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文化之中华上下五千年天天历史大高楼 哈哈哈哈哈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8.2.2010 19:43:27 | 只看该作者
153 姚崇灭蝗

--------------------------------------------------------------------------------

    唐中宗复位以后,让他的妻子韦后掌握政权,重用武三思,把朝政弄得混乱不堪。公元
710年,中宗死后,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了韦后,拥戴睿宗复位。过了两年,睿宗
把皇位让给李隆基。这就是唐玄宗。
    二十多岁的唐玄宗刚即位的时候,一心想恢复唐太宗的事业。他任用姚崇为宰相,整顿
朝政,把中宗时期的混乱局面扭转了过来。唐王朝重新出现了兴盛的景象。
    正在玄宗励精图治的时候,河南一带发生了一次特大的蝗灾。中原的广阔土地上,到处
出现成群的飞蝗。那蝗群飞过的时候,黑压压的一大片,连太阳都被遮没了。蝗群落到哪
里,哪个地方的庄稼都被啃得精光。
    那时候,人们没有科学知识,认为蝗灾是天降给人们的灾难。再加上有些人有意搞迷信
宣传,于是,各地为了消灾求福,都烧香求神。眼看庄稼被蝗虫糟蹋得这样惨,人们拿它一
点没有办法。
    灾情越来越严重,受灾的地区也越来越扩大。地方官吏不得不向朝廷告急。
    宰相姚崇向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认为蝗虫不过是一种害虫,没有不能治的。只要各地官
民齐心协力驱蝗,蝗灾是可以扑灭的。
    唐玄宗十分信任姚崇,立刻批准了姚崇的奏章。姚崇下了一道命令,要百姓一到夜里就
在田头点起火堆。等飞蝗看到火光飞下来,就集中扑杀;同时在田边掘个大坑,边打边烧。
    这个命令一下去,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倪若水拒不执行。他也写了一道奏章,说蝗
虫是天灾,人力是没法抗拒的,要消除蝗灾,只有积德修行。
    姚崇看到倪若水的奏章,十分恼火,专门发了一封信责备倪若水,并且严厉警告他说,
如果眼看蝗灾流行,不采取救灾灭蝗措施,将来造成饥荒,要他负责。
    倪若水看宰相说得很硬,不敢不依。他发动各地官民,用姚崇规定的办法灭蝗,果然有
效。光汴州一个地方就扑灭了蝗虫十四万担,灾情缓和了下来。
    倪若水在事实面前服输了,可是在长安朝廷里还有一批官员,认为姚崇灭蝗的办法,过
去从来也没人做过,现在这样冒冒失失推行,只怕闯出什么乱子来。
    唐玄宗听到反对的人多,也有点动摇起来。他又找姚崇来问,姚崇从容不迫地回答说:
“做事只要合乎道理,就不能讲老规矩。再说历史上大蝗灾的年头,都因为没有很好扑灭,
造成严重灾荒。现在河南河北,积存的粮食不多,如果今年因为蝗灾而没收获,将来百姓没
粮吃,流离失所,国家就危险了。”
    唐玄宗一听蝗灾不除,要威胁国家安全,也害怕起来,说:
    “依你说,该怎么办才好?”
    姚崇说:“大臣们说我的办法不好,陛下也有顾虑。我看这事陛下且别管,由我来处
理。万一出了乱子,我愿意受革职处分。”
    唐玄宗这才点头同意了。
    姚崇出宫的时候,有个宦官悄悄扯住他的衣袖,说:“杀虫太多,总是伤和气的事,希
望相公好好考虑一下。”
    姚崇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请你不必再说。如果不杀蝗虫,到处都是荒地。河南百
姓,统统饿死,这难道不伤和气吗?”
    由于姚崇考虑到国家的安全、百姓的生活,不顾许多人反对,坚决灭蝗,各地的蝗灾终
于平息下来。
    姚崇办事干练是出名的。有一次,姚崇家里有丧事,请了十天假,朝廷的公事就积压了
一大堆。另一个宰相卢怀慎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急得团团转。过了十天,姚崇回朝,没有花
多少时间,就把案头的积件处理完了。旁边的官员看了,没有一个不佩服他。姚崇自己也有
点得意,问一个官员说:“我这个宰相,能跟古代什么人相比?能不能比得上管仲、晏婴?”
    那官员说:“跟管仲、晏婴似乎比不上,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救时宰相’了。”
    唐玄宗在他即位以后的前二十多年里,除了姚崇以外,还任用过好几个有名的贤相,像
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等,他还比较肯接受宰相和大臣们的正确意见,采取了一些有利
于经济发展的措施。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财政充裕。据说,当时各州县的仓库里都堆满
了粮食布帛,长安和洛阳的米和帛都跌了价。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开元之治”(“开
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楼主| 发表于 8.2.2010 19:43:40 | 只看该作者
154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

