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文化之中华上下五千年天天历史大高楼 哈哈哈哈哈

  [复制链接]
221#
 楼主| 发表于 14.2.2010 13:01:38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212 陆游临终留诗

--------------------------------------------------------------------------------

    宋孝宗刚刚即位的时候,决心改变屈辱求和的政策,很想做一番恢复中原的大事业。公
元1163年,他任用了一名很有名望的老将张浚(音jùn)做枢密使。
    张浚决定出兵北伐,并请朝廷发布诏书,号召中原人民奋起抗战,配合宋军收复失地。
当时枢密院有个编修官陆游,很有文才,张浚就派陆游起草这份诏书。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浙江山阴人,幼年的时候,正是北宋灭亡的年代。金兵在
江南抢杀掳掠,陆游从小就尝够了国难的痛苦,也看到、听到江南军民抗击金兵的许多可歌
可泣的事迹,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滋长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感情。
    少年时代的陆游,由于勤奋学习,能写一手出色的文章。二十九岁那年,他参加两浙地
区的考试,被取为第一名。恰巧奸相秦桧的孙子秦埙(音xūn)也参加这次考试。秦桧在
考试前就暗示考官,要让秦埙得第一名。考官没买他的账,还是秉公办事,让陆游中了第一
名。
    这件事使秦桧十分恼火。到了第二年,陆游到京城临安参加考试。主考官发现陆游的文
才,又想让他名列前茅。秦桧得知这件事,更是生气,蛮横地命令主考官取消陆游考试的资
格,还要追究两浙地区试官的责任。打那以后,秦桧对陆游怀恨在心,不让他参加朝廷工
作。直到秦桧死去,他才到临安担任枢密院的编修官。
    陆游热情支持北伐。可是担任统帅的张浚缺少指挥的才能。张浚手下的两名主将又相互
猜忌,发生摩擦。宋军出兵没有多久,就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北)打了一个败仗,宋军全线
溃退。
    北伐失败,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还说张浚用兵,原是陆
游怂恿出来的。后来,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罢官回山阴老家去了。
    宋孝宗在金兵的威胁下,抗金决心也就动摇起来。第二年又跟金朝订立了屈辱的和约,
打那以后,再也不敢提北伐的事。
    差不多过了十年,负责川陕一带军事的将领王炎听到陆游的名声,把他请到汉中去,做
他的幕僚。汉中接近抗金的前线,陆游认为到那里去,也许有机会参加抗金战斗,为收复失
地出一份力量,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命。到了那里,他曾经骑马到大散关边,观察金人占
领的地区。在王炎衙门里,他常常亲眼看见金军占领区的老百姓,冒着危险给宋军送来军事
情报。这些情景使他对抗金前途充满了希望。
    他经过详细考察之后,向王炎提出一个计划。他认为恢复中原一定要先收复长安,要王
炎在汉中积蓄军粮,训练队伍,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可以进攻。但是,当时临安的南宋朝廷
并没有北伐的打算,川陕一带的将领大多骄横腐败,王炎对他们也没有办法,更谈不上按照
陆游的意见出兵。陆游满怀希望又落空了。
    不久,王炎被调走,陆游也被调到成都,在安抚使范成大部下当参议官。范成大是他的
老朋友,虽说是上下级关系,却并不讲究一般的官场礼节。陆游的抗金志愿得不到实现,心
里气闷,就常常喝酒写诗,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感情。但是,一般官场上的人看不惯他,说他
不讲礼法,思想颓放。陆游听了,索性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放翁”。后来人们就称他陆
放翁。
    这样一过又是二三十年,南宋王朝又换了两个皇帝——宋光宗赵惇(音dūn)和宋宁
宗赵扩,南宋王朝始终没有决心收复失地。陆游长期过着闲居的生活,他把满腔爱国热情寄
托在他的诗歌创作上。
    公元1206年,韩侂胄(音tuōzhòu)担任宰相,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北伐。
这使陆游十分兴奋。但是韩侂胄的北伐,并没有充分准备,加上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使最后
一次北伐又失败了。宋宁宗和一批投降派大臣杀害了韩侂胄,把他的头颅献给金朝,订立了
屈辱的和约。
    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
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他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在我国历
代诗人中,他的创作是最丰富的。
    公元1210年,这位八十六岁的爱国诗人病重。临终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恢复中
原。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楼主| 发表于 14.2.2010 13:02:05 | 只看该作者
213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

