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零下68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05:02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中国东线边防部队的反蚕食斗争
   印度政府认为,在中印边境东段地区,只有控制喜马拉雅山脊的所有制高点,才能解除中国对印度的“威胁”,从而消除印度南下印度洋、称霸南亚的“后顾之忧”。为此,印度政府仍不满足对“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9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侵占,在大举蚕食西段中国领土的同时,命令军队继续向“麦克马洪线”以北中国领土推进蚕食,叫嚣要对“麦克马洪线”进行“必要修正”。


一、印军在中印边境东段制造择绕桥、尺冬事件,把中印边境争端推向战争边缘
   1959年朗久事件后,中国政府为缓和边境紧张局势,促进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谈判解决,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东段单方面实行后撤,停止巡逻,而印军却乘机向“麦克马洪线”以北地区推进,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
   1961年12月,印度陆军总部发出指示,命令东部军区在中印边境东段推行“前进政策”,尽力向北推进,在“麦克马洪线”及其附近(根据实际行动,包括该线以北)建立新的永久性哨所,并在哨所之间的空隙地带进行巡逻,以便有效地占领整个边境。
   印军第四师按照这一指令,于1962年2月15日与阿萨姆步兵及“东北边境特区”山区司令部,共同制定了具体侵略计划。之后,第四师发出以“昂卡尔行动”为代号的作战命令,决定由第四师配备军官,率领阿萨姆步兵前往“卡门”、“苏班西里”、“西安”和“鲁希特”边区分批建立若干哨所,并搜集有关中国边防哨所兵力等情报。
   1962年3月,印军第七旅派人员进入“麦克马洪线”以北地区侦察,选择建立哨所的位置和进入中国克节朗河谷地区(印称南姆卡曲河谷)巡逻的路线。5月,印军锡克联队第一营马哈维尔·普拉萨德上尉率人对克节朗河谷哈东拉山口地区进行侦察。6月初,印军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扯冬(印称“多拉”)建立了哨所。印度政府公然声称,中印边界就在塔格拉山脊(指中国的拉则山脊),“陆军如果还没有把印度管辖权推进到塔格拉山脊的山顶的话,现在它可以这样做了。” [ 注:转引自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第329页。 ] 并公然在拉则山口擅自竖起了界碑。1962年上半年,印军竟在“麦克马洪线”地区建立了24个新哨所。
   1962年9月以前,印军蚕食的重点在中印边境西段地区,中央军委赋予西藏边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做好配合西段地区反蚕食斗争的准备。5月29日,总参谋部下达《关于中印边境军事斗争的具体安排》的指示后。中共西藏工委、西藏军区于6月上旬召开紧急战备会议,研究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决定组建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代号藏字四一九部队),由山南军分区司令员柴洪泉任司令员,江孜军分区政治委员阴法唐任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姜松任副司令员,山南军分区参谋长曹宗奎任参谋长,西藏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部长魏克任政治部主任,西藏军区后勤部战勤处长陈银锁任后勤部长,统一指挥第一五四团、第一五五团、第一五七团和若干保障分队,担任达旺方向的反蚕食斗争;由昌都军分区副政治委员霍光、参谋长赵衍样组成前进指挥所,统一领导呷合方向的反蚕食斗争;为防止印军可能从锡金方向袭击中国亚东、康马地区,确定由第十一师统一指挥江孜、日喀则地区的反蚕食斗争。6月11日,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在拉萨成立。
   与此同时,中央军委要求西藏边防部队做好恢复巡逻的准备。5月12日,总参谋部电示西藏军区,做好恢复巡逻的各种准备,拟制好巡逻方案,何时恢复巡逻,须视情况发展报中央军委决定。6月3日,针对印军在东线的蚕食行动,总参谋部下达了《关于加强中印东段、中段军事斗争的措施》,指示西藏边防部队,严密监视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设立据点和进行侦察活动等情况,并做好在东段恢复巡逻的准备。
   9月,新疆边防部队的反蚕食斗争,有力地遏制了印军在中印边境西段的蚕食行动,印军便将蚕食的重点转到了东段,企图抢占有利地形和制高点,控制“麦克马洪线”和继续向该线以北推进。继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所喀、塞戛木、塔母和克节朗河以南的扯冬设立据点后,9月中旬又在扯果布、卡龙等地设卡。
   为了制止印军向“麦克马洪线”以北继续蚕食,西藏军区根据总参谋部的指示,决定派侦察分队进入克节朗地区,查明印军向中国克节朗地区蚕食推进的情况,并相机建立哨卡。1962年9月6日,山南军分区副司令员郭志显、步兵第二团政治委员史宗宽率领该团第三连从舍姆出发,经勒、拉则山口等地,于9月8日进入克节朗地区。随后在白采、几儿等和择绕桥一线设立哨卡,控制了克节朗河北岸地区,与入侵扯冬地区印军隔河对峙。中国边防部队在杜浪桥西南端插上了红旗,并向入侵印军喊话,重申克节朗地区是中国领土,印方应立即撤出该地区。
   中国边防部队的行动,使入侵扯冬的印军惊慌失措。入侵印军指挥官竟向上谎报:中国有600多名军人逼近和包围了他们的哨所。印度军方和政府得此报告后,立即作出强烈反应。9月9日,印度陆军总部、东部军区命令第七旅立即作好准备,在48小时内向前开拔,以对付中国人对多拉(扯冬)的包围。国防部长梅农推迟赴联大开会日期,自9月13日起,接连5天召开高级军政官员会议,决定对中国边防部队采取“武力驱逐”,指令侵驻达旺的部队“在必要时开火”。代总理夏斯特里向正在英国访问的尼赫鲁作了报告。14日尼赫鲁在伦敦指示印度内阁,“在‘麦克马洪线’决不能退让一寸。”印度报纸也大肆渲染“中国入侵达旺”,煽动反华情绪,称中国此举是“探测印度在东段的防御力量,迫使印度在西段让步”,“类似的‘入侵’将继续发生”,要求立即还击。
   按照印度政府和陆军总部的指令和部署,印军加强了中印边境东段沿“麦克马洪线”的兵力,企图以优势兵力进驻该线以北扯冬地区,迫使中国边防部队撤退。印军在扯冬增加了两个排的兵力,同时以第九旁遮普营向龙布集中,以该营龙拉中队在扯冬东北3公里的章多山设点,以第五旅原驻“鲁希特边区”的第二拉加普特营作为第七旅的预备队,以第七旅旅部移至龙布。印陆军总部给“东北特区”部队的命令强调:等候中国人的撤退,假如中国人不撤退,印军就要开枪。
   为了防止印军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进攻和扩大对“麦克马洪线”以北地区的侵略蚕食,总参谋部、西藏军区指示东线边防部队:在该地区,与印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印方在哪里设点,中国边防部队就在那里设点,印方驻多少兵,中国边防部队也驻多少兵;驻白采一线的部队,要做好防范印军武装挑衅的准备。同时决定,将第二团第三连进驻的白采、择绕、几儿等、拉则四地改为正式边卡;并在得芒村增设哨卡,顶住沙则印军据点。
   9月17日9时15分,第三连战士李质灿、钟世民正在择绕桥桥西哨位值勤,印军15人在一军官指挥下,大喊大叫向李、钟2人逼进。李、钟2人以手势令其停止前进并退回,印军不予置理。10时,印军增至30人继续向前进逼,进至几公尺处时,用枪口对准他们的胸膛。李、钟2人毫无惧色,向印军提出严厉警告。印军见威吓不成,即在距择绕桥6公尺处设下哨兵,在8-10公尺处构筑工事,与中国哨兵对峙。
   当日16时10分,第三连班长吴元明、崔道华前来换哨。印军吼叫着用枪瞄准,企图阻止中国士兵换哨。吴、崔未予理会,换哨后开始在择绕桥桥西修筑防御工事。印军为阻挠中国哨兵构筑工事,架枪对准中国哨兵,冲突一触即发。中国哨兵仍保持极大克制,一再向印军说明,这是中国的领土,要其立即从该地区撤出,并要其派出民政人员同中国边防部队协商解决边界的争议,避免武装冲突。印军却继续在中国哨所周围构筑工事,以围逼中国择绕桥桥西哨所。
   18日,印军在择绕桥西中国边防哨位两侧加修工事后,又搭起哨棚,对中国哨位形成包围态势。
   19日,印军企图绕到中国哨位侧后修筑工事,在中国哨兵对其提出严厉警告后离去。
   20日,印军一面拦阻中国哨兵通向桥头,一面阻止中国哨兵修筑工事。16时,4名印军向中国哨兵吴元明围逼,用木料拦住他的后路,将他夹在中间,进行挑衅。吴元明怒视着印军,印军继续挑衅,吴元明伸手向逼近的一名印军推去,这名印军绊在一块石头上仰倒在地。又一名印军用木料拦他的后路,被吴元明一脚踢开,木料压在印军身上。围逼不成,印军无可奈何撤回据点内。24时,印军突然向择绕桥中国哨位发起进攻,企图捕捉中国哨兵。中国哨兵隐蔽在工事内,未造成伤亡。情况危急,中国择绕桥西哨位负责军官刘道臣立即返回河东向指挥所报告情况。21日6时15分,当他快接近桥头时,印军机枪突然从桥西工事里向他射击,子弹从他臂部和胸部穿过,他仍然命令桥西哨所战士,在没有接到指挥所指示前,对印军进攻不要还击。他坚持着爬回桥东工事后,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在印军进攻中,中国择绕桥桥西哨所的另一名战士也身负重伤。印军继续以火力阻断中国边防部队桥西与桥东之间的联系。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择绕桥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
   择绕桥事件是印军蓄谋制造的流血事件。事件发生当日,中国政府向印度政府提出了严重抗议,要求印度政府立即停止对中国边防部队的武装攻击,立即从扯冬地区撤出。然而,印度政府对这一事件力图抵赖,编造说中国人从几百码以外向印度的哨所开枪。9月22日尼赫鲁在答记者问时,居然把印军制造的流血冲突说成是“一些小事件”。印度代理国防部长(梅农此时在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拉古拉曼雅举行军政首脑会议,经过重新策划,再次下达了“将中国人从多拉(扯冬)地区赶走”的命令。
