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文化之中华上下五千年天天历史大高楼 哈哈哈哈哈

  [复制链接]
251#
 楼主| 发表于 18.2.2010 13:13:16 | 只看该作者
242 袁崇焕大战宁远

--------------------------------------------------------------------------------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
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是个很有才
能的将领,可是担任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的王化弼却认为熊廷弼出关,影响了他的地
位,千方百计阻挠熊廷贞的指挥。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向广宁进攻,王化贞带头逃进
关内。熊廷弼无法抵御,只好保护一些百姓退到山海关内。
    广宁失守,明王朝不分青红皂白,把熊廷弼和王化贞一起打进大牢。魏忠贤趁机向熊廷
弼敲榨勒索,要熊廷弼拿出四万两银子,才免他死罪。熊廷弼是个正派人,哪来这些钱,当
然拒绝。阉党就诬陷熊廷弼贪污军饷,把他处死。
    明王朝杀了熊廷弼,派谁去抵抗后金军呢?掌管军事的兵部衙门正在着急。恰恰在这个
时候,主事(官名)袁崇焕忽然失踪。衙门里的人找到他家里,家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去
向。过了几天,袁崇焕才回来,原来他看到国事危急,单独一个人骑着马到山海关外视察去
了。
    袁崇焕详细研究了关内外的形势,回来向兵部尚书孙承宗报告,并且说:“只要给我人
马军饷,我能负责守住辽东。”
    一些朝廷大臣正被后金的攻势吓破了胆,听袁崇焕自告奋勇,也都赞成让袁崇焕去试一
试。明熹宗批准给他二十万饷银,要他负责督率关外的明军。
    关外经过几年战争,一片荒凉,遍地都是死亡兵士的尸骨,加上冰天雪地,野兽横行,
环境十分艰苦。袁崇焕出关后,带着几个随从兵士,连夜在荒野上骑马奔驰,天没亮就到了
宁远(今辽宁兴城)的前屯。他在那里收容难民,修筑工事。那里的将士对袁崇焕的勇气和
毅力,没有一个不钦佩的。
    袁崇焕在关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决心派兵进驻宁远,在那里修筑防守工事,他把他
的主张报告朝廷后,立刻得到孙承宗的支持。
    袁崇焕在宁远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装备了各种火器、火炮。孙承宗还派了
几支人马分驻在宁远附近的锦州、松山等地方,声援宁远。
    袁崇焕号令严明,受到军民的爱戴。关外各地的商人听说宁远防守巩固,从四面八方拥
到宁远来。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转过来。
    正当孙承宗、袁崇焕守卫辽东有了进展的时候,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魏忠贤唆使阉党
说了孙承宗不少坏话,孙承宗被迫离职。
    魏忠贤排挤了孙承宗,派了他们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是个庸碌无能的家伙,
他一到山海关,就召集将领开会,说后金军太厉害,关外没法防守,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
海关内。
    袁崇焕坚决反对撤兵,他说:“我们好容易在关外站稳脚跟,哪能轻易放弃!”
    高第硬要袁崇焕放弃宁远。袁崇焕气愤地说:“我的职守是防守宁远,要死也死在那
里,决不后撤。”
    高第说不服袁崇焕,只好答应袁崇焕带领一部分明军留在宁远,却下命令要关外其他地
区的明军,限期撤退到关内。这道命令下得十分突然,各地守军毫无准备,匆匆忙忙地退
兵,把储存在关外的十几万担军粮丢得精光。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撤退的狼狈相,认为明朝容易对付,公元1626年,他亲自率领十
三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
    那时候,守在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明军都已经撤走,宁远城只剩下一万多兵士,处境十
分孤立。但是袁崇焕并不气馁。他咬破指头,写了一份誓死抗金的血书,给将士们看,并且
说了一番激励大家的话。将士们听了,都感动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一定跟着袁将军一起死
守宁远。
    接着,袁崇焕就命令城外百姓全部带了粮食、用具撤进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烧掉,叫后
金军队来了没有粮食和掩体。他向城里的官员分派了任务,有的管军粮供应,有的清查内
奸。他还发信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如果发现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要他们就地处斩。这几
道命令一下,宁远的人心都安定下来,大家除了一心一意守城杀敌之外,没有别的念头。
    过了二十来天,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气势汹汹地到了宁远城下。大批后金兵士头顶盾
牌,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明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是后金兵倒下一批,又来一
批。在这紧急的关头,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大炮,向后金军发射。炮声响处,只见
一团火焰,后金兵士被轰得血肉横飞,留下的也被迫后撤。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督战,集中大股兵力攻城。袁崇焕登上城楼瞭望台,沉着地监视
后金军的行动。直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他才命令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
炮。这一炮使后金军受到更大伤亡。正在后面督战的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退。
    袁崇焕听到敌人退兵,就乘胜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三十里,才得胜回城。
    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回到沈阳,跟他的部下说:“我从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
不克,没想小小的宁远城攻不下来。”他又气又伤心,加上伤势越来越重,拖了几天,就咽
了气。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2#
 楼主| 发表于 18.2.2010 13:13:29 | 只看该作者
243 皇太极施反间计

