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364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析华人在德国的职业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8.4.2010 20:3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本帖最后由 coco猫 于 3.5.2010 08:13 编辑

这篇文章是写给在德国职场上拼搏的,希望取得一些成就的中国人的。观点还不成熟,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华人很难在德国获得领导力锻炼的机会。


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在国内企业有机会被很快提拔为部门或者团队带头人。在外企或者德国公司,不仅仅对于外国人,对于德国人也很难。需要熬时间。
由于很多原因


  • 组织机构的扁平和分工的明确精细
一个大型的公司相当于一部机器,每个人相当于一个零件。公司写出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位说明,然后把个人就放进这个岗位里。这样,这部机器就运转畅通无阻了。一部优秀的机器,必须保证完善运行,所以,德国公司的体制可以保证,缺了任何一个人,都能继续运行。运行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公司里面,而不是个人手上。所以,一个人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
就好象一个好的厨师对中餐馆很重要,但是麦当劳的汉堡一个普通的工人都可以做。

  • 企业传授的知识有限
大企业的确有很多知识积累,但企业毕竟是企业,不是学校,企业传授给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只是让员工胜任所在的岗位。只有员工被提拔了领导岗位以后,企业才会传授给员工如何获得领导力。而这种提拔的机会是极为有限的。要想学东西,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自学,自己充电。可惜的是在德国的环境下,大家自学的劲头都不是很大。

  • 企业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如ERP会使很多企业改变自己的制度。信息化的结果也使企业对员工的依赖性降低了。本来很多决策权是给个人的,现在很多决策已经在系统内部做好程序了, 个人做决策的灵活性不大。个人只是负责沟通和控制实施过程。不需要思考太多。

  • 总部现象
很多人是在跨国公司总部工作的,但是总部未必所有的工作都是高价值的。总部工作的提升机会有时很少。比如某跨国公司总部岗位原是8000人,由于流程改造和信息化,几年之后只有7000人了。人数在减少,想升值和发展就更加困难。相反,该公司中国分公司由原来的90多人增加到后来的300多人。
在总部,有一些岗位分工特别细,很难在分公司找到类似的岗位。比如Global head of IT security,Global ressource allocator,等等。这样的岗位只是专业岗位,只是specialist,很难了解整个企业的运作。比如某跨国公司权世界有70个工厂,总部需要一个机构来协调各个工厂之间的物料分配,就需要一个岗位叫Global Ressource allocator, 他的工作职责就是每天组织各工厂的物流负责人进行telephone conference来商谈物料的配置。这样的工作要每天的重复。虽然,这个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很高,比如必须说好英语,必须会谈判,必须有跨文化沟通能力, 大公司也有钱来请到拥有该能力的员工。但是对于员工个体而言,自己的出路肯定会越来越窄。
试想,当他工作了四五年之后,信息系统取代了他的工作,他不就失业了么,他还会做什么呢?

  • 文化问题
我反对用歧视一词,西方社会其实还是尽量提供给每一个人机会的。
但是作为一个外国人,除非是技术上非常的顶尖,否则在德国本土职业上很难有所发展。甚至几年之后都落后于在中国工作的同龄人。这种文化上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黄皮肤,说着拗口德语的中国人来说非常难克服。在德国鲜有的极为成功的华人人士当中,大部分还是回中国发展取得成功的,比如西门子中国副总裁孟凡辰先生,前罗兰贝格中国总裁宋新宇先生。 朗盛全球人力资源总监刘峥嵘也是在中国取得一定成绩时,才调回德国担任全球人力资源总监的。万钢先生之前在奥迪只是一名工程师,在回国当上同济大学校长之后,才荣升为奥迪公司的监事会成员的。
德国的国际化大公司的领导层中不乏外国人,但是大部分都是从各个国家的高层领导人吊到的德国的。虽然他们从不讲德语,但是也没有问题。

试想,李开复,唐骏等当时留在美国,会有现在的成就么?

  • 工作的强度
如果说在德国工作轻松,或许是真的。不会像在华为公司这样累的。但是其实我们的工作也是高度紧张的,因为毕竟不是用母语的环境下工作。所以,工作8个小时,大家会感到很疲劳,应该不亚于在国内工作10个小时的感受。尤其是需要开会讨论问题时,不能开小差,大脑神经还是需要高度紧张的。

  • 工作的成就感
成就感是工资以外的另外一种福利。一般来讲,在德国工作的成就感会小于中国。

德国工作的种类


简单的把在德国的工作分为两类。
一类是和德国人一样的工作。要求是华人也具备和德国员工一样的技能。这样的岗位一般来讲压力比较大。因为除非华人的技术特别好,否则没有什么优势。
另一类是针对中国市场的岗位。
首先,应该感谢祖国的强大,没有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德国也不会产生这么多给海外留学生准备的岗位。这类岗位是个好的机会,因为中国人有自己的优势,压力也会小一些。如果有机会,尽量争取打好中国牌,就像上面所提到的,大部分华人取得成功都是利用了中国的因素。

  • 研发类工作
刚来德国,很感叹德国会有如此多高质量的研发岗位,几乎所有的工科毕业的学生都能找到相应的岗位。相反,国内很多工科毕业生能找到很少研发类的岗位,很多人都跑去做销售了。原因很简单,中国只是世界工厂。 比如以前的汽车行业,根本不需要自己的研发部门,只需引进就行了。中国名牌大学的汽车系毕业生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技术改造工作,没有很多用武之地。当然,这些情况有了改变,现今,比亚迪,奇瑞这样的公司会需要大量研发人才的。为什么中国学电信的毕业生不拍找不到工作?因为中国有华为这样的公司。
所以,在德国做研发真是很幸运。但如果工作了几年,仍然没有机会独立领导项目,就要另寻他路了。在德国学习了成熟的开发技术,可以回国试试机会。
德国的企业创造力强,并非完全是因为人才一流,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设备好,资本投入大。

  • 结束语
在德国学习和工作很不容易,虽然西方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但毕竟不是一个华人社会,华人在德国也没有有影响力的大财团和精神领袖。在德国的华人中,不乏优秀的人才,但是由于人数很分散,也很少有交流的机会。
如果大家想有所作为,我决得第一要关注祖国的发展机会。第二,要不断地学习深造。第三,要不断向和优秀的华人学习。第四,要努力学习德国的文化。

在德国成功就很难么?

其实不难的,我很佩服浙江的商人。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扎根,发芽。温州商人在欧洲的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功。作为留学生,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留学生也可以成功,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实力。

顺便加一句, 吉利的老总李书福是浙江人,我很佩服他。吉利收购沃尔沃一定能够成功。因为李书福是浙江人,这次收购是生意人的行为。大家如果崇尚价值投资,不妨考虑购买吉利的股票。由于是港股,所以在德国的账户就可以购买。

文章来源:http://sites.google.com/site/deguoshenghuo

欢迎转贴,请注明出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5.2010 22:13:28 | 只看该作者
写得不错  最后还带吉利的广告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5.2010 22:31:29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    说话都带着*商机*
嗯~上面说的还是很多对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机会还是自己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5.2010 23:46: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3.5.2010 07:0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Pelmeni

感谢,我帮你把格式编辑了一下。(只是去了几行空行,这样懒人就不用费力拉鼠标了)

今天不能给你加分,明天再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3.5.2010 21:41:00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斑竹的支持了,希望大家也能够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意见。
包括成功的经验,也欢迎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3.5.2010 23:39:0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4.5.2010 00:2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4.5.2010 00:54:3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4.5.2010 01:56:1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2025 15:5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