   印军从21日7时开始,每隔不到半小时便向中国择绕桥桥西哨位打一阵枪和扔一阵手榴弹。22日7时,印军将一枚手榴弹投进中国桥西哨位工事内,被中国边防战士抛出,19时,印军又向择绕桥放置炸药包,企图炸断择绕桥,切断中国哨兵退路。在炸药包即将爆炸的紧急时刻,边防战士王确云在火力掩护下,跃出工事,扑向炸药包,拔掉导火索,将炸药包抛进克节朗河中,保住了择绕桥。24日13时,印军在火力掩护下,又将一包点燃了的炸药包投进中国边防哨所工事内,边防战士崔道华、钟世民等3人不幸牺牲,军官肖猷兴和另一战士负重伤。桥西中国哨所其余战士仍牢牢地守住工事,并英勇地击退了印军继续向桥西的进攻。9月25日印军又向择绕桥桥东中国哨所发起进攻,发射炮弹10余发,炸伤中国边防战士4人。
   中国边防部队鉴于择绕桥桥西哨位已不利于防守,同时为了缓和这一地区的局势,29日1时,桥西哨位的中国边防战士奉命撤回桥东。
   由于印度政府坚持对中国边防部队采取“武力清除”的手段,使中印边境东段的局势愈来愈严重。印军不顾中国政府的严重抗议和警告,继续扩大对中国哨所的进攻,恶化边境局势。
   10月8日,在印军新成立的第四军军长考尔的策划和指挥下,印军越过了克节朗河,企图占领克节朗北岸的尺冬(印度称其为僧崇)。
   尺冬位于克节朗河上游北岸,印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在考尔抵达前就已制定了占领尺冬的计划。10日9时20分,印军旁遮普联队第九营,在乔杜里少校指挥下,对中国边防部队尺冬守军(第一五七团第一营第二连一个排)发动了进攻。在炮火掩护下,印军40余人向中国边防部队冲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打退了印军的进攻,印军丢弃尸体6具(含军官1名),51迫击炮1门,轻机枪1挺,英式步枪10支。中国边防部队第二连亡11人,伤22人。
   为不使事态扩大,中国边防部队击退印军进攻后,没乘胜追击,而让印军撤过克节朗河以南。对此情况,印军达尔维准将是这样描述的:“我心情沉重地看到旁遮普部队按照我的命令撤退到四号桥,伤亡者直接撤至中国人鼻子底下的木桥,很明显,中国决定给我们留出一条退路。”“过些时候,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埋葬我们的死者,并举行了葬礼。那是一个动人的场面,它必然给看到了的士兵留下深刻的印象。很清楚,他们不要战争。但是,如果我们越过克节朗河,他们将进行抵抗。”
   然而,尼赫鲁政府是需要战争的,并且在其蚕食计划和行动受阻后就不惜用战争手段来继续实现其领土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05:17 | 只看该作者
二、中国政府坚持无条件讨论边界问题,印度政府关闭和平谈判大门
   在中印边境军事斗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政治外交斗争也达到炽热化。中国政府于8月4日提出尽快举行中印边界问题讨论的建议后,8月22日,印度照会中国:“如果中国政府真正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和谈判来解决两国政府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它必须了解,除非自1957年以来被武力改变了的该地区 [ 编者注:指中印西段边境地区 ] 的边界状况得以恢复,目前的紧张局势得以消除,否则讨论是不能够开始的。”并认为这是举行进一步讨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预备步骤” [ 注: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九集,第83页。 ] 。也就是说,中印边境西段的紧张局势是由于中国改变边界现状所造成的,在这种紧张局势消除之前,印度政府拒绝谈判。对此,9月13日,中国政府照会印度:“中国政府对印度政府在来照中拒绝尽速在双方官员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边界问题,表示遗憾。”“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边界问题经过谈判得到解决以前,双方应该维持原有的边界状况,不应该以片面行动加以改变。中国政府严格遵守这个立场,……这是任何诬蔑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在中印边境地区进行侵略活动、以武力改变边界状况的,恰恰是印度政府自己。”“如果说,在讨论边界问题以前,必须先恢复以武力改变了的边界状况,那么,印度军队就应该在中印边界各段从他们所侵占的中国领土撤出。”照会进一步指出,看来“印度政府并不希望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而只是拿和平谈判作幌子,来推行它蚕食中国领土、改变边界现状的计划。”“但是,中国政府要指出:谈,中国是欢迎的;打,中国是要抵抗的;奉行一种假谈真打的政策不会替印度带来什么好处。”照会最后说:“为了缓和边境紧张局势,中国政府再一次建议,双方的武装部队沿边境全线各自后撤20公里。” [ 注: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九集,第78--80页。 ]
   9月19日,印度照会中国,再次拒绝了中国政府提出的迅速和无条件地讨论中印边界问题的建议,并认为中国关于双方武装部队各自后撤20公里的建议“有着严重的缺陷:它使在过去几年中以片面行动改变了原状的侵略者得以据有侵略的果实。” [ 注: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九集,第88页。 ] 这简直是贼喊捉贼!10月30日,中国政府照会印度:印度政府“坚持边界问题的讨论要有先决条件,那就是,必须首先恢复中印边界西段印度心目中的所谓边界状况,即中国从自己的大片地区撤退,然后才能讨论中印边界问题。这是中国政府绝对不能同意的。”“中国政府现在再一次建议,两国政府在双方官员报告的基础上,立即开始中印边界问题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讨论关于西段边界的问题,也必须讨论关于中段和东段边界的问题,总之,双方不拒绝讨论对方提出的任何有关中印边界的问题。” [ 注: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九集,第86页。 ] 中国政府的建议既公平合理,又击中了印度政府的要害。尼赫鲁的扩张主义“哲学”是:我已经侵占的地方,是我的;我想要侵占的地方,也是我的。为此,在侵占了中印边境东、中段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以后,尼赫鲁政府一直顽固坚持将中印边界西段争议地区特殊化的无理要求,其目的就是要继续侵占阿克赛钦等西段中国领土。如果按中国提出全面讨论中印边界问题,就要使其如意算盘落空。
   10月6日,印度政府复照中国,不仅拒绝了中国政府的上述公正建议,而且在原有的先决条件之外,又提出了新的先决条件,不仅要中国在西段自己的大片领土上撤出,而且要中国在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也是属于自己的领土上撤出。这样,印度政府出尔反尔,提出越来越多的先决条件,终于堵塞了讨论边界问题的谈判之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05:34 | 只看该作者
全国军民声讨印军的侵略罪行
   印度军队不断入侵中国领土,在边境挑衅,激起了全国军民的极大愤慨。开始,不少善良的人认为印度是新独立的国家,搞“不结盟”运动,还支持中国政府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会侵略中国;两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使有边界争议,也会通过协商解决。但事实证明,印度继承英帝国主义的衣钵,顽固坚持扩张主义的立场和政策,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流血事件,妄图将其无理的领土要求强加给中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解放军官兵在深入学习中国政府声明、照会,弄清中印边界问题的真相的基础上,看穿了印度扩张主义的本质,剥下了尼赫鲁和平中立的伪装,纷纷控诉其猖狂入侵中国领土的罪行,并要求中国边防部队惩罚入侵者。一名小学生在写给中国边防部队的信中说:“从报上看到印度侵略军入侵我国的消息后,非常气愤,想和叔叔们一起保卫祖国,但我们年纪小,去不了。献上两条红领巾表示心意,希望你们提高警惕,保卫好祖国西部边疆。”
   在西藏,百万翻身农奴怒斥印度的入侵罪行,坚持要求收复他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领土。9月28日拉萨市各族各界僧俗4000多人庄严集会,沉痛追悼在扯冬地区被印军杀害的中国边防部队官兵刘道臣、冠子夫、谢富田、崔道华、钟世民五位烈士,愤怒抗议印度政府蚕食中国领土的军事挑衅。参加大会的各族各界代表庄严表示,解放了的120万西藏人民,决心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彻底粉碎印度政府的一切侵略阴谋,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而坚决斗争。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西藏军区政治委员谭冠三将军在列举事实,揭露印军对中国领土的侵略罪行后指出,西藏各族人民和边防部队官兵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对印军的进犯坚决实行自卫,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而斗争。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理主任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说:我坚决拥护我国政府对印度军队侵占我国领土向印度政府提出的最严重最强烈的抗议。他愤怒谴责印度政府蓄意侵占我国领土,把我国的克制和容忍当成软弱可欺,越来越猖狂地在中印边境全线加剧紧张局势,妄想以武力来扩大对中国领土的占领的侵略行径。