--------------------------------------------------------------------------------

    努尔哈赤受重伤死去以后,袁崇焕为了探听后金的动静,特地派使者到沈阳去吊丧。皇
太极对袁崇焕窝了一肚子的怨恨,但是因为后金刚打败仗,需要休整,再说也想试探一下明
朝的态度;所以,不但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还派使者到宁远去表示答谢。双方表面上缓和
下来,背地里都在加紧准备下一步的战斗。
    到了第二年,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明军。后金军分兵三路南下,先把锦州城包围
起来。袁崇焕料定皇太极的目标是宁远,决定自己留在宁远,派部将带领四千骑兵援救锦
州。果然,援兵还没出发,皇太极已经分兵攻打宁远。袁崇焕亲自到城头上督率将士守城,
用大炮猛轰后金军;城外的明军援军也和城里内外夹击,把后金军赶跑了。
    皇太极又把人马撤到锦州,但是锦州的明军守得严严实实,加上天气转暖,后金军士气
低落。皇太极只好退兵。
    袁崇焕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可是,魏忠贤阉党却把功劳记在自己名下,反而责怪袁崇焕
没有亲自救锦州是失职。袁崇焕知道魏忠贤有心跟他为难,只好辞职。
    公元1627年,昏庸的明熹宗死去,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就是明思宗,也叫崇祯帝
(崇祯是年号)。
    崇祯帝早就了解魏忠贤作恶多端,民愤太大。他一即位,就宣布了魏忠贤的罪状,把魏
忠贤充军到凤阳。魏忠贤自己知道活不成,走到半路上自杀了。
    崇祯帝惩办了阉党,又给杨涟、左光斗等人平反了冤狱,很想振作一番。许多大臣请求
把袁崇焕召回朝廷。崇祯帝接受了这个意见,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整个河北、
辽东的军事。崇祯帝还亲自召见袁崇焕,问他有什么计划。袁崇焕说:“只要给我指挥权,
朝廷各部一致配合,不出五年,可以恢复辽东。”
    崇祯帝听了十分兴奋,给袁崇焕一口尚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
    袁崇焕重新回到宁远,选拔将才,整顿队伍,军纪严明,士气振奋。东江总兵毛文龙作
战不力,虚报军功,不服从袁崇焕的指挥。袁崇焕使用尚方剑,把毛文龙杀了。
    皇太极打了败仗,当然不肯罢休,他知道宁远、锦州防守严密,决定改变进兵路线。他
作好一切准备,公元1629年十月,率领几十万后金军,从龙井关、大安口(今河北遵化
北)绕到河北,直扑明朝京城北京。
    这一着可出乎袁崇焕的意外。袁崇焕赶快出兵,想在半路上把后金军拦住,已经来不及
了。后金军乘虚而入,到了北京郊外。袁崇焕得到情报,心急火燎带着明军赶了两天两夜,
到了北京,没顾上休息,就和后金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别路明军,也陆续赶到,投入战斗。
    后金军突然进攻北京,引起了全城震动。崇祯帝更是急得心慌意乱,不知该怎么办才
好,后来听说袁崇焕带兵赶到,心才定了一些。他亲自召见袁崇焕,慰劳了一番。但是一些
魏忠贤的余党却散布谣言,说这次后金兵绕道进京,完全是袁崇焕引进来的,说不定里面还
有什么阴谋呢。
    崇祯帝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听了这些谣言,也有些怀疑起来。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
被金兵俘虏去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密告,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
出卖北京。这个消息简直像晴天霹雳,把崇祯帝惊呆了。
    原来,明朝有两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去以后,被关在金营里。有天晚上,一个姓杨的太
监半夜醒来,听见两个看守他们的金兵在外面轻声地谈话。
    一个金兵说:“今天咱们临阵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极)的意思,你可知道?”
    另一个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又说:“刚才我就看到皇上一个人骑着马朝着明营走,明营里也有两个人骑马过
来,跟皇上谈了好半天话才回去。听说那两人就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已经跟皇上有密约,眼
看大事就要成功啦……”
    姓杨的太监偷听了这番对话,趁看守他的金兵不注意,偷偷地逃了出来,赶快跑回皇
宫,向崇祯帝报告。崇祯帝听了也信以为真。他哪里知道,这个情报完全是假的。两个金兵
的谈话是皇太极预先布置的。
    崇祯帝命令袁崇焕马上进宫。袁崇焕接到命令,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匆忙进了宫。
崇祯帝拉长了脸,责问说:“袁崇焕,你为什么要擅自杀死大将毛文龙?为什么金兵到了北
京,你的援兵还迟迟不来?”
    袁崇焕不禁怔了一下,这些话都是从哪儿说起?他正想答辩,崇祯帝已经喝令锦衣卫把
袁崇焕捆绑起来,押进大牢。
    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忠心为国,觉得事情蹊跷,劝崇祯帝说:“请陛下慎重考虑
啊!”
    崇祯帝说:“什么慎重不慎重?慎重只会误事。”
    崇祯帝拒绝大臣的劝告,一些魏忠贤余党又趁机诬陷。到了第二年,崇祯帝终于下令把
袁崇焕杀害。
    皇太极用反间计除了对手袁崇焕,退兵回到盛京。打那以后,后金越来越强大。到了公
元1635年,皇太极把女真改称满洲:又过了一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叫清。这
就是清太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3#
 楼主| 发表于 18.2.2010 13:13:40 | 只看该作者
244 徐霞客远游探险

--------------------------------------------------------------------------------

    当明王朝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在江阴地方有个青年,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
试、谋求做官,却立志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奥秘。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
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他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一类书籍、图册。在私塾
读书的时候,老师督促他读儒家经书,他往往背着老师,把地理书放在经书下面偷看,看到
出神的时候,禁不住眉飞色舞。
    十几岁那年,他的父亲死去,他决心亲自到名山大川去游历考察一番。但是他想到母亲
年纪老了,家里没人照顾,没敢提这件事。
    他的心事毕竟被母亲觉察到了。当母亲了解到他有这样的愿望,跟他说:“男儿志在四
方,哪能为了我留在家里,做篱笆下的小鸡、马圈里的小马呢!”母亲为他准备行装,还给
他缝制了一顶远游冠。有了母亲的热情支持,徐霞客远游的决心更坚定了。
    徐霞客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开始离家外出游历。他先后游历了太湖、洞庭山、天台山、
雁荡山、泰山、武夷山和北方的五台山、恒山等名山。每次游历回家,他跟亲友谈起各地的
奇风异俗和游历中的惊险情景,别人都吓得说不出话来,他母亲却听得津津有味。
    后来,老母亲死了,徐霞客就把他全副精力扑在游历考察的事业上。在他五十岁那年,
他开始了一次路程漫长的旅行。他化了整整四年时间,游历了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
省,一直到我国边境腾冲。他跋山涉水,到过许多人迹不到的地方,攀登悬崖峭壁,考察奇
峰异洞。有一次他在腾越经过一座高耸的山峰,发现悬崖上有一个岩洞,根本没路可通。他
冒着生命危险,像猿猴一样爬上了悬崖,终于到达了洞口。
    又有一次,他在湖南茶陵,听说当地有个麻叶洞,洞里有神龙或者精怪,不是有法术的
人,都不敢进洞。徐霞客不信神怪,他出了高价雇个当地人当向导,进洞考察。正要进洞的
时候,向导问他是什么人,当他知道徐霞客是个普通读书人的时候,向导吓得直往后退,
说:“我以为您是什么法师,才敢跟您一起进洞,原来是个读书人,我才不冒这个险呢。”
    徐霞客并不罢休,带着他的仆人举起火把进洞。村里的百姓听到有人进洞,都拥到洞口
来看热闹。徐霞客在洞里考察了很久,一直到火把快烧完才出来。围在洞口的百姓看他们安
全出洞,都十分惊奇:说:“我们等了好久,以为你们一定给妖精吃了呢。”
    徐霞客漫游西南的时候,除了随身的一个仆人外,还有一个名叫静闻的和尚和他们作
伴。有一次,他们在湘江乘船的时候,遇到了强盗,他们的行李财物被抢劫一空,静闻和尚
因为受伤,在半路上死去。到最后,连他随身的仆人也离开他逃走了。但是这些挫折都没有
动摇他探索自然的决心。
    徐霞客在旅途中,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把当天见到的听到的都详细记录,即使在荒山野
林里露宿的日子,也总是在篝火旁,伏在包袱上坚持写日记。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
后,留下了大量日记,这实际上是他的地理考察记录。经过他的实地考察,纠正了过去地理
书上记载的错误,发现了过去没人记载过的地理现象。像古代地理书上说岷江是长江的上
游,徐霞客经过考察,弄清楚长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又像他在云南腾冲打鹰山考察
的时候,发现了那里曾经发生火山爆发的遗迹,他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岩溶现象,在桂林
七星岩,他对那里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乳等地形,进行详细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
早研究岩溶现象的记录。后来,人们把他的日记编成一本《徐霞客游记》。这部书不但是我
国古代地理学上宝贵文献,还称得上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呢!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楼主| 发表于 18.2.2010 13:13:51 | 只看该作者
245 闯王李自成

