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零下68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鉴赏!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5.3.2010 23:29:46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3]。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24]!既自以心为形役[25],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6]。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颺[27],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28],载欣载奔[29]。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30],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31]。倚南窗以寄傲[32],审容膝之易安[3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34],时矫首而遐观[35]。云无心以出岫[36],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37],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38]!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9]。或命巾车[40],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41],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42],感吾生之行休[43]。
已矣乎[44]!寓形宇内复几时[45],曷不委心任去留[4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4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48]。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49]。登东皋以舒啸[50],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51],乐乎天命复奚疑!

【注释】
[1]幼稚:指孩童。[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3]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4]术:方法。[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6]脱然:犹言豁然。有怀:有做官的念头。[7]靡途:没有门路。[8]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9]诸侯:指州郡长官。[10]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11]风波:指军阀混战。[12]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13]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语本《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人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14]质性:本性。[15]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16]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17]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18]一稔(rěn忍):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19]敛裳:收拾行装。[20]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21]骏奔:急着前去奔丧。[22]仲秋:农历八月。[23]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24]胡:何,为什么。[25]以心为形役:让心志被形体所驱使。[26]“悟已往”二句:语本《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谏:止,挽救。来者:指未来的事情。追:来得及弥补。[27]遥遥:漂荡:颺(yáng扬):飘扬。形容船驶行轻快。[28]瞻:望见。衡宇:犹衡门。横木为门,形容房屋简陋。[29]载:语助词,有“且”、“乃”的意思。[30]三径:汉代蒋诩隐居后,在屋前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31]眄(miàn面):斜视。柯:树枝。[32]寄傲:寄托傲世的情绪。[33]审:明白,深知。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34]策:拄着。扶老:手杖。流:周游。[35]矫首:抬头。遐(xiá侠)观:远望。[36]岫(xiù袖):山峰。[37]景:日光。翳(yì义)翳:阴暗的样子。[38]言:语助词。焉求:何求。[39]畴(chóu愁):田地。[40]巾车:有篷幕的车子。[41]窈窕(yǎo tiǎo咬脁):幽深的样子。[42]善:羡慕。[43]行休:将要终止。指死亡。[44]已矣乎:犹言算了吧。[45]寓形宇内:寄身于天地之间。[46]曷不:何不。委心:随自己的心意。去留:指生死。[47]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何之:到哪里去。[48]帝乡:天帝之乡。指仙境。[49]植杖:把手杖放在旁边。耘(yún云):田地里除草。耔(zǐ子):在苗根培土。[50]皋(gāo高):水边高地。舒啸:放声长啸。“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51]乘化:随顺着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归向死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5.3.2010 23:40:42 | 只看该作者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
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
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
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
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
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
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
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
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
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
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
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
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
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
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
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
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
