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文化之中华上下五千年天天历史大高楼 哈哈哈哈哈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10.1.2010 19:03:12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10 奴隶倒戈

--------------------------------------------------------------------------------

    周文王死了以后,他儿子姬发即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太公望为师,并且要他的兄
弟周公旦、召公奭(音shì)作他的助手,继续整顿内政,扩充兵力,准备讨伐商纣。第
二年,周武王把军队开到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地方,举行一次检阅,有八百多个小国诸
侯,不约而同地来到盟津会师。大家都向武王提出,要他带领大家伐商。但是武王认为时机
未到,检阅结束后又回到丰京。
    这时候,纣的暴政越来越厉害了。商朝的贵族王子比干和箕子、微子非常担心,苦苦地
劝说他别这样胡闹下去。纣不但不听,反而发起火来,把比干杀了,还惨无人道地叫人剖开
比干的胸膛,把他的心掏出来,说要看看比干长的是什么心眼儿。箕子装作发疯,总算免了
一死,被罚作奴隶,囚禁起来。微子看见商朝已经没有希望,就离开别都朝歌出走了。
    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一年,武王听到探子的报告,知道纣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
步,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发兵五万,请精通兵法的太公望做元帅,渡过黄河东进。到了盟
津,八百诸侯又重新会师在一起。周武王在盟津举行一次誓师大会,宣布了纣残害人民的罪
状,鼓励大家同心伐纣。
    在武王进军的路上,一天,有两个老人挡住了大军去路,要见武王。有人认出来,这两
人本来是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国王的两个儿子,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齐。孤竹国王钟
爱叔齐,想把王位传给他,伯夷知道父王的心意,主动离开孤竹:叔齐不愿接受哥哥让给他
的王位,也躲了起来。在周文王在世的时候,他们两人一起投奔周国,定居下来。这回听到
武王伐纣,就赶来阻止。
    周武王接见他们时,两人拉住武王的马缰绳说:“纣王是天子,你是个臣子。臣子怎能
讨伐天子,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啊。”
    武王左右将士听了这些话,非常生气。有的把剑拔出来,想杀他们。
    太公望知道这两人不过是两个书呆子,吩咐左右将士不要为难他们,把他们拉开。哪知
道这两个人想不开,后来,竟躲到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西南)上,绝食自杀。
    周武王的讨纣大军士气旺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离开朝歌仅仅七十里的牧野
(今河南淇县西南)。
    纣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拼凑了七十万人马,由他亲自率领,到牧野迎战。他想,武王的
兵力不过五万人,七十万人还打不过五万吗?
    可是,那七十万商军有一大半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从东夷抓来的俘虏。他们平日受
尽纣的压迫和虐待,早就对纣恨透了,谁也不想为纣卖命。在牧野战场上,当周军勇猛进攻
的时候,他们就掉转矛头,纷纷倒戈,大批奴隶配合周军一起攻打商军。七十万商军,一下
子就土崩瓦解。太公望指挥周军,趁势追击,一直追到商都朝歌。
    商纣逃回朝歌,眼看大势已去,当夜,就躲进鹿台,放了一把火,跳到火堆里自杀了。
    周武王灭了商朝,把国都从丰搬到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建立了周王朝。
    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从周武王起,把自己的亲属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像太
公望被封在齐国;他的弟弟周公旦被封在鲁国,召公奭被封在燕国。据说从武王到他的儿子
成王,一共封了七十多个诸侯国。
    商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它留下的贵族和奴隶主在社会上还有一部分势力。为了安抚这些
人,武王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为殷侯,留在殷都,又派自己的三个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去
帮助武庚。名义上是帮助,实际上是监视,所以叫做“三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10.1.2010 19:03:28 | 只看该作者
11 周公辅成王

--------------------------------------------------------------------------------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
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
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
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
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
    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
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
    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
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
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
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
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啦!
    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
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
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来。成王年
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
    周公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奭,他决没有野
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奭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
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内部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亲自率领大军东征。
    这时候,东方有几个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动。周公下命令给太公
望,授权给他,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这样,由太公望控制了东方,
他自己全力对付武庚。
    费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
失败,自己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自杀了。周公平定了叛乱,把霍叔革了
职,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
    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
“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
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
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
    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总算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他还制订了周朝一套典章制
度。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
    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
做“成康之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10.1.2010 19:03:44 | 只看该作者
12 国人暴动