    当韩侂胄北伐的时候,金朝内部也已经十分腐败。北方的蒙古族趁这个时机强大起来。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斡音wò)边,举行了一次盛大的
集会,公推铁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就是大帝的意思),并且给他上了一个称号,叫成吉思
汗。
    铁木真本来是蒙古族孛儿只斤部酋长也速该的儿子。他幼年的时候,金王朝统治者对蒙
古族人民实行残酷统治,各部落之间也互相打冤家,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十分苦难。铁木真的
祖先俺巴孩就是被金朝皇帝杀害的。
    铁木真九岁那年,也速该把铁木真带到一个朋友家订亲。他把铁木真留在朋友家里独自
回家,赶了一段路,肚子饿得慌,想找点东西吃,正好看见有一批塔塔儿部人在草原上举行
宴会。他下马走进人群,按照当地风俗,参加了塔塔儿人的宴会。
    塔塔儿部和孛儿只斤部打过冤家。也速该没想到这一层,塔塔儿部却有人认出了也速
该,偷偷地在也速该吃的食物里放了毒药。也速该在离开宴会回家的路上,肚子疼得支不
住,才想到刚才在宴会上中了毒,但是懊悔也来不及了。他熬着疼痛赶回家里,就咽了气。
    也速该一死,孛儿只斤部失掉了首领,都散了伙。原来归附也速该的泰亦赤部也脱离了
他们,还带走了不少也速该的奴隶和牲畜。钦木真的家境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泰亦赤部的首领怕铁木真长大起来向他们报仇,就带领人马捉拿铁木真,想把他杀害。
铁木真得到消息,连忙逃到一座森林里。
    铁木真在森林里躲了九天九夜,没吃没喝,忍不住饥饿,走了出来。他一出森林,就被
泰亦赤人抓住了。泰亦赤人给他戴上木枷,带到各个营帐里去示众。有一天,泰亦赤部的首
领和百姓都在斡难河边举行宴会,只留了一个年轻的看守监视他。铁木真趁看守不防备,举
起木枷把看守砸昏了,逃了出来。
    以后,铁木真和他的母亲、弟妹又躲进深山里,靠捉土拨鼠、野鼠当饭吃,日子过得更
艰苦了。
    年轻的铁木真为了恢复父亲的事业,想尽办法,渐渐把他们部落失散的亲属和百姓聚集
拢来。他在跟别的部落的战斗中打了胜仗,力量渐渐壮大起来。
    铁木真跟另一个部落的首领札木合是朋友。他俩常常白天在树荫下举行宴会,晚间睡在
一起,要好得像自己兄弟一样。但是,后来铁木真力量强大了,札木合部下有人投奔铁木
真,札木合很不高兴。有一次,札木合的弟弟抢夺铁木真的马群,被铁木真部下杀了,双方
发生了冲突。札木合集合了他统治的十三部一共三万人马攻打铁木真。
    铁木真也不肯示弱,把部下的三万人马分成十三支队伍,抵抗札木合的进攻。双方在斡
难河边的草原上展开了一场大战,铁木真抵挡不住,败退了。札木合把抓住的战俘成批杀
害。这件事引起札木合部下的不满,纷纷脱离札木合投奔铁木真,铁木真虽然打了败仗,实
力反而更壮大了。
    铁木真没有忘记杀害他父亲的仇人塔塔儿部首领蔑古真。没有多久,蔑古真得罪了金
朝,金朝派丞相完颜襄约铁木真配合进攻塔塔儿部。铁木真认为这是个报仇的好机会,就和
金兵一起夹击塔塔儿部,把塔塔儿部打得全军覆没,俘获了大批人口和牲畜、辎重。
    金王朝认为铁木真立了功劳,封他做前锋司令官。
    以后,铁木真又经过几次战斗,陆续消灭了蒙古高原好几个部落,终于统一了全蒙古。
他被蒙古各部首领推举当了大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即位以后,建立了军事和政治制度,使用了蒙古文字,使蒙古成了一个强大的
汗国。但是金朝还把蒙古当作它的附属国,要成吉思汗向他们进贡。成吉思汗立志要改变这
种屈辱的地位。
    金章宗死后,太子完颜永济即位,派使者到蒙古下诏书,要成吉思汗下拜接受。成吉思
汗问使者新皇帝是谁,使者告诉他是永济。成吉思汗轻蔑地吐了一口唾沫,说:“我原来以
为中原主人是天上人做的,像这种庸碌无能的人也配做皇帝?”说罢,就把金朝的使者丢在
一边,自己上马走了。
    打那以后,成吉思汗就跟金朝决裂。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决心大举进攻金朝。他登上高山对天祈祷,说:“金朝皇帝
杀害我的祖先俺巴孩,请允许我报这个仇吧!”接着,他就选了三千名精锐骑兵南下。金将
胡少虎带了三十万金兵抵抗,被蒙古军打得一败涂地。过了两年,蒙古兵又打进居庸关,围
攻金朝的中京(今北京市)。成吉思汗跟他四个儿子分兵几路,在河北广大平原上横冲直
撞,所向无敌。
    这时候,金朝内部十分混乱,金主完颜永济被杀,新即位的金宣宗不得不向成吉思汗求
和,献出大批金帛,把公主嫁给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才撤兵回去。
    成吉思汗打败了金朝,兵力更强大了。公元1219年,有一支蒙古商队受成吉思汗派
遣到西方去,经过花剌子模(在今里海东,咸海西),被当地的守将杀害。成吉思汗亲自率
领二十万蒙古大军攻打花剌子模,接着,又向西攻打,占领了现在的中亚细亚各国,前锋一
直打到现在的欧洲东部和伊朗北部,才带兵回国。
    成吉思汗带兵西征的时候,曾经要西夏发兵帮助,西夏不但拒绝出兵,而且和金朝结了
同盟。成吉思汗回来以后就决心灭掉西夏。在围攻西夏京城的最后时刻,他自己却得了重
病。他知道好不起来,就在病床上对部下将领说:“我们攻打金朝,要向宋朝借路。宋朝和
金朝冤仇很深,一定会答应我们。”
    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儿子窝阔台接替他做大汗。窝阔台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向南宋借
路,包围金朝京城开封。公元1233年,蒙古军攻破开封,金哀宗逃到蔡州(今河南汝
南)。
    蒙古又联合南宋围攻蔡州。
    金哀宗派使者向宋理宗(宋宁宗的继子,名叫赵昀)求和,说:“金朝被灭,下一步就
挨到宋国了;如果跟我们联合,对金、宋两国都有好处。”
    宋理宗没有理睬他,金哀宗走投无路,只好自杀。公元1234年,金朝在蒙、宋两军
夹攻下灭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楼主| 发表于 14.2.2010 13:02:25 | 只看该作者
214 贾似道误国

