教授:“诺贝尔文学奖幕后的中国文胆”
# z3 I; X) L5 ~7 M: l3 h
# r# N; ^- Y2 O: p0 G  h) t  f- z7 U% J! D' z/ c; _- O+ E

: j3 }8 Z! p5 Q1 H  @0 _  M, H前中戏文学于戏剧教授
, d: o* B& X/ [$ N' ~! \5 _4 R) I5 Z第一位在独立创办的文学刊物登载日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人高行健的作品/ [( K8 w% e4 g2 X- L. s
目前在斯德哥尔摩参与诺贝尔奖委员会相关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楼主| 发表于 21.10.2009 16:51:43 | 只看该作者
福来堡[山水社]文学论坛预告20091022
* E7 g" ^' w: V7 ?3 U6 M2 _9 [' d& I* h
继贝岭之后的邀请计划。。。。。。# C9 b6 w9 \. n# B

: ]3 L: r! M! D7 b& W! h5 ^# Y文学论坛第二名特邀嘉宾 陈迈平 教授:“诺贝尔文学奖幕后的中国文胆”
( [) ?+ m, z* Qhttp://en.wikipedia.org/wiki/Chen_Maiping
9 J! ]0 i) h. @" q) ^& u" Q0 S! E
( o# _4 w" q& T1 B/ ^  R* N
+ n! s" R& l6 Y; \6 z% Z来自瑞典的中国学家、作家兼国际笔会北欧分会的秘书长陈迈平先生(Mr. Maiping Chen)就中国的新闻和言论自由问题发表了讲话。
4 @5 y4 o3 j7 I2 m! ]4 fChen Maiping (simplified Chinese: 陈迈平; traditional Chinese: 陳邁平; pinyin: Chén Màipíng; Wade-Giles: Ch'en Maip'ing, born November 4, 1952 in Changshu, Jiangsu) is a Chinese writer, known by the pen name Wan Zhi (万之). He has written mostly short stories, and has also translated literature from English and Swedish to Chinese.; b( M/ O# p7 B
During the late 1970’s and early 1980’s, Chen was an avid contributor to the non-sanctioned, underground literature magazine Jintian (Today). For this, he became watched by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and since 1986 he is living in exile in Sweden. After the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in 1989, he started Jintian for Chinese in exile and dissentients within China.3 [! N) ^- A3 K1 L. M
In Sweden, Chen has among other things taught Chinese at Stockholm University, and worked as a translator. He is also the vice president and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Independent Chinese PEN Centre.6 X" o$ w6 c7 I) }3 [
Retrieved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en_Maip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楼主| 发表于 21.10.2009 18:17: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reenfield 于 22.10.2009 12:19 编辑   C4 |3 K0 E4 F0 M

' |2 \: ]3 |" u1 T9 p7 x* F/ d文坛动态---- S( _7 t) z4 ?, s8 i
6 m% f: s8 [& j. ?' C5 @/ O
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
; w' U1 r3 _$ z" c! D: {  `六十年你可问过对方,痛在哪里?
  k2 J5 `1 k( j3 F. O6 K" R
(直播节目) 龙应台「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全球首发演讲会 /
. b: b1 `( P2 G5 ~1 S5 p% v0 k
: Y$ O- W; U6 p+ g9 e
  X& j% g3 @( m0 b+ \3 |0 Y
http://uradio.cybercampus.hku.hk/player.php?1=1&programid=2563 d+ i. k0 V5 F
6 q/ @0 @0 k: n+ @& X
多少青春在集体的历史) z: m) P; `. X3 e9 C5 t
记忆中被删除? + U" {; P' _: J
多少生命被集体的力量. l2 ^+ k8 {% {$ o4 _% x
送到了同一个战场? $ X- w4 k- u8 j, M4 @9 V
面对历史情感的无声弱势
) s# t8 h* e+ z. R$ }他应该得到的正义什么时候还给他?
" u/ B' ~2 J+ w3 S8 K- H* t/ M
面对一生的失去他应该得到的尊敬有什么能弥补?
! [4 @, Y5 e3 R+ x3 k6 A' d8 \
在时代的这一页即将远远翻过去之前我们还来得及为他们做些什么?