--------------------------------------------------------------------------------

    在成王、康王统治的时期,周朝政局比较安定。后来,由于奴隶主贵族加重剥削,加上
不断发动战争,平民和奴隶的不满情绪也随着增长。周朝的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采用十分
严酷的刑罚。周穆王的时候,制订了三千条刑法,犯法的人受的刑罚有五种,叫做“五
刑”。像额上刺字、割鼻、砍脚等等。但是,刑罚再严,也阻止不了人民的反抗。
    到了西周第十个王周厉王即位后,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了。周厉王宠信一个名叫荣夷公的
大臣,实行“专利”,他们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不准人民利用这些天然资源谋生;他们
还勒索财物,虐待人民。
    那时候,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周都镐京的国人
不满厉王的暴虐措施,怨声载道。
    大臣召公虎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进宫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
不趁早改变做法,出了乱子就不好收拾了。”
    厉王满不在乎地说:“你不用急,我自有办法对付。”
    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要他专门刺探批
评朝政的人,说:如果发现有人在背后诽谤我,你就立即报告。”
    卫巫为了讨好厉王,派了一批人到处察听。那批人还敲诈勒索,谁不服他们,他们就随
便诬告。
    厉王听信了卫巫的报告,杀了不少国人。在这样的压力下,国人真的不敢在公开场合里
议论了。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交换了一个眼色,就匆匆地走开。
    厉王见卫巫报告批评朝政的人渐渐少了下来,十分满意。有一次,召公虎去见厉王,厉
王洋洋得意地说:“你看,这回儿不是已经没有人议论了吗?”
    召公虎叹了一口气说:“唉,这怎么行呢?堵住人的嘴,不让人说话,比堵住河流还要
危险哪!治水必须疏通河道,让水流到大海;治国家也是一样,必须引导百姓说话。硬堵住
河流,就要决口;硬堵住人的嘴,是要闯大祸的呀!”
    厉王撇撇嘴,不去理他,召公虎只好退出。
    厉王和荣夷公的暴政越来越厉害,过了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国人忍无可忍,
终于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起义的国人围攻王宫,要杀厉王。厉王得知风声,慌慌忙忙
带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过黄河,到彘(音zhì,今山西霍县东北)地方才停下来。
    国人打进王宫,没有搜到厉王。有人探知厉王的太子靖逃到召公虎家躲了起来,又围住
召公虎家,要召公虎交出太子。召公虎没奈何,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送出去,才算把
太子保护了下来。
    厉王出走后,朝廷里没有国王,怎么办呢。经大臣们商议,由召公虎和另一个大臣周公
主持贵族会议,暂时代替周天子行使职权,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从共和元年,也就是
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
    共和行政维持了十四年之后,周厉王在彘死去。大臣们立太子姬静即位,就是周宣王。
宣王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得到诸侯的支持。但是,经过这一场国人暴动,周朝统治者已经外
强中干,兴盛不起来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10.1.2010 19:04:09 | 只看该作者
13 骊山上的烽火

--------------------------------------------------------------------------------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
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音bāoxiàng)劝谏
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
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
人,叫褒姒(音sì)。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
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一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
    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马屁鬼叫虢(音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
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骊音lì)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
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
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
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
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
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
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
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一肚子气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
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
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连结犬戎进攻镐京。
    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
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
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那个不开笑脸的褒姒,也给
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
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
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音jiù)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
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镐京保
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
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10.1.2010 19:04:22 | 只看该作者
14 囚车里的人才