--------------------------------------------------------------------------------

    蒙古、南宋联合灭掉金朝以后,南宋乘机出兵,想收复开封、河南一带土地。窝阔台借
口南宋破坏协议,进攻南宋。
    打这以后,蒙宋双方不断发生战争。
    到窝阔台的侄儿蒙哥即位后,派他弟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进军云南,控制了西南地
区。公元1258年,蒙哥分兵三路,进攻南宋。他自己亲率主力进攻合州(今四川合
川),忽必烈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昌),另一路由兀良合台率领,从云南向北攻打潭州(今
湖南长沙),准备三路会师后,直取临安。
    蒙哥的军队进攻合州的时候,合州宋将王坚和全城军民奋起反抗,坚守合州东面的钓鱼
城。蒙古军把钓鱼城围了五个月还没有攻下来,蒙哥却在攻城的时候被炮石打中,受了重
伤,回到大营不久就死了。
    忽必烈正向鄂州进兵,还没过江,得到蒙哥的死讯,有人劝他赶快回到北方去争夺汗
位。忽必烈说:“我奉命来攻打宋朝,哪能空手回去?”
    忽必烈观察了沿江的形势,就派几百人的敢死队当先锋,强渡长江,宋兵没有防备,果
然溃败。蒙古兵就大举渡江,把鄂州围住。
    警报一个接一个送到临安,把南宋王朝震动了。宋理宗命令各路宋军援救鄂州;又任命
贾似道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到汉阳督战。
    新任丞相贾似道,原是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靠他的姐姐是宋理宗的宠妃,才得了官
位。他当上官后,什么事都不干,经常带着一批歌女在西湖上喝酒作乐。有一天晚上,宋理
宗在宫里登高眺望,看到西湖上灯火通明,就对左右侍臣说:“这一定是似道这小子。”
    侍臣知道宋理宗宠着贾似道,就凑趣说:“别看他年纪轻轻,喜欢玩乐,他的才能大着
呢。”
    这回,宋理宗要他上汉阳前线督战,他只好硬着头皮去了。有一次,他听说前面有一队
蒙古兵,吓得直打哆嗦,嘴里连声叫着:“怎么办?怎么办?”后来,蒙古兵抢了一些财物
走了,贾似道才拍拍胸口,喘了口气。
    忽必烈攻城越来越猛。贾似道眼看形势紧张,就瞒着朝廷,偷偷地派个亲信到蒙古营去
求和,表示只要蒙古退兵,宋朝就愿意称臣,进贡银绢。忽必烈攻得正起劲,不肯就此罢
休。正在这时候,忽必烈接到他妻子从北方捎来的密信,说蒙古一些贵族正在准备立他弟弟
阿里不哥做大汗。忽必烈急着想回去争夺汗位,就答应了贾似道的请求,订下了秘密协定。
贾似道答应把江北土地割给蒙古,并且每年向蒙古进贡银、绢各二十万。忽必烈得了贾似道
的许愿,就急忙撤兵回北方去了。
    贾似道回到临安,把私自订立和约的事瞒得严严实实,却抓了一些蒙古兵俘虏,吹嘘各
路宋军取得大胜,不但赶跑了鄂州的蒙古兵,还把长江一带敌人势力全部肃清了。
    宋理宗听信了贾似道的弥天大谎,认为贾似道立了大功,专门下一道诏书,赞赏他奋不
顾身,指挥有方,立刻给他加官进爵。
    忽必烈回到北方,得到大多数蒙古贵族的支持,即了大汗位。他想起了在鄂州跟贾似道
订下的和议,就派使者郝经到南宋去,要求履行和约议定的条件。
    郝经到了真州(今江苏仪征),先派副使带信给贾似道。贾似道一听郝经要到临安来,
怕他的骗局露馅,赶快派人到真州把郝经扣了起来。忽必烈听到这个消息,气得要命。那时
候,蒙古内部发生了内讧,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跟忽必烈争夺权力,发生了战争。忽必烈
全力对付阿里不哥,只好暂时把南宋一头搁起来。
    贾似道靠欺骗过日子,居然做了十几年的宰相。宋理宗死后,太子赵禥(音qí)即
位,就是宋度宗。宋度宗封贾似道为太师,拜魏国公,地位高得没人能跟他比。贾似道一面
故意要求告老回家,一面又派亲信散播谣言,说蒙古军又要打过来了。刚即位的宋度宗就苦
苦留他,这样一来,他的地位就越来越高了。度宗专门给他在西湖葛岭造了一座豪华的别
墅。贾似道每天在葛岭过着享乐的生活,朝政大事,都得由官员到别墅去找他决定。
    忽必烈稳定了内部,打败了阿里不哥以后,在公元1271年称帝,改国号叫元。这就
是元世祖。
    元世祖借口南宋不执行和约,派大将刘整、阿术出兵进攻襄阳,宋军连战连败,襄阳城
被围了五年。贾似道把前线的消息封锁起来,不让宋度宗知道。有个官员上奏章向宋度宗告
急,奏章落在贾似道手里,那个官员马上被革职了。
    有一天,贾似道上朝的时候,宋度宗问他:“听说襄阳城已经被蒙古兵围了几年,怎么
办?”
    贾似道故意装出惊讶的样子说:“蒙古兵早就给我们打退,陛下从哪儿听来这种消息?”
    度宗说:“刚才听到一个宫女说起。”
    散朝以后,贾似道查明了那个透露消息的宫女,找个借口把她杀死。打那以后,宋度宗
再也听不到蒙军进攻的消息了。
    襄阳在蒙古兵围攻下,越来越危急。贾似道却每天躲在他葛岭别墅里。有一次,有个亲
信官员去找他,他正趴在地上跟他的几个侍女斗蟋蟀。那个官员拍拍贾似道的肩膀说:“这
难道也是国家大事吗?”贾似道玩得正起劲,也没当一回事。
    襄阳终于被元兵攻破了。南宋王朝大为震动。这个时候,贾似道要再瞒也瞒不住,就把
责任推给襄阳守将,把守将革职了事。
    元世祖看到南宋这样腐败,决定一鼓作气消灭南宋。他派左丞相伯颜率领元兵二十万,
分两路进军,一路从西面攻鄂州,另一路从东面攻扬州。
    这时候,宋度宗病死了,贾似道拥立了一个四岁的幼儿赵显(音xiǎn)做皇帝。伯
颜攻下鄂州,沿江东下,直取临安。贾似道一面带领七万宋军驻守芜湖,一面派使臣到元营
求和。伯颜拒绝议和,命令元军在长江两岸发起进攻,宋军全线崩溃,贾似道逃回扬州。到
了这个时候,南宋灭亡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楼主| 发表于 14.2.2010 13:02:56 | 只看该作者
215 文天祥起兵

