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文化之中华上下五千年天天历史大高楼 哈哈哈哈哈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12.1.2010 14:37:32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40 纸上谈兵的赵括

--------------------------------------------------------------------------------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
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
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
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
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
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
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
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
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
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
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
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
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
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
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
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
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
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
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
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
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
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
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
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
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13.1.2010 17:28:19 | 只看该作者
41 毛遂自荐

--------------------------------------------------------------------------------

    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赵国虽然竭力抵抗,但因为在长平遭到惨败后,力量不足。赵
孝成王要平原君赵胜想办法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叔叔。他决心亲
自上楚国去跟楚王谈判联合抗秦的事。
    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他手下有三千个门客,可是真要找
文武双全的人才,却并不容易。挑来挑去,只挑中十九个人,其余都看不中了。
    他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了起来,自我推荐说:“我能不能来凑个数
呢?”
    平原君有点惊异,说:“您叫什么名字?到我门下来有多少日子了?”
    那个门客说:“我叫毛遂,到这儿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摇摇头,说:“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
就冒出来了。可是您来到这儿三年,我没有听说您有什么才能啊。”
    毛遂说:“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这把锥子。要是您早点把它放在袋里,它早就
戳出来了,难道光露出个尖儿就算了吗?”
    旁边十九个门客认为毛遂在说大话,都带着轻蔑的眼光笑他。可平原君倒赏识毛遂的胆
量和口才,就决定让毛遂凑上二十人的数,当天辞别赵王,上楚国去了。
    平原君跟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谈判合纵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都在台阶下等
着。从早晨谈起,一直谈到中午,平原君为了说服楚王,把嘴唇皮都说干了,可是楚王说什
么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台阶下的门客等得实在不耐烦,可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想起毛遂在赵国说的一
番豪言壮语,就悄悄地对他说:“毛先生,看你的啦!”
    毛遂不慌不忙,拿着宝剑,上了台阶,高声嚷着说:“合纵不合纵,三言两语就可以解
决了。怎么从早晨说到现在,太阳都直了,还没说停当呢?”
    楚王很不高兴,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一听是个门客,更加生气,骂毛遂说:“我跟你主人商量国家大事,轮到你来多
嘴?还不赶快下去!”
    毛遂按着宝剑跨前一步,说:“你用不到仗势欺人。我主人在这里,你破口骂人算什
么?”
    楚王看他身边带着剑,又听他说话那股狠劲儿,有点害怕起来,就换了和气的脸色对他
说:“那您有什么高见,请说吧。”
    毛遂说:“楚国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万兵士,原来是个称霸的大国。没有想到秦国一
兴起,楚国连连打败仗,甚至堂堂的国君也当了秦国的俘虏,死在秦国。这是楚国最大的耻
辱。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小子,带了几万人,一战就把楚国的国都——
郢都夺了去,逼得大王只好迁都。这种耻辱,就连我们赵国人也替你们害羞。想不到大王倒
不想雪耻呢。老实说,今天我们主人跟大王来商量合纵抗秦,主要是为了楚国,也不是单为
我们赵国啊。”
    毛遂这一番话,真像一把锥子一样,一句句戳痛楚王的心。他不由得脸红了,接连说:
“说的是,说的是。”
    毛遂紧紧钉了一句:“那么合纵的事就定了吗?”
    楚王说:“决定了。”
    毛遂回过头,叫楚王的侍从马上拿鸡、狗、马的血来。他捧着铜盘子,跪在楚王的跟前
说:“大王是合纵的纵约长,请您先歃血(歃血就是把牲畜的血涂在嘴上,表示诚意,是古
代订立盟约的时候的一种仪式。歃音shà)。”
    楚王歃血后,平原君和毛遂也当场歃了血。楚、赵结盟以后,楚考烈王就派春申君黄歇
为大将,率领八万大军,奔赴赵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13.1.2010 17:28:31 | 只看该作者
42 信陵君救赵