--------------------------------------------------------------------------------

    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的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室衰
落,周天子名义上是各国共同的君主,实际上他的地位只相当一个中等国的诸侯。一些比较
强大的诸侯国家用武力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也互相争夺土地,经常打仗。战胜的大国诸侯,
可以号令其他诸侯。这种人称做霸主。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齐国(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齐国是周武王的大功臣太
公望的封国,本来是个大国,再加上它利用沿海的资源,生产比较发达,国力就比较强。公
元前686年,齐国发生了一次内乱。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
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音jǔ)国(都城在今树
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
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鲁国国君鲁庄公决定亲自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管仲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莒国,离
齐国很近。万一让他先进齐国,事情就麻烦了。让我先带一支人马去截住他。”
    不出管仲所料,公子小白正在莒国的护送下赶回齐国,路上,遇到管仲的拦截。管仲拈
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哪里知道,他射中的不过
是公子小白衣带的钩子,公子小白大叫倒下,原来是他的计策。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
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立即发兵打败鲁国,并且通知鲁庄公一定要鲁国杀了公子纠,把管仲
送回齐国办罪。鲁庄公没有办法,只好照办。
    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
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
相,让他管理国政。
    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提高耕种技术,又大规模
拿海水煮盐,鼓励老百姓入海捕鱼。离海比较远的诸侯国不得不依靠齐国供应食盐和海产。
别的东西可以不买,盐是非吃不可的。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齐桓公一心想当诸侯的霸主,做了霸主就能够发号施令,别的诸侯就得向他进贡,听他
的指挥。他对管仲说:“现在咱们兵精粮足,是不是可以会合诸侯,共同订立个盟约呢?”
    管仲说:“咱们凭什么去会合诸侯呢?大家都是周天子下面的诸侯,谁能服谁呢?天子
虽说失了势,毕竟是天子,比谁都大。如果主公能够奉天子的命令,会合诸侯,订立盟约,
共同尊重天子,抵抗别的部落,往后谁有难处,大伙儿帮他,谁不讲理,大伙儿管他。到了
那时候,主公就是自己不要做霸主,别人也得推举您。”
    齐桓公说:“你说得对,可是怎么着手呢?”
    管仲说:“办法倒有一个。这回新天子(指周釐王,釐音xī)才即位。主公可以派个
使者向天子朝贺,顺便帮他出个主意,说宋国(都城在今商丘南)现在正发生内乱,新国君
位子不稳,国内很不安定。请天子下命令,明确宣布宋国国君的地位。主公拿到天子的命
令,就可以用天子的命令来召集诸侯了。这样做,谁也不能反对。”
    齐桓公听了,连连点头,决定照着管仲的意见办。
    这时候,周朝的天子早已没有实权了。列国诸侯只知道抢夺地盘,兼并土地,已经全忘
记还有朝见天子这回事。周釐王刚刚即位,居然有齐国这样一个大国打发使臣来朝贺,打心
眼里喜欢。他就请齐桓公去宣布宋君的君位。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奉了周釐王的命令,通知各国诸侯到齐国西南边境上北杏(今
山东东阿县北)开会。
    这时候,齐桓公的威望还不高。发出通知以后,一共只来了宋、陈、蔡、邾四个国家。
还有几个诸侯国,像鲁、卫、曹、郑(都城在今河南新郑)等国,想瞧瞧风头再说,没有来。
    在北杏会议上,大家公推齐桓公当盟主,订立了盟约。盟约上主要的是三条:一是尊重
天子,扶助王室;二是抵御别的部落,不让他们进入中原;第三是帮助弱小的和有困难的诸
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10.1.2010 19:04:37 | 只看该作者
15 曹刿抗击齐军