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
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
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
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
睹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5.3.2010 23:41:23 | 只看该作者
【题解】《后出师表》是《前出师表》的姊妹篇,写于建兴六年(228)。由于《三国志》本传中不载,《文选》里也不见选录,而是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在注文中引自张俨《默记》,所以,有人认为此表是伪作。但也有人认为,从体例文风来看,后表与前表并无二致;而且《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中,诸葛恪说:“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所指可能即系后表。
《后出师表》作于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大臣们对再次北出征伐颇有异议。诸葛亮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事实,向后主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为了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正因为本表涉及军事态势的分析,事关蜀汉的安危,其忠贞壮烈之气,似又超过前表。表中“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之句,正是作者在当时形势下所表露的坚贞誓言,令人读来肃然起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5.3.2010 23:42:10 | 只看该作者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1],王业不偏安[2],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3]?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4]。宜先入南[5]。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6];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7],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8]。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9],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10]。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11],谋臣渊深[12],然涉险被创[13],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14],而欲以长计取胜[15],坐定天下[16],此臣之未解一也[17]。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18],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19],遂并江东[20],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21],其用兵也,仿佛孙、吴[22],然困于南阳[23],险于乌巢[24],危于祁连[25],偪于黎阳[26],几败北山[27],殆死潼关[28],然后伪定一时耳[29]。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30],四越巢湖不成[31],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32],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33],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34],中间期年耳[35],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36],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37]。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分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38]?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39],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40],当此时,曹操拊手[41],谓天下以定[42]。然后先帝东连吴越[43],西取巴蜀[44],举兵北征,夏侯授首[45],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46],秭归蹉跌[47],曹丕称帝[48]。凡事如是,难可逆见[49]。臣鞠躬尽力[50],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51],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52]。

注释】
   [1]汉:指蜀汉。贼:指曹魏。古时往往把敌方称为贼。[2]偏安:指王朝局处一地,自以为安。[3]孰与:谓两者相比,应取何者。[4]惟:助词。[5]入南:指诸葛亮深入南中,平定四郡事。[6]并日:两天合作一天。[7]顾:这里有“但”的意思。蜀都:此指蜀汉之境。[8]议者:指对诸葛亮决意北伐发表不同意见的官吏。[9]这两句指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初出祁山(在今甘肃省礼县东)时,曹魏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变,牵动关中局势:在魏、吴边境附近的夹石(今安徽省桐城县北),东吴大将陆逊击败魏大司马曹休两事。[10]进趋:快速前进。[11]高帝:刘邦死后的谥号为“高皇帝”。并:平列。[12]渊深:指学识广博,计谋高深莫测。[13]被创:受创伤。这句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屡败于楚军,公元前二○三年,在广武(今河南省荥阳县)被项羽射伤胸部:在汉朝初建时,因镇压各地的叛乱而多次出征,公元前一九五年又曾被淮南王英布的士兵射中;公元前二○○年在白登山还遭到匈奴的围困。[14]良:张良,汉高祖的著名谋士,与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平:陈平,汉高祖的著名谋士。后位至丞相。[15]长计:长期相持的打算。[16]坐:安安稳稳。[17]未解:不能理解。胡三省认为“解”应读作“懈”,未解,即未敢懈怠之意。两说皆可通。[18]刘繇(yóu由):字正礼,东汉末年任扬州刺史,因受淮南大军阀袁术的逼迫,南渡长江,不久被孙策攻破,退保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后为豪强笮融攻杀。《三国志·吴书》有传。王朗:字景兴,东汉末年为会稽(治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太守,孙策势力进入江浙时,兵败投降,后为曹操所征召,仕于曹魏。[19]孙策:字伯符,孙权的长兄。父孙坚死后,借用袁术的兵力,兼并江南地区,为孙吴政权的建立打下基础,不久遇刺身死。[20]江东:指长江中下游地区。[21]殊绝:极度超出的意思。[22]孙:指孙武,春秋时人,曾为吴国将领,善用兵,著有兵法十三篇。吴:指吴起,战国时秦大将,在统一战争中屡建战功。[23]困于南阳:建安二年(197)曹操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汉时南阳郡的治所)为张绣所败,身中流矢。[24]险于乌巢: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因乏粮难支,在荀攸等人的劝说下,坚持不退,后焚烧掉袁绍在乌巢所屯的粮草,才得险胜。