    唐玄宗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渐渐滋长了骄傲怠惰的情绪。他想,天下太平无事,政
事有宰相管,边防有将帅守,自己何必那么为国事操心。于是,他就追求起享乐的生活来。
    宰相张九龄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挺着急,常常给唐玄宗提意见。唐玄宗本来很尊重张九
龄,但是到了后来,对张九龄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了。
    有一个大臣李林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什么事都不会,专学了一套奉承拍马的本
领。他和宫内的宦官、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动静。唐玄宗在宫里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他
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他就对答如流,简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样。唐玄宗
听了挺舒服,觉得李林甫又能干,又听话,比张九龄强多了。
    唐玄宗想把李林甫提为宰相,跟张九龄商量。张九龄看出李林甫不是正路人,就直截了
当地说:“宰相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为相,只怕将来国家要遭到
灾难。”
    这些话传到李林甫那里,李林甫把张九龄恨得咬牙切齿。朔方(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将
领牛仙客,目不识丁,但是在理财方面,很有点办法。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张九龄没有同
意。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像牛仙客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选;张九龄是个书呆子,
不识大体。”
    有一次,唐玄宗又找张九龄商量提拔牛仙客的事。张九龄还是不同意。唐玄宗发火了,
厉声说:“难道什么事都得由你作主吗!”
    唐玄宗越来越觉得张九龄讨厌,加上听信了李林甫的诽谤,终于借个因头撤了张九龄的
职,让李林甫当宰相。
    李林甫一当上宰相,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绝,不许大家在玄宗面前提意
见。有一次,他把谏官召集起来,公开宣布说:“现在皇上圣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意旨
办事,用不到大家七嘴八舌。你们没看到立仗马(一种在皇宫前作仪仗用的马)吗?它们吃
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马要是叫了一声,就被拉出去不用,后悔也来不及
了。”
    有一个谏官不听李林甫的话,上奏本给唐玄宗提建议。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职到
外地去做县令。大家知道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谁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见了。
    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声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强的,他就千方百计地把他
们排挤掉。他要排挤一个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笑脸相待,却在背地里暗箭伤人。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上隔着帘子眺望,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经过楼下。唐玄宗看到卢
绚风度很好,随口赞赏几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这件事,就把卢绚降职为华州刺史。卢绚
到任不久,又被诬说他身体不好,不称职,再一次降了职。
    有一个官员严挺之,被李林甫排挤在外地当刺史。后来,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说:
“严挺之还在吗?这个人很有才能,还可以用呢。”
    李林甫说:“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听一下。”
    退了朝,李林甫连忙把严挺之的弟弟找来,说:“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见皇上吗,我
倒有一个办法。”
    严挺之的弟弟见李林甫这样关心他哥哥,当然很感激,连忙请教该怎么办。李林甫说:
“只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说他得了病,请求回京城来看病。”
    严挺之接到他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着奏章去见
唐玄宗,说:“真太可惜,严挺之现在得了重病,不能干大事了。”
    唐玄宗惋惜地叹了口气,也就算了。
    像严挺之这样上当受骗的还真不少。但是,尽管李林甫装扮得怎么巧妙,他的阴谋诡计
到底被人们识破。人们就说李林甫这个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着剑”(成语“口蜜腹
剑”就是这样来的)。
    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一个个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批批钻营拍马的
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就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从兴旺转向衰败,“开元之治”的繁荣景
象消失,接着出现的就是“天宝之乱”(天宝是唐玄宗后期的年号)。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楼主| 发表于 8.2.2010 19:43:51 | 只看该作者
155 李白蔑视权贵

--------------------------------------------------------------------------------

    唐玄宗六十一岁那年,宠爱上了年轻的杨贵妃。据说,杨贵妃是个少见的美人,而且生
得聪明伶俐,懂得音乐。唐玄宗把她的两个哥哥都封了官,三个姐姐都封为夫人。杨贵妃有
个远堂兄弟杨钊(音zhāo,后来改名杨国忠),在蜀中穷得过不了日子,听到他堂妹封
了贵妃,就带点礼物到长安找杨贵妃。杨贵妃在玄宗面前说了几句好话,杨国忠就当上了一
名禁卫军参军。
    唐玄宗早把政事交给了李林甫。有了杨贵妃以后,他更是经常留在宫里寻欢作乐,连每
天例行的早朝也懒得出来了。杨贵妃想要什么,他就总想方设法给她办到。杨贵妃爱吃新鲜
的荔枝。荔枝是南方出产的果品,长安在西北,哪来的荔枝?唐玄宗为了讨杨贵妃的欢喜,
专门下命令叫岭南官员派人骑着快马拼着命赶送,像接力棒一样,一站一站把荔枝运到长
安。荔枝到杨贵妃手里的时候,还又红又香,味道没变哩。
    唐玄宗、杨贵妃每天饮酒作乐,少不了叫人奏奏音乐,唱唱歌曲,但是宫里原来的一些
老歌词都听腻了。他想找人来给他填点新歌词。
    有一个官员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说,长安新来了一个大诗人,名叫李白,是个天才,无
论做诗写文章,都十分出色。唐玄宗也早就听到过李白的名声,就吩咐贺知章赶快通知李白
进宫。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他出生在碎叶,上代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
安东)人,从小博览群书,性格豪放,除读书之外,还练得一手好剑。李白二十多岁起,为
了增长见识,到各地游历。他不仅到过长安、洛阳、金陵、江都许多大城,还到过洞庭、庐
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由于他见识广博,加上才智过人,因此,他在诗歌写作上有了杰
出的成就。
    李白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生性高傲,对当时官场上的腐朽风气很不满意,希望得到
朝廷任用,让他有机会施展政治上的才干。这一次到长安来,听到唐玄宗召见他,也很高兴。
    唐玄宗在宫殿上接见了李白,和他谈了一阵,觉得他的确很有才华,高兴地说:“你是
个普通人士,但你的名字连我都知道了。要不是有真才实学,怎么可能这样出名呢?”
    接见以后,唐玄宗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他专门给他起草诏书。
    李白爱好喝酒,喝起酒来,还非喝到酩酊大醉没有完。进了翰林院之后,他改不了这个
习惯,空下来,还是找一些诗友到长安酒店里去喝酒。
    有一次,唐玄宗叫乐工写了一支新曲子,还没填上歌词,就命令太监去找李白。太监们
在翰林院和李白家,都找不到李白。有人告诉太监,李白上街喝酒去了。
    太监们在长安街上找呀找呀,好容易在酒店里找到李白,原来李白喝醉了酒,躺在那里
睡着了。太监把他叫醒,告诉他皇上召见他。李白揉揉眼睛,站起了身,问是怎么回事。太
监们来不及跟他细说,七手八脚把李白拉进轿子,抬到宫里。
    李白进了内宫,抬头一看是唐玄宗,想行朝拜礼,身子却不听使唤。太监们见他醉得厉
害,就有人拿了一盆凉水,洒在李白脸上,李白才渐渐醒过来。
    唐玄宗爱他的才,也不责怪他,只叫他马上把歌词写出来。
    太监们忙着在他面前的几案上放好笔砚绢帛。李白席地坐了下来,忽然觉得脚上还穿着
靴子,很不舒服。他一眼看见身边有个年老的宦官,就伸长了腿,朝着那宦官说:“请您帮
我把靴子脱下来!”
    那个老宦官原来是唐玄宗宠信的宦官头子高力士。他平时仗着皇帝的势,在官员前作威
作福,现在一个小小的翰林官居然命令他脱靴,简直气昏了。但是唐玄宗在旁边等着李白写
歌词,如果得罪了李白,让唐玄宗扫了兴,也担当不起。他忍住气,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笑嘻嘻地说:“唉,真是喝醉了酒,拿他没办法。”说着,就跪着给李白脱了靴子。
    李白脱了靴子,连正眼也不看高力士,拿起笔来龙飞凤舞地写起来,没有多少时间,就
写好了三首叫做《清平调》的歌词交给唐玄宗。
    唐玄宗反复吟了几遍,觉得文词秀丽,节奏铿锵,确是好诗,马上叫乐工演唱起来。
    唐玄宗十分赞赏李白,但是那个给李白脱过靴子的高力士却记恨在心。有一次,高力士
陪伴杨贵妃在御花园里赏玩景色。杨贵妃很高兴地唱起李白的诗来。
    高力士装作惊讶地说:“哎呀,李白这小子在这些诗里侮辱了贵妃,您还不知道吗?”
    杨贵妃奇怪地问怎么回事。高力士就添枝加叶地造了一些谣言,说李白写的诗里有一句
话,把杨贵妃比作汉朝一个行为放荡的皇后赵飞燕,是有心讽刺她。
    杨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真的生了气,后来在唐玄宗面前一再讲李白怎么怎么不好,
唐玄宗渐渐对李白也看不惯了。
    李白终于看出在唐玄宗周围,都是一些像李林甫、高力士那样的趋炎附势的小人;他留
在唐玄宗身边,不过帮他解闷散心,要想政治上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到了第二年春天,就
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官还家。唐玄宗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要求,为了表示他爱才,还赐给
李白一笔钱,送他回家。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重新过着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时候隐居读书,有的时候周游
各地。在这些日子里,他写下了许多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
    有一次,他从白帝城出发,乘船经过长江三峡,到江陵去。一路上他即景生情,写下了
一首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许多诗篇表现了他豪放的气概、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感情,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
不朽名作。
    正当李白热情地讴歌祖国山河的时候,由于唐王朝的腐败,中原地区遭受了一场浩劫。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楼主| 发表于 8.2.2010 19:44:03 | 只看该作者
156 安禄山叛乱