--------------------------------------------------------------------------------

    楚国派兵救赵的同时,魏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魏安釐王派大将晋鄙(音bǐ)
率兵救赵国。
    秦昭襄王一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自跑到邯郸去督战。他派人对魏安釐王说:“邯郸
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魏安釐王被吓唬住了,连忙
派人去追晋鄙,叫他就地安营,别再进兵。晋鄙就把十万兵马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
南),按兵不动。
    赵国派使者向魏国催促进兵。魏安釐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又怕得罪赵
国,只好不进不退地停着。赵孝成王十分着急,叫平原君给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写信求
救。因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两家是亲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釐王命令晋鄙进兵。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信陵君
没有办法,对门客说:“大王不愿意进兵,我决定自己上赵国去,要死也跟他们死在一起。”
    当时,不少门客愿意跟信陵君一起去。
    信陵君有个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嬴(音yíng)。信陵君跟侯嬴去告别。侯嬴
说:“你们这样上赵国去打秦兵,就像把一块肥肉扔到饿虎嘴边,不是白白去送死吗?”
    信陵君叹息着说:“我也知道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侯嬴支开了旁人,对信陵君说:“咱们大王宫里有个最宠爱的如姬,对不对?”
    信陵君点头说:“对!”
    侯嬴接着说:“听说兵符藏在大王的卧室里,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手。当初如姬的父亲
被人害死,她要求大王给她寻找那个仇人,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后来还是公子叫门客找到
那仇人,替如姬报了仇。如姬为了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如果公子请如姬把兵符盗出来,如
姬一定会答应。公子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晋鄙的兵权,就能带兵和秦国作战。这比空手去送
死不是强多吗?”
    信陵君听了,如梦初醒。他马上派人去跟如姬商量,如姬一口答应。当天午夜,乘着魏
王熟睡的时候,如姬果然把兵符盗了出来,交给一个心腹,送到信陵君那儿。
    信陵君拿到兵符,再一次向侯嬴告别。侯赢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万一晋鄙接
到兵符,不把兵权交给公子,您打算怎么办?”
    信陵君一楞,皱着眉头答不出来。
    侯嬴说:“我已经给公子考虑好了。我的朋友朱亥(音hài)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大力
士。公子可以带他去。到那时候,要是晋鄙能痛痛快快地把兵权交出来最好;要是他推三阻
四,就让朱亥来对付他。”
    信陵君带着朱亥和门客到了邺城,见了晋鄙。他假传魏王的命令,要晋鄙交出兵权。晋
鄙验过兵符,仍旧有点怀疑,说:“这是军机大事,我还要再奏明大王,才能够照办。”
    晋鄙的话音刚落,站在信陵君身后的朱亥大喝一声:“你不听大王命令,想反叛吗?”
    不由晋鄙分说,朱亥就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四十斤重的大铁锥,向晋鄙劈头盖脑砸过去,
结果了晋鄙的性命。
    信陵君拿着兵符,对将士宣布一道命令:“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都在
军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子没兄弟的,都回去照顾他的父母;其余的人都跟我一起救赵
国。”
    当下,信陵君就选了八万精兵,出发去救邯郸。他亲自指挥将士向秦国的兵营冲杀。秦
将王龁没防备魏国的军队会突然进攻,手忙脚乱地抵抗了一阵,渐渐支持不住了。
    邯郸城里的平原君见魏国救兵来到,也带着赵国的军队杀出来。两下一夹攻,打得秦军
像山崩似地倒了下来。
    秦国多少年来,没有打过这么一个大败仗。王龁带兵败退,还有二万名秦兵被赵兵围困
住,投降了。
    信陵君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孝成王和平原君十分感激,亲自到城外迎接他。
    楚国春申君带领的救赵的军队,还在武关观望,听到秦国打了败仗,邯郸解了围,就带
兵回楚国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13.1.2010 17:28:46 | 只看该作者
43 李斯谏逐客