--------------------------------------------------------------------------------

    元兵乘胜南下,进逼临安。四岁的皇帝赵显,只是挂个名的。他祖母谢太后和大臣们一
商量,赶紧下诏书要各地将领带兵援救朝廷。诏书发到各地,响应的人很少。只有赣州的州
官文天祥和郢州(今湖北钟祥)守将张世杰两人立刻起兵。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从小爱读历史上
忠臣烈士的传记,立志要向他们学习。二十岁那年,他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了
他的救国主张,受到主考官的赏识,中了状元。
    文天祥在朝廷做了官之后,马上发现贾似道和一批宦官都是些祸国殃民的奸臣。有一
回,蒙古军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劝宋理宗放弃临安逃跑,文天祥马上上了一道奏章要求杀
掉董宋臣,免得动摇民心。为了这件事,他反被撤了职。后来,他回到临安担任起草诏书的
工作,又因为得罪贾似道,在他三十七岁那年,竟被迫退休。一直到了南宋王朝快要灭亡的
危急时刻,他才被派到江西去担任赣州的州官。
    文天祥接到朝廷诏书,立刻招募了三万人马,准备赶到临安去。有人劝他说:“现在元
兵长驱直入,您带了这些临时招募起来的人马去抵抗,好比赶着羊群去跟猛虎斗,明摆着要
失败,何苦呢?”
    文天祥泰然回答说:“这个道理我何尝不知道。但是国家养兵多年,现在临安危急,却
没有一兵一卒为国难出力,岂不叫人痛心!我明知道自己力量有限,宁愿以死殉国。但愿天
下忠义的人,闻风而起,人多势大,国家才有保全的希望。”
    文天祥排除种种阻挠,带兵到了临安。右丞相陈宜中派他到平江(今江苏苏州)防守。
这时候,元朝统帅伯颜已经渡过长江,分兵三路进攻临安。其中一路从建康出发,越过平
江,直取独松关(今浙江余杭)。陈宜中又命令文天祥退守独松关。文天祥刚离开平江,独
松关已经被元军攻破,想再回平江,平江也失守了。
    文天祥回到临安,跟郢州来的将领张世杰商量,向朝廷建议,集中兵力跟元军拼个死
战。但是胆小的陈宜中说什么也不同意。
    伯颜带兵到了离临安只有三十里的皋亭山(在今杭州东北)。朝廷里一些没有骨气的大
臣,包括左丞相留梦炎都溜走了。谢太后和陈宜中惊慌失措,赶紧派了一名官员带着国玺和
求降表到伯颜大营求和。
    伯颜指定要南宋丞相亲自去谈判。
    陈宜中害怕被扣留,不敢到元营去,逃往南方去了;张世杰不愿投降,气得带兵乘上海
船出海。
    谢太后没办法,只好宣布文天祥接替陈宜中做右丞相,要他到伯颜大营去谈判投降。
    文天祥答应到元营去,但是他心里另有打算。他带着大臣吴坚、贾余庆等到了元营,见
了伯颜,根本不提求和的事,反而严正地责问伯颜说:“你们究竟是想跟我朝友好呢,还是
存心消灭我朝?”
    伯颜说:“我们皇上(指元世祖)的意思很清楚,并不是要消灭宋朝。”
    文天祥说:“既然是这样,那么请你们立刻把军队撤退到平江或者嘉兴。如果你们硬要
消灭我朝,南方军民一定跟你们打到底,对你们未必有好处。”
    伯颜把脸一沉,用威胁的口气说:“你们再不老实投降,只怕饶不得你们。”
    文天祥也气愤地说:“我是堂堂南宋宰相。现在国家危急,我已经准备好拼一死报答国
家,哪怕刀山火海,我也毫不害怕。”
    文天祥洪亮的声音,庄严的语言,把伯颜的威胁顶了回去。周围的元将个个吓得惊奇失
色。
    双方会见之后,伯颜传出话来,让别的使者先回临安去跟谢太后商量,却把文天祥留下
来。文天祥知道伯颜不怀好意,向伯颜抗议。伯颜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您别发火。
    两国和议大事,正需要您留下商量嘛。”
    随同文天祥到元营的吴坚、贾余庆回到临安,把文天祥拒绝投降的事回奏谢太后。谢太
后一心投降,改任贾余庆做右丞相,到元营去求降。伯颜接受降表后,再请文天祥进营帐,
告诉他朝廷已另外派人来投降。文天祥气得把贾余庆痛骂一顿,但是投降的事已无法挽回了。
    公元1276年,伯颜带兵占领临安。谢太后和赵显出宫投降,元军把赵显当作俘虏押
送大都(今北京市),文天祥也被押到大都去。一路上,他一直在考虑怎样从敌人手里逃
脱。路过镇江的时候,他和几个随从人员商量好,瞅元军没防备,逃出了元营,乘小船到了
真州。
    真州的守将苗再成听到文丞相到来,十分高兴,打开城门迎接。苗再成从文天祥那里知
道临安已经陷落,表示愿意跟文天祥一起,集合淮河东西的兵力,打退元兵。
    文天祥正在高兴,哪儿知道守扬州的宋军主帅李庭芝听信谣言,以为文天祥已经投降,
是元军派到真州去的内奸 命令苗再成把他杀死。苗再成不相信文天祥是这样的人,但是又
不敢违抗李庭芝的命令,只好把文天祥骗出真州城外,把扬州的来文给他看了,叫文天祥赶
快离开。
    文天祥没办法,又带着随从连夜赶到扬州。第二天天没亮,到了扬州城下,等候开门进
城。城门边一些等着进城的人坐着没事都在闲谈。文天祥一听,知道扬州正在悬赏缉拿他,
不能进城了。
    文天祥等十二个人为了免得被缉拿,改名换姓,化了装,专拣僻静的小路走,想往东到
海边去,找船向南转移。
    十几个人走了一程,正遇到一队元朝的骑兵赶了上来。他们躲进一座土围子里,幸亏没
被元兵发现。
    文天祥等日行夜宿,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在农民的帮助下,从海口乘船到了温州。在那
儿,他得到张世杰和陈宜中在福州拥立新皇帝即位的消息,就决定到福州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楼主| 发表于 14.2.2010 13:03:09 | 只看该作者
216 张世杰死守厓山