--------------------------------------------------------------------------------

    崇祯帝即位的第二年,公元1628年,陕西闹了一场大饥荒。老百姓没粮吃,连草根
树皮也掘光了,只好吃山上的泥土。但是一些地方官吏,照样催租逼税,叫老百姓没法忍受
下去。陕西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
    这年冬天,明王朝从甘肃调了一支军队到北京去。这支军队开到金县(今陕西榆林),
兵士们领不到饷,闹到县衙门去。带兵的将官出来弹压,有个年轻兵士气愤地站出来,带领
兵士们把将官和县官杀了。这个兵士就是李自成。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
武艺。后来,父亲死了,家境穷困,李自成到银川驿站里去当马夫。他待人热情,驿卒们也
挺爱戴他。
    李自成的家一向担负代官府收租税的差使。米脂连年收成不好,农民拿不出租税。当地
有个姓艾的大地主,乘机放高利贷,想在农民身上盘剥。李自成看大家交不起租税,就自己
一个人借了债把税交了。过了一段时间,姓艾的地主逼李自成还债,李自成还不起,姓艾的
就唆使官府把他抓起来打得半死,还锁上镣铐,把他放在太阳底下晒,不让吃东西。百姓和
驿卒向县官恳求把李自成放在树荫下,让他吃点东西,县官也不答应。这一下把群众激怒
了,大家一哄而上,砸开李自成身上的镣铐,带着李自成一起逃出米脂,到甘肃当了兵。
    这一回,李自成在金县杀了将官,带着几十个兵士一起投奔王左挂领导的农民军,当上
一名头领。
    明王朝派出的总督杨鹤看到起义军越来越多,十分害怕。他一面派兵镇压,一面采用高
官厚禄招降农民军将领。王左挂禁不住诱惑,动摇投降了。李自成不得不另找队伍。后来,
他打听到高迎祥领导一支队伍起义,自称“闯王”,就决心投奔高迎祥。
    高迎祥听到李自成带兵来投奔,十分高兴,马上叫他担任一个队的将官,大家把他叫做
闯将。
    高迎祥和别的起义军联合起来,转战山西、河北等五个省,声势越来越大。官军到处围
剿,遭到失败。最后,崇祯帝恼羞成怒,调动了各省官军,想把各路起义军全部包围,一口
吃掉。
    为了对付官军围剿,高迎祥约了十三家起义军的大小头领在荥阳开会,商量对策。
    荥阳大会上,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敌人兵力太强,不如打回陕西老家避一避再说;
也有的不同意,但是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这时候,李自成站了起来说:“一个兵士肯拼
命,也能奋战一下;我们有十万大军,敌人能拿我们怎么样?”
    高迎祥赞许地说:“依你的意思,该怎么办?”
    李自成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起义军应该分成几路,分头出击,打破敌人的围剿。大
家听了,都觉得李自成说得有理。经过一番商量,十三家起义军分成六路。有的拖住敌军,
有的流动作战。高迎祥、李自成和另一支由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向东打出包围圈,直取江淮
地区的凤阳。
    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明太祖死后,那里成为明朝的中都。农民军出击凤阳,就
是要打击明王朝的气焰。
    高迎祥、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一路进军,势如破竹,不到十天,就打下了凤阳,把明朝
皇帝的祖坟和朱元璋做过和尚的皇觉寺一把火烧了。这一着真的震动了明王朝朝廷,崇祯帝
听到这消息,又急又气,下令把凤阳巡抚处死。
    高迎祥和李自成又带兵回到陕西,来回打击官军,叫明朝的官员手忙脚乱,狼狈不堪。
崇祯帝和地方大臣都把高迎祥的队伍看成眼中钉,千方百计要消灭他们。有一次,高迎祥带
兵进攻西安。陕西巡抚孙传庭在盩厔(今陕西周至)的山谷里埋下伏兵拦击。高迎祥没有防
备,经过一场激战,被捕牺牲。
    李自成带领留下的队伍杀了出来。将士们失去了主帅,心里十分沉痛。大伙认为闯将李
自成是高迎祥最信任的将领,加上他的武艺高强,打仗勇敢,就拥戴他接替高迎祥,做了闯
王。打那以后,李闯王的名声就在远近传开了。
    李闯王的威名越高,越引起明王朝的害怕和仇恨。崇祯帝命令总督洪承畴、巡抚孙传庭
专门围剿李自成。李自成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但是因为起义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和李自成的足
智多谋,多次冲破官军的包围圈,活跃在四川、甘肃、陕西一带,打击官军。
    在这个困难的时刻,另两支起义军的首领张献忠、罗汝才都接受明朝招降,李自成手下
的将领也有人叛变。这使李自成的处境增添了困难。
    公元1638年,李自成从甘肃转移到陕西,准备打出潼关去。洪承畴、孙传庭事先探
听到起义军的动向,在潼关附近的崇山峻岭中,布置了三道埋伏线,故意让开通向潼关的大
路,引诱李自成进入他们的包围圈。
    李自成中了敌人的计。当他带领起义军浩浩荡荡开到靠近潼关的山谷地带的时候,两面
高山里杀出了大批明军。他们依仗人多和地势有利,向起义军发起一次次冲击。起义军经过
几天几夜的搏斗,几万名战士在战斗中牺牲,队伍被打散了。
    李自成和他的部将刘宗敏等十七个人打退了大批敌人才冲出重重包围。他们翻山越岭,
克服了重重困难,到了陕西东南的商洛山区,隐蔽起来。
    明军占领了潼关,派出大批侦骑,搜捕李自成,搜了几个月,毫无信息。后来听有人传
说,李自成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已经死去,明军才放松了搜捕。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
 楼主| 发表于 18.2.2010 13:14:04 | 只看该作者
246 卢象昇战死巨鹿

