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2年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从一开始,日军就占据了战场的优势地位,这和日军的铁炮威力有莫大的关系。弗洛伊斯记载道尽管朝鲜东莱城在听说釜山失陷后,充分准备了应付日军铁炮的措施,制作木盾和撒播铁蒺藜,但是都无法阻挡日军的铁炮。[xxvii]在柳成龙的回忆录里更是详细描述了日本铁炮的威力。他写道,朝鲜军的弓矢发射后数十步就坠地,而日军铁炮却能杀伤己方士兵;[xxviii]在被包围的弱势情况下,日军的铁炮能够贯穿密集的朝鲜军,一枪击伤3、4人,造成朝鲜军的崩溃;[xxix]在第一次平壤攻防战中,日军铁炮竟能越过城楼最高处射进城内,打中城楼柱子的射入达数寸。[xxx]因此柳成龙批评了战前一些将领对日本铁炮的轻视态度。
不过实际上朝鲜在这场战争中也使用了大量的火器。弗洛伊斯记载了日军攻打釜山时,釜山浦城内有一千以上的铜制小型炮,其中部分发射的是铁制弹丸,部分发射的是矢,朝鲜兵士穿着厚实的皮制铠甲和钢铁制的头盔显然是为了防护枪击,另外朝鲜人还使用很多没有枪托的铳,与弓矢一起给日军造成很大损失。后来日军攻陷东莱城后,在16个大型仓库里发现大量米、麦、饲料之外还发现6门大炮,大量火矢、火皿。[xxxi]在海战方面,朝鲜军更加积极地使用了火器。弗洛伊斯描述了朝鲜船配备的铁制的射石炮状火器,用鱼尾状铁片附着在大腿大小的木矢作为弹丸发射,具有割碎一切被接触东西的威力。[xxxii]这里出现的都是不同于日本铁炮的朝鲜自己发展出来的火器系统。
第一次平壤攻防战中,为了应付日军的铁炮射击,朝鲜军作了一次成功的出击,情况是这样的。“我军自船上发玄字铳,火箭如椽越川。倭兵士仰见之,大声呼喊四散。火箭坠地,我等事先集而观之。”[xxxiii]
另外值得重点指出的是在海战中朝鲜军大量使用了各种火器。从当时朝鲜水军的统帅李舜臣的《乱中日记》中试举几例[xxxiv]:
壬辰(1592)四月十二日辛丑、晴。食後骑船、放亀船地玄字炮、巡使南公审去。
壬辰 五月二十九日、晴。右水使不来、独率诸将、晓直到露梁、则庆尚右水使、来会约处、与之相议、问儋了刺帯t偻浇裨阢舸ù瑐}云、故直指同处、则倭人已为下陆、结阵峰上、泊列其船于峰下、拒战急固、余督令诸将、一时驰突、射矢如雨、放各样铳筒、乱如风雷、偻轿吠恕⒎昙卟恢獛装贁怠⒍郐刭令^、军官罗大用中丸、余亦左肩上中丸、贯于背、而不至重伤、射格之中丸者亦多、焚灭十三只、退驻。
壬辰 六月初二日、晴。晴、朝发、直到唐津前船仓、则儋炼嗔胁础⒒负硐噍d、大船一只、大如我国板屋船、船上粧楼、高可二丈、阁上倭将、巍坐不动、以片箭及大中胜字铳筒、如雨乱射、倭将中箭坠落、诸倭一时惊散、诸将卒一时攒射、逢箭颠仆者、不知其数、尽歼无余、俄而倭大船二十余只、自釜山列海入来、望见我师、退奔入介岛。
癸巳(1593)三月六日辛酉、晴。晴、晓发行、到熊川、则偻奖煎仃懙亍⒆麝嚿揭⒐佘姷取四F丸片箭、如雨乱射、死者甚多、泗川女人一名被虏夺还、宿漆梁川。
癸巳 七月十二日甲子、晴。加里浦军粮镇抚来传、蛇梁前洋宿时、倭人变著我衣、乘我国小船、突入放炮、欲掠去云。
甲午(1594) 十一月二十五日已亥、昙。兴阳铳筒色等到此、会计而帰。
