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零下68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赏析] 为人处事之智慧!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2:24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感性

经过细心培养的青年人易于感受的第一种情感,不是爱情而是友谊。他日益成长的想像力首先使他想到他有一些同类,人类对他的影响早于性对他的影响。利用日益成长的感性在这个青年人的心中投下博爱的种子,正是由于在他一生中,只有这个时候对他的关心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所以这个方法的意义更为重大。

我往往发现,很早就开始堕落、沉湎于酒色的青年是很不明智的。性情的暴烈使他们变得很急躁、爱报复和容易发脾气,可以不顾一切,只图达到他们想像的目的;他们不懂得慈悲和怜悯,为了片刻的快乐就能牺牲他们的亲人和整个世界。反之,一个在天真质朴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青年,由于自然的作用是必然会养成敦厚和重感情的性情的:他热诚的心一见到人的痛苦就深为感动;他见到伙伴的时候会高兴得发抖,他的双臂能温柔地拥抱别人,他的眼睛能流出同情的泪;当他发现他使别人不愉快了,他就觉得羞愧;当他发现他冒犯别人了,他就觉得歉然;他见到自己伤害了别人就哭泣和战栗,他愿意用自己的血去赔偿他使别人流的血;当他觉察到他犯了过失,他所有的怒气就会消失,他所有的骄傲就会变为谦卑。如果别人冒犯了他,只要向他道个歉,只要向他说一句话,就可以消除他的怒气;他既能真心实意地弥补他自己的过失,也能真心实意地原谅他人的过失。

人之所以合群,是由于他的身体柔弱,我们之所以热爱人类,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苦难。如果我们不是人,我们对人类就没有任何责任了。对人的依赖,就是力量不足的表现,如果每一个人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就根本不会同别人联合了,所以从我们的弱点中反而产生了微小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2:36 | 只看该作者
嫉妒

不必要的谦虚与嫉妒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谦虚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但是在我看来,我很怀疑,谦虚在其更为极端的形式上是否仍值得如此看待。谦虚的人需要一连串的安抚保证,而且常常不敢去尝试他们本来有能力完成的任务。谦虚的人相信自己比不上身边的人。因此他们容易产生嫉妒心,并由嫉妒心导致不幸和敌意。

就我来说,我认为,抚养一个孩子,让他知道自己是个好孩子非常重要。我不相信哪一只孔雀会去嫉妒另一只孔雀的尾羽,因为每一只孔雀都认为自己的尾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结果是,孔雀成了和平温顺的鸟类。试想一下,如果一只孔雀被告知,对自己评价很高是一种邪恶的行为,那它会变得多么不幸啊!每当它看见别的孔雀开屏时,它就会自言自语:“我可不能去想我的尾羽比它的更漂亮,因为这样想是骄傲自满。但是,唉!我多么希望自己更漂亮些!那只丑鸟太自以为漂亮了!我扯下它几把羽毛怎样?这样我就不用再害怕与它相比了。”或许它会设个陷阱,去证明那只孔雀行为不端、邪恶可恨……到最后,真正光彩夺目的尾羽将会变成只在记忆里才存在的东西。这就是嫉妒假冒道德获得的胜利。但是当每只孔雀都认为自己比其他同类更漂亮时,就没有这种压抑的必要了。每只雄孔雀都认为自己在这一竞争中赢得第一名,并且由于它们尊重自己的雌性伴侣,所以都会认为自己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

当然,嫉妒是与竞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对自己认为毫无希望达到的幸运是不会嫉妒的。在那个社会等级森严固定的时代,最下等的阶层是不会嫉妒上等阶层的,因为贫富之间的界限被认为是由上帝指定的。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即使他们会嫉妒那些比自己成功的乞丐。现代世界中社会地位的变动不定,以及各式各样的平等学说,极大地拓展了嫉妒的范围。当对平等进行理性思考时,除非它们是基于一种应得价值的高度,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公正。一旦这种不平等被视为不公正,除了把它消除,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2:47 | 只看该作者
人的过错

人啊,把你的生活限制在你的能力之内,就不会再痛苦了。紧紧地占据着大自然在万物的秩序中给你安排的位置,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使你脱离那个位置,不要反抗那严格的必然的法则,不要为了反抗这个法则而耗尽了你的体力,因为上天所赋予你的能力,不是用来扩充或延长你的存在,而只是用来让你按照它喜欢的样子和它所许可的范围生活。你天生的能力有多大,就能享受多大的自由和权力,不要超过这个限度,其他一切全都是奴役、幻想和虚名。