2 i  @6 u( S/ v: e% {! A
酝酿十年,行走万里 4 {  c+ C1 h7 F0 o8 j$ w( U4 }
跨三大洋五大洲,从松花江到巴士海峡 " G/ v1 W5 L" }) a6 q
闭关四百天,一出航波涛壮阔
- I/ Z  P$ L( L
龙应台让人最震撼、最心疼的作品 1 _% B$ ?, H* I4 z: @
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 ; f3 Q# B# A8 s, {5 c
15
万言诚实面对伤痛
* Q* v2 v4 J, D! J6 E, p! x
这一次你我都不要再错过: ~& N  n# Y% D. `( ~
流民地图-我看「大江大海1949
! ]; H3 ?: A5 a4 A
2009/09/13
: C+ f7 p* S$ d2 G' Y% Q6 l. u! m5 R) C
【联合报╱张瑞芬(逢甲大学中文系教授)】
/ u! P! [) x3 x% ?

4 l" ?1 Q* \8 p7 @
一张全世界最大的流民地图,分布在四年代,二战与国共内战期间,像人口重新洗牌一样,几百万中国人被强风连根拔起,扫到另一个未知的世界……8 a# H4 K* q/ V+ f# V
5 J0 _& i+ d+ A
王鼎钧、齐邦媛、龙应台连手1949年大迁徙
# C% M) r9 k2 Y; _: [
2009年春夏间,彷佛是说好了似的,王鼎钧、齐邦媛、龙应台连手把1949年的大迁徙给台湾读者复习了三遍。一甲子已经过去,故事却没完没了。那历史的硝烟隔了老远,还发出阵阵焦糊味,在瓦砾堆里冒着热气,让人在溽暑中打起寒颤来。外头白日荒荒,百货公司季末折扣正热闹开打,我想着我为什么要抱着书在家里读这骨肉流离一整天。流民遍野,生灵涂炭,脑中浮现的是萧干1935年那篇〈流民图〉,一场惨绝人寰的鲁皖大水,真个人命如蝼蚁。萧干同一本书《人生采访》中的〈南德的暮秋〉,记录德国败战凋蔽的惨况与纽伦堡大审人性试炼,加上最近的小林村,天地不仁,恰好都成了龙应台这本新作《大江大海1949》的绝佳脚注。6 s6 |% E* ]2 Z6 W
1 u4 ^2 K& O4 ]
老实说,我不相信十九岁中德混血的飞力普对国共内战识得几分(他收到德国征兵令去不去当兵现在意义也不大),倒是被书前龙应台小学大头照惊吓到了。土气的斜分头,一脸黧黑,带着几分慧黠促狭的神情。高雄大寮、苗栗苑里、茄萣海边,分明一个南台湾小姑娘。她若不说,真没人知道背后有什么山高水低,原来「应」是母亲的姓,「龙应台」这三字身世密码,比《天涯海角》的福佬客简媜九字(「简」、「南靖」、「范阳」、「二十二世」)更简。唐山过台湾,经济难民后是政治难民,因着不同的理由落脚于斯,找寻安身立命的土地,却只有前者得到「爱台湾」的护照,而那些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流亡的三莺部落原住民,不知道又算什么?