--------------------------------------------------------------------------------

    当李自成等十八人正在商洛山区休整的时候,明朝东北边境的形势越来越紧张。自从熊
廷弼、袁崇焕被冤杀以后,明朝在东北没有得力将材。后金军曾一再派兵进关,掠杀人口和
牲畜。公元1638年,清太宗派亲王多尔衮(音gǔn)等率领大军第四次远征。清军直
达北京外围,京城形势危急。明王朝内部意见分歧,有的主张抵抗,有的主张讲和。崇祯帝
也拿不定主意,一面号召全国兵马援救京师:一面又让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宦官高起潜秘密派
人去东北找清朝试探求和。他听说总督宣府大同地区军事的卢象昇是个将材,就把卢象昇召
到京城,命令他总督全国援兵。
    卢象昇到了北京,崇祯帝立刻召见,问他该怎样对付清军进攻。卢象昇早就听说朝廷正
在秘密议和,他直截了当对崇祯帝说:“陛下要臣督师,臣只知道打仗,不知道别的。”
    崇祯帝听得话里有刺,很不高兴地说:“议和是一些大臣的议论。朝廷从没讲过要
和。”他要卢象昇跟杨嗣昌去商量对付清军的办法。
    杨嗣昌对卢象昇阻挠他的和议,心里恼恨,让高起潜担任总监,把各路来的四万援兵分
成两半,一半由高起潜指挥。
    这样,卢象昇名义上是统帅,实际上只掌管两万兵马。
    清军分八路进军,长驱直入。一路打到高阳,原来支持袁崇焕的兵部尚书孙承宗已经告
老在家,听到清军打来,带领全家十几口上城抵抗。高阳城被清兵攻破,孙承宗全家都壮烈
牺牲。
    卢象昇带兵开到保定,正在抵抗清兵,崇祯帝却听信杨嗣昌的诬告,责备卢象昇指挥不
当,撤了他的职,要他戴罪立功。杨嗣昌还把卢象昇仅有的二万人马又分出一半给别的将领
管辖。卢象昇到了巨鹿,兵力只留下五千。那时候,高起潜带领的人马就驻在离巨鹿只有五
十里的地方,卢象昇派人向高起潜求援,却遭到高起潜的拒绝。
    卢象昇孤军作战,十分困难,由于杨嗣昌的破坏,粮饷也接济不上,将士们饿得发慌。
一天早晨,卢象昇走出营门,向四周将士作揖说:“我们受国家的恩,只怕不能为国牺牲,
不要怕活不了。”将士们听了,个个感动得掉泪。
    卢象昇把五千残兵分成三路,命令将军虎大威、杨国柱分别率领左右军,他自己带领中
军,和清兵激战了一阵,杀退了一批清兵。
    到了那天半夜,明营四周响起了觱篥(音bì lì古代一种管乐器)声,几万清军骑
兵把明军围得水泄不通。虎大威带兵突围,被清兵压了回来。卢象昇大声喊道:“虎将军,
我们为国尽忠的时刻到了!”
    将士们齐声响应,喊杀声震天动地,战斗从早上一直到晚上,卢象昇身上中了四箭,受
了三处刀伤,杀得像血人儿一样。他还拼命格斗,杀了十几名清兵,终于倒下。
    高起潜没等卢象昇那边战斗结束,早就拔营逃走。多尔衮率领清军一直打到山东济南,
带了大批战利品,才撤回关外。
    清太宗几次伐明,每天都打了胜仗,但没有在中原立足,主要是宁远、锦州等关外重镇
还在明军手里,怕孤军深入,后路有被切断的危险。在第四次退兵以后,清太宗才决心先攻
锦州。
    公元1641年,清军围攻锦州,崇祯帝派蓟辽总督洪承畴,带领十三万人马援救锦
州。明军才到松山,清太宗又亲自率领大军包围松山,断绝明军的粮道。到了第二年,松山
城被攻破,洪承畴被俘,锦州守将听到松山失陷,也投降了。
    洪承畴被押解到了盛京,清太宗派人劝降。一开始,洪承畴表现得很坚决,不管怎么劝
说,他都不答理。过了几天,清太宗亲自去看望,还向洪承畴问寒问暖,把自己的貂皮大氅
解下,披在他的身上。洪承畴腿一软,跪下投降了。
    清太宗收服了洪承畴,十分高兴,赏了金银财宝不算,还演戏奏乐,表示庆贺。清军将
领对太宗这样重视洪承畴,想不通,清太宗对将领们说:“大家风里来雨里去,天天打仗,
为的是什么?”
    将领们说:“还不是为了想夺取中原?”
    清太宗笑着说:“我们要进中原,好比瞎子走路,现在找到个带路人,我怎么不高兴。”
    松锦大战以后,山海关以北,全被清军控制。清兵要进中原,只差宁远和山海关大门
了。正当清太宗雄心勃勃,想攻打山海关的时候,他突然得病死去。他的年才六岁的儿子福
临即位,这就是清世祖,又称顺治帝。顺治帝年幼,由他的叔父、亲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
政。几乎在同一个时候,关内的形势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楼主| 发表于 18.2.2010 13:14:34 | 只看该作者
247 张献忠奇袭襄阳