只有自己实现自己意志的人,才不需要借用他人之手实现自己的意志。由此可见,在所有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我们之所以这样可怜和邪恶,正是由于滥用了自己的才能。大自然之所以使我们感觉到我们的需要,难道不是为了保持我们的生存吗?身体上的痛苦难道不是机器出了毛病的信号,叫我们更加小心吗?谁愿意始终这样生活呢?死亡就是解除我们的罪恶的良药;大自然不希望我们一直遭受痛苦。在蒙昧和朴实无知的状态中生活的人,所遇到的痛苦是多么少啊!他们几乎没有患过什么病,没有起过什么欲念,他们既预料不到也意识不到他们的死亡。当他们意识到死的时候,他们的痛苦将使他们希望死去,这时候,在他们看来死亡就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如果我们满足于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对命运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万物是有一个毫不紊乱的秩序的,普遍的灾祸只有在秩序混乱的时候才能发生。个别的灾祸只存在于遭遇这种恶事的人的感觉里,但人之所以有这种感觉,不是由大自然赐予的,而是自己造成的。任何人,只要他不常常想到痛苦,不瞻前顾后,他就不会感觉到什么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2:59 | 只看该作者
一失足成千古恨

当你在心境忧郁或意气颓丧的时候,千万不要决定生命中的任何重要步骤,千万不可作任何重大的决定,因为这种不良的心境会使你的判断误入歧途。

当一个人在精神上感受到重大痛苦与失望时,他所采取的步骤,大都只会顾及到使自己从眼前解救出来,不会顾及到日后的最终结果是好还是坏。一位女子在遭遇极度的失望或痛苦时,她往往会降格屈就,决意嫁给一个她并不真心爱着的男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些人在事业上遭遇重大失败时,往往不能振作起来,而是自甘陷入破产的境地。殊不知他们如果能够努力坚持下去,说不定就能渡过难关,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人们在感受到巨大的刺激和痛苦时,常常会想到自杀。虽然他们也明明知道,他们所受的刺激和痛苦只是暂时的,咬紧牙关过一阵后就必然能够解决,遗憾的是,由于一个人正在感受着痛苦时,往往很难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观察与透视;由于我们的精神或身体遭受着痛苦,致使我们不能作出理智的判断,不能对事物作出明晰的分析。

要测验一个人的真正实力,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看他事业失败、命运坎坷,甚至连他的至亲好友都劝他放手、笑他不识时务时,他能否仍然坚持他的夙愿与事业。

有如此多的青年作家、艺术家,或从事其他事业的人,就是因为在事业上遭遇一时的失望或刺激,以致抛弃所学,去从事别种与自己的天性不相近的职业。日后虽然他也发现了自己当初选择上的错误,但是因为惟恐受他人的耻笑,或害怕重蹈第一次的覆辙,于是不敢再行变换,而至遗憾终身!

有无数乡村少年在城市就业时,一旦受了些打击,就会动了乡愁,竟至跑回乡间!殊不知,如果他们能够忍耐下去,他们一生的事业是不可限量的!

有许多出国攻读音乐或艺术的青年男女,因为一时的沮丧或乡愁,竟在半途还未学成就回国,从而造成日后无穷的追悔。也有不少学习法律的人,起先还满心想当一位律师,但后来读到法律上比较艰深、麻烦的部分后,使丧失了志气,弃而不学,自责地认为自己生来就不配做律师。

有些少年,从小就未曾离开过家庭,他们一旦离乡背井,负笈他乡,往往因思家心切,乡愁沉重,而不顾一切辍学回家。但事后他们总会对自己当初的软弱表示无穷的悔恨。

他人放弃,自己仍然坚持;他人后退,自己继续向前。在眼前没有光明、希望时,自己还不放弃努力奋斗。这种精神,是所有科学家、发明家及其他伟大人物成功的秘诀。

我常常听到一些中年以上的人发出这样的叹息:“假如我当初能够坚定意志,贯彻始终,而没有在沮丧的时候放弃所从事的事业,恐怕我现在也已经很有成就了吧!我的生活也要比现在幸福得多吧!”有许多人之所以壮志未酬,过着悔恨悲愁的一生,就因为他们身处沮丧、懦弱的时候,在事业上“向后转”了!不管你的前途怎样黑暗,心头怎样沉重,你都应该等到忧郁、沮丧的心情消散以后,再来决定你的方针或行动方案。在你心境不佳的时候,不管你所承受的痛苦的负担有多么沉重,你千万不要屈服!