--------------------------------------------------------------------------------

    张世杰、陈宜中怎样会到福州去的呢?原来,在临安被元兵占领、小皇帝赵显被俘虏到
大都去后,赵显的两个哥哥,九岁的赵昰(音xià)和六岁的赵昺(音bǐng),在南
宋皇族和大臣陆秀夫护送下逃到福州。陆秀夫派人找到张世杰、陈宜中,把他们请到福州。
三个大臣一商量,决定拥立赵昰即位,继续打起宋朝的旗帜,反抗元朝。
    文天祥得到了这个消息,感到有了恢复的希望,马上也赶到福州,在新的朝廷里担任枢
密使。他向陈宜中建议,从海路进攻元军,收复两浙地区。但是陈宜中认为这样做太冒险,
不同意文天祥的意见。
    文天祥只好改变主意,到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都督府,招募人马,准备反攻。第
二年,文天祥进兵江西,在各地起义军的配合之下,连续打败元军,收复了会昌等许多县城。
    这时候,另一路元军已经南下攻打福州。宋军节节败退,陈宜中眼看恢复没有希望,就
独自乘船逃到海外去了。张世杰和陆秀夫等保护赵昰逃上海船,往广东转移。不幸海上刮起
一场飓风,差点把船打翻,年幼的赵昰受了惊,得病死了。
    张世杰和陆秀夫在海上又拥立赵昺即位,把水军转移到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厓音y
á)。
    元朝大将张弘范向元世祖报告说,如果不迅速扑灭南方的小朝廷,恐怕有更多的宋人响
应。元世祖就派张弘范为元帅,李恒为副帅,带领精兵二万人,分水陆两路南下。
    张弘范先派兵攻打驻守在潮州的文天祥。文天祥兵少势孤,被迫转移到海丰的一座荒山
岭。元军突然赶到,文天祥被俘虏了。
    元兵把文天祥送到张弘范大营,张弘范假意殷勤,给文天祥松了绑,把他留在营里,接
着,就下命令集中水军开往厓出。
    元军到了厓山,张弘范先派人向张世杰劝降。张世杰说:“我知道投降元朝,不但可以
活命,而且可以得到富贵。但是,我宁可丢脑装,决不变节。”
    张弘范知道张世杰平日很敬佩文天祥,就要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招降。文天祥冷笑说:
“我自己不能救父母,难道会劝别人背叛父母吗?”
    张弘范叫人拿来笔墨,硬逼他写信。文天祥接过笔,毫不犹豫地写下两句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免不了一死,我要留下赤诚的忠心,照耀千秋。原诗有八句,
是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时候写的。)
    兵士把他写的诗句拿给张弘范,张弘范看了只好苦笑。他眼看劝降毫无希望,就只有拼
命攻打。
    厓山在我国南面海湾里,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张世杰在海上把一千多条战船排成一字
阵,用绳索连接起来,船的四周还筑起城楼,决心跟元兵决一死战。元军用小船满装了茅
草,浇足了油,点着了火,乘着风势向宋军发起火攻。张世杰早防到这一着,在船上涂上厚
厚的一层湿泥,还缚了一根根长木头,顶住元军的火船。
    张弘范的火攻失败了,就用船队封锁海口,断绝了张世杰通往陆地的交通。宋兵在海上
饿了吃干粮,渴了喝海水海水又咸又苦,兵士们喝了纷纷呕吐。张弘范发动元兵发起猛攻,
宋兵誓死抵抗,双方相持不下。
    这时候,元军副统帅李恒也从广州到厓山跟张弘范会师。张弘范增加了实力,重新组织
力量进攻。他把元军分为四路,围攻宋军。潮落的时候,元军从北面冲击:潮涨的时候,元
军又顺着潮水从南面进攻。
    宋军两面受敌,正在拼命招架。忽然听到张弘范的坐船奏起音乐来。宋军听了,以为元
将正在举行宴会,稍微松懈一下。哪想到这个乐声恰恰是元军总攻的讯号。乐声一起,张弘
范的坐船发起进攻,箭如雨一样射向宋船。元兵在乱箭掩护下,夺了宋军七条战船。各路元
军一起猛攻,从晌午到傍晚,厓山的海上,海潮汹涌,杀声震天。
    张世杰正在指挥战斗,忽然看见一条宋船降下了旗,停止抵抗,其他战船也陆续下了
旗,张世杰知道大势已去,急忙一面把精兵集中在中军,一面派人驾驶小船,准备把赵昺接
过来,组织突围。
    赵昺的坐船,由陆秀夫守着。他对张世杰派去接赵昺的小船,闹不清是真是假,怕小皇
帝落在元军手中,就拒绝了使者的要求。他回过头对赵昺说:“国家到了这步田地,陛下也
只好以身殉国了。”说着,就背着赵昺一起跳进了大海,在滚滚波涛里淹没了。
    张世杰没有接到赵昺,只好指挥战船,趁着夜色朦胧,突围撤退到海陵山。他点了一下
战船,一千条战船只剩下十几条。这时候,海岸又刮起了飓风,有人劝张世杰登岸避风。张
世杰坚持不肯上岸。一阵巨浪袭来,把他的船打沉了。这位誓死抵抗的宋将终于落水牺牲。
    公元1279年二月,元朝统一了中国,南宋宣告灭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楼主| 发表于 14.2.2010 13:03:20 | 只看该作者
217 正气歌

--------------------------------------------------------------------------------

    元军攻下厓山以后,张弘范召集将领,举行庆功宴会,把文天祥请来。宴会席上,张弘
范对文天祥说:“现在宋朝灭亡,丞相已经尽到最后一片忠心。只要您回心转意,归顺我们
大元皇上,还能保持您丞相的地位。”
    文天祥含着眼泪说:“国破家亡,我身为宋朝大臣,没能够挽回局势,死了还有罪孽,
怎么还能贪图活命呢。”
    张弘范一再劝降,没有结果,只好派人把文天祥押送到大都。
    过了半年,文天祥被押到大都,元王朝下令把他送到上等的宾馆里,用美酒好菜招待
他。过了几天,元朝丞相博罗派投降官员留梦炎去劝降。文天祥对这个叛徒早已深恶痛绝,
现在见他居然老着脸皮来劝降,更是火冒三丈。没等留梦炎开口,就一顿痛骂,把留梦炎骂
得抬不起头,灰溜溜地走了。
    元朝对文天祥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戴上脚镣手铐,过着囚徒的生活。
过了一个月,博罗把文天祥提到元朝的枢密院,亲自审问。
    文天祥被兵士押着,来到枢密院大堂,只见博罗满脸凶相,坐在上面。文天祥正眼也不
看,昂起头,挺直腰杆走上前去。左右兵士吆喝他跪下,被文天祥拒绝了。
    博罗恼羞成怒,喝令左右动手。兵士们把文天祥拉的拉,推的推,将文天祥按倒在地上。
    博罗说:“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文天祥坦然说:“从古以来,国家有兴有亡,做大臣的被灭被杀的,哪一个朝代没有?
我是宋朝的臣子,现在既然已经失败,只求早死。”
    博罗怕审问出现僵局,想缓和一下空气,就说:“自从盘古到现在,有几个帝王,你倒
说来听听。”
    文天祥哼了一声,说:“一部十七史(指《史记》等十七部历史书),从哪里说起?我
今天不是到这里来应考,哪有心思跟你们闲扯。”
    博罗被文天祥抢白几句,讨个没趣,就无理取闹地责问文天祥为什么丢了临安逃走,为
什么要另立二王(指赵昰、赵昺)。文天祥一条条据理驳斥,最后,他慷慨激昂地说:“我
文天祥今天落在你的手里,早就准备一死,何必再噜苏!”
    博罗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喝令把文天祥押回兵马司。他想杀掉文天祥。但是元世祖恐怕
杀了文天祥,民心不服,不同意把他杀害。
    文天祥被关的那间土牢,又矮又窄,阴暗潮湿。遇到雨天,屋面漏水,满地是水;一到
夏天,地面上发出一阵阵蒸气,更加闷热。牢房的隔壁,有狱卒的炉灶,有陈年的谷仓,发
出阵阵烟火气、霉气,再加上厕所里大粪的气味,死老鼠的臭味,使人极其难受。
    文天祥被关在这间牢房里,恶劣的环境只能折磨他的身体,却并不能摧毁他的意志。他
相信,只要有爱国爱民族的浩然正气,就能够战胜一切恶劣的环境。
    他在牢房中,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他在那首诗里,举了历史上一些坚持正
义、不怕牺牲的忠臣义士的例子,认为这都是正气的表现。他在诗中写道: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然塞苍冥。
    ……
    时穷节乃见(同“现”字),一一垂丹青。
    (意思是:天地之间有一种正气,分别表现为各种物体。如地下的大河高山,天空的明
星辰。在人的身上就表现为浩然之气,充塞在宇宙之间。……到了危急的关头,才表现出他
的气节,他们的事迹一件件留在史册上。)
    文天祥进牢的第三年,河北中山府发生了一场农民起义。起义领袖自称是宋朝皇室的后
代,聚集几千人马,号召大家打进大都,救出文丞相。
    这一来可把元王朝吓坏了,如果不杀文天祥,恐怕闹出大乱子来。元世祖还没有丢掉招
降的幻想,决定亲自劝降文天祥。
    一天,文天祥被人从牢房里押出来,带到宫里。
    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只作了个揖。元世祖问他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说:
“我是大宋宰相,竭心尽力扶助朝廷,可惜奸臣卖国,叫我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不能恢复国
土,反落得被俘受辱。我死了以后,也不甘心。”说着,咬牙切齿,不断地捶打自己的胸膛。
    元世祖和颜悦色地劝说:“你的忠心,我也完全了解。事到如今,你如果能改变主意,
做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么样?”
    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哪有服侍两朝的道理。我不死,哪还有脸去见地
下的忠臣烈士?”
    元世祖说:“你不愿做丞相,做个枢密使怎么样?”
    文天祥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只求一死,别的没有什么可说了。”
    元世祖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才叫侍从把文天祥带出去。
    第二天,就下令把文天祥处死。
    这一天,北风怒号,阴云密布。京城柴市的刑场上,戒备森严。市民们听到文天祥将要
就义的消息,自发集中到柴市来,一下子就聚集了一万人,把刑场团团围住。只见文天祥戴
着镣铐,神色从容,来到刑场。他问旁边的百姓,哪一面是南方。百姓们指给文天祥看了。
他朝着正南方向拜了几拜,端端正正坐了下来,对监斩官说:“我的事结束了。”公元12
83年一月,这位四十七岁的民族英雄终于牺牲,在民族危亡时刻,表现了他一身的浩然正
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楼主| 发表于 14.2.2010 13:03:41 | 只看该作者
218 郭守敬修订历法