指出,“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完全是非法的,从来没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众所周知,从‘麦克马洪线’以南到喜马拉雅山麓的广大地区,历来都是中国领土,由西藏地方政府所管辖。目前印度企图以武力侵占的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扯冬与‘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门达旺一样,历来就是中国西藏政府错那宗(县)的一部分,由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负责管理,西藏地方政府保存许多诏书、封令、公文和户籍册足以做充分的证明。”班禅强调,西藏人民一定要加强团结,提高警惕,防止印度政府假谈真打的两手,坚决抗击印军的武装挑衅,保卫祖国边疆。政协西藏委员会副主席朗顿·滚噶旦秋用亲身经历的事实,揭露印军蓄意侵占中国领土的卑劣行径。他说:“我以前在西藏政府任司伦时,曾几次任命过管理所谓麦克马洪线以南门达旺地区的行政官员和税收机关人员,扯冬是在达旺以北属错那宗管辖的一个地方,错那宗的宗本我也曾任命过。扯冬怎么会成为印度的领土呢?我要揭穿印度这种蓄意侵略我国领土的卑劣行为。”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副主任、拉萨市长崔科·顿珠才仁代表18万解放了的拉萨市人民愤怒抗议印军入侵中国领土的侵略罪行。他说,为保卫领土流尽自己鲜血的烈士们,永远活在人民心里。拉萨市党政军民一定要紧密团结、搞好生产、努力工作,全力支援守卫祖国边疆的部队,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而坚决斗争。大会最后还宣读了通电,通电指出:印度侵略军得寸进尺,妄图以武力扩大对我国领土的占领,并且胆敢在我国神圣领土上明目张胆地杀害我边防战士,是可忍,孰不可忍!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我们完全拥护我国政府提出的最严重最强烈的抗议,绝不能容忍印度军队杀害我们的边防战士。如果印军胆敢继续进犯,西藏人民将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地区的边防部队戮力同心,坚决粉碎印度军队武装挑衅和侵略。为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完整,为保卫各族人民的生活,为保卫西藏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而斗争。
   印军频繁入侵中国领土,在中印边境大肆蚕食推进的侵略行径,激起了新疆各族人民无比的愤慨。从昆仑山到阿尔泰山,从喀什原野到伊犁河畔,军民同仇敌汽,纷纷控诉尼赫鲁政府的入侵罪行,在乌鲁木齐的声讨集会上,新疆政协副主席禹占林(回族),伊斯兰教协会主任伊敏马合苏木,妇联主任玛依努尔和战斗英雄卫尚德,代表新疆各族人民在大会上指出:帝国主义和国外反动势力联合反华,印军侵略中国领土决没有好下场。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将紧密团结,努力生产,以巩固维护祖国统一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支援解放军保卫边防,击败一切敢于来犯的入侵者。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长库尔班·阿里说:苏联在我伊犁、塔城等地煽动边民外逃的严重事件刚刚平息,印度军队又在南疆边境气势汹汹地抢占我国领土,我们中国人民不是好欺侮的,新疆各族军民将齐心协力,驱逐侵略者。喀什市政协副主席喀斯木塔什说:印军既然向我们进犯,我们自然应该予以自卫反击。地处边境一线的塔什库尔干县塔吉克族县长西仁拜克说:历史上帝国主义侵占我们领土太多了,现在印度还想侵占,我们新疆各族人民坚决不答应。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做好工作,支援解放军击退侵略者。阿克苏县衣干其民兵拜勘力·阿木提说:“只要祖国一声召唤,我们马上入伍拿起枪杆和印度侵略者战斗,以保卫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西藏、新疆人民化仇恨为力量,决心努力生产,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从前是农奴,现在是拉萨的第一代藏族工人,一致表示要加强团结,努力生产,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尽一切力量支援边防部队捍卫我们神圣的领土。山南地区农奴出身的副乡长吉桑朗杰说:祖国山河是我们的心头肉,土地是我们的饭碗。印度已侵占了我们六世达赖喇嘛的出生地门达旺,现在又进一步侵入我们的牧场扯冬,这是割我们的心头肉,砸我们的饭碗,我们坚决不答应。我们要积极支援解放军,赶走侵略者。新疆哈密农民叶地尕汁说:我们农民要努力种地,把最好的粮食交售给国家,以缓和暂时困难,保证解放军打好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掀起了千车万人积肥运肥,夺取农业大丰收的高潮。兵团运输标兵苏长福表示:我们要把生产建设和保卫边防两副重担一肩挑,除努力搞好生产外,还要选最好的车辆和驾驶员上边防支援前线。当时虽经济还很困难,但新疆人民仍节衣缩食,为中印边防紧急战备部队筹集12万吨物资,并抽调上千台汽车担负支援前线运输,不仅保证了边防部队的生活需要,而且保障了自卫反击作战的弹药和军需品的前送后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将士,身感所肩负的保卫祖国的责任重大,百倍警惕地注视着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的一切反华活动。当了解中印边界形势紧张,印军步步进逼,并开枪开炮,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后,全军指战员无不咬牙切齿,愤慨万分。空军一级战斗英雄张积慧说: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我击落过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现在美国又支持印度入侵我国边境,这是又一次对世界和平的侵犯,我们一定要斩断它的魔掌,绝不让印军侵占我国领土。海军战斗英雄赵孝庵说:我们面对国际反动势力的侵略和威胁,一定要学好军事技术,严守战斗岗位,不管敌人来自何方,我们都要把它消灭。
   驻守在中印边境的西藏、新疆边防部队,面对印军疯狂的军事入侵和蓄意制造流血事件,怒不可遏。决心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捍卫国家民族的尊严。各部队狠抓了战备形势教育,控诉、声讨印军的侵略罪行。通过看历史、摆事实、剥画皮、挖本质,指战员进一步弄清了中印边境争端的由来和发展,激发了对印度侵略军和反华分子的仇恨,促进了各项战备工作的落实。
   6月份,西藏部队开展了以揭露尼赫鲁反华真面目为中心的控诉教育。印军在择绕桥制造流血事件后,西藏军区部队举行集会,愤怒谴责印军蚕食中国领土,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官兵的罪行,坚决拥护中国政府提出的抗议,坚决拥护中国政府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反对印军的入侵挑衅,决心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而贡献一切。山南军分区步兵第二团在各种小型集会上,用亲身经历的事实,谴责印军得寸进尺地侵略中国领土的卑劣行为。纷纷表示:我们边防战士决不允许印军侵占我国领土,绝不能听任印军杀害我们的战友,血债要用血来还。林芝军分区的官兵表示,要学习择绕桥边防分队抗击印度入侵者的英勇行为,随时准备粉碎印军的挑衅和进攻。
   驻守在新疆边防线上的步兵第二团和阿里支队,眼看着印军的不断蚕食入侵,面对着印军的据点和枪口,无不咬牙切齿,气愤难忍。广大指战员积极要求上前线,干部停止休假,战士停止复员,正常换防取消,机动分队上山,连刚从内地调来的干部和新兵也纷纷上了边防,参加艰苦复杂的反蚕食斗争。他们说:“保卫边防是我们神圣的职责,”“谁侵犯我国领土谁就是我们的大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事当前,家事后推,这个时候要我下山等于临阵脱逃。”“我们要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每一寸领土,决不给祖国人民、家乡父老丢人。”
   千里迢迢进藏参战的机动作战部队,一面行军,一面教育,面对恶劣的高原气候和入侵者这两个敌人,干部战士士气高昂,斗志旺盛。表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山再高,高不过我们的脚底板;困难再大,大不过我们的决心和毅力;天再冷,冷不了我们火热的爱国心。”“我们是毛主席的战士,人民的子弟兵,保卫祖国是我们的责任。这次进藏上山,不消灭侵略者决不回来。”
   通过声讨印军侵略罪行,全国各族人民擦亮了眼睛,认清了印度的扩张主义本质,激发起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别是驻西藏、新疆部队更加感到肩负的责任重大,有效地提高了战备观念,促进了战备工作的落实,增强了反侵略的胜利信心。
   在美国、苏联联合国际反华势力猖狂反华的大气候下,尼赫鲁政府为了实现对华战略及出于内政外交的需要,更加顽固地坚持以武力实现对中国的领土要求,向中国推行“前进政策”。
   中国政府和军队在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方针指导下,在政治外交斗争中,不断揭露印度政府的侵略行径,多次提出避免发生和扩大武装冲突的合理建议,不断驳斥、揭穿印度的污蔑、造谣和无理要求,赢得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同情和支持。在军事斗争中,中国边防部队在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忍让的情况下,采取了必要的反蚕食措施。
   为指导反蚕食斗争的正确开展,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适时制定了反蚕食斗争的方针政策和具体规定,中国边防部队以高度的全局观念和政策纪律观念,坚决执行上级命令,有效地配合了政治外交斗争。通过艰苦、复杂、激烈的反蚕食斗争,制止了印军的推进蚕食。