--------------------------------------------------------------------------------

    秦国虽然在邯郸打了一次败仗,但是它的实力还很强。第二年(公元前256年)又进
攻韩、赵两国,打了胜仗。后来,索性把挂名的东周王朝也灭掉了。秦昭襄王死去后,他的
孙子秦庄襄王即位不到三年也死去,年才十三岁的太子嬴政即位。
    当时,秦国的朝政大权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里。
    吕不韦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地方的一个富商,因为帮助庄襄王取得王位,当上了相
国。吕不韦当相国以后,也学孟尝君的样子,收留了大批门客,其中有不少是列国来的。
    战国时期有许多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历史上把这种情况称做“百家争鸣”。吕不韦自
己不会写书,他组织他的门客一起编写一部书,叫《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还派人
把它挂在咸阳城门上,还发布告示,说谁能对这部书提出意见,不论添个字或者删掉个字,
就赏金千两。这一来,他的名气就更响了。
    秦王政年纪渐渐大起来,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宫里发生一起叛乱,牵连到吕不韦。秦王
政觉得留着吕不韦碍事,把吕不韦免了职。后来又发现吕不韦势力不小,就逼他自杀。
    吕不韦一倒台,秦国一些贵族、大臣就议论起来,说列国的人跑到秦国来,都是为他们
本国打算,有的说不定是来当间谍的。他们请秦王政把客卿统统撵出秦国。
    秦王政接受这个意见,就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员,凡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开秦国。
    有个楚国来的客卿李斯,原是著名儒家学派代表荀况的学生。他来到秦国,被吕不韦留
下来当了客卿。这一回,李斯也挨到被驱逐的份儿,心里挺不服气。离开咸阳的时候,他上
了一道奏章给秦王。
    李斯在奏章上说:“从前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蹇叔,当了霸主;秦孝公用了商鞅,变法
图强;惠文王用了张仪,拆散了六国联盟;昭襄王有了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这四位君
主,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功业。现在到大王手里,却把外来的人才都撵走,这不是帮助敌国
增加实力吗?”
    秦王政觉得李斯说得有道理,连忙打发人把李斯从半路上找回来,恢复他的官职,还取
消了逐客令。
    秦王政用李斯当谋士后,一面加强对各国的攻势,一面派人到列国游说诸侯,还用反
间、收卖等手段,配合武力进攻。韩王安看到这形势,害怕起来,派公子韩非到秦国来求
和,表示愿意做秦国的属国。
    韩非也是荀况的学生,跟李斯同学。他在韩国看到国家一天天削弱,几次三番向韩王进
谏,韩王就是不理他。韩非满肚子学问,没被重用,就关起门来写了一部书,叫《韩非
子》。他在书中主张君主要集中权力,加强法治。这部书传到秦国,秦王政看到了十分赞
赏,说:“如果我能和这个人见见面,该多好啊。”
    这一回,韩非受韩王委派来到秦国,看到秦国的强大,上书给秦王,表示愿为秦国统一
天下出力。这份奏章一送上去,秦王还没考虑重用韩非,李斯倒先着急起来,怕韩非夺了他
的地位。他在秦王面前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大王兼并诸侯,韩非肯定要为韩国打算;
如果让他回国,也是个后患,不如找个罪名把他杀了。”
    秦王政听了这话,有点犹豫,下令先把韩非扣押起来,准备审问。韩非进了监狱,想辩
白也没机会。李斯却给他送来了毒药,韩非只好服药自杀了。
    秦王政扣押了韩非,也有点后悔,打发人把韩非放出来,可是已经晚了。秦王政十分懊
恼。正在这时候,有个魏国人缭到秦国来,秦王政找他一谈,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任
用缭为秦国尉,后来人们称他尉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13.1.2010 17:29:34 | 只看该作者
44 荆轲刺秦王