丁酉(1597) 九月七日已酉、风。还到碧波厅、招集诸将、约束曰、今夜必有夜惊、各诸将预知而备之・・・夜二更、俟痢⒁贵@多放炮丸、余所骑船直前放地字、河岳振动、偻街荒芊浮⑺亩冗M退、放炮而已、三更末、永为退奔。
丁酉 九月十六日甲午、晴。俅偃嚯b、回拥我诸船、诸将等自度众寡之势、便生回避之计、余促橹突进、乱放地.玄各样铳筒、发如风雷、军官等麻立船上、如雨乱射、偻徊荒軗酢⒄нM乍退、然围之数重、势将不测、一船之人、相顾失色、余柔而论解曰、俅m多、难可直犯、少不射佟⒏M心力射僭圃啤?#65381;・・降倭俊沙者、乃安骨訇囃督祦碚咭病⒃谟谖掖细┮晓弧⒅嬑募t逡抡摺⒛税补顷囐将马多时(来岛通総)也、吾使无上金乭孙要钩钓上船头、则俊沙踊跃曰、是马多时云、故即令寸斩、贇獯蟠臁⒅T船知不可犯、一时鼓噪、齐进各放地玄字、声震河岳、射矢如雨、俅 这里的龟船就是让日本水军闻风丧胆的龟甲船。“舜臣创造龟〔甲〕船。船上张板,形穹窿状似龟,战士、漕手皆在船内,左右前后多载火炮、纵横如梭,遭遇贼船则齐放大炮击碎之。”[xxxv]这种船能够抵抗日军的铁炮,避免自己的伤亡,在接近战中则发放船上火炮,给日本水军造成巨大损失。“朝鲜人拼命寻找日本船舶、(遭遇则)大声喊叫、喜而率船袭击日本舰队。由于朝鲜船舶既庞大又坚固,压倒了日本人。首先朝鲜人用火器攻击,但是日本人散开阵形。日本人为了避免朝鲜方要命的接近战就远避海上以为得策。可是朝鲜人为了让日本人用橹的船无法避难,用带坚固的钩子的铁索从上投下,使日本船无法逃跑。”[xxxvi]之所以在海上朝鲜军队能够取得与陆战相反的胜利战果的原因是:朝鲜本来的造船技术优于日本,创造了新式的战船来对抗日本军;更重要的是朝鲜水军在李舜臣率领下改进了战术。本来射程较远的日本火绳枪在龟船前面无法发挥威力,而朝鲜人的近距火炮却因为火力大能够烧毁船只,此消彼长,日本军在海上就连吃败仗。
在以上史料中多次出现的玄字铳就是朝鲜的传统火器之一。其他的根据《李朝实录》、《惩毖录》、《乱中日记》记载,还有“四箭铳筒”、“八箭铳筒”、“天字铳”、“地字铳”、“玄字铳”、“黄字铳”、“胜字铳”等等。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铳筒都是发射木矢或火箭来杀伤敌人。另一方面,朝鲜军民也在实战中不断创造新的火器。除了改良传统的铳筒以外,还发明了一种叫做震天雷的火器。柳成龙记载道:“夜遣人潜伏城下,发射飞击震天雷入城中处,坠客舍庭中。贼不知其制,争先集而观之,齐推倒辗转注视。突然其中爆药发,其音震天地,铁片如星碎散,当之者立死三十余人。未当者,颠倒而起,无不恐惧,不识其物以为神。次日举全军弃城逃归西生浦。飞震天雷攻击者,古无其制,军器寺火炮匠李长孙者创出其物。震天雷以大碗口发射,可飞五、六百步,坠地稍息,火药自内爆发。贼最畏此物。”[xxxvii]
宇田川武久根据实物调查考证认为朝鲜的各种铳筒是原始的中国系火器的一种。实际上震天雷也是一种在中国的火雷炮、地雷炮、冲天雷等的基础上经过改进,特别是安装了迟延发炮装置,可以调节爆炸的时间以后产生的火器。这些火器和明朝的中国火器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就是发射的弹丸不同,明朝火器基本都是以铁制弹丸为主。《明宗实录》即位十一月条记载道:“唐人亦能解铳筒者,通事亦传大纲,然非箭矢也,乃铁丸也。”[xxxviii]另外在效力上,明军的大炮威力还是十分可观的。在明军收复平壤战中,明军使用了大量大炮。“皆飞达五、六里”,“炮声震地,数十里山岳皆为动摇。”[xxxix]相比起来朝鲜火器则是“火炮年久,药力无效,视彼唐人之炮,真儿戏。”[xl]以至于在战争期间,朝鲜方“我国大铳以木箭放之”“唐人见而笑”[xli]。因此朝鲜继续向中国学习火炮的制造和用法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xlii]