   印度政府奉行的扩张政策和对中国领土的侵略行径,激起了全国亿万军民无比的义愤,充分认清了印度政府和军队的侵略面目。全国人民决心团结一致,战胜国内暂时经济困难,粉碎国际反动势力掀起的反华浪潮,以实际行动支援边防部队保卫祖国,打败入侵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0:10 | 只看该作者
印军在中印边境发起全面进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反击

尼赫鲁政府加紧战争准备,发布向中印边境全面进攻的命令
   尼赫鲁政府因其所推行的“前进政策”受阻,无理的领土要求不能实现,遂拒绝中国的和平谈判。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军事准备之后,公然发布向中国边境地区全面进攻的命令,挑起了中印边境战争。


一、尼赫鲁政府加紧战争准备,印军的作战部署和企图
   尼赫鲁政府向中国边境发动进攻,是经过长期准备的。1958年以前,印度陆海空三军总兵力只有41万人。为了适应对华作战的需要,1959年后,印度政府不顾国内的经济困难,大量增加军费,从国外购买飞机、坦克、导弹等先进军事装备,积极扩军备战。至1962年10月,其三军总兵力增至60万人,装备有各种火炮1500门,坦克790辆,各型飞机1000架,各种舰艇69艘。另有地方武装23万人。随着“前进政策”的推行,尼赫鲁政府在中印边境地区加紧战场建设,不断增调军队,为发动边境战争做直接准备。
   在蚕食中国领土的过程中,印军在靠近中印边境地区修建了“几千英里的道路”;采用车运、空投、马驮和人背等手段,在边境地区和前沿据点囤积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和装备;在巴里加斯、塔拉昌山口、加勒万河谷、奇普恰普河谷和章多、龙布、吉米塘、达旺、瓦弄等前沿据点和要地,修建了直升机降落场和空投场。通过以上措施,印军大大改善了其作战条件和机动能力。
   1958年前,印度在中印边境印方实际控制地区,主要部署了地方武装和武装警察。1959年后,印度正规陆军接替了地方部队的防务。至1960年,印度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兵力已达1万余人。印度推行“前进政策”后,又向中印边境西段增调了两个步兵营。1962年9月,当印军的蚕食行动被遏制,特别是择绕桥事件后,为增强在中国边境地区发动入侵作战的实力,又调6个步兵营(东线4,西线2)进入中印边境前沿地区。
   在进行军事准备的同时,尼赫鲁政府加紧了作战部署。9月底,印军第四师第七旅根据东部军区的命令,全部侵入克节朗地区,旅部进驻龙布,并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章多设立了战术司令部。同时,第四师在吉米塘开设了战术司令部。10月1日,尼赫鲁刚从英国参加完英联邦总理会议回到新德里,便同国防部长梅农及印军高级将领一起研究了同中国军队的作战问题。10月4日,印度政府举行内阁会议,决定:在中印边境地区无论哪里发生了“武装入侵”,印军都将给予打击。印度国防委员会也先后两次举行有武装部队全体参谋长参加的会议,具体讨论作战问题。10月5日,印度国防部宣布:在东部军区之下成立一个新军团——第四军,任命印度陆军参谋局长考尔中将为军长,专门执行对华作战任务,并授予考尔可自由决定向中国发动“有限攻势”的权力。
   第四军下辖步兵第四师和第二师。其中第四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中东、北非、意大利和希腊等地转战6年之久,参加过1941年北非第三次战役、1944年在意大利突破德军“高斯克防线”等9次战役,被称为印军的“王牌部队”。印度独立后,第四师被视为印军的“标准师”,是尼赫鲁、梅农的嫡系,装备好,待遇高,也是印度推行一切改革的试点部队。该师辖步兵第五旅(后改属第二师)、第七旅和第十一旅,原驻旁遮普邦,于1960年初调赴中印边境东段的阿萨姆邦。印度政府认为,有第四师这样有战斗力的部队同中国军队作战,定会旗开得胜、很快达到入侵目的。
   考尔曾任过第四师师长。他长期以来积极追随尼赫鲁、梅农,是尼赫鲁、梅农在陆军中的得力干将,也是印度军界反华的主要策士之一。虽善于外交,长于参谋和行政业务,也有一定军事理论修养,但缺乏实战指挥经验。由于他极力主张和积极推行“前进政策”,倍受尼赫鲁的器重,因而被视为印度陆军未来参谋长的理想人选。
   考尔出任第四军军长的当天,即赶到提斯浦尔(迪斯布尔),对第四师师长尼·普拉沙德就该师继续向达旺以北地区推进作了部署,接着乘直升飞机抵达吉米塘。次日,在第四军参谋长卡·辛格准将和普拉沙德少将的陪同下,由吉米塘经龙布步行到克节朗地区的扯冬据点,详细勘察了克节朗地区的地形,现地研究和部署了进攻塔格拉(即拉则拉)山脊的行动,要求第七旅务必在10月10日前占领塔格拉山脊。在考尔的策划和指挥下,印军又于10月向中国尺冬边防部队发动了军事进攻,制造了尺冬流血事件。
   印军为发动大规模进攻,不断向中印边境地区调兵遣将。至10月中旬,印军在中印边境东段已有1个军部(第四军)、1个师部(第四师)、3个旅部(步兵第五旅、第七旅和炮四旅),计有15个步兵营(拉加普特第二营、旁遮普联队第九营、第九廓尔喀联队第一营、近卫联队第四营、锡克联队第一营、高尔瓦尔联队第四营、查谟·克什米尔联队第二营、马德拉斯联队第二营、库马盎联队第六营、第八廓尔喀联队第二营、锡克联队第四营、阿萨姆步兵部队第二、第五、第九、第十一营),兵力达2.2万余人。
   担负印军第四师突击任务的第七旅所属4个营3000余人,已推进到“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克节朗地区,与原侵入这一地区的阿萨姆步兵第五营一部会合。第七旅旅部位章多,战术司令部位勒龙。该旅的任务是以已侵占克节朗河以南的中国领土为依托,并继续向克节朗河以北地区推进,妄图侵占几儿等、白采、择绕等地,把兵力前推到得芒、拉则山口、拥错山口一线。
   炮兵第四旅率两个营配置在棒山口至达旺地区,其任务为依托达旺保障其在克节朗主攻方向的翼侧安全。第五旅5个营和阿萨姆步兵3个营分布在珞瑜和下察隅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位吉米塘,师部和第四军军部位提斯浦尔。
   在中印边境西段地区,1962年8月份以前,印军计有1个旅部(第一一四旅)、4个步兵营(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七、第十四营、第八廓尔喀联队第一营和杰特联队第五营)共约4000余人。为增加二线机动作战兵力,于9月下旬和10月上旬又先后将第七十旅所属之杰特联队第三营和库马盎联队第十三营调至列城、楚舒勒地区。使西段地区兵力增至1个旅部、6个步兵营,5600余人,较1960年增加了1.5倍。印军第一一四旅以5个营3000余人分散配置在600公里长的边境线上,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侵入中国境内的43个据点。该旅旅部位列城,战术司令部位楚舒勒。
   印军总的企图是:依靠武力抢占地盘,造成既成事实,达到扩张领土的目的。在东段,巩固并依托已侵占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和该线以北的克节朗地区,继续向中国西藏边境纵深地区扩大侵略;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个据点,继续推进,逐步侵占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4:05 | 只看该作者
二、尼赫鲁政府发布向中印边境全面进攻的命令
   如前所述,尼赫鲁政府之所以对华奉行武力政策,除了有其国内原因和对中国的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以外,还得到了美国和苏联等国的怂恿和支持。
   美国不仅为印度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而且还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当印度政府向中国发动进攻、要求美国为其筹措军费或提供军事援助时,美国驻印度大使加尔布雷斯第二天即回华盛顿,积极活动。美国官员10月17日在纽约声明,过去在中印边境地区发生的多次冲突中,“美国表示了对印度的同情和支持”,在将来的中印边境冲突中,美国“国务院支持印度”,美国“不是中立的”。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怀特和国防部发言人在10月18日分别宣布,美国政府愿意向印度提供它对中国作战中所急需的高空运输机。美国空军对印度空军所提出的物资器材申请,表示大力支援。美国国务院宣布,对印度特别希望得到的向正在发生边境冲突的喜马拉雅山区运载军队和供应品的高空运输机的要求,“准备给予像过去一样同情的考虑”,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有一个向印度出售军事装备的协议”。美国答应为印度尽快提供适宜于在山区高空飞行的C-130运输机。
   赫鲁晓夫集团在经济上援助印度的同时,还给印度以大量的军事援助。印度向苏联购买了各种飞机114架,其中米格-21战斗机32架。原定援助印度(包括战斗机在内)的66架飞机在1962年底交货,由于中印边境局势的急剧变化,苏联决定提前交货。此外,苏联还派出军事专家、顾问到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印军部队中“服务”。只是到1962年8月出现了加勒比海危机以后,赫鲁晓夫需要中国和苏联一起同美国对抗,才表示在中印争端中不偏袒印度。尽管如此,印度政府认为,已经从苏联那里取得了大量军事经济援助,并有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的继续支持,也就足够了。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印度有恃无恐,气焰嚣张,终于走上了军事冒险的道路。
   尼赫鲁政府之所以敢于对中国发动进攻,还由于它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印度政府认为,中印边境地区特别是东段地区中印双方力量对比,优势在印度一边,形势对印度一方是有利的。因此,尼赫鲁政府毫不掩饰地说,“政府已从政治上作出了以武力驱逐中国人的决定”,印军是“精锐部队”,“受过良好的训练”,“装备也占优势”,“东北边境地区的交通运输和兵力部署最近几年来已大大改善”,而中国现在是不愿和印度打仗的,印军一旦发动进攻,“中国将准备妥协”,不战而退。