--------------------------------------------------------------------------------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就重视吸收汉族的读书人,帮助筹划朝政大事。他重用一个汉
族谋士刘秉忠。忽必烈称帝和定国号为元,都是刘秉忠的主意。后来,刘秉忠又向忽必烈荐
引了一些朋友、学生,也一个个担任了元朝初年的重要官员。其中有一个是元代著名科学家
郭守敬。
    郭守敬是邢州(今河北邢台)人。他祖父郭荣学识渊博,不但通晓经书,对数学、天
文、水利等都有研究。郭守敬少年时候,在祖父的影响下,对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那时
候,刘秉忠和他的朋友张文谦等正在邢州西南紫金山讲学,郭荣把他孙子送到刘秉忠那里学
习。郭守敬在那里认识了许多爱好科学的朋友,学问就长进得更快。
    忽必烈统一北方以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决定整治水利,征求这方面的人材。张文谦
把郭守敬推荐给忽必烈,忽必烈很快就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召见郭守敬。郭守敬对
北方水利情况十分熟悉,当时就提出六条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听了十分满意,每听完一
条,就点头赞许。最后,他很感慨地说:“让这样的人去办事,才不会是摆空架子吃闲饭的
呢。”接见以后,就派郭守敬担任提举各路河渠的职务,经办河道水利的事。
    过了两年,郭守敬又被派到西夏一带去整治水利。那里经过多年战乱,河道淤塞,土地
荒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郭守敬到了西夏,经过详细勘察以后,发动民工疏浚了一批原有
的渠道、水坝,还开挖了一些新河道。不出一年时间,这一带九百多万亩农田灌溉畅达,粮
食丰收,百姓的生活也都改善了。
    为了加强大都到江南的交通运输,忽必烈又派郭守敬去勘测水路交通情况。经过郭守敬
的勘测、设计,不但修通了原来的运河,还新开凿了一条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这样,从
江南到大都的水路运输,就畅通无阻了。
    元世祖灭南宋以后,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农业生产要利用历法。过去,蒙古一直
使用金朝颁布的历法,这种历法误差很大,连农业上常常使用的节气也算不准。元朝征服江
南以后,南方用的又是另一种历法,南北历法不一样,更容易造成紊乱。元世祖决定统一制
订一个新历法。他下令成立了一个编订历法的机构,名叫太史局(后来叫太史院)。负责太
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学王恂。郭守敬因为精通天文、历法,也被朝廷从水利部门调到太史
局,和王恂一起主办改历工作。
    修订历法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提出:研究历法先要重视观测,而观测必须依靠仪表。
原来从开封运来的有一架观察天象的大型浑天仪,已经陈旧不堪,得不到可靠的数据。郭守
敬设计一套新的仪器。他觉得原来的浑天仪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还创制了一种结构比较
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他制作的仪器,精巧和准确程度都比旧的仪器高得多。有了好的仪
器,还要进行精确的实地观测。公元1279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报告的时候,提出在太
史院里建造一座新的司天台,同时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的打算。这个大胆的计
划马上得到元世祖批准。
    经过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二十七个测点。最北的测点是铁勒
(在今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测点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岛上),选派了十四个
监候官员分别到各地进行观测。郭守敬也亲自带人到几个重要的观测点去观测。各地的观测
点把得到的数据全部汇总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据大量数据,花了两年的时间,编出了一部新
的历法,叫《授时历》。这种新历法,比旧历法精确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
天,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相差26秒。这部历法同现在通行的格里历(即公历)一
年的周期相同。但是郭守敬的《授时历》比欧洲人确立公历的时间要早三百零二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楼主| 发表于 14.2.2010 13:03:54 | 只看该作者
219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