--------------------------------------------------------------------------------

    秦王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
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
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
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把
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自己的饭食、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荆轲当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音jiān)占领了赵国
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太子丹说:“拿兵力去对付秦国,简直像拿鸡蛋去砸
石头;要联合各国合纵抗秦,看来也办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见秦王,
挨近秦王身边,逼他退还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应了最好,要是不答应,就把他刺死。您
看行不行?”
    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听说
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还有秦国将军樊于期,现在流亡
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
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为难,说:“督亢的地图好办;樊将军受秦国迫害来投奔我,我怎么忍心伤
害他呢?”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于期,跟樊于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
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
    樊于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
    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
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
    樊于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
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个年才十三岁的
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
(在今河北易县)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拉着秦舞阳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荆轲到了咸阳。秦王政一听燕国派使者把樊于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
兴,就命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
    朝见的仪式开始了。荆轲捧着装了樊于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
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
    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
    秦王政左右的侍卫一见,吆喝了一声,说:“使者干么变了脸色?”
    荆轲回头一瞧,果然见秦舞阳的脸又青又白,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野的人,从来没见
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
    秦王政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
于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
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
    秦王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
    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过去。
    秦王政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他跳过旁边的屏风,刚要往外跑。荆轲
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政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
    两个人像走马灯似地直转悠。
    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
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无主,也没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政的医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
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
    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过去。秦王政往右边只一闪,那把匕
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儿。
    秦王政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
道已经失败,苦笑着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
    这时候,侍从的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
早就给武士们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13.1.2010 17:29:52 | 只看该作者
45 秦王灭六国

--------------------------------------------------------------------------------

    秦王政杀了荆轲,当下就命令大将王翦加紧攻打燕国。燕太子丹带着兵马抵抗,哪里是
秦军对手,马上给秦军打得稀里哗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秦王政又派兵追击,非把
太子丹拿住不肯罢休。燕王喜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缭讨主意。尉缭说:“韩国已经被咱们兼并,赵国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
北蔚县)燕王已逃到辽东,他们都快完了。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国和楚国。”
秦王政听从尉缭的计策,就派王翦的儿子王贲(音bēn)带兵十万人先攻魏国。魏王派人
向齐国求救,齐王建没有理他。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
到咸阳。
    接着,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国。他召集将领们议论了一下,先问青年将领李信,打楚国
要多少人马。李信说:“不过二十万吧。”
    他又问老将军王翦。王翦回答说:“楚国是个大国,用二十万人去打楚国是不够的。依
臣的估计,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兴,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这样胆小?我看还是李将军说得对。”就派
李信带兵二十万往南方去。
    王翦见秦王不听他的意见,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带了二十万人马到了楚国,不出王翦所料,打了个大败仗,兵士死伤无数,将领也
死了七个,只好逃了回来。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职,亲自跑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出来带兵,说:“上回是我错
了,没听将军的话。李信果然误事。这回非请将军出马不可。”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带兵,还是非六十万人不可。楚国地广人多,他们要发动一百
万人马也不难。我说我们要出兵六十万,还怕不大够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秦王政赔笑说:“这回听将军的啦!”就给王翦六十万人马。出兵那天,还亲自到灞上
给王翦摆酒送行。”
    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楚国也出动全国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筑壁垒,不让出战。楚国大将项燕一再挑战,他也不去理睬。
    过了一段时间,项燕想:“王翦原来是上这儿驻防的。”他就不怎么把秦国的军队放在
心上了。没想到在项燕不防备的时候,秦军突然发起攻势,六十万人马像排山倒海似地冲杀
过去。楚国的将士好像在梦里被人家当头一棍子,晕头转向地抵抗了一阵,各自逃命。楚国
的兵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秦军一直打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俘虏了楚王负刍。
    项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王翦造了不少战船,训练了水军,
渡江追击。项燕觉得大势已去,叹了口气,拔剑自杀。
    王翦灭楚之后,回到咸阳。由他的儿子王贲接替做大将,再去收拾燕国。燕国本来已经
十分虚弱,哪里抵挡得住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22年,王贲灭掉燕国,还攻占了赵国最后
留下的代城。
    到这时候,剩下的只有一个齐国啦。齐国大臣早已被秦国重金收买过去。齐王建向来是
不敢得罪秦国的。每回逢到诸侯向他求救,他总是拒绝。他满以为齐国离秦国远,只要死心
塌地听秦国的话,就不用担心秦国的进攻。到了其他五国一一被秦国并吞掉,他才着急起
来,派兵去守西面的边界。
    可是已经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像泰山压顶一样,从燕国南部直扑临淄。这时
候,齐王建才觉得自己势孤力单,可是其他诸侯国已经完了,往哪儿去讨救兵呢?没有几
天,秦军就进了临淄,齐王建没说的,投降了。
    六国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互相攻打,想拿别国的土地来补偿自己的损
失,企图维持小规模割据的局面,给秦国以各个击破的机会。秦国当时不但在政治、经济上
和军事上占了优势,更重要的是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把六国一个
一个灭掉了。
    自从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起,各诸侯国经过二百五十多年的纷争,终于结束了
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13.1.2010 17:30:06 | 只看该作者
46 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