--------------------------------------------------------------------------------

    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也叫做藩
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
要。按照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调到朝廷当宰相。
    李林甫掌权以后,不但排挤朝廷的文官,还猜忌边境的节度使。担任朔方等四个镇节度
使的王忠嗣,立了很多战功。他手下的将领哥舒翰、李光弼,都是骁勇善战的名将,李林甫
看王忠嗣的功劳大,威望高,怕他被唐玄宗调回京城当宰相,派人向唐玄宗诬告王忠嗣想拥
戴太子谋反,害得王忠嗣险些丢掉了性命。后来还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为王忠嗣申
冤,玄宗才免了王忠嗣的死罪,改为降职处分。王忠嗣受不了这个冤枉,一气之下就病死了。
    当时,边境将领中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认为胡人文化低,不会被调到朝廷当宰相,就
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张重用胡人,理由是胡人善战,而且跟朝官没联系,靠得住。唐玄宗本
来最怕边境的将领谋反,就听李林甫的话,提拔了一些胡人当节度使。
    在这些胡族的节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别看中一个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节度
使安禄山。
    安禄山年轻时在平卢军里当过将官,因为不遵守军令,打了败仗。边境守将把他解送到
长安,请朝廷处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了严肃军纪,把安禄山判了死刑。唐玄宗听说安禄
山挺能干,下令把安禄山释放。
    张九龄跟唐玄宗说:“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而且据我观察,
安禄山不是个善良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
    唐玄宗不听张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后来,张九龄被撤了职。安禄山却靠他奉
承拍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升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不出三年,又兼任范阳(治所在今北
京市)节度使。
    安禄山当了节度使以后,就尽量搜罗奇禽异兽,珍珠宝贝,经常送到宫廷讨好唐玄宗。
他知道唐玄宗喜欢边境将领报战功,就采取阴谋手段,诱骗平卢附近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将
士,参加宴会。在酒席上,用药酒灌醉他们,把兵士杀了,又把他们的首领割了头,献给朝
廷报功。
    唐玄宗常常召安禄山到长安朝见。安禄山抓住这个机会,使出他狡猾的手段,尽量讨唐
玄宗的喜欢。安禄山长得特别肥胖,凸肚子,矮个子,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唐玄宗一见
到他就乐了。
    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说:“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安禄山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一颗赤诚的心。”
    唐玄宗认为安禄山真对他一片忠心,心里更高兴了。以后又封安禄山为郡王,还替他在
长安造了一座跟王公贵族住的一样华丽的府第。安禄山搬进王府后,唐玄宗每天派人陪他一
起喝酒作乐;还让杨贵妃把安禄山收作干儿子,让安禄山在内宫随便进出,亲热得像一家人
一样。
    安禄山骗取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除了范阳、平卢两镇外,又兼了河东(治所在今
山西太原)节度使,控制了北方边境的大部地区。他秘密扩充兵力,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
等一批猛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帮他出谋划策;又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八千名
壮士,组成一支精兵,囤积粮草,磨砺武器。只等唐玄宗一死,他就准备叛乱。
    没多久,李林甫病死,杨贵妃的同族哥哥杨国忠凭着他的外戚地位,接任了宰相。杨国
忠本来是个流氓,安禄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惯安禄山,两个人就闹起矛盾来。杨国忠几次
三番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一定要谋反。但是唐玄宗正在宠信安禄山,哪里会相信。
    日子一长,安禄山的谋反的迹象渐渐暴露出来了。他向朝廷要求把范阳的三十二名汉将
都撤换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唐玄宗亲手写诏书要安禄山到长安,他也推托有病不去。唐
玄宗开始对安禄山怀疑起来。但是无论唐玄宗或是杨国忠,都没有想到该怎样防备安禄山的
叛乱。
    公元755年十月,安禄山经过周密准备,决定发动叛乱。这时候,正好有个官员从长
安到范阳来。安禄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从长安发来的诏书,召集将士宣布说:“接到皇上密
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
    将士们都觉得很突然,面面相觑,但是有谁敢对圣旨表示怀疑呢。
    第二天一早,安禄山就带领叛军南下。十五万步兵、骑兵在河北平原上进发,一路上烟
尘滚滚,鼓声震地。中原一带已经有一百年左右没有发生战争,老百姓好几代没有看到过打
仗。沿路的官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安禄山叛军一直向南进攻,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
抗。
    范阳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开始认为是有人造谣,还不相信,到后来警报一个个
传来,他也慌了起来,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满朝官员没有经过这样的大变乱,个个吓得目瞪
口呆,只有杨国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说:“我早说安禄山要反,还不是被我说准了吗。不过,
陛下尽管放心。他的将士不会跟他一起叛乱。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禄山的头送来。”
    唐玄宗听了这番话,也有些安心了。但是,哪儿知道,没有多久,叛军长驱直入,渡过
黄河,占领了洛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楼主| 发表于 8.2.2010 19:44:15 | 只看该作者
157 颜杲卿骂贼

