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映了南部两河流域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在城邦争霸战争过程中,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长期的战争,
使大批公民破产失地。据估计,拉伽什王恩铁美那(约公元前25 世纪下半叶)
在位时,拉伽什只有3600 公民。同时王权在战争中不断扩大,国王和以祭司
为代表的贵族之间的矛盾也很尖锐。在拉伽什城邦,乌尔南什王朝末王恩南
纳杜门执政仅四年,被高级祭司恩涅塔尔吉(约公元前24 世纪上半叶)推翻。
但是,恩涅塔尔吉和其子卢伽尔安达(约公元前2384—2378 年)上台后,显
然背叛了祭司贵族的利益,而成为专横的君主。据《乌鲁卡基那改革铭文》
记载,卢伽尔安达侵吞神庙财产,向高级祭司散伽征收贡税,加强对神庙劳
动者的监督和剥削。广大平民也遭受王室官员的横征暴敛。卢伽尔安达的暴
行加剧了拉伽什城邦内部的社会矛盾。在这种形势下,贵族出身的乌鲁卡基
那(约公元前2378—2371 年)推翻了卢伽尔安达,上台执政。
乌鲁卡基那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是废除卢伽尔安达时
期的“弊政”。乌鲁卡基那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城邦内部的矛盾,以加强
城邦政权对奴隶实行专政的职能。他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平民的措施,但大多
是以不触动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为前提的。例如,他禁止贵族用贱
价强买平民的房屋、牲畜等,实际还是容许兼并。平民最根本的土地问题并
没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乌鲁卡基那废除向祭司征收的重税,制定给予祭司
的口粮和开支的新定额,特别是把神庙地产归还神庙,从而增强了祭司贵族
的力量,削弱了王权。这就说明,改革具有向以祭司为首的贵族妥协并维护
其利益的一面。当然,乌鲁卡基那采取的某些措施(如减轻平民负担,兴修
水利等等)对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应该肯定的。
乌鲁卡基那执政仅八年,乌玛王卢伽尔扎吉西就率军入侵拉格什,残酷
蹂躏了这个城市。乌鲁卡基那的改革彻底失败。卢伽尔扎吉西又战胜了其他
一些城邦,大有统一苏美尔之势。但是就在他的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371—
2347 年),北方的阿卡德兴起,击败卢伽尔扎吉西,统一了南部两河流域。
三、阿卡德王国
阿卡德王国的统一 阿卡德王国(约公元前2371—2191 年)的创立者
是萨尔贡(或读作沙鲁金,约公元前2371—2316 年)。萨尔贡出身微贱,自
称“母卑,父不知所在”。他出生后,被母亲弃于幼发拉底河边,由一园丁
收养。后来,萨尔贡到基什王乌尔扎巴巴(约公元前25 世纪下半叶)的宫廷
作园丁,兼任“献杯者”等职,成为乌尔扎巴巴的近臣。当基什被乌玛王卢
伽尔扎吉西击败一蹶不振时,萨尔贡乘机夺取政权。大概由于基什旧贵族的
势力比较强大,萨尔贡夺权后仍用基什国号,称“基什王”。待地位巩固后,
他便自建新都阿卡德城(该城遗址至今尚未发现)。
萨尔贡先后出征34 次,击败卢伽尔扎吉西,用套狗的绳圈把他拖到尼普
尔城的恩利尔神庙前,当作牺牲烧以祭神。接着萨尔贡挥兵南下,降服乌尔,
攻取乌鲁克,征伐拉格什,“洗剑于波斯湾”。昔日的苏美尔城市几乎尽遭
摧毁,苏美尔旧贵族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在东方,萨尔贡远征埃兰,略取
苏撒等城市。在北方,萨尔贡不仅征服了两河流域北部的苏巴尔图,还曾进
兵到小亚细亚的陶鲁斯山区以及沿黎巴嫩山脉的地中海东岸地带。萨尔贡自
称“天下四方之王”。他的铭文说:“恩利尔把[从]上海(即北方的地中
海)到下海(即南方的波斯湾)地区给了他”。萨尔贡虽然征服了广大地区,
但他直接统治的地方大概只限于两河流域南部。两河流域北部的苏巴尔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