! N0 {$ r7 l) M" \, c, y: S

/ x! ^& v8 C: l$ q$ {& ]) T
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公平可找。战争教一大堆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猝然离开家园,奔波劳苦,最终卷进命运与死神的绞链中,他们扮演施虐者、受虐者,甚至旁观者都没有什么差别,同是悲剧的终场。我以前不明白弦诗里的「二嬷嬷吊在榆树上的裹脚带上,走进了野狗的呼吸中,秃鹫的翅膀里」,「天使们总是嘻笑着把雪摇给她」,现在似乎有些懂了。一张全世界最大的流民地图,分布在四年代,二战与国共内战期间,像人口重新洗牌一样,几百万中国人被强风连根拔起,扫到另一个未知的世界。同一时间,也有数百万难民从德国逃离或迁徙,成为没有家的人。而更多的人,连这种幸运都没有,他们无声无息没有身分和墓碑的死了。8 W0 M6 F1 \* U

) Q' Z. d3 k' W, c# J: V4 @
透过真人口述历史
- B* t1 o! h# Z0 s
' P( H, b6 ?" X+ c. d3 x6 Y$ {
我不能说看这些血淋淋的尸块与血水是舒服的,尤其是那一碗混杂着被炸烂同伴头手碎块的猪肉,但实在不得不佩服龙应台文字的功力,历史是这么强硬的姿态,没有一点柔软的处理怎么咽得下去?龙应台采取边缘纪事的角度,以众生蝼蚁的小历史取代大历史,《大江大海1949》以感性的「美君离家」作前导,二十四岁少妇应美君为了和丈夫宪兵队长龙槐生相聚,1949年在兵荒马乱中对母亲说了一句「很快就回来啦」,抱着婴儿(龙应扬)离开浙江淳安,而后渡江涉海来台。她不知道此去即成永别。半世纪后,淳安古城已因长江大坝而成为水底鬼域,而历史回荡在风中,天使嘻笑的把雪摇给她,她如今已是白发失忆的龙应台的母亲了。/ u( |; }; w  N3 k

; g2 t" s$ l! ^6 m
《大江大海1949》的起首一方面交代了身世来历,同时也展开两岸的记忆卷轴。就像在水底沉睡的淳安古城,湖底深处有郁郁的水藻,有老屋花窗石台的一角,历史就在那儿,并不因为遗忘而消失。在1949的六十年后,透过真人口述历史,龙应台打捞的战火残骸,遍及南洋、德国、满州、香港、日本与台湾,娓娓向世人细诉那无法言喻的痛楚。在战争中没有人是胜利者,而彼此的伤痕从未有机会让对方了解,因此历史仍然继续,荒谬从未停止。
' `6 N, ^  [" R; _

! \9 Y2 I, K, X1 X% ~: o  m
就拿奉命来接收台湾(被视为「叫化子军」)的七十军来说好了,简直就是「真心换绝情」似的,在吴浊流、彭明敏、吴新荣和所有引颈企盼王师的台湾人眼中,背着雨伞饭锅、穿着破烂草鞋登上历史舞台。要不是至今幸存的老兵林精武说起,世人很难想象这支军队刚打过伤亡惨重的松沪、长沙会战(那碗战火中血肉模糊的猪肉汤),匆促由宁波调来,很多都是少年充员兵,急行军数百里后登舰,脚上起了血泡,身上长满虱子,兼以步兵不习水性而晕吐,颠簸的船舱里地狱相似。然而彭清靠(彭明敏父亲)或萧万长,以及千千万万对国民政府白色恐怖整肃产生破灭感的台湾人,可也是真实无匹。这个世界,用残忍换残忍,用悲剧换悲剧,说来不干底层军民百姓的事,台湾人与外省人的梁子,却着实祸延至今。
2 o' i0 ?2 H* L$ G

: H; `, h1 p$ H6 H8 r2 H2 C
往事已归为尘土,但愚昧不能重演8 }" x( a; x$ i. M
8 G  J0 _5 I9 S4 p
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文字简洁收敛,分章都在紧要处,节奏快慢合度,尤其深谙分进合击之术。这种多线作战的手法相当高明,她让不可能产生连结的并列在同一时间平台,用来拉高视野,产生历史的纵深。例如透过运送中国军队登陆基隆港的运输舰年轻美国水兵鲍布的眼,形容「七十军」上岸的样貌;又如将二战中德国攻打俄国的列宁格勒围城,取与共军围剿国军的长春围城并列,同样是尸骨堆积成山、人与人相食的炼狱。林百里、席慕蓉、白先勇、钱穆,甚至年幼时的马英九,1949年前后都曾落难于香港或九龙;同样出生于1928年穷乡僻壤的张拓芜和卑南族吴阿吉,差不多同时从军,行进路线却正好反向。战争的荒谬,足称天地无言,张拓芜那一锅用地底尸体堆渗出的红红黄黄血水煮的粥,吴阿吉难道就没有吃过吗?