--------------------------------------------------------------------------------

    在这个危急的时刻,首先起来打击叛军的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音gǎo)
卿。
    颜杲卿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颜杲卿就准备反抗。叛军到了藁城
(在今河北省,藁音gǎo)的时候,颜杲卿已经招募了一千多名壮士。他知道自己力量不
够,不能跟安禄山硬拼,就跟手下的官员袁履谦向叛军假投降。安禄山仍旧让他守常山,但
是心里不放心,一面把颜杲卿的儿子、侄儿带到军营里做人质,一面派了一个叛将守在井陉
关(在今河北井陉)。
    安禄山渡过黄河,攻下洛阳之后,颜杲卿决心起兵,他的堂弟平原(今山东平原)太守
颜真卿也招募了一万多人马,派人跟颜杲卿联络,要他攻占井陉关,截断安禄山的后路。
    颜杲卿打听到守井陉关的叛将是个糊涂的酒鬼,就假传安禄山的命令,派人带了美酒好
菜去慰劳他,等叛将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把叛将杀死,占领了井陉关。
    颜杲卿攻下了井陉关,士气振奋。第二天又接连活捉了两名叛将。颜杲卿派人分头到河
北各郡去告诉官吏说:现在朝廷派出三十万大军讨伐安禄山,已经出了井陉关,早晚就到河
北各郡了。受安禄山胁迫叛变的,趁早投降,可以受到重赏;如果顽抗,罪加一等。
    河北各郡官员一听到安禄山站不住脚,都纷纷响应颜杲卿。河北二十四个郡,有十七个
郡又站到唐军一边来。
    安禄山正准备向潼关方向进兵,一听到河北各郡都响应颜杲卿,后方不稳,只好改变主
意,回到洛阳。他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派大将史思明、蔡希德各带一万人马分两路攻打常
山。
    颜杲卿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是起兵只有八天,常山周围的防御工事都没修好,兵力又
少,怎样敌得过两路叛军!叛军到了常山城下,颜杲卿派人到太原去求援,但是太原守将王
承业不肯出兵。
    史思明叛军把常山紧紧围困,颜杲卿带领常山军民拼死抵抗了四天,城里粮食断了,箭
也完了。常山终于陷落在叛军手里。
    史思明纵容叛兵杀害了一万多常山军民,又把颜杲卿、袁履谦抓起来,押送到洛阳去见
安禄山。
    安禄山命令兵士把颜杲卿押到他跟前,责问颜杲卿说:“你本来只是个范阳小官,我把
你提拔为太守,为什么反叛我?”
    颜杲卿怒气冲冲地骂着说:“你是一个牧羊的小子,国家让你做了三镇节度使,有哪点
对不起你?我为国除奸,恨不得斩你的头,叫什么反叛?”
    安禄山恼羞成怒,要左右兵士把颜杲卿、袁履谦拖到一座桥边的柱子上缚起来,使用残
酷的刑罚折磨他们。
    颜杲卿神色凛然,一面忍受着酷刑,一面仍旧痛骂安禄山。叛军兵士用刀割了颜杲卿的
舌头,颜杲卿满口鲜血,还发出含糊的骂声。
    袁履谦看到颜杲卿受刑的惨酷情景,气得自己咬碎舌头,连血带舌喷在旁边一个叛将的
脸上。
    颜杲卿、袁履谦骂不绝口,一直到他们咽气。
    颜杲卿从起兵到失败,虽然只有十几天,但是他们的抵抗,拖住了叛军的兵力,为唐王
朝调兵遣将争取了时间;他们的誓死抵抗的精神,鼓舞了更多的人抗击叛军。
    颜杲卿被杀后一月,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太原弓箭手三千人出兵
井陉关,打退叛军,收复常山。接着,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也带领精兵到常山和李光弼会合。
河北的一些百姓受尽安禄山叛军掳掠的痛苦,听到郭子仪、李光弼大军打过来,自发集合起
来,修筑营垒,抵抗叛军;等郭、李大军一到,就参加了大军队伍。郭、李两支大军兵强马
壮,士气旺盛,接连打击安禄山叛军,河北十几个郡重新回到唐军手中。
    河北大捷,截断了叛军的后路,叛军军心动摇。安禄山大起恐慌,埋怨谋士高尚、严庄
说:“几年来你们劝我起兵造反,说这是万全的计策。现在西边打潼关,几个月也打不进
去;北边的路也被截断。我们困守在这里,叫什么万全!”他打算放弃洛阳,逃回范阳去。
    正在安禄山进退两难的时候,唐王朝统治者自己却替叛军打开了潼关大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楼主| 发表于 8.2.2010 19:44:29 | 只看该作者
158 马嵬驿兵变