[25]危于祁连:这里的“祁连”,据胡三省说,可能是指邺(在今河北省磁县东南)附近的祁山,当时(204)曹操围邺,袁绍少子袁尚败守祁山(在邺南面),操再败之,并还围邺城,险被袁将审配的伏兵所射中。[26]偪(bì逼)于黎阳:建安七年(202)五月,袁绍死,袁谭、袁尚固守黎阳(今河南浚县东),曹操连战不克。[27]几败北山:事不详。可能指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率军出斜谷,至阳平北山(今陕西沔县西),与刘备争夺汉中,备据险相拒,曹军心涣,遂撤还长安。[28]殆死潼关:建安十六年(211),曹操与马超、韩遂战于潼关,在黄河边与马超军遭遇,曹操避入舟中,马超骑兵沿河追射之。殆,几乎。[29]伪定:此言曹氏统一北中国,僭称国号。诸葛亮以蜀汉为正统,因斥曹魏为“伪”。[30]昌霸:又称昌豨。建安四年(199),刘备袭取徐州,东海昌霸叛曹,郡县多归附刘备。[31]四越巢湖:曹魏以合肥为军事重镇,巢湖在其南面。而孙吴在巢湖以南长江边上的须濡口设防,双方屡次在此一带作战。[32]李服:建安四年,车骑将军董承根据汉献帝密诏,联络将军吴子兰、王服和刘备等谋诛曹操,事泄,董承、吴子兰、王服等被杀。据胡三省云:“李服,盖王服也。”[33]夏侯:指夏侯渊。曹操遣夏侯渊镇守汉中。刘备取得益州之后,于建安二十四年出兵汉中,蜀将黄忠于阳平关定军山(今陕西省沔县东南)击杀夏侯渊。[34]汉中:郡名,以汉水上流(沔水)流经而得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县东)。[35]期(jì寄)年:一周年。[36]赵云、阳群等都是蜀中名将。曲长、屯将是部曲中的将领。[37]突将、无前:蜀军中的冲锋将士。賨(cóng丛)叟、青羌:蜀军中的少数民族部队。散骑、武骑:都是骑兵的名号。[38]图:对付。[39]夫:发语词。平:同“评”,评断。[40]败军于楚:指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在当阳长坂被击溃事。当阳属古楚地,故云。[41]拊手:拍手。[42]以定:已定,以,同“已”。[43]本句指刘备遣诸葛亮去江东连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军。[44]本句指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势力进入刘璋占据的益州,后来攻下成都,取得巴蜀地区。[45]授首:交出脑袋。参见前注[33]。[46]关羽:字云长,蜀汉大将,刘备入川时,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他出击曹魏,攻克襄阳,擒于禁,斩庞德,威震中原。孙权趁机用吕蒙计谋偷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47]本句指刘备因孙权背盟,袭取荆州,杀害关羽,就亲自领兵伐吴,在秭归(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北)被吴将陆逊所败。蹉跌,失坠,喻失败。[48]曹丕:字子桓,曹操子。在公元220年废汉献帝为山阳公,建立魏国,是为魏文帝。[49]逆见:预见,预测。[50]鞠躬尽力:指为国事用尽全力。一作“鞠躬尽瘁”。[51]利钝:喻顺利或困难。[52]覩(dǔ赌):亦即“逆见”,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5.3.2010 23:46:19 | 只看该作者
前出师表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
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
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
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
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
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
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
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
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
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
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
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
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
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
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
知所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5.3.2010 23:46:38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小传】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南)人。东汉末年,他避乱隐居在南阳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屯兵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慕名前去邀他出来辅佐自己,凡三次才得相见。初次见面他就向刘备提出要取得荆、益二州为基业,东连孙权,北抗曹操的方针,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从此,他就辅助刘备,从事光复汉室的大业。章武三年(223),刘备在猇亭战败,病死白帝城,临终把后事嘱托给诸葛亮。后主刘禅继位后,蜀国军政大事,一应由他裁决。于是与孙吴重修旧好,结为盟国;亲征孟获,平定南中;整顿内政,充实军资,做好北伐中原的准备。建兴五年(227),北上屯驻汉中,连年北征,“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直至公元二三四年,病死渭滨军中,兴复之业始终未能成功。
蜀汉灭亡后不久,陈寿纂集诸葛亮的遗文,编成《诸葛氏集》,凡二十四篇。但根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所列载的篇目看,许多篇现已不复存在。今传各种诸葛亮集,系后人从史传中采辑而成。


   【题解】《前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蜀志》本传。当时为建兴五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于是,决意率军北进,准备征伐曹魏。临行上书后主刘禅,强调自己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咐,以“讨贼兴复”作为自己的职责,并规劝后主采纳忠言,和辑臣吏,励志自振,使他能专心一致于北伐大业。
“表”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专为臣下对君王进行陈述求请时使用,类似的还有“章”、“奏”、“议”等。本文表达了作者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5.3.2010 23:47:15 | 只看该作者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4],欲报之于陛下也[5]。诚宜开张圣听[6],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7];不宜妄自菲薄[8],引喻失义[9],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10],俱为一体,陟罚臧否[11],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12],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1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1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缺漏[15],有所广益。