6 J7 p) E0 ~" F3 q+ M6 t& x: f/ ]

& w1 g, [2 t) |* z+ Z: e4 O
《大江大海1949》中,台湾人、日本人和大陆人的命运整个交错在一起,荒谬到不像真的。台东卑南乡泰安村少年陈清山与吴阿吉,1945年被国军征调去当志愿兵,在国共内战中被俘,之后加入了解放军,吴阿吉后来还打过韩战,二人年老后返台东赡养。比他们稍长岁的原住民少年柯景星和蔡新宗就完全不同梯了,征召他们的是日军,任务是到南洋日军战俘营当战俘监视员,负责虐打刑求被俘盟军,日本败战后,他们被视为战犯审讯判刑并坐牢多年才被释放。还有一个利瓦伊恂,八百壮士幸存者之一,二战末期被日军从南京集中营(老虎桥监狱)押赴新几内亚的拉包尔战俘营,侥幸存活。在同一时间,无数台湾高砂义勇军与日本少年在南洋战场活活饿死,青春如花的生命,瞬时萎谢在南方异域,他们的军服口袋里,谁没有远方美丽爱人或善良母亲(如阿信)的照片呢?* S9 u; x6 }6 B* f. E- h2 E7 n- D

% A7 u& T& I5 e/ _' ^1 ^/ R
在这一张命运的巨网中,应该还有台籍慰安妇和二二八死难者及亲属泣诉的话语,甚至还有外省来台被白色恐怖诬陷的鬼语啾啾,这想必是龙应台一本书有限的篇幅无法容纳的了。显性的伤痕淡了,成为隐性的瘢痂。现在还有看《四郎探母》必痛哭的眷村老兵,或者听到「烟台联中冤案」仍然心惊的当年山东流亡学生吗?管管的眼泪与桑品载、弦、陈千武的不堪回首,都像沉埋水底的古城遗事,而龙应台就像那不死心的老人余年春,把千岛湖水底的淳安城一笔一画画了出来,重现了齐邦媛外省女儿书写「我与父辈」的决心与意志。《大江大海1949说的是──往事已归为尘土,但愚昧可不能重演。
" a4 b+ _. W8 ]8 U3 U

- u. D$ v6 q$ B2 O; ~# f, D
在达赖喇嘛访台的2009年九月台北街头,各路人马的民主抗议与诉求喧嚣于耳。我总想着,在这个以中国地图命名街道的城市,那一个名叫「问中原」的老兵出租车司机,在生意清淡的午后,太阳花白刺眼,会不会一时恍神,迷失在「锦州」、「德惠」、「四平」、「辽宁」、「长春」这些昔日国共内战中死伤惨烈的巷弄战场中?
) N& y3 a; i4 s; E/ z/ c2 M  N2 [
引用自【2009/09/13 联合报】$ d7 T' X  D0 K7 r1 U2 @
http://udn.com/NEWS/READING/X5/5132176.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楼主| 发表于 22.10.2009 11:18:46 | 只看该作者
内地封杀龙应台新作《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
7 k8 d6 r' [4 i& A/ [/ Y+ Y9 w1 X
文╱钱钢8 N/ S& {; g$ W* o5 e

; y- Y. b$ Z) N+ i* y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香港经济日报
-
评论)
6 v$ K# D( E4 o( I1 N5 K上个周末开始,旅居本港的著名作家龙应台的文章,在内地互联网遭封杀。911日,北京各网站接到北京市网管办通过MSN下达的禁令:删除全部龙应台的文章,并不能再发她的文章。+ W: t3 K5 F2 u6 |! Q
新书报导内地网只剩标题
0 x1 v5 t0 Q/ ]9 i& ]网管办禁令下达前,最新有关龙应台的新闻,是新华网93日发出的《龙应台新书追溯60年沧桑世事讲述平凡人曲折命运》。报道所指「新书」,即龙应台的《大江大海
: X, X! O8 T0 {' N9 S/ w# t/ x# P7 \! \7 \; I
一九四九》。现在,在不同网站还可以查到这篇报道的标题,但在新华网打开此文,会看到:「抱歉!您查看的是已删除或过期的稿件」,在腾讯网打开,看到的是:「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登录到原先存有龙应台文库的网站,龙文踪影全无。5 R# k; M7 l3 w6 Y
网管效率高指令直达编辑
) {, z, D4 a3 N% O3 A: V3 X北京市网管办的全称是「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其上级机构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宣传管理局。网管,在内地的传媒管制上正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他们使用先进的技术监控网络表现,用不同的实时通讯工具实行快捷、直接的「以一对众」的扁平化管理,分分钟将指令下达到网站新闻编辑的计算机上、手机上。' M* b5 {' |) T) @6 C4 m7 u3 ?