    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
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
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
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
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
    全国统一了,该怎样来治理这样大的国家呢?
    在一次朝会上,丞相王绾(音wān)等对秦始皇说:“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
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封到那里去。”
    秦始皇要大臣议论一下,许多大臣都赞成王绾的意见,只有李斯反对。他说:“周武王
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周天子也没法禁止。可见
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
    李斯的意见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决定废除分封的办法,改用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
六个郡,郡下面再分县。
    郡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据说秦始皇每天
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不看完不休息。
可见他的权力是多么集中了。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各地的车辆大
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
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这样,全国各
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字,也有好几种写法。
从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
了。这叫做“书同文”。
    各地交通便利,商业也发达起来,但是原来列国的尺寸、升斗、斤两的标准全不一样。
从那时候起,又规定了全国用统一的度、量、衡制。这样,各地的买卖交换也没有困难了。
    秦始皇正在从事国内的改革,没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进来。匈奴本来是我国北部一个古
老的少数民族。战国后期,匈奴贵族趁北方的燕国、赵国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黄河河
套一带大片土地夺了过去。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就派大将蒙恬(音tián)带领三十万
大军去抵抗,把河套一带地区都收了回来,设置了四十四个县。
    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又征用民伕,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
来,又新造了不少城墙。这样从西面的临洮(今甘肃岷县)到东面的辽东(今辽宁辽阳西
北),连成一条万里长城。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一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
象征。
    后来,秦始皇又派出大军五十万人,平定南方,添设了三个郡;第二年,蒙恬打败了匈
奴,又添了一个郡。这样,全国总共有四十个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为开辟了国土,在咸阳宫里举行了一个庆祝宴会,许多大臣
都赞颂秦始皇统一国家的功绩。博士淳于越却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
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
    这时候,李斯已经做了丞相。秦始皇要听听他的意见。
    李斯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
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凡是有私
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谁要是再私下谈论这类书,办死罪;
    谁要是拿古代的制度来批评现在,满门抄斩。
    第二年,有两个方士(一种用求神仙、炼仙丹骗钱的人)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
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这个情况,派人去抓他们,他们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
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严重
的四百六十多个儒生都埋了,其余犯禁的就流放到边境去。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正在火头上,大臣们谁也不敢劝他。他的大儿子扶苏认为这样处置儒生太严厉,
劝谏他不要这样做。这一来,触怒了秦始皇,命令扶苏离开咸阳,到北方去和蒙恬一起守边
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13.1.2010 17:30:20 | 只看该作者
47 博浪沙的铁椎