--------------------------------------------------------------------------------

    公元1639年五月,张献忠在湖北谷城再一次起义。原来,张献忠曾经在谷城接受明
朝的招安,并不是真心投降,而是暗暗积蓄兵力,准备再起。明朝将领发现张献忠的意图,
准备派兵镇压。张献忠先发制人,在谷城杀掉明朝县令,焚毁了官衙,重新打起了起义的旗
号。不久,罗汝才也起兵响应。
    明朝总兵左良玉派兵进攻,被张献忠打得一败涂地,只留下几百残兵败将逃回,气得崇
祯帝把主帅熊文灿和总兵左良玉都革了职务,另派兵部尚书杨嗣昌到湖广围攻张献忠。
    杨嗣昌带了崇祯帝的尚方宝剑,率领了十万人马,耀武扬威到了襄阳。他派左良玉等将
领把起义军四面包围起来。张献忠转移到玛瑙山的时候,由于起义军队伍里混进了奸细,起
义军陷入敌人包围圈里,被左良玉军打败,损失了大量金银、战马。张献忠的妻子、儿子也
被俘虏。
    张献忠带了一千名骑兵,从湖北转移到四川。杨嗣昌跟踪追击,把他的行辕迁到重庆,
准备在四川消灭起义军。
    杨嗣昌在四川到处张榜,说有谁能抓住张献忠,赏给黄金万两,还封他侯爵。哪知道第
二天,在杨嗣昌的行辕里,发现了许多标语,上面写着:“有能斩杨嗣昌头的,赏银三钱。”
    杨嗣昌派出大批官军到处追剿起义军,张献忠起义军却是忽东忽西,叫官军捉摸不定,
一直到第二年正月,官军才在开县追上起义军。当明军将领猛如虎、刘士杰拖着疲劳不堪的
兵士赶到,张献忠的起义军绕到背后,从山上呐喊着冲了下来,官军全部崩溃,刘士杰被
杀,猛如虎好容易逃脱。起义军杀退敌人,在营里拍手唱歌:“前有邵巡抚(指四川巡抚邵
捷春),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指监军廖大亨),不战随我行;
    好个杨阁部(指杨嗣昌),离我三尺路。”
    这支歌谣传到明军那里,使杨嗣昌听了哭笑不得。公元1641年,张献忠发现杨嗣昌
把重兵都放到四川,襄阳兵力空虚,就摆脱明军,突然带兵离开四川,往东转移,一天一夜
急行三四百里,把杨嗣昌大军远远甩在后边。到了湖北当阳,遇到另一支明军堵截,张献忠
把罗汝才留在当阳,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直奔襄阳。
    杨嗣昌在重庆得到消息,连忙派使者赶到襄阳,命令襄阳明军严密防守。哪里知道使者
走在半路上,被起义军发现抓了起来。起义军在使者身上搜到了令牌、文书,上面盖着杨嗣
昌行辕的大印。张献忠把他的义子李定国叫来,叫他打扮为杨嗣昌使者,带了几名“随从”
和令牌、文书,混进襄阳城去。
    李定国带了公文、令牌,来到襄阳城边,正是夜色朦胧的时候。他在城门外向守军喊
话,守城明兵听说是杨阁部派来的使者,验过令牌、文书,也没有怀疑,把李定国和随从兵
士放进了城。
    当天晚上,混进襄阳的起义军兵士在城里好几处放火,全城的百姓从睡梦里惊醒,发现
到处火光冲天,全城大乱。在混乱中,起义军打开城门,大队人马赶到,官军要想抵抗也来
不及了。
    起义军进城以后,一面派人打开监狱,救出被俘的起义兵士和家属;一面直奔襄王府,
活捉了襄王朱翊铭。
    张献忠坐在襄王府大堂,派兵士把朱翊铭押上堂来。朱翊铭吓得直打哆嗦,跪在地上求
饶。
    张献忠说:“我不要别的,只要借你的头派个用场。”
    朱翊铭听说要杀他,吓得捣蒜似地磕头,说:“我宫里有金银宝器,听凭千岁搬用,只
求饶命。”
    张献忠哈哈大笑,说:“我进了襄阳,你的金银财宝有什么法子叫我不搬?不过,你不
把头借给我,那杨嗣昌还死不了呢!”
    说着,吆喝一下,把朱翊铭拉下堂去杀了。
    张献忠占了襄阳,缴获了杨嗣昌储存在那里的大批粮饷,兵器,又把襄王府金库里的十
几万两银子分发给当地的饥民,百姓听说处决了罪恶累累的襄王,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
    张献忠攻破襄阳的消息传到了四川,把杨嗣昌惊呆了。他处心积虑布置的围攻起义军的
计划全部破产,特别是张献忠在他眼皮底下,来个突然袭击,使一个藩王丧了命。怎么向崇
祯帝交代?
    杨嗣昌丧魂落魄地从四川窜到湖北,刚到沙市,又听到一个消息,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
离开商洛山区,重振旗鼓,趁河南兵力空虚的时候,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这一来,
杨嗣昌更是又惊又害怕,他想来想去,没有出路,只好自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楼主| 发表于 18.2.2010 13:14:52 | 只看该作者
248 李岩和红娘子

