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大批判三式 杨十郎
——重读《邓小平反毛泽东思想言论一百例》 发热年代的1967年3月,北京,清华大学《井岗山》报编辑部编印了一本小册子,共40页,书名叫《邓小平反毛泽东思想言论一百例》。声言要捍卫“最高”“最活”的“顶峰”论,“谁反对毛泽东思想,就是我们的死敌”,必定要“打翻在地”。这“一百例”目的就是叫邓小平“永世不得翻身”。 历史是公正的,封建帝王当年也惧它 三分。 在历史已向前大跨了一步的时候,回头去看看那歪歪斜斜的脚印,也许是不无益处的。 小册子一条一款对照成文。当然所列“邓”的言论是指为“反”的,“毛”的言论(包括林彪的讲话等)是指为“正”的。一反一正,似乎“昭然若揭”。在那个“彻底、斗倒、斗垮、斗臭”的年代,是没有谁敢去“求甚解”的。一般人“姑妄听之”。实用主义者或有野心者作为“王牌”而引用之。历史已给此书的内容作了明确的审视,不再一一赘述,只是那“批判”方式倒颇能留下值得一嚼的余味。 举几个例子,以见思维方式之一斑。 一,辩诬与示脏 有一个笑话说某甲抱怨某乙:“他妄诬我拿了他一百两银子。错了,我拿了他二百两。”甲的辩诬正是在示脏。 第一条,
邓:“个人崇拜也不会不在我们党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它的某些反映。” 与之对照的是,林彪:“毛主席是当代无产阶级最杰出的领袖,是当代最伟大的天才。”(66年8,1讲话)“毛主席所经历的事情,比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都深刻得多。”(66年5月讲话) 个人崇拜是任何历史家也否认不了的事实,拿破仑时代有,苏联有,中国也有。拿破仑能赤手空拳实现“百日政变”,靠的就是个人崇拜。共产党不是处在真空之中的,个人崇拜与其它俗风陋习,譬如今日的拜金主义,吃喝玩乐风都会在党内有所反映。林彪的两次讲话并没有引经据典的历史求证,正是基于个人崇拜心理而作出的赞美,与其说小册子以林的言论在批邓,不如说是以林的言论在显示脏证。 第九条 、第十条、 第十一条涉及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革命领袖事迹时,邓指出有“庸俗化”“简单化”“形式主义”的倾向,这可以说是阻止造神说的科学预见(1961 ,1962年),但与之对照的林彪言论却是:“毛主席的话,水平最高,威性最高,威力最大,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在马克斯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我们要百分之九十九地学习毛泽东著作”(1966年)。 此处的批判言论,正是生动具体的庸俗化与形式主义。果戈里说:“笑吧,笑你们自己!”自己笑自己在我们历史上确曾发生过。 二,问牛与答马 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静夜思》是不是李白写的?答:李白是唐朝诗人,但能解决《静夜思》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吗?教师问的是“牛”,学生答的是“马”。 第十七条,邓:“学物理的,整天背雷锋日记 、毛主席语录,不能算又红又专。”(1965年3月) 与之对照的是,毛:“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和林彪:“带着问题学毛主席语录,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1966)。 这儿除了以政治代替业务 ,形式主义的庸俗化之外就是问牛答马。 第四十一条,邓:“我们的运动太多,而且统统是全国性的,看来是搞不通的。”(1961 ) 与之对照的是,毛:“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我们应当爱惜农民和干部的任何一点微小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而不应当去挫折它。”(1955) 说“运动太多”是牛,那是“我们”发动的;群众中有“积极性”是马,那是“群众”具有的。 三,历史错位 有人说司马迁的《史记》如何了不起,简直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听的人反驳道:《史记》根本不可取,它有马列主义观点吗?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吗?旁人只好付之一笑,因为这儿发生了历史错位。 第八条,邓:“不急于一下子都去搞劳动生产,影响学习。”“归根到底,是要保证教学质量,……如一切都搞起来但学习质量差,那不算成功。”(1958) 与之对应的是,毛:“现在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将来一面作战,一面生产,这就是抗大的作风,足以战胜任何敌人的!”(1939) 这儿错位的不只是年代,还有个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问题。 全书十个部分,可以大致包含那个时代的各种批判法式。诸如断章取义式 、 捕风捉影式、 以空对实式……就不一一细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