--------------------------------------------------------------------------------

    秦始皇知道,他灭了六国,六国留下来的旧贵族随时都可能起来反对他。他下令把天下
十二万户豪富人家一律搬到咸阳来住,这样好管住他们;他又把天下的兵器统统收集起来,
除了给政府军队使用以外,都熔化了铸成十二个二十四万斤重的巨大铜人和一批大钟(一种
乐器)。他以为兵器收完了,有人想造反也造不成了。
    他还常常到各地去巡视,一来祭祀名山大川,要大臣们把颂扬他的话刻在山石上,好让
后代的人都知道他的功绩;二来显示自己的威武,也叫六国贵族有个怕惧。
    公元前218年的春天,他又带了大队人马出去巡视。有一天,到了博浪沙(在今河南
原阳县),车队正在缓缓前进的时候,突然哗喇喇一声响,飞来个大铁椎,把秦始皇座车后
面的副车打得粉碎。
    全部车队一下子都停了下来,武士们到处搜查,刺客已经逃走了。
    秦始皇可真发火了,立刻下了一道命令,在全国进行一次大搜查,一定要把那个行刺的
人捉到。足足搜查了十天,没有查到,也只好算了。
    这个行刺的人名叫张良。张良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国。韩国被灭的时候,张良
还年轻。他变卖了家产离开了老家,到外面去结交英雄好汉,一心想替韩国报仇。
    后来,他交上一个朋友,是个大力士。那个大力士使用的大铁椎,足足有一百二十斤重
(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两个人商量好,准备在秦始皇出外巡游的时候刺杀他。
    他们探听到,秦始皇要经过博浪沙,就预先在那里树林隐蔽的地方埋伏起来。一筹秦始
皇的车队经过,大力士就把铁椎砸过去。哪儿知道这一椎砸得不准,只砸了一辆副车。
    张良失败以后,隐姓埋名,一直逃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总算躲过了秦朝官吏的
搜查。他在下邳住了下来,一面钻研兵法,一面等候报仇的机会。
    张良是怎样开始学兵法的呢?有一个离奇的传说。
    有一次,张良一个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座大桥上,看见一个老头儿,穿着一件粗布大
褂,坐在桥头上。他一见张良过来,有意无意地把脚往后一缩,他的一只鞋子直掉到桥下去
了。
    老头儿转过头来,很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
    张良很生气,简直想动手揍他一顿。可是再一看,人家毕竟是个老头儿,就勉强忍住了
气,走到桥下,捡起那只鞋子,上来递给他。
    谁知道那老头儿竟连接也不接,只把脚一伸,说:“给我穿上。”
    张良想,既然已经把鞋捡上来了,索性好人做到底,就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拿鞋子给他
穿上。
    那老头儿这才微微一笑,站起来走了。
    这一下真把张良楞住了,心想这老头儿可有点怪。他盯着老头儿的背影望着,看老头儿
往哪儿去。
    老头儿走了里把地,又返了回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不错呀,我很乐意教导教导你。
过五天,天一亮,你到桥上再来见我吧。”
    张良听他的口气,知道是个有来历的人,赶紧跪下答应。
    第五天,张良一早起来,就赶到桥上去。谁知道一到那边,老头儿已经先到啦!他生气
地对张良说:“你跟老人家约会,就该早一点来,怎么反叫我等你呢?”
    张良只好认错。那老头儿说:“去吧,再过五天,早一点儿来。”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鸡叫,就跑到大桥那边。他还没走上桥,就见到那老头儿。
    老头儿瞪了张良一眼说:“过五天再来吧。”
    张良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到了第四天半夜,就赶到桥上,静静地等着天亮。
    过了一会儿,只见那老头儿一步一步地迈过来了。他一见张良,露出慈祥的笑容说:
“这才对了。”说罢,从袖里掏出一部书来文给张良,说:“回去好好地读,将来就大有作
为了。”