在作重要的决定时,你必须要运用自己的理智、正确的判断力与健全清晰的观察力。你不能在心境不佳的时候决定你生命中的重要问题,或决定你生活上的“转折点”。你生活、事业上的“转折点”,应该在你心境平和、精神愉快时决定。当颓丧、失望充满我们的心情时,它们容易使我们的判断流于错觉。我曾经看到过一些拥有万贯家财的人,每当事情稍有不顺时,他们就去变卖家产,并会做出种种可笑的事情来。之所以如此,就因为他们以为要不这样做,他们的事业将陷于绝境。实际上这种想法只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

在你智穷力尽、不知何去何从时,你就已处于一种很危险的境地,因为那时你所进行的思考及决策,往往是不健全的。你只能在头脑冷静、心境恬淡的时候才去思考与决策。因为当你的心中充满着恐惧、怀疑与失望时,你是不能拥有正确可靠的判断力的。只有在脑筋健全活泼、精神不感到烦恼时才能作出健全的评估。你在心情不佳时所产生的念头,千万不可作为你行动的指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3:12 | 只看该作者
空虚的世界

现代人同自己疏远开来,同他的同伴们或同事们疏远开来,同自然界疏远开来。他变成了一种商品,他将自己当做一种投资来体验生命的活力,而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这种投资必须给他带来可以获得的最高利润。人的关系,实质上是疏远了的或异化了的机械般动作的人际关系。每个人的安全感是以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为基础的。每个人在思想上、情感上和行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虽然每个人尽可能地努力同其余的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但是每个人还是极度地空虚和寂寞,每个人都充满了强烈的不安全感、焦虑感和罪恶感。如果人的空虚和寂寞不能被克服,它们就总是会导致不安全感、焦虑感和罪恶感的产生。

文明世界的,企业与机构部门的机械工作,其严格的规程促使人意识不到他自己具有人的最根本欲望,意识不到超越自身和结合的强烈要求。由于惟一的规程在这个方向不能够成功,因此,人通过娱乐的过程化,通过娱乐工业提供的声音和风景被动地消遣,以摆脱潜意识里的绝望。除此之外,人为了克服孤独感和空虚感,还往往通过购买时髦的东西,很快地更新换旧,以从中获得满足。现代人实际上很接近于赫胥黎在《勇敢新世界》中所描述的形象:身体肥胖、衣着漂亮、情欲放荡,然而没有自我,除了与同伴们或同事们肤浅的接触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并且还受那句曾被赫胥黎简洁地说出来的箴言的影响:“个人觉察到,万众齐欢跳。”或者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乐明日忧。”又或者最雅致的说法是:“现在每一个人都幸福。”

今天,人的幸福寓于“获取乐趣”之中,就在于从商品的消费和“购买”中得到满足,这个世界对我们的欲望来说,是一个偌大的客体,是一个巨大的苹果,一个巨大的酒瓶,一个硕大的乳房。我们是吃喝者、吮吸者,是永远充满希冀、带有希望的人,也是永远失望、欲壑难填的人。任何东西,不论是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都成了交换和消费的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3:25 | 只看该作者
珍爱光明

我经常这样想,如果每一个人在他的青少年时期都经历一段瞎子与聋子的生活,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更加喜爱声音。

我经常考察我那些有视力的朋友们,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最近,我的一位好友来看我,她刚从森林里散步回来,我问她都看到了些什么。她回答说:“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如果我不是习惯听这样的回答,那我一定会对它表示怀疑,因为我早就相信,眼睛是看不见什么东西的。

我常这样问自己,在森林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却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呢?我这个有目不能视的人,仅仅靠触觉都能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东西。我感到一片娇嫩的叶子的匀称,我爱抚地用手摸着白桦树光滑的外皮,或是松树粗糙的表皮。春天,我满怀希望地在树的枝条上寻找着芽苞,寻找着大自然冬眠后醒来的第一个标志。我感觉到鲜花那可爱的、天鹅绒般柔软光滑的花瓣并发现了它那奇特的卷曲。