在网站密集的北京,北京市网管办正预备推出实名制度,并正筹组「监控不良网站动向」的万人网络志愿者团队。和网管相比,传统的传媒警察-中宣部和各级宣传部的阅评组,已成低效率的老牛破车。
: E- F: X' ]6 H5 y龙应台是当代台湾知识分子中对中国大陆最有影响的一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她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即《野火集》)就曾风靡内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她为《南方周末》等媒体撰文,10年来,有近百篇文章在内地媒体刊出。她的一些著作在内地出版,今年6月,《亲爱的安德烈》入选新浪中国好书榜半年榜,排名第二。7 \( P: m, p. p
宣传部门多年来对龙应台很头痛。龙文传达的观念,对正统教是猛烈的冲击。但她善于和管制者博弈,从社会、文化等不同角度切入,文字富有魅力,读者喜爱,检查官无奈。2005年,内地网络转载《为台湾民主辩护》,《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先后发表的《你可能不知道的台湾》、《文化是甚么?》和《一个主席的三鞠躬》,被认为是龙应台在大陆的四个冲击波。2006年初,屡次发表龙文而使当局不悦的「冰点」,因为发表学者袁伟时谈义和团的文章而遭整肃。龙应台愤而发表《请用文明说服我-致胡锦涛的公开信》,谴责舆论控制。
3 s& q+ E" u8 X" H这封公开信在内地网络被封杀,但仍有媒体敢发表龙应台的文章。「冰点」事件后,她有若干重要的评论在《南方都市报》刊出。如对电影《窃听风暴》的评论《你是有选择的》、评论陈水扁弊案的《我怎么上陈水扁这一课》、评论马英九特支费案的《路走得宽阔,人显得从容》等。! B1 G0 P' y+ ?: d! ~! X' O
她的一些文章在内地较为敏感,传媒在发表时不无风险。如《我们记得谁?-献给冷战中所有的牺牲者》,记述当年国民党空军派往内地执行任务的飞行员的故事。这篇文章,已经触及了《大江大海
' C; i" ]9 z7 o: B  G4 e一九四九》一书的核心命题:尊重个人价值,珍惜遭到战争机器碾压的每一个无辜而不幸的生命。5 V" A* D6 O1 k% @0 a; C2 Z2 Q" ^
封杀前新书不合国庆旋律
# U( D/ Z+ S( |3 P, N近期为甚么全面封杀龙应台?网管办的理由外人无从得窥,但显然与国庆60周年庆典将至有关。8月初,北京市网管办已经召集各大网站负责人开会,进行国庆宣传的动员。要把网站的思想统一到宣传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上来。这是中共宣传部门的老招术,管束媒体「要帮忙,不要添乱」,杜绝「杂音,噪音」。+ J3 ~; D( z9 G; q
对他们的「主旋律」而言,《大江大海
  k4 a, ]% E3 n; a一九四九》无疑是高分贝的「杂音,噪音」。因为龙应台想打开历史的黑盒子,正视60年前残酷的真相,还坦言「以失败者的下一代为荣」。她说:「远离了1949年的价值观,我们的上一代逐渐发展出温柔的、文明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应该对他们充满深情的致谢和无尽的感恩,起点就是,说一声深深的对不起。」
1 d- w% g! F+ W! V敏感10月过去禁令不撤自销2 x5 E5 B6 v) S: b
在中国大陆,意识形态事实上已经淡化。今天的内地官员,早已不是马列主义的信徒,他们的行为,每每出于现实政治考虑。60年庆典的宣传,当局的核心诉求,是中共的地位和国家的统一。于是涉及1949年的历史,他们不可避免要「走钢丝」-决不能否定解放战争,也不要刺激当今的台湾国民党当局。《大江大海
$ x! t/ x) D0 ?一九四九》势必引发网络热议,红、蓝、绿各种倾向的反应和意见将沸沸扬扬,这是管制者绝不愿看到的。不过,网站是否从此不能再发龙应台的文章?笔者存疑。眼前可能只是一次特定时段的封杀,过了敏感的10月,禁令也许会不撤自销。
6 I& H  [' g. {; |! [5 [4 x( z!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楼主| 发表于 23.10.2009 19:24:48 | 只看该作者
<禁书斋>推荐独立作家 戴晴ZT专访:戴晴谈法兰克福书展感受 3 F" A% A; r, X# A) w