--------------------------------------------------------------------------------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
守。叛将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
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传到长
安,让长安人民放心。
    叛军攻不进潼关,但是关里的唐王朝内部却闹起矛盾来。哥舒翰主张坚守潼关,等待时
机;郭子仪、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给唐玄宗上奏章,他们请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禄山的老巢
范阳;要潼关守军千万不要出关。但是,宰相杨国忠却反对这样做。有人对杨国忠说:“现
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如果哥舒翰打胜了,回到长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杨国
忠自己知道他这个宰相最不得人心,听了这番话,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面前说潼关外的叛
军已经不堪一击,哥舒翰守在潼关按兵不动,会丧失歼灭叛军的时机。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
国忠的话,接二连三派使者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潼关。
    哥舒翰明知出关没有好处,但是没法违抗皇帝的圣旨,痛哭一场,只好带兵出关了。
    关外的叛将崔乾祐早已养精蓄锐,只等唐军出关。崔乾祐派精兵埋伏在灵宝(在今河南
省西部)西面的山谷里。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一出关,就中了埋伏,几乎被叛军打得全军覆
没。二十万人马只剩下八千。
    哥舒翰还想收拾残兵,他的部下先乱了起来,叛军乘胜打进潼关。哥舒翰也被俘虏了。
    潼关一失守,关内就没险可守。从潼关到长安之间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守兵,都纷纷放弃
城逃走。
    开始,哥舒翰还派人到长安告急。后来,告急的文书中断;晚上,烽火台上的“平安
火”也见不到了。到这时候,唐玄宗才感到形势危急,着急起来,要杨国忠想办法。
    杨国忠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商量,大家都干着急,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来。杨国忠知
道留在长安,没有生路,就劝玄宗逃到蜀地去。
    当天晚上,唐玄宗,杨国忠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子皇孙,在将军陈玄礼和禁卫军护送
下,悄悄地打开宫门,逃出长安。
    他们派个宦官先到沿路各地,要官员准备接待。
    哪知道才到咸阳,派出的宦官和县令都已经逃了。唐玄宗一伙人走了半天,没有人给他
们送饭。随行太监好容易找到当地百姓,向他们讨了点粮食。有几个百姓送上一点高粱饽
饽。那些皇子皇孙平时养尊处优,哪里吃过这样的饭,但是实在饿得慌,也顾不得什么体
面,没有碗筷,就用手捞着吃,一下子就吃得精光。
    唐玄宗勉强咽了几口饽饽,直流眼泪。有个老人挤到车前,对玄宗说:“安禄山想造
反,已经不是一天了。这么多年来,有人向朝廷告发,反而被关被杀。陛下周围的大臣,只
会奉承拍马,外面的情况,陛下一概听不到。我们普通百姓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不过朝廷宫
门太深,百姓的意见陛下听不到。要不是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我们怎么能站在陛下面前说话
呢!”
    唐玄宗垂头丧气地说:“这是我太糊涂,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样走走停停,第三天到了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嵬,音wēi)随行的将士又
饿又疲劳,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心思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
苦。他们认为,这全是受了奸相杨国忠的累,这笔帐得向杨国忠算。
    这个时候,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杨国忠还没来得及答
话,周围的兵士已经嚷起来:
    “杨国忠要造反了!”一面嚷,一面就射起箭来。
    杨国忠慌里慌张想逃走,几个兵士赶上去,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兵士们杀了杨国忠,情绪激昂,把唐玄宗住的驿馆包围了起来。唐玄宗听到外面闹哄哄
的,问是怎么回事,左右太监告诉他,兵士们已把杨国忠杀了。玄宗大吃一惊,不得不扶着
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兵士,要将士们回营休息。
    兵士们不理唐玄宗的话,照样吵吵嚷嚷。玄宗派高力士找到陈玄礼,问兵士们为什么不
肯散。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能留下来了。”
    这下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他低着头站了半晌,才说:
“贵妃住在内宫,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高力士知道不杀杨贵妃,不能平息兵士的气愤,就说:“贵妃是没有罪,但是将士们杀
了杨国忠,如果留着贵妃,将士哪会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将士心安,陛下也安全了。”
    唐玄宗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
了。
    将士们听到杨贵妃已经被处死,总算消了口气,才撤围回营。
    经过这场兵变,唐玄宗像惊弓之鸟一样,急急忙忙逃到成都去了。太子李亨被当地百姓
挽留下来主持朝政。李亨从马嵬驿一路收拾残余的队伍北上,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
位,这就是唐肃宗。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楼主| 发表于 8.2.2010 19:44:42 | 只看该作者
159 张巡草人借箭

--------------------------------------------------------------------------------

    唐玄宗逃出长安后,安禄山叛军攻进长安。郭子仪、李光弼听到长安失守,不得不放弃
河北,李光弼退守太原,郭子仪回到灵武。原来已经收复的河北郡县又重新陷落在叛军手里。
    叛军进潼关之前,安禄山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去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令狐潮本来
是雍丘县令,安禄山占领洛阳的时候,令狐潮就已经投降。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
不愿投降,招募了一千来个壮士,占领了雍丘。令狐潮带了四万叛军来进攻。张巡和雍丘将
士坚守六十多天,将士们穿戴着盔甲吃饭,包扎好创口再战,打退了叛军三百多次进攻,杀
伤大批叛军,使令狐潮不得不退兵。
    第二次,令狐潮又集合人马来攻城。这时候,长安失守的消息已传到雍丘,令狐潮十分
高兴,送了一封信给张巡,劝张巡投降。
    长安失守的消息在唐军将士中传开了。雍丘城里有六名将领,原来都是很有声望的人,
看看这个形势,都动摇了。他们一起找张巡说:“现在双方力量相差太大,再说,皇上是死
是活也不知道,还不如投降吧。”
    张巡一听,肺都气炸了。但是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答应明天跟大伙一起商量。到了第
二天,他召集了全县将士到厅堂,把六名将领喊到跟前,宣布他们犯了背叛国家、动摇军心
的罪,当场把他们斩了。将士们看了,都很激动,表示坚决抵抗到底。
    叛军不断攻城,张巡组织兵士在城头上射乱箭把叛军逼回去。但是,日子一长,城里的
箭用完了。为了这件事,张巡怎么不心焦呢!
    一天深夜,雍丘城头上黑魆魆一片,隐隐约约有成百上千个穿着黑衣服的兵士,沿着绳
索爬下墙来。这件事被令狐潮的兵士发现了,赶快报告主将。令狐潮断定是张巡派兵偷袭,
就命令兵士向城头放箭,一直放到天色发白,叛军再仔细一看,才看清楚城墙上挂的全是草
人。
    那边雍丘城头,张巡的兵士们高高兴兴地拉起草人。那千把个草人上,密密麻麻插满了
箭。兵士们粗粗一点,竟有几十万支。这样一来,城里的箭就不用愁啦!
    又过了几天,还是像那天夜里一样,城墙上又出现了“草人”。令狐潮的兵士见了又好
气,又好笑,认为张巡又来骗他们的箭了。大家谁也不去理它。
    哪儿知道这一次城上吊下来的并不是草人,而是张巡派出的五百名勇士。这五百名勇士
乘叛军不防备,向令狐潮的大营发起突然袭击。令狐潮要想组织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几万叛
军失去指挥,四下里乱奔,一直逃到十几里外,才喘了口气停下来。
    令狐潮一连中计,气得咬牙切齿,回去后又增加了兵力攻城。张巡派他的部将雷万春在
城头上指挥守城。叛军看到城头出现了一个将领,就放起箭来。雷万春没防备,一下子脸上
中了六箭。他为了安定军心,忍住了疼痛,动也不动地站立着。叛军将士认为张巡诡计多
端,这一次一定又放了个什么木头人来骗他们。
    后来,令狐潮从间谍那里得知,那个中箭后屹立不动的“木人”就是将军雷万春,不禁
大吃一惊。令狐潮在城下喊话,请张巡见面。张巡上了城头,令狐潮对他说:“我看到雷将
军的勇敢,知道你们的军纪确实严明。但是可惜你们不识天命啊!”
    张巡冷笑一声回答说:“你们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天命!”说着,就命令将
士出城猛冲过去。令狐潮吓得拨转马头没命地逃跑,他手下的十四个叛将,都被张巡将士活
捉了。
    打那以后,令狐潮屯兵在雍丘北面,不断骚扰张巡的粮道。叛军经常有几万人,张巡的
兵不过一千多,但是张巡瞅准机会就出击,总是打胜仗。
    过了一年,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音suī)太守许远派人向张巡送来告急文书,说叛
军大将尹子奇带领十三万大军要来进攻睢阳。
    张巡接到告急文书,赶紧带兵到睢阳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楼主| 发表于 8.2.2010 19:44:54 | 只看该作者
160 南霁云借兵

