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频道
查看: 2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的辫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2.2009 01:3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人的辫子        杨十郎 据说歌德那伟大的诗人的后脑勺上也拖了一根“法兰克福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枢密顾问”的庸人的辫子。所以我们看名人就不能用遮掩法,以这一“名”去遮那一“丑”。更不能以为一但有了这“名”就一切都有名起来;有这一优点,一切缺点也“优”化了。
近来读忽然又时髦起来,号称“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文选》,忽然想到了这点。
林语堂其人,过去写文学史的人把他描绘成一个小丑固然偏颇,但我们不能一说矫枉就来个180度大转弯,又来百分之百地推崇他。这同样也是一种片面。
林语堂有着复杂性。当然,复杂不一定就不好,然而不幸,他也有一根陈腐落后的辫子。谓予不信请听他说——
“也许满清的时代,是最贪污的时代之一,但是那些满清的贪官污吏却是极文雅的先生们。他们有宏亮的声音,雍容的态度,又有一口音韵铿锵的官话,出口成文的谈吐。他们虽然贪污、纳贿,却能够使你觉得贪污、纳贿是一种风雅的事,并不算龌龊卑鄙,不但伸手拿钱的人可以无愧,就是送钱的人,也觉得几分光荣。”“受这种人敲剥,也是多么畅快”!作者对“满大人”这种亲切甜蜜,使他感到“‘满大人’之幻灭,算是民国最不幸的一件事”。(见《思满大人》)林先生却因为这些脓疮长在雍容的有风度的“满大人”身上,而从中悟出了“风雅”“光荣”的哲学,甚而受“敲剥”也以为畅快。我以为鲁迅先生的嘲讽中确乎藏着真理:无名疮毒的红肿,在有些人眼中真是艳若桃李的。又来看看林先生对中国人“叩头”的体会。叩头,“那是中国文化中最高尚的以及最特殊的一种艺术”。“叩头与全身的肌肉都有关系。两膝脆下去时,立刻便令人心安意宁,万虑俱消”。再“胸挺直,两个手掌合起来”……真具有“伟大的柔软体操价值”(《叩头的软体操价值》)。
林先生多优游于绅士圈内,后来又长期寄居海外,也许体会不到一个弱民向暴君叩头乞求给一条活路时“心意安宁,万虑俱消”到何等状况,但既然念念不忘“满大人”的风采,当然能意会这“满大人”跪在御阶之前,口称“吾王万岁”时诚惶诚恐的心态。因为正是这一跪才能够“正君臣、定尊卑”。其实跪下去时所虑正多哩——哪知皇帝老倌那金口一开会说出些什么来?
可叹的怀想!至此我才明白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为什么会在时代前进的脚步声中带着对旧世界的无限依恋投昆明湖而死。一个人年青时代多思进取,求变革,眼光看到前面,一到老年容易回过头去沉缅于昔日时光。如果那过去确实如湖畔明月倒也罢了,若只是一汪死水,硬要让油腻去绣它一层罗绮,让“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却未免使人有些哀伤。
着力推荐林先生作品“开卷有益,掩卷有味“的人,且不要忘了林先生脑后那条属于过去的辫子。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8.1.2025 03:0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