   为此,尼赫鲁于10月12日出访前夕在新德里巴兰机场公开宣称,他已经向印度武装部队发出命令,要把“中国入侵者”从“东北边境特区”的印度领土上“清除掉”。10月14日,印度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在新德里发表反华讲话,坚持要中国边防部队从自己的领土上“撤出”去,呼吁印度人民支持正在向中国进行军事入侵的印度军队。他说:只要冲突继续存在,这个国家必须团结一致。政治冲突必须从属于民族义务。同一天,印度国防部长梅农在班加罗尔发表讲话,极力赞扬尼赫鲁10月12日的决定,表示不管用一天,一百天还是一千天的时间,都要实现这个决定。梅农还叫嚣:我们将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一定要把中国人赶出去,这里不存在这种态度有任何改变的问题。
   尼赫鲁政府发出同中国作战的命令后,印军即在中印边境地区紧急调整部署,继续向边境地区增派部队,运送作战物资,负有作战指挥任务的各级司令部均已靠前配置,并开设了前进指挥机构。印度空军也奉命进入戒备状态,派飞机频繁侵入中国境内侦察和挑衅。10月10日夜,印军飞机1架侵入中国西藏,由曲水方向一直窜到拉萨市近郊,尔后又沿青藏公路飞抵拉萨以北的当雄上空,对当雄机场和附近地区进行侦察。11日,印军飞机从中印边境西段侵入中国西藏上空,窜扰到西藏日土以西50公里后,又向北飞到空喀山口以南20公里处,再向南飞越班公山、班公湖一带,反复侦察上述各地。10月13日,印军飞机3批3架次先后飞越“麦克马洪线”,侵入中国边境地区上空,对中国边防部队的前沿哨所和纵深地区进行侦察。10月上旬以来,印军出动了大量飞机和直升机向克节朗地区、奇普恰普河谷地区和加勒万河谷地区,运送了大批作战物资和增援部队。10月中旬,印军将独立伞兵第五十旅第十七空降野炮团1个分队50余人(火炮4门)和独立第十七伞兵营一部紧急空运至龙布。这部分印军随即进至章多。经过紧张的部署调整,印军于10月中旬基本上完成了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准备。
   10月16日,尼赫鲁刚从国外回到新德里,便立即召集国防部长梅农和军界高级将领开会,进一步研究、部署对华作战。接着又召开了印度内阁会议和全体参谋长参加的国防委员会议,要求定期就印度在人力和物资方面的军事需要提出报告。印度国防部命令兵工厂日夜开工,最大限度地制造军火,以保障对华战争的需要。10月17日,国防部长梅农抵达提斯浦尔,同考尔等举行了紧急会议,下令驻阿萨姆地区的印军立即全部取消休假,按照尼赫鲁的紧急部署,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攻击。根据印度当局命令,17日印度军队即在中印边境东、西段同时炮击中国边防部队的前沿阵地,进行武装挑衅。入侵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在色章湖以东、卡龙以西地区,向中国边防部队连续发动进攻。18日,印军再次向克节朗地区的中国边防部队发动进攻。另一支印度军队越过“麦克马洪线”,侵入西藏米林县洛山口北侧地区,向中国边防哨所进行武装挑衅。在中印边境西段,侵入新疆奇普恰普河谷地区的印军,不断向中国边防哨卡逼近,进行挑衅和进攻。当日,印度国防部官员宣称:在中印边境东段已经把中国人“赶回两英里”,在中印边境西段,正全线向东推进,取得了拿破仑式“独一无二的胜利”。印度政府长期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公然发布向中国边境地区进攻的命令,终于导致了中印边境地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4:2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作出自卫反击的决定,中国边防部队进行反击作战准备
   在尼赫鲁政府疯狂反华,拒绝和平谈判,加紧扩军备战,不断向边境地区调兵遣将、集结部队,并不断制造边境流血事件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及时指示中国边防部队保持高度警惕,做好粉碎印军大规模武装进攻的准备。当尼赫鲁政府发布向中国边防部队进攻的命令,印军发动武装进攻之后,中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被迫作出了自卫反击的决定。


一、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作出自卫反击决定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的军事战略重点在东面。努力争取西部疆界成为和平稳定的疆界,是中国处理中印边界问题的根本方针。中国政府一贯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立场,并为此作出了巨大而真诚的努力,对印军的不断入侵挑衅和蚕食中国领土的行径,始终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和忍让,采取了一系列避免武装冲突的措施。然而,尼赫鲁政府一意孤行,对华奉行武力政策,完全堵塞了和平谈判的一切渠道,并发动武装进攻,使中国边防部队遭受严重伤亡。在此形势下,中国政府才迫不得已决定边防部队实施自卫反击,以便把西部边境地区迅速稳定下来,迫使印度重新坐到谈判桌上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使西部边境成为和平稳定的边境,以集中力量对付主要敌人。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印度整了我们3年。从1959年开始,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有4个年头了,我们才还手。
   鉴于当时中苏关系还没有完全公开破裂,中国政府将印军准备发动全面进攻和中国的态度通知了苏联政府。1962年10月8日,中国领导人通知苏联大使,“中国得悉印度将在中印边境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如果印度一旦发动进攻,我们就坚决自卫。中国领导人并且指出,印度利用苏制直升机和运输机,向中印边境地区进行空投,运送军需,这一点对我们边防战士有影响,我们认为把情况通知苏联方面是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 [ 注:《苏共领导联印反华的真相》,《人民日报》1963年11月2日。 ] 其用意是苏联应当停止其联印反华的立场。鉴于加勒比海危机所造成的美苏问冲突一触即发的形势,苏联为了联合中国共同对付美国,暂时改变了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态度。10月13日和14日,赫鲁晓夫向中国大使表示:“关于印度准备向中国发动进攻的问题,苏联得到的情报是与中国一致的。如果苏联处在中国的地位,也将采取同样的措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是不能采取中立态度的,如果有人进攻中国,我们说我们中立,那就是叛徒行为。” [ 注:《苏共领导联印反华的真相》,《人民日报》1963年11月2日。 ] 然而,到12月中旬苏联就又恢复了原来的腔调。
   为了打击印度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卫中国边疆的安全,创造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条件,中共中央决定对印度军队的进攻坚决予以反击。10月6日,总参谋部传达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假如印军向我进攻则要狠狠地打他一下,除东线西藏作准备外,西线也要配合。如他进攻,不仅要打退,还要打狠打痛。”这一指示,不仅确定了打狠打痛的方针,而且明确了反击作战的主要方向在东线,西线要配合东线作战。10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为了打击印军疯狂气焰和侵略行动,决心歼灭越过“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印军,西线也要配合。进而确定了在东线歼灭入侵“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印军。在西线,拔除红山头和加勒万河印军14号据点。10月17日,中央军委下达了《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对歼灭侵入中国境内的印军作了具体部署。10月18日,中央军委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出指示,强调:“此次对印度反动派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务求初战必胜,只能打好,不能打坏”。要求作战部队对军事指挥、政治动员、后勤保障工作,务必精心计划,周密组织,切实做好。参战部队全体人员,务必兢兢业业,戒骄戒躁,千万不要轻敌大意,要上下一心,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只有在军事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才能有效地配合国家的政治外交斗争。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一场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具有很大的政治性,很强的政策性,很高的策略性和集中性。要求参战部队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后发制人”的战略思想及“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具有高度的全局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一切服从国家利益,一切行动都要符合国家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参战部队必须具有明确的打政治仗的观念,既要打好仗,又要切实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各项政策规定,从定下战役决心、确定战役布势、部署战役行动直到战役实施的全过程,都要既考虑军事行动的需要,更要根据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把军事行动的可能与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特殊情况下,宁可在军事上少歼灭一些敌人,也不能在政治外交上惹出麻烦,造成损失。
