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频道
查看: 897|回复: 0

【转贴】关于鲍德里亚的关键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10.2009 22: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关于鲍德里亚的关键词(5年前的旧文)     
2008-04-05 15:59:05  来自: 青年哪吒(北京)
   鲍德里亚被人谈论的很多,然而大多数也就是停留在知道他是个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至于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其实不甚了了。大多数的人认识一个思想家或者随便什么家吧,都是这样。不过,说起来也简单,我可以用三个词组概括一下鲍德里亚的思想:消费批判、技术反思和后现代策略。
   当然这显然是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说法,和后现代主义本身反对本质主义的思路大相径庭,但是为了通俗易懂,也只能这么做。其实,那个思想家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克罗齐大谈直觉主义,说艺术只要在脑子里体会就得了,根本不需要也没有办法表现出来或传达给别人,他自己还不是照样一本书一本书的写?
  
  消费批判
  
   《消费社会》里鲍德里亚说了一个有趣的例子。美拉尼西亚的土著人曾经被天上飞行的飞机搅得心醉神迷,他们以为那是神奇的大鸟。但是,飞机从来没有在他们那里降落过。他们看到白人在地面上布置了相似的东西,来引导飞机,所以白人每次都可以成功地把飞机吸引得飞下来接收到。于是,那些聪明的土著人就用藤条和树枝建造了一架模拟飞机,精心地划出一块夜间照亮的地面。他们耐心地在那里等待着飞机前来着陆。
   鲍德里亚把这个故事解释为消费社会的寓言。他说,消费中的人们也布置了一套模拟物、一套具有幸福特征的标志,然后期待着幸福的降临。
   因为,当代的消费跟以前所以时代都不一样了。消费模式原先与封建特权紧密相联,比如中外都有禁止出身“低微”的人穿“高雅”的服装的惯例,到19世纪则与金钱或经济资本直接挂钩,由经济决定的,所以原先出身平民的暴发户就借着奢侈性的消费来展示财富,获取地位和自尊。鲍德里亚则将当代消费定义为“一种操纵符号的系统性行为”。他认为,当代的消费更带有社会、象征和心理的意味,自身成为一种地位和身份的建构手段。消费不是同积极的生产方式相反的一种消极的吸收和使用方式,而是一种积极的建立关系的方式。购买服装、食品、家具、化妆品或者娱乐,不是为了表达一种预先确定的我们的身份,而是借助于我们所购买的东西来确定我们是怎样的人。
   因为二战以后的经济飞速发展,使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需求和消费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强调,刺激消费、增加消费、指导消费成了整个社会的中心任务。广告、包装、展销、时尚、景观、旅游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商品品牌,构成一种“物体系”。物品获得了一种符号价值,在现代广告的有力推动下,借助于品牌,已经构成一个“物品—符号”系统。
   人们不再像早先的工业社会时那样,为了维持生存需求而购买商品,现在购买商品,必定同时在购买某个品牌。也就是说,现在的产品或商品不单是具有特定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它们的品牌上还刻写着丰富的社会意义,有时后者甚至更重要。瓦伦蒂诺和阿迪达斯在品牌意义上的不同远远大于它们在质地和实用功能上的不同,甚至用什么品牌的洗发水和在挂什么招牌的商店购买同样品牌的洗发水,其重要性往往也超过洗发水本身。当代社会中的物品就是这样负载着风格、品味、财富、成功、地位、权力等丰富的意义,现在购买的与其说是商品,不如说是品牌,被消费的与其说是物品本身,不如说是物品在系统中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当代消费。这种消费追求的纯然是象征性和理想性,而这些又显然注定是无法完成和实现的。于是,人们只能为了消费而消费,贪婪地吞噬一个又一个的商品符号,没有限制,没有终结。
  