--------------------------------------------------------------------------------

    齐桓公即位后,依靠管仲的帮助,争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对鲁国的战争中,却遭
到一次不小的挫折。
    在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鲁庄公认为齐
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拼一死战。
    齐国进攻鲁国,也激起鲁国人民的愤慨。有个鲁国人曹刿(音guì),准备去见鲁庄
公,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有人劝曹刿说:“国家大事,有当大官的操心,您何必去插手
呢?”
    曹刿说:“当大官的目光短浅,未必有好办法。眼着国家危急,哪能不管呢?”说完,
他一直到宫门前求见鲁庄公。鲁庄公正在为没有个谋士发愁,听说曹刿求见,连忙把他请进
来。
    曹刿见了鲁庄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并且问:“请问主公凭什么去抵抗齐军?”
    鲁庄公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没敢独占,总是分给大家一起享用。凭这一
点,我想大家会支持我。”
    曹刿听了直摇头,说:“这种小恩小惠,得到好处的人不多,百姓不会为这个支持您。”
    鲁庄公说:“我在祭祀的时候,倒是挺虔诚的。”
    曹刿笑笑说:“这种虔诚也算不了什么,神帮不了您的忙。”
    鲁庄公想了一下,说:“遇到百姓吃官司的时候,我虽然不能一件件查得很清楚,但是
尽可能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才点头说:“这倒是件得民心的事,我看凭这一点可以和齐国打上一仗。”
    曹刿请求跟鲁庄公一起上阵,鲁庄公看曹刿这种胸有成竹的样子,也巴不得他一起去。
两个人坐着一辆兵车,带领人马出发。
    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摆开阵势。齐军仗人多,一开始就擂响了战鼓,发
动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反击,曹刿连忙阻止,说:“且慢,还不到时候呢!”
    当齐军擂响第二通战鼓的时候,曹刿还是叫鲁庄公按兵不动。鲁军将士看到齐军张牙舞
爪的样子,气得摩拳擦掌,但是没有主帅的命令,只好憋着气等待。
    齐军主帅看鲁军毫无动静,又下令打第三通鼓。齐军兵士以为鲁军胆怯怕战,耀武扬威
地杀过来。
    曹刿这才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鲁军阵地上响起了进军鼓,兵士士气高涨,像猛虎下山般扑了过去。齐军兵士没防到这
一着,招架不住鲁军的凌厉攻势,败下阵来。
    鲁庄公看到齐军败退,忙不迭要下令追击,曹刿又拉住他说:“别着急!”说着,他跳
下战车,低下头观察齐军战车留下的车辙;接着,又上车爬到车杆子上,望了望敌方撤退的
队形,才说:“请主公下令追击吧!”
    鲁军兵士听到追击的命令,个个奋勇当先,乘胜追击,终于把齐军赶出鲁国国境。
    鲁军取得反攻的胜利,鲁庄公对曹刿镇静自若的指挥,暗暗佩服,但是心里总还有个没
打开的闷葫芦。回到宫里,他先向曹刿慰劳了几句,就问:“头两回齐军击鼓,你为什么不
让我反击?”
    曹刿说:“打仗这件事,全凭士气。对方擂第一通鼓的时候,士气最足;第二通鼓,气
就松了一些,到第三通鼓,气已经泄了。对方泄气的时候,我们的兵士却鼓足士气,哪有不
打赢的道理?”
    鲁庄公接着又问为什么不立刻追击。曹刿说:“齐军虽然败退,但它是个大国,兵力强
大,说不定他们假装败退,在什么地方设下埋伏,我们不能不防着点儿。后来我看到他们的
旗帜东倒西歪,车辙也乱七八糟,才相信他们阵势全乱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
    鲁庄公这才恍然大悟,称赞曹刿想得周到。
    在曹刿指挥下,鲁国击退了齐军,局势才稳定了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10.1.2010 19:04:50 | 只看该作者
16 齐桓公九合诸侯

--------------------------------------------------------------------------------

    齐国虽然在长勺打了一次败仗,但是这并没有影响齐桓公后来的霸主地位。过了十多
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
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
    公元前663年,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
    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迷谷。那迷
谷就像大海一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儿。
    还是管仲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
马,让它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
    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人马出了迷谷。
    齐桓公帮助燕国打败山戎以后,邢国也遭到另一个部落狄人的侵犯。齐桓公又带着人马
去赶跑了狄人,帮助邢国重筑了城墙。接着,狄人又侵犯卫国,齐桓公帮助卫国在黄河南岸
重建国都。就因为这几件事,齐桓公的威望就提高了。只有南方的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
西北),不但不服齐国,还跟齐国对立起来,要跟齐国比个高低。
    楚国在中国南部,向来不和中原诸侯来往。那时候,中原诸侯把楚国当做“蛮子”看
待。但是,楚国人开垦南方的土地,逐步收服了附近的一些部落,慢慢地变成了大国。后
来,干脆自称楚王,不把周朝的天子放在眼里。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约会了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军队,联合进攻楚国。
    楚成王得知消息,也集合了人马准备抵抗。他派了使者去见齐桓公,说:“我们大王叫
我来请问,齐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两国素不往来,真叫做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你们的
兵马要跑到这儿来呢?”
    管仲责问说:“我们两国虽然相隔很远,但都是周天子封的。当初齐国太公受封的时
候,曾经接受一个命令:谁要是不服从天子,齐国有权征讨。你们楚国本来每年向天子进贡
包茅(用来滤酒的一种青茅),为什么现在不进贡呢?”使者说:“没进贡包茅,这是我们
的不是,以后一定进贡。”
    使者走后,齐国和诸侯联军又拔营前进,一直到达召陵(今河南郾城县,召音shà
o)。
    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问。齐桓公为了显示自己的军威,请屈完一起坐上车去看中原来的
各路兵马。屈完一看,果然军容整齐,兵强马壮。
    齐桓公趾高气扬地对屈完说:“你瞧瞧,这样强大的兵马,谁能抵挡得了?”
    屈完淡淡地笑了笑,说:“君侯协助天子,讲道义,扶助弱小,人家才佩服你。要是光
凭武力的话,那么,咱们国力虽不强,但是用方城(楚国所筑的长城,在今河南方城北至泌
阳东北)作城墙,用汉水作壕沟。您就是再多带些人马来,也未必能打得进去。”
    齐桓公听屈完说得挺强硬,估计也未必能轻易打败楚国,而且楚国既然已经认了错,答
应进贡包茅,也算有了面子。就这样,中原八国诸侯和楚国一起在召陵订立了盟约,各自回
国去了。
    后来,周王室发生纠纷,齐桓公又帮助太子姬郑巩固了地位。太子即位后,就是周襄
王。周襄王为了报答齐桓公,特地派使者把祭祀太庙的祭肉送给齐桓公,算是一份厚礼。
    齐桓公趁此机会,又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兰考东)会合诸侯,招待天子使者。并且订
立了一个盟约,主要内容是:修水利,防水患,不准把邻国作为水坑;邻国有灾荒来买粮
食,不应该禁止;凡是同盟的诸侯,在订立盟约以后,都要友好相待。
    这是齐桓公最后一次会合诸侯。像这样大的会合,一共有许多次,历史上称做“九合诸
侯”。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死。过了两年,齐桓公也死去。齐桓公一死,他的五个儿子抢
夺君位,齐国发生了内乱,公子昭逃到宋国。齐国的霸主地位也就结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10.1.2010 19:05:04 | 只看该作者
17 愚蠢的宋襄公