    元世祖在位的时候,成吉思汗时期开始建立的庞大的蒙古汗国,已经分裂成四个汗国
(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元朝皇帝在名义上还是四个汗国的大
汗。在那个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西方各国的使者、商人、旅行家纷纷
慕名到中国来观光。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父玛飞·波罗,原来是威尼斯的商人。兄弟俩常常
到国外去做生意。蒙古汗国建立以后,他们带了大批珍宝,到钦察汗国做生意。后来,那儿
发生战争,他们又到了中亚细亚的一座城市——布哈拉,在那儿住了下来。
    有一次,忽必烈的使者经过布哈拉,见到这两个欧洲商人,感到很新奇,对他们说:
“咱们大汗没见过欧洲人。你们如果能够跟我一起去见大汗,保能得到富贵;再说,跟我们
一起到中国去,再安全也没有了。”
    尼古拉兄弟本来是喜欢到处游历的人,听说能见到中国的大汗,怎么不愿意?两人就跟
随使者一起到了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忽必烈听到来了两个欧洲客人,果然
十分高兴,在他的行宫里接见了他们,问这问那,特别热情。
    尼古拉兄弟没准备留在中国,忽必烈从他们那儿听到欧洲的情况,要他们回欧洲跟罗马
教皇捎个信,请教皇派人来传教。两人就告别了忽必烈,离开中国。在路上走了三年多,才
回到威尼斯。那时候,尼古拉的妻子已经病死,留下的孩子马可·波罗,已经是十五岁的少
年了。
    马可·波罗听父亲和叔父说起中国的繁华情况,十分羡慕,央求父亲带他到中国去。尼
古拉觉得让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不放心,就决定带他一起走。
    尼古拉兄弟见了教皇之后,带着马可·波罗到中国来。路上又花了三年多,在公元12
75年到了中国。忽必烈已经即位称帝,听到尼古拉兄弟来了,派人从很远的地方把他们迎
接到上都。
    尼古拉兄弟带着马可·波罗进宫拜见元世祖。元世祖一看尼古拉身边多了一个少年,诧
异地问这是谁,尼古拉回答说:“这是我的孩子,也是陛下的仆人。”
    元世祖见到马可·波罗英俊的样子,连声说:“你来得太好了。”
    当天晚上,元世祖特地在皇宫里举行宴会,欢迎他们。后来,又留他们在朝廷里办事。
    马可·波罗非常聪明,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元世祖发现他进步很快,十分赏识
他,没有多久,就派他到云南去办事。元世祖喜欢了解各地风俗人情,过去,朝廷使者到各
地去视察,回来的时候,问他们风俗人情,都讲不出。马可·波罗出去,每到一处,都留心
考察风俗人情。回到大都,就向元世祖详细汇报。元世祖听了,直夸马可·波罗能干。以
后,凡是有重要的任务,元世祖总派马可·波罗去。
    马可·波罗在中国整整住了十七年,被元世祖派到许多地方视察,还经常出使到国外,
到过南洋好几个国家。他在扬州呆过三年,据说还在那里当过总管。
    日子一久,三个欧洲人不免想念家乡,三番五次向元世祖请求回国。但是元世祖宠着马
可·波罗,舍不得让他们走。恰好那时候,伊尔汗国国王的一个妃子死了,派使者到大都来
求亲。元世祖选了一个名叫阔阔真的皇族少女,赐给伊尔汗国国王做王妃。伊尔汗国使者认
为走陆路太不方便,知道尼古拉他们熟悉海路,就请元世祖派尼古拉他们一起护送王妃回
国。元世祖只好答应。
    公元1292年,尼古拉兄弟和马可·波罗就和伊尔汗国使者一起,离开中国乘海船经
过印度洋,把阔阔真护送到了伊尔汗国,经过三年的跋涉,才回到威尼斯。
    这时候,他们离开威尼斯已经二十年。当地人长久没听到他们的消息,都以为他们死在
国外了。现在看到他们穿着东方的服装回来,又听说他们到过中国,带回许多珍珠宝石,都
轰动了。人们给马可·波罗起个外号,叫做“百万家产的马可”。
    没有多久,威尼斯和另一个城邦热那亚发生冲突,双方的舰队在地中海里打起仗来。马
可·波罗自己花钱买了一条战船,亲自驾驶,参加威尼斯的舰队。结果,威尼斯打了败仗,
马可·波罗被俘,关在热那亚的监牢里。热那亚人听说他是个著名的旅行家,纷纷到牢监里
来访问,请他讲东方和中国的情况。
    跟马可·波罗一起关在监牢里有一个名叫鲁思梯谦的作家,把马可·波罗讲述的事都记
录了下来,编成一本书,这就是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一名《东方闻见录》)。在那
本游记里,马可·波罗把中国的著名城市,像大都、扬州、苏州、杭州等,都作了详细的介
绍,称颂中国的富庶和文明。这本书一出版,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热那亚人因
为马可·波罗出了名,把他释放回国。
    打那以后,中国和欧洲人、阿拉伯人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阿拉伯的天文学、数学、医
学知识开始传到中国来;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也在这个时期传
到了欧洲(中国的另一个大发明造纸术,传到欧洲要更早一些)。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楼主| 发表于 14.2.2010 13:04:09 | 只看该作者
220 《窦娥冤》感天动地

--------------------------------------------------------------------------------

    由于元世祖采取了许多发展生产的措施,元朝初期的社会经济十分繁荣。但是这种繁荣
只使蒙古的王公贵族和地主官僚得到好处。为了满足蒙古贵族过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
要,元世祖还任用了一批管理财政的大臣,帮助他搜刮财富。这批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
枉法,无所不为。
    元王朝还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叫
色目人,也就是西域各族和西夏人;第三等叫汉人,就是原来在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契丹、
女真等族人;第四等叫南人,就是原来在南宋地区的各族人民。四个等级的人政治地位和待
遇不同,汉人和南人受到百般歧视。
    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贪污横行,冤案多
得数也数不清。
    元世祖死后,他的孙子铁穆耳即位,就是元成宗。元成宗时期,这种贪赃枉法的情况越
来越严重。有一次,查出有贪污行为的官吏一万八千多人,冤案五千多件。
    当时,在大都流行着一种戏剧,叫杂剧。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
治,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的不平现象。
    大都有个读书人叫关汉卿,从小喜爱音乐戏剧,会吹箫弹琴,还会唱歌跳舞。关汉卿在
京城太医院当过官,可是他对医术不感兴趣,对编写剧本却特别热心。那时候,演戏的人社
会地位很低,关汉卿却跟他们混得挺熟;有时候他自己也上场演出,扮个角色。因为他对音
乐戏剧很有研究,所以编出的戏也就格外精采。
    在大都,一班贵族和普通百姓都喜欢看戏,关汉卿编的戏剧不是为了光给贵族消闲作
乐,而是常常帮百姓说话。他把看到的,听到的人民的悲惨遭遇,写进他的剧本里。《感天
动地窦娥冤》(也叫《窦娥冤》),就是他的杰出的代表作品。
    《窦娥冤》的主要人物是楚州地方一个贫苦女子窦娥。窦娥从小死了母亲,她父亲窦天
章还不起债,又因为上京赶考,缺少盘费,把她卖给孤苦的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到蔡家没两
年,丈夫就害病死了,只剩了窦娥和她婆婆两人相依为命地过日子。
    楚州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跟他父亲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逼
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张驴儿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
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
    张驴儿怀恨在心。过几天,蔡婆婆害病,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张驴儿偷偷地在汤里
下了毒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窦娥把羊肚汤端给蔡婆婆喝。蔡婆婆接过碗,
忽然要呕吐,不想喝,让给张老儿喝了。张老儿中了毒,在地上翻滚了几下,就咽了气。
    张驴儿毒死了自己父亲,把杀人的罪名,栽到窦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门。
    楚州知府桃杌(音wù)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背地里被张驴儿用钱买通了,把窦娥抓
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是她下的毒。窦娥受尽了百般拷打,痛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
    桃杌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窦娥想到婆婆年纪老,
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招了供。
    贪官桃杌把窦娥屈打成招,定了死罪,把她押到刑场去处死。窦娥眼看没有申冤的地
方,她满腔悲愤地咒骂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在
临刑的时候,她又向天发出三桩誓愿:一要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白练上;二要天降大
雪,遮盖她的尸体;三要让楚州大旱三年。窦娥的誓愿居然感动了天地。那时候,正是六月
大伏天气,窦娥被杀之后,一霎时天昏地暗,大雪纷飞;接下来,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后
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窦娥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死刑,
贪官桃杌也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个戏剧所写的未必是真人真事,六月飞雪,更是一种神话式的想象。但是它反映了在
封建统治下,无数含冤受苦的百姓申冤报仇的强烈愿望。所以,千百年来,这出戏一直受到
人们的喜爱赞赏,关汉卿也成为人民称颂的戏剧家。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楼主| 发表于 15.2.2010 15:33:23 | 只看该作者
221 一只眼的石人