--------------------------------------------------------------------------------

    睢阳太守许远地位比张巡高,但是他知道张巡善于用兵,智勇双全,就请张巡指挥守
城。叛将尹子奇带了十三万人攻城,张巡、许远的兵力合起来才六千多人,双方兵力相差很
大。张巡带兵坚守,和叛军激战十六天,俘获敌将六十多人,歼灭敌军二万多人,使尹子奇
不得不退兵。
    过了两个月,尹子奇得到了增援兵力,又把睢阳城紧紧围住,千方百计进攻。张巡虽然
接连打了几次胜仗,但是叛军去了又来,形势越来越紧急。
    一天夜里,张巡叫兵士敲起战鼓,号令整队。城外的叛军听到城里的鼓声,连忙摆开阵
势,准备交锋。等到天亮,还没见唐军出城。尹子奇派人登上高处眺望,只见城里静悄悄
的,一点动静都没有,就命令兵士卸了盔甲休息。许多叛军将士紧张了一夜,一倒在地上就
呼呼地睡着了。
    正在这时候,张巡和雷万春、南霁云等十几名将领,每人带领五十名骑兵,打开各城门
杀出来,分路猛冲敌营。叛军没有防备,阵势大乱,又被唐军杀了五千多人。
    张巡想在尹子奇出阵指挥的时候,射杀尹子奇。但是尹子奇是个狡猾的家伙,平时上
阵,总让几个将领伴随着。他们穿着一色的战袍,骑着同样的战马,叫唐军没法辨认出哪个
是主将。张巡想出了一个办法。有一次,在两军对阵的时候,张巡叫兵士把一支用野蒿削成
的箭射到敌阵里,叛军兵士拾到这支箭,以为城里的箭已经使完了,高高兴兴地拿着箭报告
尹子奇。
    尹子奇刚刚把蒿箭接到手里,城头上的张巡看在眼里,立刻吩咐身边的南霁云对准尹子
奇射箭。南霁云本来是个好箭手,他一箭射去,不偏不倚,正射中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捂
住脸,大叫一声,跌下马来。张巡下令出城冲杀,又打了一个大胜仗。
    尹子奇攻城不成,反瞎了一只眼睛,哪里肯罢休。他回去养了一阵子伤,又带了几万大
军,像箍铁桶一样把睢阳围住。城外的兵越聚越多,城里的兵越打越少。到后来,睢阳城里
只剩下一千六百多人,又断了粮食,唐军兵士每天只分到一合(音gě,一升的十分之一)
米,拿树皮、茶叶、纸张和着烧来吃。最后,连一粒米都没有了。兵士们熬不住,一个接一
个饿倒了。
    情况越来越危急。张巡没法,只好派南霁云带了三十名骑兵突出重重包围,到临淮(在
今江苏盱眙西北)去借兵。
    驻守临淮的大将贺兰进明(贺兰是姓)害怕叛军,不愿出兵救睢阳。他见南霁云是个勇
将,想把南霁云留下来作自己的部下,特地为南霁云举行一次酒宴,请众将领作陪。
    南霁云心里急得像火烧,哪里喝得下酒。他流着眼泪激动地说:“睢阳的军民已经有一
个多月没进一粒米了,我在这里怎能忍心吃饭;就是吃了,又怎么能咽得下呀?将军手下有
的是兵,眼看睢阳城陷落,不肯分兵救援,难道是忠臣义士所该做的吗?”说着,他把自己
的一个手指咬了下来,咬得满口鲜血淋漓,气愤地说:“霁云不能完成主将交给我的使命,
只好留下这个手指作证,回去也好有个交代。”
    参加宴会的官员看了大吃一惊,都用袖子掩住脸,有的忍不住哭了起来。
    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不肯出兵,只好离开临淮,从别处借了三千兵士回到睢阳。到了睢
阳城边,被叛军发现,又把他们围了起来。南霁云带着人马,横冲直撞,在城下展开了一场
血战。
    张巡听到城外厮杀声,知道南将军回来,就打开城门,杀退敌人,把南霁云和一批兵士
接应进城,只留下了一千人。南霁云把借救兵的情况向张巡、许远报告以后,城里的将士听
到借兵没有希望,都痛哭起来。
    张巡和许远反复商量,认为睢阳是江淮的屏障。为了保卫江淮,不让叛军南下,决心死
守睢阳。城里粮食断了,他们就煮树皮吃;树皮吃完,就杀战马;战马杀光了,只好捉麻雀
老鼠给战士充饥。
    城里的将士、百姓被张巡的誓死战斗的精神激动了,他们明明知道守下去没有希望,也
没有一个叛逃。
    到了最后,全城只留下四百个人,尹子奇再率领叛军用云梯爬上城头,城头上的守军饿
得连使弓箭的力气都没有了。
    公元757年十月,睢阳城终于陷落。张巡、许远、雷万春、南霁云等三十六名将领全
部被俘。
    叛将把他们一个个绑了起来,逼他们投降。他们把刀架在张巡脖子上,张巡冷笑一声,
把叛将痛骂一顿。接下来轮到南霁云,南霁云没有作声。
    张巡转过脸朝着南霁云高喊说:“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
    男子汉死就死,可不能在叛贼面前屈服啊!”
    南霁云笑笑说:“张公放心吧。我心里在盘算用什么办法来收拾他们。哪会怕死?”
    叛将知道他们都不肯屈服,终于把他们杀害了。
    河南节度使张镐得到睢阳危急的消息,赶快发兵,急行军赶到睢阳,打退尹子奇叛军,
睢阳城已经陷落三天了。又过了七天,郭子仪带领唐军收复洛阳。
    由于张巡他们的坚守,睢阳以南的江淮地区才没遭到叛军的破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楼主| 发表于 9.2.2010 16:18:21 | 只看该作者
161 李泌归山