   对这次自卫反击作战,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十分关注,不仅精心运筹谋划,而且亲自指挥。大至作战方向及打、停、进、撤,小到拔点战斗,每个关键环节,都有及时、明确的指示。参与决策指挥的还有,刘少奇、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徐向前以及罗瑞卿等中央及军委领导。
   刘伯承元帅对战役指挥予以极大的关注,指示:打的时候,要以“雄狮搏鸡”之势来打。“这次打,不是和他的边防警察部队打,而是和它最好的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印度标准部队作战,不要骄傲”。“过去曾有一些同志,认为只要插进去包围住敌人就是胜利。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插入、迂回、分割、包围,这些都是机动的样式,仅能为胜利创造有利条件,绝非胜利的本身。对胜利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把敌人打死、打伤和俘虏。所以当我们已经迂回包围了敌人时,还要准备实施强攻,准备打硬仗,啃硬骨头。”“要用夜行晓袭、出敌不意的战术,集中优势力量首先击毁敌人的要害(如指挥中枢或主要集团等)”,“全部文章要作在‘速战速决’四个字上,切忌力量分散”。“陆军打仗离不开陆地,要像空军研究气象、海军研究海洋一样研究地形、道路”。“要确实熟悉地形和方向,运用各种方法,确保夜间进攻方向的正确”。“山地战要避免正面硬顶,只要有道路迂回,即使多走一些路也在所不惜”。“沿河流攻击,应夹岸前进,相互策应”。“如迫不得已,必须正面攻击时,就要坚决勇敢的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决不能有丝毫犹豫”。他要求参战部队要特别注意组织运用火力,充分发挥随伴火炮的威力,要注意战场总结,提高战术水平。徐向前元帅说:要挑兵选将,干部不仅要在军事上行、要勇敢,而且要有政治头脑。贺龙元帅说:部队要有牺牲的精神和决心,要维护部队的光荣和纪律。罗瑞卿总参谋长也说:这一仗只能打好,不许打坏,“不动手则已,一动手则干干脆脆地把敌人消灭打痛。”要像抗日战争时期打平型关一样,一定要打好。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正确决策和指挥,是取得这次反击作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4:49 | 只看该作者
二、中国边防部队的反击作战准备
   1962年的春、夏李,印度政府疯狂反华,印军不断入侵、蚕食中国领土并挑起武装冲突,制造流血事件,边境局势日益恶化,大规模武装冲突一触即发。在这种严重形势下,中国边防部队保持了高度戒备,进行了一系列必要的准备。
   中国边防部队的作战准备是从反蚕食斗争开始的。


(一)进行不间断的政治思想动员
   在印度政府疯狂反华,印军不断在中印边境地区进行武装挑衅和蚕食中国领土后,西藏、新疆边防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1962年6月18日下发的《关于反对印度反动派军事挑衅的政治工作指示》,在部队中普遍开展了以揭露尼赫鲁反华真面目为中心的控诉教育运动,并联系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妄图窜犯东南沿海的罪行进行教育,使广大指战员认清了尼赫鲁政府联合帝国主义进行反华的真相及其反动本质,认清了中印边境斗争的形势,激发了爱国主义的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同时,还针对部分人存在的急躁情绪,进行了中印边境斗争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的教育,为部队随时执行作战任务打下了思想基础。择绕桥事件后,通过开座谈会,为牺牲烈士举行追悼大会,控诉印军侵略罪行等形式,对部队进行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指战员对印度反动派的无比仇恨。
   中共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为使全区干部群众认清中印边境斗争形势,明确斗争任务,联合发出了《关于西藏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指示》,要求在于部中进行中印边境斗争形势的学习,在群众中开展一次目前形势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上层人士的教育,使之认清中印边境东段扯冬地区的斗争,已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印度当局拒绝谈判,在边境地区集结部队,向中国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已迫在盾睫;这一斗争形势必将影响到中印边境西段、中段和东段其他地区,外逃叛乱武装在印度的支持下有可能回窜。因此,要提高警惕,严防反革命分子的破坏,在边境地区要密切注意和打击外逃叛乱武装的回窜,保证西藏内部的稳定。
   新疆军区部队还广泛开展了控诉印度政府侵占中国领土的罪行和热爱祖国、守土有责的教育,激发了广大指战员高昂的战斗热情。骑兵第三团是一支以维吾尔族为主,有新疆7个民族的战士组成的部队。开始有的战士对印度反动派的面目认识不清,通过控诉尼赫鲁政府罪行的教育,他们说,印度在西段要侵占的阿克赛钦地区,就是属于新疆皮山县的“白石滩”。我们团在这里修了多年公路,印方一点不知道,现在怎么说成是它的?这片神圣领土是喀拉喀什河(墨玉河)的源头,决不能让印度占去。我们一定要英勇作战,完成祖国赋予的任务,打退印军的入侵,这才对得起家乡父老。阿里支队的一些老同志1954年前后曾在巴里加斯和乌热等地守过边防,并和那里的藏族群众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后来眼看这些地方被印军逐步侵占,感到非常痛心。他们在声讨大会上说:“印军占领我们阿里不少土地,这次党中央决策反蚕食,并要准备收复失地,真是大得民心,大快军心!”干部战士无不摩拳擦掌,准备战斗,报效祖国。
   1962年,10月10日,针对中印边境斗争形势的发展,总政治部发出了《关于歼灭入侵印军作战的政治工作补充指示》。根据总政治部的指示和部队的任务,西藏军区下发了《歼灭入侵克节朗地区印军作战的政治工作指示》和《动员令》。新疆军区下发了《反击印度侵略军的战斗动员指示》和《全部清除入侵残余印军的政治工作指示》。据此,进一步向部队进行了思想动员,更加激发了广大指战员的斗志和求战热情,决心不借一切,奋勇杀敌。西藏边防部队第一五五团第二连官兵一致表示:“一定要打好这一仗”,为保卫祖国边防立新功。新疆边防部队步兵第二团有16个老兵等待复员回去结婚,但经战斗动员后,纷纷要求留下参加战斗。他们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事当头,家事后推”;第十团第三营党委提出,“要和老红军比过雪山草地,和志愿军比流血牺牲,和进藏先遣连比艰难困苦”;第十一团第三营提出,要发扬三五九旅勇往直前、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他们召开了风雪昆仑点英豪大会,参战各单位选派代表纷纷上台挑应战,表决心。这些,充分显示了军心不可侮,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气概。
   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进行思想动员的同时,针对战区民族特点、社会情况,进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民族、边防以及俘虏等政策教育。这些都为反击作战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进行部署调整,组织临战训练
   中印边境斗争形势紧张后,西藏、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陆续收拢生产、营建部队,加强了边防一线的布防力量。随着中印边境斗争局势的发展变化,为了制止印军的入侵蚕食和应付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中央军委决定在中印边境西段将空喀山口、河尾滩和天文点3个边防区的兵力,由原步兵第二团的1个营增加到2个营,将陆军第四师第十团和第十一团的各1个值班营由莎车、阿克苏调至甜水海、康西瓦各1个营,将骑兵第三团(相当于1个营)调至红柳滩。秋季补充4000名新兵后,将步兵第二团分编为步兵第二、第三团,第二团担任中印边境西线守卡、巡逻任务,第三团负责塔什库尔干防区守卫任务。第十团、第十一团编为充实的值班团,作为机动部队。加上骑兵第三团,以4个团的兵力,在西线地区应付印军的挑衅、蚕食和进攻。遵照总参谋部10月6日指示,新疆军区急令康西瓦指挥所组成前指率第十一团第三营、骑兵第三团、工兵第一○九团第一营进至天文点防区,做好在西段地区拔除印军据点的作战准备,已经下山的骑兵第三团炮兵连和两个步兵连立即返回天文点。令第四师炮兵团120迫击炮营(欠1个连)、76加农炮连进至天文点,加强步兵第十一团第三营拔点作战。第四师喷火连57人,携带喷火器28具,分别加强拔点作战部队。上述部队昼夜兼程,于10月12日24时前到达指定位置。至此,中印边境西线自卫反击作战的总兵力达到6300人。参战部队主力是具有红军传统和光荣战斗历史的部队。另调工程兵第一○九团(欠第一营)、第一二四团,汽车第三十六团、二七三医院、空军和田指挥所等部队进入莎车、和田一带,随时支援一线作战。
   在中印边境东线,藏字四一九部队立即收拢集中,转入战备训练。藏字四一九部队,是原第十八军的老部队。第一五四、第一五五、第一五七团均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斗洗礼,具有光荣的战斗历史。9月初,当发现印军在扯冬设立侵略据点后,根据总参谋部指示,山南军分区边防第二团第一、第三连于9月8日进入克节朗地区并占领了择绕桥、几儿等、白采等地,与印军武装对峙。随后第二连进到汪登、炮兵连进至塔拉。9月中旬,工兵第一三六团第一营进至麻麻,抢修道路。择绕桥事件后,为了应付日益紧张的克节朗地区斗争形势,第一五七团第一营于21日进至麻麻,28日进至拉则山口北侧,团主力于25日进至错那,27日进至麻麻。第一五四团于9月29日前由林芝地区进至山南扎郎、贡嘎地区。根据总参谋部指示,藏字四一九部队率第一五四团、第一五五团和炮兵第三○八团两个120迫击炮连及部分指挥保障分队,于10月7日至9日先后由巴河桥、拉萨和山南扎郎、贡嘎地区出发,于9至12日先后进至勒、麻麻和舍姆等待机位置。18至19日,藏字四一九部队全部进入克节朗地区的得芒、学不丢、汪等和尺冬及其以西地区,占领了反击作战出发阵地。昌都军分区前指于10月9日进至察隅。第一五三团加强营和分区独立营10月9日由波罗、吉公地区出发,12日全部进至察隅以南、拉丁、松古以北地区待机。