大自然就这样向我展现千奇百怪的事物。如果幸运的话,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就能感觉到小鸟放声歌唱时的欢蹦乱跳。我喜欢让清凉的泉水从张开的指间流过。对于我来说,芬芳的松叶地毯或轻软的草地要比最豪华的波斯地毯更可爱。四季的变换就像一幕幕令人激动的、无休无止的戏剧,它们的行动从我的指间流过。

我常在内心里呼唤着,让我看看这一切吧。仅仅摸一摸就给了我如此巨大的欢乐,如果能看到,那该是多么令人高兴啊!然而,那些有视力的人却什么也看不见,那填满世界的绚丽多彩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表演,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人类就是有点奇怪,对已有的东西往往看不起,却向往那些自己所没有的东西。这是非常可惜的,在光明的世界里,将视力的天赋只看做是为了方便,而不看做是充实生活的手段,无疑可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1:22:52 | 只看该作者
时间的价值

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这就是说,一时片刻只要用得有效,都会使你的口袋里增加一些资本。如果我们的时间使用得当,就能生产有用的和重要的产品,在市场上卖得一定的价钱,或者充实经验,增长才干,有了适当时机我们就能挣钱。因此,毫无疑问,时间可以转化为金钱,让那些对浪费时间满不在乎的人记住这一点,让他们记住,浪费一小时等于损失一张钞票,而利用一小时就等于得到若干资金。这样,他们想浪费时间时或许会三思而后行。

生命无非就是我们活在人世的时间,因此浪费时间也就是一种自杀。我们想到死未免极感不快,因而不惜一切努力、麻烦和费用以求得保全生命。可是我们对于损失一个钟头或者一天时间却漠不关心,忘记了生命原本就是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小时的总和。因此浪费一天或一小时就是丧失一天或一小时的生命。让我们记住这一点,这样我们就会把浪费时间看做一种罪过,跟自杀一样应该受到惩罚。

人生短暂,总共不过六七十年,可是将近一半时间必须用于睡眠;吃饭时间加起来也得几年工夫;穿衣脱衣又是几年;水路陆路旅行又是几年;再加上几年娱乐时间;几年社会节日的庆祝活动;我们的近亲至亲病了,侍奉汤药也得几年工夫。如果从我们的生命中减去那些岁月,你将发现,能让我们用于有效工作的时间,大概是十五或二十年的光阴。谁能记住这一点,就不会白白地浪费他生命的每时每刻了。

所有的时间都是宝贵的,而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时间比一生的其他阶段更为宝贵,因为只有在那两个阶段我们才能获得知识并发展才能。如果我们让生命的早晨滑了过去而未加利用,我们将永远无法弥补这个损失。等我们长大了,获得知识的能力就变得迟钝了,因此在童年和青年时期未能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将永远不能再获得了。正如将钱投资生意,到时候就变成两倍三倍,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宝贵光阴,如果用得得当,将产生无可估量的利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1:23:13 | 只看该作者
生与死

每一种灾祸都在记忆里留下悲哀,只有最大的灾祸——死亡,不是这样。死亡令记忆和生命一同毁灭。

正像劳累的一天带来愉快的睡眠一样,勤劳的生命带来愉快的死亡。

当我想到我正在学会如何生活的时候,我已经学会如何去死亡了。

时光飞逝,它偷偷地溜走,而且相继蒙混。再没有比时光易逝的了,但谁播种道德,谁就收获荣誉。

废铁会生锈;死水会变得不清洁,在冷空气里还会冻结;懒惰甚至会逐渐毁坏头脑的活力。

勤劳的生命是长久的。

河川之水,你所触到的前浪的浪尾也就是后浪的浪头。因此,你要珍惜现在的时间。

人们错误地痛惜时间的飞逝,抱怨它去得太快,却看不到那一段时期并不短暂。而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好记忆使过去已久的事情如同就在眼前。

我们的判断不能按照事情的精确顺序推断不同时期的事情。因为发生在许多年前的许多事情和现在仿佛是密切关联的,今天的许多事情到我们后辈的遥远年代将被视为邈古。对眼睛来说也是如此,远处的东西因为被太阳光照射仿佛就近在眼前,而眼前的东西却仿佛很远。

啊,时间!你销蚀万物!啊,嫉妒的年岁,你摧毁万物,而且用尖利的时间之齿吞噬万物,一点一点地、慢慢地叫它们死亡!海伦,当她照着镜子,看到年月在她脸上留下憔悴的皱纹时,她哭泣了,而且不禁沉思:为什么她竟被两次带走。

