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2500 年后,一批属于印欧语系的操希腊语的人大约从多瑙河流域来到
马其顿等地,其中一部分在公元前3000 年代末分批进入中、南希腊,与当地
居民混合而成为希腊人。
克里特城市国家的兴起 克里特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约始于公元前
6000 年,以后发展较平稳,居民多居洞穴中。公元前2500 年后,铜器、青
铜器逐渐增多,匕首占很大比重。冶金术大概由小亚和基克拉迪斯群岛传来。
石瓶、印章、黄金饰物的制作引人注目。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进一步的劳
动分工、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化。从大量的私人印章、豪华的金银首饰和东克
里特发现的大型L 形建筑来看,在公元前3000 年代末,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已
相当发展。
克里特文化深受西亚的薰陶,也有埃及的影响。公元前2500 年左右,有
来自北非的移民迁至南克里特,与当地居民相混合。从埃及输入了蓝釉陶珠、
彩瓶、象牙和装饰品。但克里特文化从一开始就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复制和模
仿,而是加以吸收改造,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约公元前2000 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
宫殿的修筑,每个城市国家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
文化的中心。克里特易发生地震,由于天灾人祸,各地王宫多遭到过破坏和
进行重建。学者们根据这一特点将克里特文化的发展分成前王宫时期(约公
元前3000 年代)、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1700 年)、新王宫时期(约
公元前1700—1450 或1380 年)和后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450 或1380—1100
年)。
古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从发现的遗址看,最初
的国家主要兴起于克里特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
里亚、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和札克罗等。其中以克里特岛中部北岸的克
诺索斯和中部南岸的法埃斯特最强盛,各为较大的城市,并拥有海港。两者
之间有道路相通,纵贯克里特岛。在古王宫末期,大概克诺索斯已统一全岛。
按希腊神话克里特岛有米诺斯王的传说,学者们遂称克诺索斯的王朝为米诺
斯王朝,克里特文化亦名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此时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
字,初呈图形,后字体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人称线形文字A,
至今仍未被释读,大概非希腊语。
克里特岛林木茂密,东部平原适于农耕,农业以种植谷物、橄榄、葡萄
为主,粮食而外,橄榄油和葡萄酒也是出产的大宗,王宫皆特置贮藏室以巨
瓮存储油和酒,往往库房连接成行,瓮缸数以千百计,可见油、酒在农业生
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克里特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成就还有工商业和航
海贸易。它的手工产品以精巧秀丽著称,铜器和金银制作的日用品和工艺品
皆相当精美。陶器尤为杰出,古王宫时期生产的一种称为卡马雷斯的彩陶,
秀巧可爱,彩绘优雅,被公认为古代世界最精美的彩陶。它的造船业也很发
达,商船来往地中海各地,还有相当数量的海军舰只,成为各城市的主要防
卫力量,因此克里特的城市和王宫都不设置厚墙高垒,与其他古代文明之重
视城防建筑完全异趣。克里特以其农工产品和地中海各地广作贸易,和埃及
的联系尤为密切,所用黄金、象牙、皂石印章和高级奢侈品大都得自埃及。
在古王宫时期,埃及中王国第12 王朝的文物曾流传于克里特,埃及影响亦普
见于爱琴文明的各方面。工商业和海运的发达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兴旺,这是
和日后的希腊文明共有的特色。但克里特一开始便以王宫为政治中心,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