   担负反击作战任务的部(分)队,虽刚完成平叛作战任务不久,但是这次反击作战是在极其艰苦复杂的生疏地区进行,并且是同新的对象作战。为了胜利完成自卫反击作战任务,战前西藏、新疆军区部队和其他参战部队,针对战备任务,积极组织进行了临战训练,本着以战术训练为主,达到开得动、打得准、联得上、指挥好、协同好、攻必克、守必固的要求,掀起了群众性的练兵热潮。西藏军区于6月5日下达了《部队战备训练计划》,参战部队在战备形势教育和深入训练动员的基础上,迅速掀起了群众性的临战练兵热潮。各部队在训练中,本着“用得着的就训,用不着的不训,急用的先训,不急用的后训,重点课目先训,一般课目后训”的原则,突出进行了山林地攻防战斗的组织指挥、近迫作业、火力组织、打反冲击和带战术背景的山林地射击、投弹,对地堡和障碍物的爆破以及适应性训练等内容,提高了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和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培养了大批爆破手(每班达2-3名)。藏字四一九部队和第一五三团,还以当面敌情为背景,选择类似地形,仿照印军的工事和兵力、火力配置,组织实施了“步兵连(营)攻坚战斗”的实兵实弹战术演练。团以上干部和机关干部普遍进行了本级指挥和本职专业的训练,提高了组织指挥能力和本职业务水平。新疆军区部队根据高山缺氧、气候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着重进行了适应性锻炼,并组织进行了实兵实弹打靶训练和战场救护、防冻伤等内容的训练。各参战部队广泛发扬军事民主,针对自己的作战任务,结合敌情、地形,通过现地勘察和沙盘作业,明确作战任务,制定具体方案。特别对如何克服障碍,攻击各种工事,都从最困难情况出发,多准备几手,从而使人人心中有数,既做好打硬仗、打恶仗的准备,又树立了克敌制胜,敢打必胜的信心。由于临战训练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官兵积极性高,虽然时间短,但收获大,效果好。通过临战训练和适应性锻炼,统一了作战指导思想,提高了部队的机动能力和战术、技术水平以及各级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
   战前,各参战部队还根据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关于“备战整军”的指示,结合本区本部队的干部情况,本着精简机关、充实连队、保留骨干、加强基层的要求,对各级主官、领导核心、战斗骨干的搭配等作了研究和调整。西藏军区藏字四一九部队先后共调整了273名干部,占应编干部数32.4%。通过调整,该部3个步兵团的9个步兵营,有8个营有了较强的核心干部;第一五七团连队干部中有实战经验的由56.7%增长到61.2%,有核心干部的连队从75%增长到90%;第一五五团连排干部经过调整,有实战经验的达到90%,每个连队都有了核心干部。步兵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第一营36名干部中,就有18名有战斗经验,战斗作风好的“骨干”,其余也大部参加过解放战争和平叛作战。为保障连续作战的需要,还作了干部的储备和预提工作,除每团保留20名机动干部外,西藏军区还为参战部队准备了105名各级指挥干部。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还为西藏军区作战部队抽调了一批各级各类干部和翻译人员,为新疆军区作战部队抽调了800名年轻力壮、有实战经验的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抽调了75名优秀专业技术干部支援康指,补充了无线电通信干部的不足,保证了反击作战的需要。
   为了解和掌握当面印军情况和战区地形,参战部队均组织进行了现地勘察。10月上旬,西藏军区赵文进副司令员率藏字四一九部队团以上干部赴拉则山口,对克节朗河谷的印军部署和战区地形进行勘察。新疆军区参战部(分)队利用和印军武装对峙的局面,对当面印军的兵力、火力部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侦察,准确地掌握了印军情况。
   9月下旬择绕桥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鉴于中印两国在边境的一场军事较量不可避免,乃令在内地休假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即返西藏,负责中印边境东段主要方向上自卫反击作战的指挥任务。张国华司令员和在北京开会的西藏军区参谋长王亢,在北京当面听取了党中央、中央军委首长的指示后,偕同在北京开会、学习、休假的一部分西藏军区干部,于10月12日返回拉萨。13日上午,向西藏工委、西藏军区党委汇报了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指示后,当天下午即率军区部分机关人员赶赴克节朗地区前线。14日,进抵麻麻,立即组成了西藏军区前指。其成员有:司令员张国华,副司令员邓少东、陈明义、赵文进,政治部主任吕义山,副参谋长石伴樵,后勤部副部长于一星及司、政、后机关有关部门的领导、精干的参勤人员和通信保障分队。西藏军区原来组成的前指(即藏字四一九部队)及其所属,即作为一支相当于师的参战部队投入自卫反击作战。麻麻位于娘姆江曲河谷,距克节朗河谷约20公里,与入侵克节朗地区印军右翼据点沙则(即兼则马尼)仅相距15公里,便于了解和掌握战场情况,实施及时有力的指挥。


(三)进行物资储备和战场建设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在西藏地区,就地补给异常困难,各种作战物资和部队的各种生活物资,全靠从内地其他省市输送。要在短时间内从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调运各种物资到边境地区,是极为困难的。因此,物资的储备就显得十分重要。西藏军区战前在错那、隆子和察隅等地运屯各种物资445吨。在山南方向储备了一个师40天的主副食,两个基数的弹药和柴、草、马料、酥油、糟粑及修路材料、工具等,并准备了运送一个师的汽车和保障一个师作战行动的民工和民畜。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阿里从新疆运进4000吨物资。新疆军区到战前,各哨卡备足了半年物资,机动作战部队备足了3个月的物资,建立了后勤保障机构,储备运输物资1.8万吨。
   中印边境东段地区的边防,是1959年平叛时才先后建立和进驻的,而通往这些点的公路到1962年,错那方向仅修到错那,昌都方向仅修至扎拉。而从错那,扎拉到作战地区仅有乡村路可通行。边防要点的阵地构筑和各种副防御设施,仅靠就地取材,十分简陋,通信设施也极为落后,不解决道路和通信问题,自卫反击作战的任务是难以完成的。战前,西藏军区根据作战预案,在山南地区组织力量抢修了错那至麻麻,邛多江至三安曲林的公路,维修了拉萨至曲水段的公路,加修了错那至肖,麻麻至勒和加玉至陇的乡村路。架设了泽当至错那的电话线路。给山南军分区步兵第二团配备了200瓦电台,直接与总参谋部沟通了无线电联络。林芝地区抢修了6条乡村道路。克节朗地区自卫反击作战开始后,又抢修了格金山口至肖(后又延伸至达旺),麻麻至勒和扎拉至察隅的急造军路,保障了前运后送的需要。新疆军区组织力量维修了道路桥梁,增修了边防哨卡的工事,加强了通信建设,各哨卡配备了200瓦电台,康指和日土宗配备了1000瓦电台,沟通了与总参谋部的联络,保障了作战指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5:11 | 只看该作者
三、中国边防部队反击作战的决心与部署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反击入侵印军的决定,10月17日中央军委下达了《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决心:以西藏军区现已集中的兵力,首先歼灭侵入“麦克马洪线”以北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并准备连续作战,歼灭可能由达旺来援之印军。为配合上述行动,在中印边境西段,以新疆军区现已集中的兵力,首先攻歼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的印军,然后准备扫除西大沟以北河尾滩、天文点两防区的印军。在中印边境东段的察隅等地同时进行佯动,以配合克节朗地区反击作战。反击作战开始后,加强对重要目标的防护,对于侵入中国领空的一切飞机只要在有效火力范围内,一概予以射击,力争将其击落、击伤,并俘获其驾驶员。
   为了准备在西藏地区同印度反动派进行长期斗争,加强西藏地区的防卫力量,中央军委决定,第五十四军率第一三○师,于10月21日由四川雅安地区出发,进入西藏隆子、泽当、曲水地区集结待命,驻南充地区的第一三四师也立即准备,待命入藏。
   在反击作战期间,为了防止印军在中印、中锡边境的薄弱地区向中国境内进攻,要求西藏阿里支队和中印边境西段的空喀山口防区各哨卡,以及驻守在中锡边境亚东地区的部队,务必提高警惕,加修工事,严防印军袭击。
   为加强西藏拉萨、当雄地区的对空防护,中央军委还命令空军立即调1个85高炮营进驻这两个地区。
   遵照中央军委的作战命令,西藏军区前指在认真研究了敌情、地形后,针对印军的部署特点和战区地形,决心集中藏字四一九部队所属3个步兵团、第十一师两个团、山南军分区步兵第二团和军区炮兵第三○八团两个连、工兵第一三六团一部共10300人,采取从两翼攻击,并向印军左翼实施主要突击,同时迂回其侧后,中间正面牵制,将敌分割成数块,各个歼灭的战法,首先歼灭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尔后歼灭可能由达旺地区来援的印军。具体部署:以藏字四一九部队第一五五团和第一五七团1个营从印军左翼卡龙、枪等实施主要突击,歼灭卡龙、枪等的印军;第一五七团主力向印军左侧后迂回章多、捣毁印军第七旅旅部和后勤供应基地;第一五四团向印军右翼突击,攻歼沙则和克宁乃桥地区的印军;第三十二团第二营和山南军分区守点分队,在正面牵制印军。以炮兵第三○八团两个120迫击炮连和第十一师两个82迫炮连组成轻便炮群,配置在拉则、塔拉地区,支援步兵战斗。第三十二团(欠1个营)主力集结于勒和得芒之间,并指挥位于错那的第三十一团第二营为预备队。第十一师高炮营配置在麻麻、薄山口、宝丁山口一线,担任对空掩护,保障后方运输的安全。各部队达成合围态势后,迅速向心突击,围歼扯冬、绒不丢、扯果布、邦冈丁和色兄朗沟的印军,并攻占哈东拉山口、桑采拉山口,阻止印军南逃北援,力争全歼印军第七旅。