--------------------------------------------------------------------------------

    李自成离开商洛,到河南的时候,河南正发生一场大旱灾,成千上万饥民到处流亡。李
自成一到河南,饥民听到李闯王出山的消息,纷纷前来投奔。
    有一天,一群饥民拥着一个读书人模样的青年来找闯王。李自成询问来历,知道那青年
名叫李岩(又名李信),刚被大家从河南杞县牢里救出来。
    李岩本来是杞县地方一户富户人家的儿子。前几年,当地灾荒闹得凶,好多农民断了
粮。李岩拿出家里的一些粮食,接济断粮的穷人。对于一个富户子弟来说,这样做是少见的。
    所以,穷人们觉得李岩为人不错,称呼他“李公子”。
    杞县连年灾荒,穷人已经苦得过不了日子。但是,县官照样派差役向穷人逼税逼债。李
岩怕逼出事来,去见姓宋的县官,劝他暂时停止征税,还希望他拨出一部分官粮借给饥民。
    县官对李岩说:“上司向地方派军饷,催得紧。我不问他们要税要租,拿什么交帐。再
说,官仓里的粮食早就空了,拿什么借给饥民。要借,只有请你们几家富户人家出粮了。”
    李岩见县官不答应,回到家,打开自家的粮仓,把二百多石粮食拿出来让饥民分了。
    闹饥荒的百姓见李公子肯捐粮,很高兴。但是受灾的百姓多,光李家捐粮也不顶事。有
人想个主意,聚集几十个人到别的富户人家去请愿,要他们学李家的样儿。
    那些富户人家不但不同意,反而向上门的饥民瞪白眼,说家里根本没粮。饥民一气之
下,闹了起来,冲进一个富户的粮仓,把他家的粮食分了。
    富户们发了慌,纷纷向县官哭诉。县官说:“这不是反了吗?”立刻派了几名差役拿着
他的令牌前去制止,还扬言说,如果再聚众要挟,一定要重办。饥民们正在气头上,哪怕你
县官硬压。他们揪住差役,把令牌扔在地上,砸得粉碎,还拥到县衙门前,嚷嚷说:“我们
没有粮,早晚得饿死,不如跟你们拼了吧。”
    县官一听饥民要暴动,吓得躲在县衙里不敢出来。他一想,还是李岩跟饥民有点来往,
就赶快派人把李岩找来,请他想个办法。
    李岩说:“你要不出乱子,只有赶快停止逼债,劝富户人家捐粮。”
    县官没办法,只好勉强答应。聚集在县衙外的饥民听说李岩已经说服县官捐粮,才平息
了气愤。有人说:“大伙先回去吧。要是过几天再不见他们拿出粮来,再找他们算账!”
    哪料饥民一散,县令就翻悔了。他想,不向饥民逼税,虽然解了眼前的急,可上司催起
来怎么办,自己的乌纱帽还保得住?他左思右想,就恨起李岩来,认为现在饥民闹得这样
凶,全是那姓李的惹出来的。他立刻叫个办案的师爷写了一份公文给上司,诬告李岩收买民
心,想要造反。
    这消息泄漏了出来,人们都替李岩担心。附近林子里,有一支农民起义队伍,带头的青
年女子,是江湖上卖艺的,人们叫她红娘子。红娘子平时听到李岩捐粮救灾的事,十分钦
佩,现在听说李岩有遭害的危险,就到李岩家里,把李岩带到林子里躲避。
    李岩开始并没弄清红娘子的本意,后来一听红娘子要把他留下,参加起义队伍,就不愿
意。没多久,从红娘子那里偷偷地跑了回来。
    李岩一回家,那如狼似虎的差役早就带着脚镣手铐等着他,一见李岩,就七手八脚把他
铐了起来,带回县衙审问。
    杞县的百姓听到李岩被捕,说:“李公子坐牢,咱们难道能眼睁睁看他受苦不去救他?”
    红娘子听到消息,也带着队伍来了。一大群饥民跟着她,拿刀的拿刀,使棒的使棒,一
起攻打县衙门。
    县官和差役一看起义队伍人多势大,料想抵挡不住,都溜走了。红娘子和饥民一起,打
开牢监,把李岩救了出来。
    到了这步田地,李岩觉得回家也没有出路,才听从红娘子的劝告,跟起义的饥民一起投
奔李闯王。
    李自成弄清了李岩的情况,知道李岩虽然是富户人家出身的读书人,也是个受迫害的;
再说,起义军正需要找个谋士,就把李岩留在营里。李岩也早就知道李自成是个很有抱负的
英雄,也就一心一意帮李自成推翻明王朝。
    起义军队伍壮大以后,李自成着手整顿部队,严肃纪律,还接受李岩的建议,提出“均
田免赋”(“赋”就是税收)的口号。李岩派出一批起义兵士打扮成商人模样,混进官军占
领的城里,逢人就宣传:“李闯王带的队伍是挺讲纪律的,不杀人也不抢东西。”人们对官
军的杀人抢劫,早就恨透了。现在听说李闯王的队伍纪律严明,自然向着李闯王了。当地的
农民还传唱着一些歌谣,也是李岩编的: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一升的十分之一),近来贫汉难求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
    李自成的起义军受到人民的支持,在杀死福王朱常洵之后,又在河南接连打了几个大胜
仗。公元1643年,李自成攻破潼关,打死明朝督师、兵部尚书孙传庭,没多久就占领了
西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楼主| 发表于 18.2.2010 13:15:03 | 只看该作者
249 吴三桂借清兵

--------------------------------------------------------------------------------

    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率领一百万
起义将士,渡过黄河,分两路进攻北京。两路大军势如破竹,到了这年三月,就在北京城下
会师。城外驻守的明军最精锐的三大营全部投降。
    起义军猛攻北京城。第二天晚上,崇祯帝登上煤山(在皇宫的后面,今北京景山)上往
四周一望,只见火光映天,知道形势危急,跑回宫里,拼命敲钟,想召集官员们来保护他。
等了好久,连个人影儿都没有。这时候,他才知道末日到来,又回到煤山,在寿皇亭边一棵
槐树下上吊自杀。统治中国二百七十七年的明王朝,宣告灭亡。
    大顺起义军攻破北京,大将刘宗敏首先率领队伍进城,接着,大顺王李自成头戴笠帽,
身穿青布衣,跨着骏马,缓缓地进了紫禁城。北京的百姓像过节一样,张灯结彩欢迎起义军。
    大顺政权一面出榜安民,叫大家安居乐业;一面严惩明王朝的皇亲国戚、贪官污吏。李
自成派刘宗敏和李过,勒令那些权贵交出平时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赃款,充当起义军的军
饷,拒绝交付的处重刑。少数民愤大的皇亲国戚被起义军抓起来杀头。
    有个大官僚吴襄,也被刘宗敏抄了家产,并且逮捕起来追赃。有人告诉李自成说,吴襄
的儿子吴三挂是明朝的山海关总兵,手下还有几十万大军。如果把吴三桂招降了,岂不是解
除了大顺政权一个威胁。
    李自成觉得这个主意很有道理,就叫吴襄给他儿子写信,劝说他向起义军投降。
    吴三桂原来是明朝派到关外抗清的,驻扎在宁远一带防守。起义军逼近北京的时候,崇
祯帝接连下命令要吴三桂带兵进关,对付起义军。吴三桂赶到山海关,北京已被起义军攻
破。过了几天,吴三桂收到吴襄的劝降信,倒犹豫起来。向起义军投降吧,当然是他不愿意
的;要不投降吧,起义军勇猛善战,兵力强大,自己不是他们的对手。再说,北京还有他的
家属财产,也舍不得丢掉。既然李自成来招降,不如到北京去看看情况再说。
    吴三桂带兵到了滦州,离北京越来越近,就遇到一些从北京逃出来的人。吴三桂找来一
问,开始,听说他父亲吴襄被抓,家产被抄,已经恨得咬牙切齿;接着,又听说他最宠爱的
歌姬陈圆圆也被起义军抓走,更是怒气冲天,立刻下令退回山海关,并且要将士们一律换上
白盔白甲,说是要给死去的崇祯帝报仇。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拒绝投降,决定亲自带二十多万大军,进攻山海关。吴三桂本来就害
怕农民军,听到这消息,吓得灵魂出窍。他也顾不了什么民族气节,写了一封信,派人飞马
出关,请求清朝帮助他镇压起义军。
    清朝辅政的亲王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的求救信,觉得机会来到,立刻回信同意。接着,他
亲自带着十几万清兵,日夜不停地向山海关进兵。
    清军到了山海关下,吴三桂已经迫不及待地带着五百个亲兵出关迎接多尔衮。他见了多
尔衮,卑躬屈膝地哀求多尔衮帮他报仇。多尔衮自然顺水推舟地答应。吴三桂把多尔衮请进
关里,大摆酒宴,杀了白马乌牛,祭拜天地,订立了同盟。
    李自成大军从南面开到山海关边。二十多万起义军,依山靠海,摆开浩浩荡荡的一字
阵,一眼望不到边。老奸巨猾的多尔衮从城头望见起义军阵容坚强,料想不容易对付,就让
吴三桂打先锋,叫清军埋伏起来,自己和几名清将远远躲在后面的山头观战。
    战斗开始了,李自成骑着马登上西出指挥作战。吴三桂带兵一出城,起义军的左右两翼
合围包抄,把吴三桂和他的队伍团团围住。明兵东窜西突,冲不出重围;起义军个个血战,
喊杀声震天动地。
    正在双方激烈战斗的时候,不料海边一阵狂风,把地面上的尘沙刮起,一霎时,天昏地
黑,对面见不到人。多尔衮看准时机,命令埋伏在阵后的几万清兵一起出动,向起义军突然
袭击。起义军毫无防备,也弄不清是哪儿来的敌人,心里一慌张,阵势也就乱了。直到风定
下来,天色转晴,才看清楚对手是留着辫子的清兵。
    李自成在西山上发现清兵已经进关,想稳住阵脚,指挥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只好传令
后撤。多尔衮和吴三桂的队伍里外夹击,起义军遭到惨重失败。
    李自成带领将士边战边退。吴三桂仗着清兵的势,在后面紧紧追赶。起义军回到北京,
兵力已经大大削弱。
    李自成回北京后,在皇宫大殿里举行即位典礼,接受官员的朝见。第二天一清早就率领
起义军,离开北京,向西安撤退。
    李自成离开北京的第三天,多尔衮带领清兵,耀武扬威地开进北京城。公元1644年
十月,多尔衮把顺治帝从沈阳接到北京,把北京作为清朝国都。打那时候起,清王朝就开始
在中国建立了它的统治。
    第二年,清朝分兵两路攻打西安。一路由阿济格和吴三桂、尚可喜率领,一路由多铎
(音duó)和孔有德率领。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在潼关抗击清军,经过激烈战斗,终于被迫
放弃西安,向襄阳转移。过了几个月,农民军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遭到当地地主武装袭
击,李自成战败牺牲。
    李自成退出北京后,张献忠在四川称帝,国号大西,继续抗击清军。到公元1647
年,清军进四川,张献忠在川北西充的凤凰山的一场战斗中,中箭死去。这样明朝末年的两
支主要起义军都失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楼主| 发表于 18.2.2010 13:15:14 | 只看该作者
250 史可法死守扬州