" d) \7 L4 J& B0 C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中国异议作家戴晴* H- k8 F, \! e
4 T7 D: N. L& x% g& Y* A) x
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已经落下帷幕,而主宾国中国在本次书展上的表现却依然是人们讨论的话题。来自北京的戴晴女士是少数几位有机会全程参与本次书展的中国独立作家之一。围绕着她是否能够出席书展活动并发言,法兰克福书展方面和中国代表团进行了多次"角力"。而戴晴也成为了德国媒体了解中国民间声音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书展过后,戴晴对于这几天的经历有怎样的感受?对于中国作为主宾国的表现又会作出怎样的评价呢?本台记者在戴晴离开德国之前,对她进行了专访。8 ~, H, r  N1 Y' D4 D

# {5 v6 u0 r# O; G( I0 |1 C! X4 Z! Z3 I9 r" O, m0 n* z5 F) b) i
德国之声:戴晴女士,您这次全程参与了法兰克福书展的活动,其中还包括了9月份的那次讨论会,首先请您作为一名作家,作为一名参与者,谈谈对于这次书展的总体印象。" T$ D9 J4 g2 S! Q/ [8 T; N  e
戴晴:我觉得,这次书展是中国自从30年以前确定了改革开放政策后,国际社会对中国一直报有的,"这是一个重要国家,回到国际大家庭来"这个态度的最新一次的体现。30年来,只要中国有机会回到国际大家庭,他们基本上都是非常热情地敞开胸怀,欢迎中国回来,这次也是这样。可惜的是,中国有这样一种心态,"你们不用管我们的事,我们有自己特殊的国情,我们养活13亿中国人不容易,我们还要坚持我们的意识形态,在自由人权等基本人权上,我们有自己的处理办法,所以你们也别管我。除了有GDP这样的硬实力,导弹大炮,我还有'软实力',从奥运,从媒体的高峰会一直到法兰克福书展,都是要显示我的'软实力'。"我自己问了周围很多人,包括德国人,我觉得中国政府没有达到他的目标,花了那么多纳税人的钱,想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但人家不买他的帐。所以这次只是花了很多钱,给这些出版系统和文化系统的官员又一次秋天到欧洲来旅游和购物的机会。可是对于全世界了解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在最基本的自由人权民主,你们往前走了多大步,现在情况怎么样啊?这个真实情况,不但没有提供出来,而且适得其反。& y1 |" U9 X$ K$ }9 X. W. t
德国之声:这次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很多媒体在报道有关主宾国中国的情况时都提到一个遗憾之处,就是中国官方代表团与民间"异议"作家之间没有进行任何直接公开的对话交流,而法兰克福书展的宗旨就是给各种不同的声音提供一个对话的平台和机会。您是否也对此感到遗憾呢?# ^. W8 j% Z: O6 c) K; D; T
戴晴:当然遗憾,而我不仅仅是停留在遗憾上,而是努力争取机会。你们(中国官方代表团成员)老躲着我,可是我是中国人啊,我在中国生活写作啊,我希望把我和我的朋友们,以及普通中国人生活的真实情况告诉大家,我也希望和你们交流交流。你们这个政策怎么那么糟糕啊?你要跟我解释解释。比如说书号制度,比如说为什么《出版法》就是不出台。我一次一次地试图和他们接触。他们从展馆的安排就开始计划,中国的展馆是第6展馆,那么就把请我发言的德国笔会的小摊子放在3号馆,都离得远远的。那也没关系。他们不是有一个论坛要与德国媒体见面吗?那我也去参加,我就希望他们能回答我的问题。我终于可以和中国的官员,比如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局的局长,我终于可以和你面对面了,你总要回答我一个问题吧。嘿,(接受提问的时候)不叫我,散了以后我再去找他吧,人没了。所以我不仅仅是停留在遗憾,我在努力争取机会,他们也不给我。我就奇怪了,你是我们供养的,我们纳了税,让你们好吃好喝,就是让你们办好事的。现在我觉得你们做得不好,我想告诉你哪里做得不好,也想问问你有什么困难。在国内不让我问,到了这儿了,我们俩就面对面了,你都不让我问,那到底是为什么?你是过于强大了,还是过于心虚了?