--------------------------------------------------------------------------------

    唐肃宗刚在灵武即位的时候,身边的文武官员不满三十人,那个临时建立的朝廷,什么
都乱糟糟的。一些武将,也不大肯听指挥。肃宗要想平定叛乱,多么需要有个能人来帮助他
啊。
    这时候,他想起他当太子的时候的一个好朋友李泌(音bì)就派人把李泌从颍阳(在
今河南省)接到灵武来。
    李泌原是长安人,小时候很聪明,读了不少书。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看到他写的诗文,十
分器重他,称赞他是个“神童”。肃宗当太子的时候,李泌已经长大了,他向玄宗上了奏
章,对国家大事提了一些意见。唐玄宗看了很欣赏,召见他,想给他一个官职。他推说自己
年轻,不愿做官。玄宗就要他和太子交个朋友。以后,他经常到东宫去,太子也特别喜欢接
近李泌,把他当作老师看待。
    后来,李泌看不惯杨国忠掌权,曾经写诗讽刺杨国忠。为了这个,他被杨国忠排挤出长
安。他看到政局混乱,不愿受这个气,索性跑到颍阳隐居起来了。
    这一回,唐肃宗来请他,他想到朝廷正遭到困难,就到了灵武。唐肃宗看见李泌,真像
得到宝贝一样高兴。那时候的临时朝廷,不那么讲究礼节。唐肃宗跟李泌就像年轻时候一
样,进进出出,都在一起,大小事情,全都跟他商量。李泌有什么主意,唐肃宗没有不听从
他的。
    唐肃宗想封他当宰相,李泌可不愿意。他说:“陛下待我像知心朋友一样,这就比当宰
相的地位还贵了,何必非要我挂个名不可呢?”
    肃宗见不能勉强他,也就算了。李泌在乡间隐居的时候穿的是布衣,到了灵武,还是那
件旧的布褂子。
    有一次,李泌陪唐肃宗一起骑着马巡视军队,兵士们在后面,指指点点说:“那个穿黄
袍的是皇上,穿白褂子的是山里来的隐士。”
    唐肃宗听到兵士们的议论,觉得这样太显眼了,就给李泌一件紫色的官服,硬要他穿
上。李泌没办法,只好穿上。肃宗笑着说:“你既然穿上了官服,还能没有个官衔?”说
着,从袖里拿出一份诏书,任命李泌为元帅府行军长史(相当军师)。
    李泌还不肯答应,唐肃宗说:“现在国家困难,只好暂时委屈你一下,等平定叛乱之
后,还是听你自由。”
    那时候,郭子仪也已经到了灵武。朝廷要指挥全国的战事,军务十分繁忙。四面八方送
来的文书,从早到晚没有间歇的时刻。唐肃宗命令把收到的文书,一律先送给李泌拆看,有
特别紧要的,才送给肃宗。宫门的钥匙,由太子李俶(音chù)和李泌两人掌管。李泌忙
得连饭也顾不上吃,觉也没能好好睡。
    唐肃宗一心想回长安,问李泌说:“敌人这样强大,我们怎么办?”
    李泌说:“安禄山发动叛乱,真心帮他出力的是少数,其余都是被迫参加的。照我的估
计,不出两年,就可以把他们消灭。”接着,他又给肃宗定了一个军事计划,暂缓收复长
安,派郭子仪、李光弼分两路进军河北,攻打叛军老巢范阳,叫叛军进退两难,再发动各路
官军围攻,把叛军消灭。
    第二年春天,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了安禄山,自己称帝。要消灭叛
军,这本来是个好机会。但是肃宗急于回长安,不听李泌的计划,把郭子仪的人马从河东调
回,强攻长安,结果打了一个败仗。后来,郭子仪借了回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纥音
hé)的精兵,集中了十五万人马,才把长安攻了下来。接着,又收复了洛阳,叛乱头目安
庆绪逃到河北,史思明也被迫投降。
    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唐肃宗觉得心满意足,用骏马把李泌接到长安。
    唐肃宗的宠妃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嫌李泌权大,早就互相勾结,想把李泌除掉。
    太子李俶发现张良娣他们想害李泌,就告诉了李泌。李泌说:“不打紧。我和皇上有约
在先,等收复京城,我就归山,就没有事了。”
    这回,李泌见唐军收复两京,算是了却一个心愿,决心离开朝廷。
    有一天晚上,唐肃宗请李泌喝酒,并且留他一起睡。李泌趁机会就对肃宗说:“我已经
报答了陛下,请让我回家再做个闲人吧!”
    唐肃宗说:“哎,我和先生共了几年患难,现在正想跟您一起享受安乐,怎么您倒要走
了呢?”
    李泌恳切地说:“我和陛下结交太早;陛下太重用我,信任我。就是因为这些缘故,我
不能不走。”
    唐肃宗说:“今天先睡吧,隔天再说。”
    李泌说:“今天我跟陛下坐在一个榻上谈话,你不答应我。将来到了公堂上面,就没有
我说话的余地了。如果你不让走,那就等于杀我了。”
    唐肃宗虽然不愿让李泌离开,但是经不住李泌一再请求,只好同意。
    李泌到了衡山(在今湖南省),在山上造个屋子,重新过他的隐居生活。
    李泌走了以后,唐肃宗身边少了一个正直的大臣,李辅国等一批宦官的权力就大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楼主| 发表于 9.2.2010 16:18:34 | 只看该作者
162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