--------------------------------------------------------------------------------

    宋襄公见齐国发生内乱,就通知各国诸侯,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
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三个小国带了点人马前来。
    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兵马打到齐国去。齐国一批大臣一见四国人马打来,就投降了宋国,
迎接公子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
    齐国本来是诸侯的盟主国,如今齐孝公靠宋国帮助得了君位,宋国的地位就自然提高了。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事业。这次他约会诸侯,只有三个小国听从他的
命令,几个中原大国没理他。宋襄公想借重大国去压服小国,就决定去联络楚国。他认为要
是楚国能跟他合作的话,那么在楚国势力底下的那些国家自然也都归服他了。
    他把这个主张告诉了大臣们,大臣公子目夷不赞成这么办。他认为宋国是个小国,想要
当盟主,不会有什么好处。宋襄公哪里肯听他的话,他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先在宋国开个
会,商议会合诸侯订立盟约的事。楚成王、齐孝公都同意,决定那年(公元前639年)七
月约各国诸侯在宋国盂(今河南睢县西北,盂音yú)地方开大会。
    到了七月,宋襄公驾着车去开大会。公子目夷说:“万一楚君不怀好意,可怎么办?主
公还得多带些兵马去。”
    宋襄公说:“那不行,我们为了不再打仗才开大会,怎么自己倒带兵马去呢?”
    公子目夷怎么也说不服他,只好空着手跟着去。
    果然,在开大会的时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当盟主,争闹起来。楚国的势力大,依附
楚国的诸侯多。宋襄公气呼呼地还想争论,只见楚国的一班随从官员立即脱了外衣,露出一
身亮堂堂的铠甲,一窝蜂地把宋襄公逮了去。
    后来,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让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后,怎么也不服气,特别是邻近的郑国国君也跟楚成王一起反对他,更加使
他恼恨。宋襄公为了出这口气,决定先征伐郑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可厉害,他不去救郑
国,反倒派大将带领大队人马直接去打宋国。宋襄公没提防这一着,连忙赶回来。宋军在泓
水(在河南柘城西北,泓音hóng)的南岸,驻扎下来。
    两军隔岸对阵以后,楚军开始渡过泓水,进攻宋军。公子目夷瞧见楚人忙着过河,就对
宋襄公说:“楚国仗着他们人多兵强,白天渡河,不把咱们放在眼里。咱们趁他们还没渡完
的时候,迎头打过去,一定能打个胜仗。”
    宋襄公说:“不行!咱们是讲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还没有结束,咱们就打过去,还算
什么仁义呢?”
    说着说着,全部楚军已经渡河上岸,正在乱哄哄地排队摆阵势。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
对宋襄公说:“这会儿可不能再等了!趁他们还没摆好阵势,咱们赶快打过去,还能抵挡一
阵。要是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宋襄公责备他说:“你太不讲仁义了!人家队伍都没有排好,怎么可以打呢。”
    不多工夫,楚国的兵马已经摆好阵势。一阵战鼓响,楚军像大水冲堤坝那样,哗啦啦地
直冲过来。宋国军队哪儿挡得住,纷纷败下阵来。
    宋襄公指手划脚,还想抵抗,可是大腿上已经中了一箭。还亏得宋国的将军带着一部分
兵马,拼着命保护宋襄公逃跑,总算保住了他的命。
    宋襄公逃回国都商丘,宋国人议论纷纷,都埋怨他不该跟楚国人打仗,更不该那么打法。
    公子目夷把大家的议论告诉宋襄公。宋襄公揉着受伤的大腿,说:“依我说,讲仁义的
人就应该这样打仗。比如说,见到已经受了伤的人,就别再去伤害他;对头发花白的人,就
不能捉他当俘虏。”
    公子目夷真的耐不住了,他气愤地说:“打仗就为了打胜敌人。如果怕伤害敌人,那还
不如不打:如果碰到头发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就干脆让人家抓走。”
    宋襄公受了重伤,过了一年死了。临死时,他嘱咐太子说:“楚国是我们的仇人,要报
这个仇。我看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的公子重耳是个有志气的人,将来一定是个霸
主。
    你有困难的时候,找他准没错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10.1.2010 19:05:24 | 只看该作者
18 流亡公子重耳