: F& s- {9 ?% N" P2 z德国之声:您的话让我想起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的一番话,大意是"(中国政府)连高行健都不敢面对,请免谈大国崛起"。近十几年来,中国一方面经济实力强大了,"硬实力"有目共睹,而"软实力"方面也在努力推动,但从某种角度而言,又往往让人觉得底气不足,或者像您说的"有点心虚"。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 Z( i# |4 j+ O5 d# [6 i! q戴晴:我不太同意你说的"'硬实力'有目共睹"。大家的一个误解,所谓的'硬实力'就是看GDP,还有就看北京、上海盖了多少大楼,中国有钱人出国买多少奢侈品等等。这个真的不是'硬实力'。如果中国要是有最基本的人权民主自治的权利的话,那么中国实际上的广大人口的市场和创造力,比现在表现出来的要好得多。所以实际上,一党专制的中国政治体制是妨碍了中国的'硬实力'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软实力'就更不要说了,人家根本就不接受,"我们的事情你们不要管,我们有自己的人权标准",刘晓波这样的很多作家就抓到监狱里,人家怎么可能接受呢?所以'软实力'他也没有展示成。
# h$ ?8 g* M" f1 Q德国之声:在书展刚刚结束的时候就传出消息,书展主办方解除了与负责主宾国项目主任里普肯的合作关系,理由是他难以与中国在主宾国有关的问题上进行协调。您在书展前后与里普肯打过很多交道,比如在9月份的讨论会上,您首先受到邀请,后来又被撤回,最后还是被邀请参与。您怎么评价这个人以及有关他去职的消息呢?, E6 J6 g+ X% E8 V3 J- x
戴晴:只有像我这种在中国政治文化环境中泡大的人,才知道,怎样在坚持原则的时候利用灵活的手法,在利用灵活手法的时候又表现出你实际上是有高瞻远瞩的想法的。我真是很同情他,因为说得最简单的,他是受"夹板气",中国要展示'软实力',其势汹汹,德国媒体是不怕的,德国民众是不怕的,可是作为一线工作的里普肯,他有的时候就失了分寸,进退失据。所以最后就落得了这么一个结局。不能说他是个坏人,他希望把事情做好,但他的智慧、定力,在运作复杂局面的时候,他有点进退失措。第二是,我非常深得感慨是,如果按照里普肯做错的,或者做得不是十分妥当的这点事,在中国算什么啊。我可以说,在中国官员和民众之间这样的事情每秒钟都在发生。只有在民主制度、民众的理念和民众的思想越来越成熟的这样的社会,才会对经手人,他也许是官员,也许不是官员(记者注:里普肯是书展主办方雇员,并非官员),作出这样严厉的制裁或者是处置。所以真是感慨万千,我自己受了点小小委屈,咳,在中国受的委屈比这大多了。我都能承受,而且我非常高兴,自己的这一点小小委屈换来了事情更一步向前推进,把本来遮着盖着的事情放到光天化日之下,这都是好事。7 b+ S( {6 B8 ]
6 K3 C7 T3 F5 ~
作者:石涛2 `9 a% h( O$ J3 ~9 I& n' k' K
责编:乐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楼主| 发表于 24.10.2009 21:53:38 | 只看该作者
FREIBURG[GREENFIELD]$ S& N: }3 x( ?$ ^9 T/ O8 _8 d. d
      福来堡[山水社]
5 b; n3 B, u. Llidongdao@hotmail.com
1 m% Q  r+ Y! E
3 j% a7 u7 A+ z# e6 E+ r5 m<禁书斋><TaBook> 自由阅读 自由思想 自由人生!