啊,时间啊,你耗蚀万物!啊,嫉妒的年岁,万物因你而消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1:23:29 | 只看该作者
圆心和圆周

什么是人生?我们的思想与情感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都会在脑海中涌现,而我们运用言辞来表达它们。我们降临到世间,然而呱呱坠地的时刻早已被我们淡忘,婴孩时代不过是记忆中破碎的残片。我们活下来了,可在生活中,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领悟。如果以为通过我们的言辞就能洞穿人生的秘密,这是何等狂妄自大!的确,言辞倘若运用得当,能使我们明白自身的无知,而这已足人愿了!因为我们无法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降临世间是否即为存在之始,而死亡是否即为存在之终?诞生是什么?死亡又是什么呢?

精密的逻辑学,抹去了涂在人生表面的那层油彩,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人生画面。然而,面对如此惊心动魄的画面,人们却已经习以为常,只感到它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有哲学家宣称,只有被感知的事物才存在。

然而,由于这一论断与我们固有的信念背道而驰,我们固有的信念便千方百计地与它抗衡。在我们心悦诚服之前,我们的脑海里早已有这样一种定论,外在世界是由“梦幻的物质”构成。通俗哲学这种荒谬绝伦的意识观与物质观,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产生了致命的后果。这一切以及这种哲学在万物本原问题上极端的教条主义,曾使我一度陷入唯物论。这种唯物论对于年轻肤浅的心灵是富有诱惑力的体系。它允许信徒谈论,却“豁免”了其思索权。

我以为人是志存高远的存在,他“前见古人,后观来者”,他的思想徜徉于永恒之中,与倏忽无常、瞬息即逝无缘。他无法想像万物的湮灭;他只在“未来”与“过去”中存在。无论他真正的、最终的归宿如何,在他心中永远存在着一个精灵,与虚无、死亡为敌。这是一切生命、一切存在的特征。

每一个生命与存在既是圆心,同时又是圆周。既是万物所指向的点,又是包含万物的线。这种观念为唯物论及通俗哲学的物质观、意识观所不容,然而它与智力体系却是相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1:24:07 | 只看该作者
听从理智

理智不能被判断,我们也无需判断它,因为大家不仅知道它,而且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有理智。在相互交往中我们越来越坚信这种普遍的理智,它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同样是必需的,对它的信心要大于一切方面的信心。我们坚信理智是大家、是活着的人结合在一起的惟一基础。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理智是第一可靠的,因此,我们之所以知道世界上所知道的一切,正是因为这些为我们所知的东西,和已被我们确切知晓了的理智规律相一致。我们知道,而且不可能不知道理智。的确不可能不知道它,因为它正是理性的生命——人不可避免地要遵照它而生活的规律。对人来说,人的理智是人的生命必须按照它才能实现的规律,这一点同其他事物的规律完全一样。动物按其自身规律生养繁殖,草木按其规律成长开花,地球与其他天体按自身规律旋转运行。而人们从自我之中知晓的规律,作为人的生命规律,同世界上所有外在事物的运动规律完全一样,它们之间只有一点差别:我们在自我之中知晓的规律,是我们自身应当去实行的东西,而外在现象中只有不受我们影响的、按规律自然实现的东西。

我们对世界所知道的一切只是被我们看到的,在外部的天体、动物、植物、全世界中的一切,都是遵从着理智的。在外部世界中,我们看见了这种对理性规律的服从,并从自身中知晓的这个规律,就是我们需要实现的东西。

同我们的理性意识相联系的动物性肉体的规律,是无意识地在我们的动物性躯体中实行的,就像它在树木、晶体、天体中实行的情形一样。但是,人的生命规律(动物性肉体对理智的服从)却是我们看不见,也不可能看见的规律,因为它还没有结束,而只是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断被我们实现。遵行这个规律,为了获得幸福,让动物性肉体服从理智的规律,这就是我们的生命。

不理解人的幸福和生命只在于让动物性肉体服从理性的规律,把动物性肉体的幸福和存在当做我们的整个生命,拒绝做人注定要做的工作,那么,我们就会失去真正的幸福和真正的生命,而将我们所看见的动物性活动去代替真正的生命和幸福的位置,这种存在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实行的,因此它不可能是我们的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3.11.2024 15:2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