--------------------------------------------------------------------------------

    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的消息传到明朝陪都南京,南京的大臣们一片慌乱。他们立了一
个逃到南方的皇族、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在南京建立了一个政权,历史上把它叫做南明,把
朱由崧称为弘光帝。
    弘光帝朱由崧是个迷恋酒色、极端荒唐的人。凤阳总督马士英和一批魏忠贤的余党利用
弘光帝昏庸,操纵了南明政权。弘光帝和马士英根本没想抵抗清兵,却过起荒淫作乐的生活
来。
    南明政权的兵部尚书史可法,本来不赞成让朱由崧做皇帝,为了避免引起内部冲突,才
勉强同意。弘光帝即位以后,史可法主动要求到前方去统率军队。
    那时候,长江北岸有四支明军,叫做四镇。四镇的将领都是骄横跋扈的人。他们割据地
盘,互相争夺,放纵兵士残杀百姓。史可法在南方将士中威信高,他到了扬州,那些将领不
得不听他的号令。史可法亲自去找那些将领,劝他们不要自相残杀;接着,又把他们分配在
扬州周围驻守,自己坐镇扬州指挥。大家就称呼他史督师。
    史可法做了督师,以身作则,跟兵士同甘共苦,受到将士们的爱戴。这年大年夜,史可
法把将士都打发去休息,独自留在官府里批阅公文。到了深夜,他感到精神疲劳,把值班的
厨子叫了来,要点酒菜。
    厨子回报说:“遵照您的命令,今天厨房里的肉都分给将士去过节,下酒的菜一点也没
有了。”
    史可法说:“那就拿点盐和酱下酒吧。”
    厨子送上了酒,史可法就靠着几案喝起酒来。史可法的酒量本来很大,来到扬州督师
后,就戒酒了。这一天,为了提提精神,才破例喝了点。一拿起酒杯,他想到国难临头,又
想到朝廷这样腐败,心里愁闷,边喝酒边掉热泪,不知不觉多喝了几盅,带着几分醉意伏在
几案上睡着了。
    第二天一清早,扬州文武官员依照惯例到督师衙门议事,只见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大家
不禁奇怪,因为督师平常都是起得极早的。后来,有个兵士出来,告诉大家说:“督师昨晚
喝了酒,还没醒来。”
    扬州知府任民育说:“督师平日操劳过度,昨夜睡得这么好,真是难得的事。大家别去
惊动他,让他再好好休息一会吧。”他还把打更的人找来,要他重复打四更的鼓(打四更
鼓,表示天还没亮)。
    史可法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侧耳一听,打更人还在打四更,不禁勃然大怒,把兵士
叫了进来说:“是谁在那里乱打更鼓,违反我的军令。”兵士把任民育吩咐的话说了,史可
法才没话说,赶快接见官员,处理公事。
    打那天起,史可法下决心不再喝酒了。
    没多久,清军在多铎带领下,大举南下。史可法指挥四镇将领抵抗,打了一些胜仗。可
是南明政权内部却起了内讧。驻守武昌的明军将领左良玉为了跟马士英争权,起兵进攻南
京。马士英害怕得要命,急忙将江北四镇军队撤回,对付左良玉,还用弘光帝名义要史可法
带兵回南京保护他。
    史可法明知道清军压境,不该离开。但是为了平息内争,不得不带兵回南京,刚过长
江,知道左良玉已经兵败。他急忙回江北,清兵已经逼近扬州。
    史可法发出紧急檄文,要各镇将领集中到扬州守卫。但是过了几天,竟没有一个发兵来
救。史可法知道,只有依靠扬州军民,孤军奋战了。
    清军到了扬州城下,多铎先派人到城里向史可法劝降,一连派了五个人,都被史可法拒
绝。多铎恼羞成怒,下令把扬州城紧紧包围起来。
    扬州城危急万分,城里一些胆小的将领害怕了。第二天,就有一个总兵和一个监军背着
史可法,带着本部人马,出城向清军投降。这一来,城里的守卫力量就更薄弱了。
    史可法把全城官员召集起来,勉励他们同心协力,抵抗清兵,并且分派了守城的任务。
他分析一下形势,认为西门是最重要的防线,就亲自带兵防守西门。将士们见史可法坚定沉
着,都很感动,表示一定要和督师一起,誓死抵抗。
    多铎命令清兵没日没夜地轮番攻城。扬州军民奋勇作战,把清兵的进攻一次次打回去。
清兵死了一批,又来了一批,形势越来越危急了。
    多铎下了狠心,开始用大炮攻城。他探听到西门防守最严,又是史可法亲自防守,就下
令炮手专向西北角轰击。炮弹一颗颗在西门口落下来,城墙渐渐塌下,终于被轰开了缺口。
    史可法正在指挥军民堵缺口,大批清军已经蜂拥着冲进城来。史可法眼看城已经没法再
守,拔出佩刀往自己脖子上抹。随从的将领们抢上前去抱住史可法,把他手里的刀夺了下
来。史可法还不愿走,部将们连拉带劝地把他保护出小东门。这时候,有一批清兵过来,看
见史可法穿的明朝官员的装束,就吆喝着问他是谁。
    史可法怕伤害别人,就高声说:“我就是史督师,你们快杀我吧!”
    公元1645年四月,扬州城陷落,史可法被害。
    多铎因为攻城的清军遭到很大伤亡,心里恼恨,竟灭绝人性地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大屠
杀延续了十天才结束。历史上把这件惨案称作“扬州十日”。
    大屠杀之后,史可法的养子史德威进城寻找史可法的遗体。因为尸体太多,天热又都腐
烂了,怎么也认不出来,只好把史可法生前穿过的袍子和用过的笏板,埋葬在扬州城外的梅
花岭上。这就是到现在还保存的史可法“衣冠墓”。
    扬州失守后几天,清军攻破南京。南明政权的官员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弘光政权
被消灭了。
    清兵继续南下,还颁布一道剃发令,强迫百姓在十天之内,改依清人的习惯,一律剃掉
前半部头发,留下一条辫子,违抗命令的处死,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一
来,更加激起了江南百姓的反抗情绪。江阴军民在典史(县衙里一种小官)阎应元的率领
下,顶住二十多万清兵的重重包围,坚守了八十多天。城里男女老少,没有一个投降。清军
死伤惨重。嘉定军民坚持抗清斗争三个月,被清军屠城三次,牺牲两万多人。历史上把这次
惨案称作“嘉定三屠”。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楼主| 发表于 19.2.2010 13:01:49 | 只看该作者
251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