   为配合克节朗方向的作战行动,西藏军区还根据中央军委统一部署,命令昌都军分区在察隅方向,以两个营的兵力对嘎灵公的印军实施佯攻;林芝、山南军分区部队各一部,向拉木多山口、那玉山口、如玉、阿夏比拉和棒山口等地推进,逼近“麦克马洪线”,迷惑和牵制印军。又命令第十一师组织精干指挥所率第三十三团主力于10月22日进至错那附近,集结待命,以保障克节朗方向作战部队的侧后安全,并在必要时支援克节朗方向作战。
   为配合中印边境东线的反击作战,拔除西段印军侵略据点,新疆军区和康前指遵照中央军委的部署,决心集中优势兵力,以“雄狮搏鸡”之势,攻坚拔点,采取迂回包围战术,关门打狗,力求全歼,并及时转移兵力,迅速扩大战果,力争全部清除印军入侵据点。决定以步兵第十团第三营配属120迫击炮1个连、75无坐力炮1个排、轻型喷火器1个排、团属工兵连,围歼加勒万河谷14号据点的印军,以步兵第十一团第三营配属120迫击炮营(欠第三连)、76.2加农炮1个连、75无坐力炮1个排、轻型喷火器1个排、工兵两个排,围歼红山头6号据点的印军;骑兵第三团主力进至弧形山,负责打援。另以一部兵力拔除红山头西侧印军31号据点;步兵第二团第七连拔除红山头西侧17号据点,尔后协同骑兵第三团、工兵第一○九团第一营第一、第二连打援;第四师侦察连配属工兵1个排,插至无名高地和5608高地东南河岔处,阻止印军北援红山头,并切断9号、25号据点印军的退路;阿里支队和空防区各哨卡,采取积极防御,牵制当面印军,随时准备歼灭向中国边防部队进攻的印军。完成上述任务后,歼灭天文点、河尾滩两防区的印军。
   中央军委所以将主要反击方向选在东段,是因为印军在这里占地大,兵力多,有仗可打。从地理天候条件来讲,东段用兵条件比西段好,便于集中使用兵力,有可能大量歼灭印军的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东段是印度已经占领、力求巩固并确保的地方,并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作为资本。中国边防部队向“麦克马洪线”以南反击,不仅有利于大量歼灭印军,而且可以在事实上否认“麦克马洪线”,这样就能击中印度尼赫鲁政府的要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5:31 | 只看该作者
克节朗首战告捷,全歼印军第七旅
   1962年10月20日拂晓,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在中印边境东、西两线,同时开始对入侵印军实施自卫反击作战。中印边境东线第一阶段自卫反击,包括克节朗、达旺地区作战和昌都、林芝、山南方向的佯动,主要反击方向是克节朗地区。


一、战区地形特点及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克节朗地区位于中印边境东段的西端,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拉则拉山脊以南,西接不丹,东临娘姆江曲,是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谷,因克节朗河流经其间而得名。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有林中草场68个,是中国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村的夏季牧场。
   该区山高谷深,林木茂密,属典型的高山狭谷密林地。主要山脊比高均在1500米以上,有的高达3000米。山势陡峭,坡度一般在45-60度。山顶多为风化露岩,常有浓雾,终年积雪。山腰多为60-80度悬岩绝壁,不易攀登,除间有山腰谷地外,极少有平坝。山间谷地狭窄,一般宽度为50-300多米。森林密布,海拔4000米以下,多为原始森林,有松杉、杜鹃林和灌木草丛,通视展望十分困难,人员易迷失方向。松、杉林间可勉强穿行,多数杜鹃林、青杠林和竹林地段,由于藤葛缠绕,地面覆盖厚约半米的腐殖质层,松软,吸水性极强,人马行走极为困难。道路少而窄,除勒经仲昆桥至加林定,邦冈丁经哈东拉至龙布,吉米塘、龙拉至达旺为四季畅通的乡村路外,其余均为季节性小道。主要有扯冬经章多翻嘎波拉(或桑采拉)至龙布,章多翻吉山口至不丹,学不洞经色章湖翻郎当山口至不丹,白采向北翻拉则山口可至勒,勒经松多翻沙溜山口、打章寺通达旺等数条。道路多沿河坎,崎岖难行,并间有石峡路、阶梯路,傍崖窄路、栈道等险阻地段(勒经仲昆桥至乃林芒桥段,就有栈道6处)。有的地段单人通行亦需手攀足蹬,十分困难,一经破坏不易修复。离开道路一般不能通行,但有少数地段可以沿山腰运动。河深岸陡,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多不能徒涉。娘姆江曲河宽20-60米,水深1-3米,流速每秒5-7米,由北向南流经麻麻、下地、邦金、大巴江入达旺河,全长约45公里。克节朗河(又名南卡曲)发源于色章湖,在仲昆桥南侧注入娘姆江曲,全长约12公里,河宽10-15米,水深1米,流速每秒3-5米,有的地段达7米。两岸重峦叠蟑。河底多乱石,水冷彻骨。白采以东河水较深,除择绕牧场和邦冈丁附近可徒涉外,余均不能徒涉。白采以西地段,河水较浅,可以徒涉。河上桥梁多为简陋的木桥、铁索桥、竹索桥、藤索桥和溜索桥,且年久失修,虽易于破坏,但因系林区取材方便,比较容易修复。
   克节朗河谷和达旺地区气候温和,高山谷地垂直温差悬殊,昼夜温差大,一般都在摄氏15℃以上。山间谷地有规律性云雾,一般每日约15时起雾,至次日10时左右始散,云雾大时,目视距离仅达数米,观察和联络困难。雨量比较集中,每年5-8月为雨季,时有山洪暴发,冲毁道路桥梁,阻断交通,谷地下雨,山上下雪,空气潮湿。间有蚂蝗、毒虫等为害。12月至次年3月为雪季,高山垭口多为雪封。9-11月较利于部队行动。自卫反击作战在初冬进行是恰当的。
   龙布和达旺地区居民主要为门巴族,也有少数藏族。门巴族在文化、语言、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上既受藏族的影响,又有本民族的特点。该民族多居住在河谷两侧台地和山腰林间空地,信奉喇嘛教,与藏族宗教关系密切,有朴素的爱国观念,大多数人知道自己历来是西藏地方政府的差民。由于印度侵占该地区后,推行语言同化政策,广泛使用印地语、阿萨姆语和英语,因此只有老年人和中年人会说藏话,青年人多不懂藏语,但会说些印地语。当地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农作物有青稞、荞麦、鸡爪谷和豌豆等。
   由于战区特殊恶劣的地理自然环境,部队在边境地区作战,必须要同时战胜印军和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困难这两个敌人,只有高度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才能完成作战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5:44 | 只看该作者
二、印军的部署和特点
   战前,印军部署在克节朗和龙布、吉米塘地区的兵力,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率第七旅,阿萨姆步兵第五营和炮兵、工兵各一部共4个步兵营约3000余人。第七旅是第四师的主力。所辖第九廓尔喀联队第一营成立于1823年,士兵多来自尼泊尔,体格健壮。该营“于1944年在意大利战场作为第四师的一部分,曾在第三次卡西诺战斗中立下不朽的功勋” [ 注:见达尔维著:《克节朗之战》第127页。 ] 。拉加普特联队第二营成立于1798年,士兵多来自拉加斯坦和旁遮普邦的拉加普特人和贾特人,均系印度最强悍的民族之一。印度前陆军参谋长蒂迈亚上将曾夸赞说:拉加普特人是印军的骄傲,哪里的任务最艰巨,哪里就有拉加普特士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该营曾在非洲和中东战场作战。旁遮普联队第九营成立于18世纪中叶,士兵多来自旁遮普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中东地区作战。印度独立后曾参加过印、巴克什米尔战争。
   为巩固其已侵占和扩大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北的中国领土,克节朗地区印军的具体部署是:克宁乃桥以西为印军第七旅,克宁乃桥(含)以东、娘姆江曲河两岸为阿萨姆步兵第五营(附近卫联队第四营1个连)。
   第七旅旁遮普联队第九营位于扯果布、邦冈丁及以西之色章湖地区。拉加普特联队第二营位于扯冬、卡龙和枪等地区。第九廓尔喀联队第一营位绒不丢、色兄朗沟至章多地区,为第七旅预备队。第七旅旅部和后方机关位章多,该地并设有空投场,是入侵克节朗地区印军的后方补给中心。第七旅战术司令部位勒龙、吉普之间。
   阿姆萨姆步兵第五营营长率第三中队两个排和近卫联队第四营1个连位沙则、仲昆桥地区,1个排位扯冬,1个加强排位枪等以西地区。
   近卫联队第四营(欠1个连)配置在龙布、下地地区,为第四师的机动兵力。
   第四师战术司令部位吉米塘。
   克节朗地区印军的部署特点是背山面水,前重后轻,宽正面,浅纵深,状似短腿“丁”字。其右翼突出暴露,比较薄弱,其左翼依托高山与纵深联系较紧,既是印军部署的重点又是其要害。
   印军的部署多以连(或加强连)为单位分散配置,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据点。点与点之间间隙较大,缺乏战术协同和火力联系。阵地多设在山腰、山脚、谷地、河边和垭口两侧,以控制道路、河谷、桥梁和山垭口。重视组织和运用火力,对重要接近地段,均事先进行了标定,计划了火力。火力组织上重视正面,忽视侧后。工事主要以地堡群为主,辅之以简单的野战工事,并有铁丝网、鹿砦、竹签和地雷等副防御设施。地堡多系土木和木石结构,有时利用大石或石缝构建,质量虽差,但数量较多。1个连的地堡约在50个以上,有的连甚至超过100个。地堡之间以交通壕、堑壕相连接,每个地堡可容纳3-5人,核心堡可容纳10-15人,既能战斗,也便于生活。地堡射孔多开在正面(有1-3个枪眼),视界、射界较窄,射孔死角较大。工事隐蔽伪装较好,不易发现。印军第七旅进入克节朗地区仅20多天,即完成了各据点的防御工事。入侵择绕桥西的印军,一夜之间即架设了一道40余米长、纵深约1米的鹿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9.1.2025 04:5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