将军向宠[16],性行淑均[17],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18],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19]。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20],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3]!侍中、尚书、长史、参军[24],此悉贞亮死节之臣[25],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7]。先帝不以臣卑鄙[28],猥自枉屈[29],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0]。后值倾覆[3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3]。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34];故五月渡沪[35],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36],攘除奸凶[37],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8]。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39],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释】
[1]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崩殂(cú粗阳):天子之死曰“崩”;殂,也是死的意思。[2]益州:汉行政区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地有今四川省,甘肃省和陕西省一带,当时治所在成都。疲敝:贫弱。[3]诚:确实是。秋:时候,日子。古人多以“秋”称多事之时。[4]盖:发语词。[5]陛下:对皇帝的称词,表示不敢直接面对皇帝,而通过陛阶下的侍从转致的意思。[6]圣:古时对皇上的尊称。[7]恢弘:发扬使之扩大。[8]妄自菲薄:毫无理由地自己轻视自己。[9]失义:失当,不合大义。[10]宫中:指宫庭内朝中的亲近侍臣,如文中的侍中、侍郎之类。府中:指丞相府中的官吏,如文中的长史、参军等。[11]陟(zhì秩):升官进位。臧否(zāng pǐ脏匹):好坏、善恶。[12]犯科:触犯法律中的科条。[13]有司:有关的专管官署或官吏。[14]侍中、侍郎:都是皇帝左右的亲近侍臣,不仅随从出入,还备顾问。侍郎,即黄门侍郎。郭攸之:南阳人,性和顺,先后与费祎、董允同为侍中。费祎(yī衣):字文伟,江夏鄳(盲men)人,后主即位时为黄门侍郎,后迁侍中,位至大将军,录尚书事。延熙十年,被魏降人郭偱刺死。董允:字休昭,后主即位时为黄门侍郎,寻迁侍中,以能抑制宦官黄皓,对后主多有匡助,以侍中兼尚书令。[15]裨(闭b涸鲆妗#?6]向宠:蜀大臣向朗的兄子,后主时先后任中部督和中领军。[17]淑均:善良公平。[18]试用于昔日:指向宠曾随刘备伐吴,秭归兵败,唯他的营垒得到保全。[19]举宠为督:当时蜀大臣拟推举向宠为中部督,主管宫廷禁军的事务。[20]行阵:指部队。[21]先汉:犹言前汉,西汉。[22]后汉:指东汉。[23]桓:东汉桓帝刘志。灵:东汉灵帝刘宏。[24]侍中:指郭攸之和费祎。尚书:协助皇帝处理公文政务的官吏,此指陈震。长史:丞相府主要佐官,此指张裔。参军:丞相府主管军务的佐官,此指蒋琬,诸葛亮死后继为尚书令,统领国事。[25]贞亮:坚贞诚实。亮,忠诚坦白。[26]南阳:汉郡名,治所在宛(今河南省南阳市)。[27]闻达:有名声。[28]卑鄙:地位低下,少见识。[29]猥(wěi伟):谦词。谦卑地。枉屈:屈尊的意思。[30]驱驰:喻为人效劳。[31]值:遇上。倾覆:指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侵荆州时,刘备在当阳长坂被击破一事。[32]这两句指刘备当阳兵败,退至夏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派诸葛亮到孙权处求助,开始孙刘的第一次联合。[33]寄:托付。这句指刘备东伐孙吴,在秭归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居白帝。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病死永安宫(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临终托孤于诸葛亮,要他辅助后主刘禅,讨魏兴汉。[34]伤:有损。[35]五月渡泸:建兴三年(225)南中诸郡反叛,诸葛亮率军出征,渡过泸水,平定南中四郡。泸,泸水,即金沙江。[36]驽钝:这里以劣马(驽)和不锋利的刀(钝)来比喻才能的平庸。[37]奸凶:指曹魏。[38]旧都:指汉朝曾建都的长安和洛阳。[39]慢:失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5.3.2010 23:49:31 | 只看该作者
桃花源记
陶渊明(南北朝)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
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
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
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
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5.3.2010 23:49:57 | 只看该作者
【题解】这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尽管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从中透露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愿望。全文叙述委婉曲折,层次分明,语言质朴自然,写景明丽如画,虽幻似真,虽虚似实,用艺术的手法展示了一幅古代东方“乌托邦”的图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5.3.2010 23:50:46 | 只看该作者
晋太元中[1],武陵人捕鱼为业[2],缘溪行[3],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4],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7],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8];黄发垂髫[9],髫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10],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2],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3],处处志之[14]。及郡下[15],诣太守说如此[16]。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17],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18]。未果,寻病终[19]。后遂无问津者[20]。

【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年号(376—396)。这里年代是假托的。[2]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省常德县。[3]缘:沿着。[4]夹岸:两岸。[5]落英:落花。[6]才通人:仅能供一个人通过。[7]阡陌(qiān  mò千莫):田间小路。南北叫阡,东西叫陌。[8]外人:指桃花源外的人。[9]黄发:指老人。老年人发白转黄,故以代称。垂髫(tiáo条):指儿童。儿童垂发为饰。[10]要:同邀,请。[11]邑人:同乡人。绝境:指与外界隔绝的地方。[12]延:邀请。[13]扶:沿着。向路:旧路,指来时的路。[14]志:标记。[15]郡下:指武陵郡治所在地。[16]诣(yì义):往见。太守:郡的行政长官。[17]南阳:郡名。郡治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刘子骥:名诣之,隐士,好游山水(见《晋书·隐逸传》)。[18]规:计划。[19]寻:不久。[20]问津:问路。指探访。津;渡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2025 05:3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