    张良再想问他,老头儿不再多讲,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等到天亮,张良趁着晨光,拿出书来一看,原来是部相传是周朝初年太公望编的《太公
兵法》。
    打那时候起,他就刻苦钻研兵法,后来成了一个有名的军事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13.1.2010 17:30:32 | 只看该作者
48 沙丘的阴谋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东南一带去巡视。随他一起去的,有丞相李斯、宦官赵高。
他的小儿子胡亥要求一起去。秦始皇平时挺喜欢他小儿子,当然答应了。
    秦始皇渡过钱塘江,到了会稽郡,再向北到了琅邪(今山东胶南县)。从冬季出发,一
直到夏天才回来。回来的路上,他感到身子不舒服,在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南)病倒了。
随从的医官给他看病、进药,都不见效。
    到了沙丘(今河北广宗县西)的时候,秦始皇病势越来越重。他知道病好不了,吩咐赵
高说:“快写信给扶苏,叫他赶快回咸阳去。万一我好不了,叫他主办丧事。”
    信写好了,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送出,秦始皇已经咽了气。
    丞相李斯跟赵高商量说:“这儿离咸阳还很远,不是一二天能赶到。万一皇上去世的消
息传了开去,恐怕里里外外都会发生混乱;倒不如暂时保密,不要发丧,赶回咸阳再作道
理。”
    他们把秦始皇的尸体安放在车里,关上车门,放下窗帷子,外面什么人也看不见。随从
的人除了胡亥、李斯、赵高和五六个内侍外,别的大臣全不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车队照常
向咸阳进发,每到一个地方,文武百官都照常在车外奏事。
    李斯叫赵高赶快派人把信送出去,叫公子扶苏赶回咸阳。赵高是胡亥的心腹,跟蒙恬一
家有冤仇。他偷偷地跟胡亥商量,准备假传秦始皇的遗嘱,杀害扶苏,让胡亥继承皇位。胡
亥当然求之不得,完全同意。
    赵高知道要干这样的事,非跟李斯商量不可,就去找李斯说:“现在皇上的遗诏和玉玺
都在胡亥手里,要决定哪个接替皇位,全凭我们两人一句话。您看怎么办?”
    李斯吃了一惊,说:“您怎么说出这种亡国的话来?这可不是我们做臣子该议论的事
啊!”
    赵高说:“您别急。我先问您,您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您的功劳比得上蒙恬吗?您跟
扶苏的关系比得上蒙恬吗?”
    李斯楞了一会,才说:“我比不上他。”
    赵高说:“要是扶苏做了皇帝,他一定拜蒙恬做丞相。到那时候,您只好回老家。这是
明摆的事儿。公子胡亥心眼好,待人厚道。要是他做了皇帝,您我就一辈子受用不尽。您好
好考虑考虑吧。”
    经过赵高连哄带吓地说了一通,李斯怕让扶苏继承皇位以后,自己保不住丞相位置,就
和赵高、胡亥合谋,假造了一份诏书给扶苏,说他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又说将军
蒙恬和扶苏同谋,都该自杀,把兵权交给副将王离。
    扶苏接到这封假诏书,哭泣着想自杀。蒙恬怀疑这封诏书是伪造的,要扶苏向秦始皇申
诉。扶苏是个老实人,说:
    “既然父皇要我死,哪里还能再申诉?”就这样自杀了。
    赵高和李斯急急忙忙催着人马赶路。那时候,正是夏末秋初,天气还很炎热,没有多少
日子,尸体已经腐烂,车子里散发出一阵阵臭味。
    赵高派人去买了一大批咸鱼,叫大臣们在每辆车上放上一筐。车队的周围的咸鱼气味,
把秦始皇尸体的臭味掩盖过去了。
    他们到了咸阳,才宣布秦始皇死去的消息,举行丧葬,并且假传秦始皇的遗诏,由胡亥
继承皇位。这就是秦二世。
    二世和赵高葬了秦始皇以后,做贼心虚,怕篡夺皇位的事泄露出来。赵高撺掇胡亥杀害
自己的兄弟和大臣,把十二个公子和十个公主都定了死罪,受株连的大臣更是不计其数。过
了一年,赵高又用诡计唆使二世把那个同谋的李斯也逮捕起来杀了。赵高自己当了丞相,独
掌大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13.1.2010 17:30:47 | 只看该作者
49 大泽乡起义

