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听说些什么———我的话很不好听,但中国不是有句话叫:苦口良药利于病吗?
& U, j% L& |& ^) w' j% J2 L
( [( ^2 B j. }/ T2 [
; X- Z5 {! j$ m+ v% O k我是一个典型的被称为“经济动物”的日本商人,到中国已经6年多了,先后在中国5个城市工作和生活,在日本大学学过中文,能听懂中文但口语还不流利,能看懂中国字的大体意思但不会写,对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有自己的认识,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觉得中国的生产能力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c" P& X' W7 R3 X8 j2 W$ {
& V0 C' X8 E$ N一、世界工厂不等于血汗工厂。有人把日本人比做蚂蚁,但与吃苦耐劳的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差得远。在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有数不清的技术落后、产品雷同、管理松懈的家族式工厂,这些工厂技术低、效益差,唯一的优势就是有蚂蚁般吃苦耐劳、牛马般顺从的中国人在支撑,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住着简陋的房子,过着最低级的生活,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这就是在中国的优越性。
. |3 q, d8 ^/ a$ ?3 O0 {
" ?: I7 ?# c$ P, M" a如果以小时计算报酬,中国人是全球工资低的,比越南稍高一些。一些计件取酬的工厂,工人们的劳动时间平均长达12小时以上,不被工头逼着不肯休息。本人工作的企业有一些从事环境卫生的中国女工,她们一声不吭、默默地、不停地每天劳作10小时以上,没有人督促她们、也没能人直接管理她们,只因为她们比其他工厂的卫生女工收入高一点点,她们就十分珍惜。当听说她们能把收入的80%寄回家时没有人不惊讶,以日本人的观点看,她们余下的那点钱连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消费都不足,何况她们还必须付房租水费,如其说她们在打工,不如说在卖命。% ]# @7 `4 {4 \
/ J$ Q& I$ e5 P9 S我曾在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工作过,即使在落后的缅甸,要工人加班都是十分困难的,他们会提出很多要求。在菲律宾,这样的苦活他们是不会干的,而且菲律宾人干一个月后会休息一个月,等把上个月的薪水花得干干净净后再去干活。显然跟中国人的理念不一样。在印尼,这样的工作根本没有人去干。所以我认为,这些所谓的世界工厂落户中国,是由吃耐劳的中国人的血汗支撑着,这些工厂在世界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生存的,除非有中国人,才能完成这苦力活。
& R2 z4 r% @. o+ h& j& P 7 m$ ^, Q# t) N, T& w
二、没有熟练的产业工人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昨天,在中国的南方、北方各大城市,大批劳动大军等待着就业机会,但真正懂技术的熟练工人十分稀少,这是由于大部分中国工厂没有长期计划、缺乏技术支撑造成了,大量来自农村的工人们今年在这家工厂、明年到那家工厂,今年做鞋、明年做服装,产业人员的流动性极大,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基本的岗位培训。, j' U0 g! D9 ]3 a- y* t0 ~
, g# D D* ~# E' E. \7 j6 B |1 B$ G同时由于工厂也缺乏长远计划,往往是什么好卖就一窝蜂似地造什么,工人的技术也必须随着产品的更换而变更,大部分情况下,工厂会开除现有工人,然后到市场上重新招,这就造成绝大部分工人难以在一个技术工种上从事较长的时间,产业技能就无从提高。今天的招工荒,不是因为技术,而是中国遍地都有廉价活,何必到南方来卖命?
+ T4 L' f1 c; e' F " ^/ x$ x$ E8 s' ]0 d) q
日本在技术开发上,可能不比中国人聪明、睿智、点子多,所以说,不占优势。但有一支世界无可比拟的技术精湛的产业大军,他们从事相关工作几十年,他们灵巧的手造出了世界上最精密的产品,这双灵巧的手在高等院校是教育不出来的,也不是短期培训能达到的,而是多年磨练出来的,中国人有比日本人更灵巧的手,他们曾造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但现在中国工厂的就业模式没有给他们磨练双手的舞台,中国工人像流沙一样今年在这明年在那流动,他们难以达到技术熟练所需的条件。
1 C) `0 k) W; {( Q' l+ i 3 _) D) i) L5 j
三、没有规模化的工厂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中国工厂大都规模小,制造相同产品的工厂比比皆是,如果以日本标准来衡量,这些工厂只能算作坊,达不到产业化的生产标准,在中国工厂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部工厂加起来的年产值只有日本一个大型企业的总产值。一样的产品无数工厂分开来做,其结果是工厂开工不足、产品成本高,企业无多余资金进行技术开发,也无多余资金供养一支技术开发队伍。
1 G* q9 {& u5 c8 X, R3 U' }
7 k6 o/ G) y* _" O$ C: r7 \8 Z 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企业也无意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事电视机、微波炉、空调、冰箱、电话等低技术家用电器生产的正规企业和作坊式企业数不胜数,但没有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从事服装、鞋帽、玩具的工厂更是满目皆是,同样也没有一家达到起码的规模化生产标准。
6 D- G+ k3 _$ ~1 j% x l + N6 f; v/ ]. k$ q6 B# k/ g0 B
四、以低技术为主体的工厂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享誉世界的企业基本都有产品自主开发能力,能形成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而大部分中国工厂基本上是仿制或为别人代理生产,技术上受制于人,利润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的科研体系与生产体系品基本处于脱节状态,产品开发能力低下,基本以仿制为主,自主开发的产品极少。
' i9 [' `% N- s% f4 k
9 ^; c: i3 V" N, b五、效益低下的管理方式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企业生产越是进步,对管理的要求越是严格,这是中国最缺乏的。中国工厂总数比日本多无数倍,但能生产成套设备的工厂很少,大部分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0 e8 {! Q# ]/ G& ^' a8 g
. o) h3 |+ x7 s# C+ u9 H. u' ^' Z6 E在中国各工厂可以看到,相对先进的设备、工艺要求高的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在这方面中国最缺的不是生产能力,而是对成套设备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成套设备不同于规模生产的产品,一套生产流水线设备几年也许只能卖一套,要想产生利润,就必须把各相关材料、厂家、规格、标准等各种复杂因素进行综合组织像装配钟表一样进行精确装配,一个环节的管理错乱就会造成成本增加、性能降低,而中国还缺乏这样精确的组织管理能力,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基本上是官员式的管理方式,规模较小的工厂没有这样锻炼机会,我想,如果把空中客车飞机的生产放在中国、并由中国人来管理的话,那么造价会高很多。
/ X& S; h) S. W6 {0 T: P$ A5 |0 p6 j
0 C$ D. i8 o! b T2 ^0 @' v% ~以我个人观点看,中国不缺管理者,而是缺乏对管理者进行科学的选拨标准,大量无能、人格低下、好钻空子、工于心计的无能之辈占着高薪管理者的位置,堵塞了优秀管理人员的发展空间。; Y) T9 {3 M; ~* |
' ]9 h c4 b, g% g* Y
中国有世界上任何地方无可比拟的最能吃苦耐劳的人民,但缺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有世界最多的工厂,但没有一家世界级规模的企业;能造成种类齐全的产品,但技术先进并自主开发的产品很少;有庞大的生产能力,但难以造出技术先进的成套生产设备。1 _2 L; o' w7 g% D9 U& a+ ^0 A
: c2 B2 ]" P* k, A$ |5 | o) Y# a6 P8 l" f1 d0 N. e
! J: ]5 L% A& z+ j9 H
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只能是一个初级产品加工基地,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我的话很不好听,但中国不是有句话叫:苦口良药利于病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