    唐王朝收复两京以后,安庆绪逃到河北,占领六十座城,继续顽抗。唐肃宗决定派大军
进剿安庆绪。这一次进军,唐军一共集中了九个节度使带领的六十万兵力。这九路大军归谁
统率呢,论地位和威望,应该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但是猜忌心很重的唐肃宗,怕郭、李两人
权力太大,故意不设主帅,却派了一个完全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作观军容使(监视出征将
帅的军事长官),九个节度使都得听他指挥。
    唐军攻打邺城的时候,史思明又举兵反唐,从范阳带兵救援安庆绪。六十万唐军,准备
跟版军决战,还没来得及摆开阵势,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吹得沙尘弥漫,天昏地暗。九路大
军没有统一指挥,就都像受惊的马群一样逃散了。
    唐军打了败仗,鱼朝恩把失败的责任一古脑儿推给郭子仪。唐肃宗听信鱼朝恩的话,把
郭子仪朔方节度使的职务撤了,让李光弼接替郭子仪的职务。
    这时候,叛军又发生内讧。史思明在邺城杀了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整顿人马,向
洛阳方面进攻。
    李光弼到了洛阳,洛阳的官员听到史思明的兵势猛,有点害怕,有人主张退到潼关。李
光弼说:“现在双方势均力敌,我们退了,敌人更加猖獗,不如把我军转移到河阳(今河南
孟县),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李光弼下令把官员和老百姓全部撤出洛阳,带兵到了河阳,等史思明进洛阳的时候,洛
阳已成了一座空城。史思明要人没人,要粮没粮,又怕李光弼偷袭,只好带兵出城,在河阳
南面筑好阵地,和李光弼的唐军对峙。
    李光弼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知道眼前的兵力不如叛军,只好智取,不好力攻。他听
说史思明从河北带来一千多匹战马,每天放在河边沙洲洗澡吃草,就命令部下把母马集中起
来,又把小马拴在马厩里,等叛军的战马一到沙洲,就把母马放出来和敌人的战马混在一
起。过了一会,母马想起小马,嘶叫着奔了回来,敌人的战马也跟着到唐军阵地来了。
    史思明一下子丢了上千匹战马,气得要命,立刻命令部下集中几百条战船,从水路进
攻。前面用一条火船开路,准备把唐军的浮桥烧掉。
    李光弼探听到这个消息,准备好几百枝粗大的长竹竿,用铁甲裹扎竿头。等叛军火船驶
来,几百名兵士站在浮桥上,用竹竿顶住火船。火船没法前进,被烧得樯倒舷裂,一下子就
沉没了。唐军又在浮桥上发射石头炮向敌人的战船攻击,把船上的敌兵打得头破血流。有的
连人带船都沉入水底;有的挣扎着爬上岸,没命地逃跑了。
    史思明几次三番派部将进矿河阳,都被李光弼用计打退。
    最后,史思明发了狠心,集中了强大兵力,派叛将周挚进攻河阳的北城,自己领了一支
精兵攻打南城。
    早上,李光弼带领部将一起登上北城,观察敌军军情,只见敌军黑压压的一大片,正一
队一队向北城逼近。唐军将领嘴上不说,心里先慌了。李光弼看出大伙儿的心情,镇静地
说:“别怕,叛军虽然多,但是队伍不整齐,看得出他们有点骄傲。你们放心,不到中午,
保险能击败他们!”
    接着,李光弼就命令将士分头出击。将士们虽然打得勇猛,但是敌人退了一阵,又来了
后续部队。太阳已经到了头顶上,双方还不分胜败。
    李光弼又召集部将商量,说:“你们观察敌军的阵势,哪个方向的战斗力最强?”
    部将们回答说:“西北角和东南角。”
    李光弼点点头,马上拨出五百名骑兵,派两名将领率领,分路攻打西北角和东南角。
    李光弼把留下的将士都集中起来,严肃地宣布军令,说:“将士们看我的旗帜行动:我
缓慢地挥旗,你们可以各自行动;如果急速挥旗着地,就是总攻的信号。将士们看到这个信
号,必须奋勇向前,不准临阵退却。”说到这里,他拿了一把短刀插在靴子里,说:“打仗
本来是拼死活的事儿。我是国家的大臣,决不死在敌人手里。你们如果战死在前线,我就在
这儿自杀。”
    将士们听了李光弼一番激励的话,都勇气百倍地杀上阵去。没有多久,部将郝廷玉从阵
前转身奔回来,李光弼立刻派兵士带着他的剑迎上去,要把郝廷玉就地斩首。
    郝廷玉见传令的兵士要杀他,大声叫嚷起来:“我的马中了箭,并不是退却。”
    传令的兵士报告李光弼,李光弼立刻命令给郝廷玉换上战马,重新上阵指挥作战。
    李光弼看到唐军士气旺盛,就急速挥动旗帜着地,下令总攻,各路将士看到城头旗号,
争先恐后地冲进敌阵,喊杀声震天动地。叛军受到猛烈的攻击,再也抵挡不住,纷纷溃退,
被唐军杀死、俘虏了一千多,还有一千多兵士被挤到水里淹死,攻北城的叛将周挚逃走了。
    史思明正在继续进攻南城。李光弼把北城俘虏来的叛军赶到河边,史思明知道周挚已经
全军崩溃,不敢再战,连忙下令撤退,逃回洛阳。
    李光弼连续打退史思明的进攻,双方相持了将近两年。唐肃宗听信鱼朝恩的话,命令李
光弼攻打洛阳,李光弼认为敌人兵力还很强,不该轻易攻城。唐肃宗接二连三派了宦官逼他
进攻,李光弼冒险进攻,果然打了个败仗,李光弼也被撤了主帅的职。
    史思明去了一个强大对手,就乘胜进攻长安。幸亏在这个时候叛军发生了第三次内讧,
史思明被他儿子史朝义杀死。
    叛军内部四分五裂,公元763年,史朝义兵败自杀。
    从安禄山发动叛乱,一直到史朝义失败。中原地区打了八年的内战,历史上把这件事称
为“安史之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6.11.2024 06:3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