--------------------------------------------------------------------------------

    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建造长城,发兵三十万,征集了民伕几十万;为了开发南方,动
员了军民三十万。他又用七十万囚犯,动工建造一座巨大豪华的阿房宫(阿房音ēApán
g)。到了二世即位,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囚犯和民伕,大规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这座坟
开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铜熔化了灌下去铸地基,上面盖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二世又叫工
匠在大坟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样子,灌上了水银。然后把秦始皇葬在那里。
    安葬完了,为了防备将来可能有人盗坟,还叫工匠在墓穴里装了杀人的设备,最后竟残
酷地把所有造坟的工匠全都埋庄墓道里,不让一个人出来。
    大坟没完工,二世和赵高又继续建造阿房宫。那时候,全中国人口不过二千万,前前后
后被征发去筑长城、守岭南、修阿房宫、造大坟和别的劳役合起来差不多有二三百万人,耗
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逼得百姓怨声载道。
    公元前209年,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个军官,押着九百名民伕送
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去防守。军官从这批壮丁当中挑了两个个儿大、办事能干的人
当屯长,叫他们管理其他的人。这两个人一个叫陈胜,阳城人,是个给人当长工的;一个叫
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是个贫苦农民。
    陈胜年青时候,就是个有志气的人。他跟别的长工一块儿给地主种田,心里常常想,我
年青力壮,为什么这样成年累月地给别人做牛做马呢,总有一天,我也要干点大事业出来。
    有一次,他跟伙伴们在田边休息,对伙伴们说:“咱们将来富贵了,可别忘了老朋友
啊!”
    大伙儿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打哪儿来的富贵?”
    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说:“唉,燕雀怎么会懂得鸿雁的志向呢!”
    陈胜和吴广本来不相识,后来当了民伕,碰在一块儿,同病相怜,很快就成了朋友。他
们只怕误了日期,天天急着往北赶路。
    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的时候,正赶上连天大雨,水淹了道,没法通行。他们只
好扎了营,停留下来,准备天一放晴再上路。
    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被征发的民伕如果误了期,就要被杀头。大伙儿看看雨下个不停,
急得真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陈胜偷偷跟吴广商量:“这儿离渔阳还有几千里,怎么也赶不上限期了,难道我们就白
白地去送死吗?”
    吴广说:“那怎么行,咱们开小差逃吧。”陈胜说:“开小差被抓回来是死,起来造反
也是死,一样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送死强。老百姓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
说二世是个小儿子,本来就挨不到他做皇帝,该登基的是扶苏,大家都同情他;还有,楚国
的大将项燕,立过大功,大家都知道他是条好汉,现在也不知道是死了还是活着。要是咱们
借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楚地的人一定会来响应我们。”
    吴广完全赞成陈胜的主张。为了让大伙儿相信他们,他们利用当时人大多迷信鬼神,想
出了一些计策。他们拿了一块白绸条,用朱砂在上面写上“陈胜王”三个大字,把它塞在一
条人家网起来的鱼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去,剖开了鱼,发现了这块绸子上面的字,十分
惊奇。
    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
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是又惊又害怕。
    第二天,大伙儿看到陈胜,都在背后点点戳戳地议论着这些奇怪的事,加上陈胜平日待
人和气,就更加尊敬陈胜了。
    有一天,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跑去激怒军官,跟他们说,反正误了期,还是让
大家散伙回去吧。那军官果然大怒,拿起军棍责打吴广,还拔出宝剑来威吓他。吴广夺过剑
来顺手斫倒了一个军官。陈胜也赶上去,把另一个军官杀了。
    陈胜把兵士们召集起来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个名堂。王
侯将相,难道是命里注定的吗!”
    大伙儿一齐高喊说:“对呀,我们听您的!”
    陈胜叫弟兄们搭个台,做了一面大旗。旗上写了一个斗大的“楚”字。大伙对天起誓,
同心协力,推翻秦朝。他们公推陈胜、吴广为首领。九百条好汉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
临近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都拿出粮食来慰劳他们,青年们纷纷拿着锄头铁耙到营里来投
军。人多了,没有刀枪和旗子,他们就砍了许多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就这样,陈
胜、吴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支农民起义军。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揭竿而起”(揭,音ji
ē,就是举起的意思)。
    起义军打下了陈县(今河南淮阳)。陈胜召集陈县父老商量。大家说:“将军替天下百
姓报仇,征伐暴虐的秦国。这样大的功劳,应该称王。”
    陈胜就被拥戴称了王,国号叫做“张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4.1.2025 00:32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