" f! u/ A( N2 w+ g# {: KLESEN IST LEBEN, FREILESEN MACHT FREILEBEN!
! Q3 w* i& b$ _1 N6 g  l6 ]/ S1 HFree Reading makes Free Thinking and then Free Living!- {$ e& I$ R7 \2 U  s
. D" a& M5 [: b4 l4 E
首介三书
* E& h; o& B( JTaBook003. 《中国大陆食品污染》周勍 著 Freedom自由文化出版社(台北2007-11)' y4 m7 j+ H1 [7 W$ R( g5 m6 V
TaBook002. 《三峡工程三十六计》王维洛 著 Broadbook博大出版社(纽约2009-04)
1 p2 _& P; R* g* l( `9 }" t5 nTaBook001. 《灵山》高行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著
+ A! S+ p+ t: a% e8 p3 f" A. l* U0 P# \
借阅试行计划:" V, X  A) C, x- k, i4 ~( j
自愿会员制年费12欧元
8 u# ~8 c! l6 y, q- G3 B+ J每书押金20欧元& r3 P* |# E4 v& i" S7 q
每书每月2欧元会员1欧元
$ U# g9 n6 w4 N8 y; d6 A' Q1 o5 k所有收入用于购置新的禁书
/ Q# @# y4 R- p% j
7 S2 N. A0 f* Z欢迎各界朋友推荐和捐助各类禁书(黄色黑色禁书除外)
, |- y. L+ V/ g. b. x" y- P7 b4 x+ d& I, g1 i4 I
<禁书斋>将每月举办茶书班,每月研讨一本禁书同时品一种好茶,谢谢!9 n* ~% ~% x% p# m; S' d
9 }! K: N8 r. W
[山水社](包括户外小分队、诗文小组、禁书斋和福星坊)招募环保志愿者和读书/美食/摄影摄像(采编)/IT及新闻爱好者参与社团志愿工作,谢谢!
5 t; `% p7 R+ ]8 X& C6 v9 l( `: ~8 d+ ]: R$ q2 U5 Y
[山水社]联络人 青野君Greenfield ) \4 ^8 u4 k- d2 g
联络手机0176276065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楼主| 发表于 26.10.2009 22:52: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reenfield 于 27.10.2009 15:15 编辑
2 m& k/ b8 {4 M3 [5 ~
  k9 H/ E6 U. k" Q- ?; y[200901026]更新
- v$ m: X) C% u) h. o0 e" d3 o. N' a- _5 N+ U
文学沙龙新通知7 o/ t( y* D% n  t5 F) s$ {6 s0 _$ V
日期:2-3.11 18-20" D8 p6 p4 @& s7 _7 |
地点:福来堡大学森林与环境学院2 X, i: @, ^' \" P" m9 ]$ b& h
主题:"独立的诗歌与自由的人格"
7 k7 I9 x% B1 y% T联系:0176276065085 ~9 V! ?3 \5 Q; D; V# E- V
主讲:贝岭
% _& [3 {: w( r; }报名:lidongdao@hotmail.com (name\major\interests)
4 v5 P6 g% i" j" ?+ a形式:自由论坛9 h' d" r. q- q
--------------------------------------------------------------4 s$ i( }+ W+ t. {
福来堡[山水诗社]“独立诗人的自由精神”邀请诗人贝岭来福座谈
: N4 v5 u% ?0 \: ?流亡诗人 自由思想者 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特邀嘉宾 台湾独立出版商 北京老乡 ——贝岭$ d/ P- K% ^# F' \- L
将应本社之邀来黑森林采风 举办诗歌文学讲座(非政治)欢迎广大汉学和文学爱好者参加9 w- @5 [2 p, o& I; `
Greenfield 李东道 ( v7 X( N0 |, U( J5 p" x
联络 李东道@热邮.康母 handy0176276065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4.1.2025 01:0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