在现存的实物中还发现了由朝鲜铸造的虎蹲炮、三眼铳、佛郎机炮等中国传来的火器,其中佛郎机炮铸造年代根据铭文最早的是在1563年,最晚的在1746年。这说明朝鲜在18世纪前仍然受到了中国系火器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影响也非常大,因为在1521年左右中国才开始制造的佛郎机炮只过了40年不到就在朝鲜出现了。
佛郎机炮在上一节中已经讨论过是在1521年前后从葡萄牙传来的。实际上当时这是一种舰载炮,换言之是以水战为目的的火器。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讲到战船的配置:“福船应备大佛狼机 六座”“海沧船应备 大佛狼机 四座”“苍山船应备 大佛狼机 二座”[xliii]等等。可见当时就是以佛朗机炮作为水战武器来使用的。1546年,朝鲜官员曾上书国王“铁丸火炮唐人所作用之,水战甚便,破敌尤妙,请令军器寺详究制度,造作藏诸边各官,以备不虞如何。”[xliv]这种水战火炮应该就是佛郎机炮。戚继光论述此炮优点道:
“此及天下通有利器,今所以重图者旧制之,未尽精微也,其妙处要,丹铳管长,长则直而利远,子铳在腹中要,两口对合则火气不泄,子铳后方用半笋转入者,每放时多击出,子铳数大伤人,比用铁闩者佳,其妙处在今添出前后两照星,后柄稍从低,庶不碍托面以目照,对其准在放铳之人……凡铸铳之法,子铳口大则子难出,要破母铳,母铳口大而铳口小则出子无力,且歪务要子母二铳之口,图经分毫不差乃为精器也,切记切记。”[xlv]
简单说就是佛郎机炮的子母铳分离,一个母铳可以配备多个子铳,子铳起到药室的作用,在作战时可以不用多次充填火药,只需更换子铳就能连续发射。子铳和母铳都有准星用来调节瞄准。在平壤收复战中明军也使用了这种大炮。
“以佛狼器、虎蹲炮、灭虏炮等器为之,距城五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则声如天地动,俄而火光触天,诸倭持红白旗出来者,尽僵仆而,天兵骈哄入城矣。”[xlvi]
在明军成功使用的示范下,朝鲜开始更加努力引进这些火器。1594年十月,朝鲜备边司上书启奏:“今者亦当乘此冬月汲汲修整船只器械厚积水军之势,龟船不足则昼夜加造多载大炮、佛狼机、火箭器具,以为遮截海道之计。此乃最为救急之良策也。”[xlvii]可见朝鲜方是积极采用中国传来的佛郎机炮的。由此推论李舜臣在海战中取得赫赫战果也不能说没有明军和明军大炮的协助。1593年就有资料证明李舜臣军中有明朝的炮手存在。“癸巳 五月二十六日已卯,雨。朝唐人乃浙江炮手王敬得、粗解文字、对语有时、不能解听、可叹。”[xlviii]第二次战争期间明朝水军在陈璘的率领下和李舜臣水军一起抗战的事迹当然就更加能够说明中朝两国友好交流的传统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