--------------------------------------------------------------------------------

    元朝从成宗以后,又传了九个皇帝,皇室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治也越来越腐败,人民
灾难深重。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
虚,物价飞涨,百姓忍受不下去,很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
    河北有个农民叫韩山童,他祖父是个教书先生,曾经利用传教的形式,暗地组织农民反
抗元朝,被官府发现,充军到永年(今河北邯郸东北)。韩山童长大以后,继续组织白莲会
(一种秘密宗教组织),聚集了不少受苦受难的农民,烧香拜佛。韩山童对他们说:现在天
下大乱,佛祖将要派弥勒佛下凡,拯救百姓。这个传说很快就传到河南和江淮一带,百姓们
都盼望着有那么一天,弥勒佛真会下凡来。
    正巧在这个时候,黄河在白茅堤决口,又碰上接连下了二十多天大雨,洪水泛滥,两岸
百姓遭受严重水灾。有人向朝廷建议,把决口的地方堵住,另外在黄陵冈(今山东曹县西
南)开挖河道,疏通河水。公元1351年,元王朝征发了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等十
三路民工十五万和兵士两万人,到黄陵冈开河。
    修河工程开始了。民工们在烈日暴雨下,被迫日日夜夜没命地干活,可是朝廷拨下来的
开河经费,却让治河的官吏克扣了去。修河的民工连饭也吃不饱,怨声载道。
    韩山童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发动群众。他先派几百个会徒去做挑河民工,在工地上传播
一支民谣: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民工们不懂这歌谣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到里面有“天下反”三个字,就觉得好日子快要
到来了。开河开到了黄陵冈,有几个民工挖呀挖呀,忽然挖出一座石人来。大家好奇地聚拢
来一瞧,只见石人脸上正是一只眼,不禁呆住了。这件新鲜事又很快地在十几万民工中传开
来,大家心里都想,民谣说的真的应验了,既然石人出来,天下造反的日子自然来到了。
    不用说,这个石人是韩山童事先偷偷地埋在那里的。
    百姓被鼓动起来了。韩山童有个伙伴刘福通,对韩山童说,现在元朝压迫百姓那么厉
害,百姓还想念着宋朝。如果打起恢复宋朝的旗帜,拥护的人就会更多。韩山童很赞成这个
主张,就跟大家宣布,说韩山童本来不姓韩,而是姓赵,按辈分排起来,还是宋徽宗的第八
代孙子;刘福通也是南宋大将刘光世的后代。他们说得那么有鼻子有眼睛,百姓们听了,也
不由不信。
    韩山童、刘福通挑选个日子,聚集了一批人,杀了一匹白马,一头黑牛,祭告天地。大
家推韩山童做领袖,号称“明王,并约定日子,在颍州颍上(今宏徽阜阳、颍上)起义,用
红巾裹头作为起义军的标记。正在歃血立誓的时候,有人走漏了消息。官府派兵士把韩山童
抓去,押到县衙门杀了。韩山童的妻子带着他儿子韩林儿,逃脱了官府追捕,到武安(今河
北武安)躲了起来。
    刘福通逃出包围,把约定起义的农民召集起来,攻占了颍州等一些据点。原来在黄陵冈
开河的民工得到消息,也杀了河官,纷纷投奔刘福通的队伍。因为起义兵士头上裹着红巾,
当时的百姓把他们称做红军,历史上把它称做红巾军。不到十天,红巾军已经发展到十多万
人。
    元王朝听到刘福通声势浩大,吓慌了神,赶忙调动了六千名色目人组成的阿速军和几支
汉军,镇压红巾军。阿速军本来是元王朝的一支精锐的队伍,但是那时候,已经十分腐败,
将领们只知道喝酒享乐,兵士们到处抢劫。一碰上红巾军,还没交锋,主将带头挥着鞭子,
骑马向后逃奔,嘴里还不停地叫喊着:“阿卜,阿卜!”(阿卜是走的意思。)下面的兵士
一看主将临阵脱逃,也都四散逃窜。
    过了一个月,刘福通的红巾军又连续攻下了一批城池。江淮一带的农民早就受到白莲会
的影响,听到刘福通起义,纷纷响应,像蕲水(今湖北浠水,蕲音qí)的徐寿辉,濠州
(今安徽凤阳)的郭子兴,都打起红巾军的旗号起义。也有不打红巾军旗号的,像江苏北部
的张士诚。
    公元1354年,元顺帝派丞相脱脱集中了诸王和各省人马,动用了西域、西番的兵
力,号称百万,围攻占领高邮的张士诚起义军。高邮城被围得水泄不通。起义军正在危急的
时候,元王朝突然发生内乱。元顺帝下令撤掉脱脱的官爵。百万元军失去了统帅,不战自
乱,全军崩溃。
    元军溃散以后,刘福通的北方起义军趁机出击,大破元军。第二年二月,刘福通把韩山
童的儿子韩林儿接到亳州(今安徽亳县)正式称帝,国号叫宋。韩林儿被称为小明王。
    韩林儿、刘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权以后,分兵三路,出师北伐。西路军由李武、崔德率
领,进攻陕西、甘肃、宁夏、四川;东路军由毛贵率领,从山东、河北,直逼元朝京城大
都;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等率领,从山西打到辽东,配合东路军攻打大都。
    三路北伐军都取得很大的进展。毛贵的东路军一直打到元大都城下。刘福通亲自率领大
军攻占了汴梁,把小明王韩林儿接到汴梁,定为都城。红巾军声势浩大,元王朝大起恐慌,
纠集地主武装加紧镇压,三路北伐军先后失利,汴梁又落在元军手里。元王朝又用高官厚禄
招降了张士诚,刘福通保护小明王逃到安丰(今安徽寿县)后,受到张士诚的袭击,公元1
363年,刘福通在战斗中牺牲。北方起义军经过十二年的战斗,终于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2025 00:0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