    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力量继续战斗。1645年六月,明朝官员黄
道周、郑子龙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聿音yù)即位,历史上称为隆武帝。另
一部分官员张国维、张煌言在绍兴拥戴鲁王朱以海监国。这样,就同时出现了两个南明政权。
    为了对付抗清力量,清朝廷派了在松山战役中投降清朝的洪承畴总督军事,招抚江南。
    这时候,在松江(在今上海市)有一批读书人也在酝酿抗清,领头的是夏允彝(音y
í)和陈子龙。夏允彝有个年才十五岁的儿子叫夏完淳(音chún),又是陈子龙的学
生。夏完淳自小就读了不少书籍,能诗善文,在他的父亲、老师影响下,也参加了抗清斗争。
    靠几个读书人要组织义军是不行的。夏允彝有个学生吴志葵,是吴淞总兵,手下还有一
些兵力。他们说服吴志葵一起抗清。吴志葵答应了,派出一支人马担任先锋队攻打苏州。一
开始打得挺顺利,先锋队攻进了苏州城,但是吴志葵临阵犹豫,没有及时增援,结果进诚的
义军被围牺牲,吴志葵的主力在城外也被击败。
    不久,清军围攻松江,夏允彝父子和陈子龙冲出清兵包围,到乡下隐蔽起来。清兵到处
搜捕,还想引诱夏允彝出来自首。夏允彝不愿落在清兵手里,投到河塘里自杀。他留下遗
嘱,要夏完淳继承他的抗清遗志。
    父亲的牺牲引起夏完淳万分悲痛,也激起他对清朝的仇恨。他和陈子龙秘密回到松江,
准备再组织起义军。这时候,他们打听到太湖长白荡有一支由吴易领导的抗清义军,正在重
整旗鼓。夏完淳把家产全变卖了,捐献给义军做军饷,在吴易手下当了参谋。他还写了一道
奏章,派人到绍兴送给鲁王,请鲁王坚持抗清。鲁王听说上书的是个少年,十分赞赏,封给
夏完淳一个中书舍人的官衔。
    吴易的水军在太湖边出没,把清军打得晕头转向。但是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义军失
败,吴易也牺牲了。
    过了一年,陈子龙又秘密策动清朝的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清,这次兵变不幸又失败了,吴
胜兆被杀害,陈子龙也被清军逮捕。陈子龙不愿受辱,在被押解到南京的船上,挣脱绳索,
跳河自杀。
    夏完淳正在为失去他的老师而悲痛,因为叛徒告密,他自己也被捕了。清军派重兵把他
押到南京。
    夏完淳在监狱里被关押了八十天。他给他亲友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诗篇和书信。死亡的
威胁并没有使他恐惧,他感到伤心的就是没有实现他保卫民族、恢复中原的壮志。
    对夏完淳的审讯开始了,主持审讯的正是招抚江南的洪承畴。洪承畴知道夏完淳是江南
出名的“神童”,想用软化的手段使夏完淳屈服。他问夏完淳说:“听说你给鲁王写过奏
章,有这事吗?”
    夏完淳昂着头回答:“正是我的手笔。”
    洪承畴装出一副温和的神气说:“我看你小小年纪,未必会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
使。只要你肯回头归顺大清,我给你官做。”
    夏完淳假装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畴,厉声说:“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洪承畴的
字)先生,是个豪杰人物,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中外。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
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
    这番话把洪承畴说得啼笑皆非,满头是汗。旁边的兵士以为夏完淳真的不认识洪承畴,
提醒他说:“别胡说,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呸”了一声说:“洪先生为国牺牲,天下人谁不知道。崇祯帝曾经亲自设祭,
满朝官员为他痛哭哀悼。你们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
    说完,他指着洪承畴骂个不停。洪承畴被骂得脸色像死灰一样,不敢再审问下去,一拍
惊堂木,喝令兵士把夏完淳拉出去。
    公元1647年九月,这位年才十七岁的少年英雄在南京西市被害。他的朋友把他的尸
体运回松江,葬在他父亲的墓旁。到现在,在松江城西,还留着夏允彝。夏完淳英雄父子的
合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4.1.2025 10:4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