--------------------------------------------------------------------------------

    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
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
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
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
    重耳先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因为发现有人行刺他,又逃到卫国。卫国看他是个倒运的公
子,不肯接待他。他们一路走去。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地方,实在饿得厉害,正瞧
见几个庄稼人在田边吃饭。重耳他们看得更加口馋,就叫人向他们讨点吃的。
    庄稼人懒得理他们,其中有一个人跟他们开个玩笑,拿起一块泥巴给他们。重耳冒了
火,他手下的人也想动手揍人了。随从的有个叫狐偃的连忙拦住,接过泥巴,安慰重耳说:
“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给我们送土地来啦,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吗?”
    重耳也只好趁此下了台阶,苦笑着向前走去。
    重耳一班人流亡来到齐国。那时齐桓公还在,待他挺客气,送给重耳不少车马和房子,
还把本族一个姑娘嫁给重耳。
    重耳觉得留在齐国挺不错,可是跟随的人都想回晋国。
    随从们背着重耳,聚集在桑树林里商量回国的事。没想到桑树林里有一个女奴在采桑
叶,把他们的话偷听了去,告诉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对重耳说:“听说你们要想回晋国
去,这很好哇!”
    重耳赶快辩白,说:“没有那回事。”
    姜氏一再劝他回国,说:“您在这儿贪图享乐,是没有出息的。”可重耳总是不愿意
走。当天晚上,姜氏和重耳的随从们商量好,把重耳灌醉了,放在车里,送出齐国,等重耳
醒来,已离开齐国很远了。
    以后,重耳又到了宋国。宋襄公正在害病,他手下的臣子对狐偃说:“宋襄公是非常器
重公子的。但是我们实在没有力量发兵送他回去。”
    狐偃说:“这我们全明白,我们就不再打扰你们了。”
    离开宋国,又到了楚国。楚成王把重耳当做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楚成王
对待重耳好,重耳也对成王十分尊敬。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朋友。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请重耳的时候,开玩笑地说:“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将来怎样报答
我呢?”
    重耳说:“金银财宝贵国有的是,叫我拿什么东西来报答大王的恩德呢?”
    楚成王笑着说:“这么说,难道就不报答了吗?”
    重耳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过太
平的日子。万一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候,我一定退避三舍。”(古时候行军,每
三十里叫做一“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动撤退九十里的意思。)
    楚成王听了并不在意,却惹恼了旁边的楚国大将成得臣。等宴会结束,重耳离开后,成
得臣对楚成王说:“重耳说话没有分寸,将来准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还不如趁早杀了他,
免得以后吃他的亏。”
    楚成王不同意成得臣的意见,正好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就把重耳送到秦国(都城雍,
在今陕西凤翔东南)去了。
    原来秦穆公曾经帮助重耳的异母兄弟夷吾当了晋国国君。没想到夷吾做了晋国国君以
后,反倒跟秦国作对,还发生了战争。夷吾一死,他儿子又同秦国不和。秦穆公才决定帮助
重耳回国。
    公元前636年,秦国护送重耳的大军过了黄河,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国即位。这就
是晋文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10.1.2010 19:05:48 | 只看该作者
19 晋文公退避三舍

--------------------------------------------------------------------------------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
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
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
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
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
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
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
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
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
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
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
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
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
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
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
地方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
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
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
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
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
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
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末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
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
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
    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
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
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
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
    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
    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
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
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6.11.2024 12:4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