  技术反思
  
   鲍德里亚在《完美的罪行》、《终结的幻觉》等书里多次提到提到阿蒂尔•克拉克关于上帝有90亿个名字的小说。说一个西藏喇嘛修院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专心于登记上帝的90亿个名字,登记结束的时候,也就是世界完成并结束的时候。这个任务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于是疲惫不堪的喇嘛找来IBM的技术人员用计算机帮忙干了几个月就完成了。当惊愕的技术员看到天上的星星一颗颗熄灭,才知道,世界真的终结了。这个故事显然是个悲观的隐喻,世界的历史因为计算机的参与进来加快发展,技术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加速了世界的分解。
   鲍德里亚创造出的著名的概念就是“仿像”(也有翻译成拟像、类像的),这源于他对大众传媒和技术的关注。显然,技术理论的大师M•麦克卢汉对他启示很大。麦克卢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预言技术传媒会带来“地球村”的状况,今天看来他的预言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提前实现。
   在吸取麦克卢汉的思想基础上,鲍德里亚进了一步提出现代已经由“再生产”或“复制”时代进而到了仿真时代。当前社会通过媒体、信息网络、广告业、知识产业进行的再生产,已经没有任何真实所指,完全是由模型向外辐射生成的一种代码过程,是从模型到模型的空洞的倒转和逆反,是从能指到能指的毫无意义的表意操作。因此,我们进入了一个“超真实”的宇宙。
   如果说古典社会里的支配形象是戏剧和绘画,工业社会的支配形象是照相和电影,那么电视和网络则成为当代仿真的代表形象。当代技术的代表大众传媒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私人生活空间和社会生活空间,并且极大地改变了当今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形态。
   比如1998年派拉蒙出品、金凯瑞主演的电影《楚门的世界》(《真人秀》),就是个典型的鲍德里亚所描绘的现代世界的景观。主人公楚门老是觉得他一直受到监视。他没想到这竟然是真的。从他呱呱落地开始的三十年来,楚门就是历史上播映最久、最受欢迎的记录片肥皂剧的主角,他居住的理想小镇海景镇居然是一个庞大的摄影棚,而他的亲朋好友和他每天碰到的人全都是职业演员。他生命中的一举一动分分秒秒都曝露在隐藏在各处的摄影镜头面前。全球上亿观众都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而他自己却不自知。超真实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线已经消弭于无形了。
   鲍德里亚指出,今天已经不存在场景和镜子,只有屏幕和网络,联接和反馈,生产的时代已经让位于大众媒体的时代。在联接和反馈的界面上,已经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 所有的禁忌和疆界都已推倒,所有的门类都能互相叠合,这同时也意味着,屏幕和网络上的仿真已经没有外部、深处、背后等范畴,只能无限繁衍没有本原和真实意义的拟象,虚构被“真实化了”,而“真实”则成了虚构的东西。电视新闻是供给观者体验的表面形象的连续,能指的连续。人们回忆不起前一晚上的新闻,因为没有什么可回忆的,只有形象,只有供体验的能指。新闻是一堆破碎形象的拼贴,每一个形象都能孵出更多的形象,唤起更多的形象,每一个形象都是一个拟象,一种没有原本的完美摹本。新闻是形象的形象的形象,是最后的“超真实”。铺天盖地的仿真拟象向我们压来,信息越来越多但意义越来越少。正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其实,“符码”、“类象”、“仿真”、“超现实”等概念大多是未加严格界定的,是鲍德里亚从罗兰•巴特符号学发展而来的符号决定论的产物。鲍德里亚之所以被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于他从生物基因学、仿生学、全息理论、计算机模拟等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手段所造成的时代境况出发,勾勒了这样一个由“拟象”所构成的全新的经验领域以及全新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类型。
  
  后现代策略
  
   既然当代技术导致了传媒资讯和现实之间不再有什么区别。当代社会虽然充满了传媒资讯,然而信息和意义却“内爆”为毫无意义的“噪音”,不再有任何内容可言。大众接收了各种各样的传媒内容,拒斥和消除了其中的意义,而只是要求获得其中的娱乐性场面, 大众传媒迎合着大众的心理,通过娱乐性的“狂欢文化”场面“复制”着大众的口味、兴趣、幻想和生活方式,从而使大众的意识与传媒之间也出现了“内爆”。因此,工具的操纵实际上是从外部强加了大众的意识,使大众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所以,鲍德里亚在《象征交往与死亡》一书中说,现实的生活在技术营造的“超现实”世界之中消失了。
   《黑客帝国》的导演奥卓斯基是鲍德里亚理论的忠实拥趸。《黑客帝国》第一集中,一个计算机朋克带着他的小白兔纹身女友来尼奥家做交易,尼奥从一本掏空的书中拿出一碟非法软件——那本掏空的书就是鲍德里亚的名著《仿像与模拟》,而孟菲斯的那句著名台词:“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也是出自鲍德里亚。不过,如果真的要按照他的理论对《黑客帝国》进行解析,那恰恰是和鲍德里亚的思想南辕北辙。因为,在他看来,所有的都是虚象,只有能指的漂移,没有所指的深度。所以,看《黑客帝国》就当个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娱乐片看就行了,对它作种种哲学上的猜想、解读都是胶柱鼓瑟的傻瓜。
   这就涉及到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策略了。既然电视和大众媒体的功能是阻止反馈回应的,那么社会的多数者不妨干脆保持沉默,在这个信息超载的社会里,拒绝意义是惟一可能的抵抗形式。面对形象的轰炸。惟一可能对付的办法是把形象仅仅当做能指。仅仅接受表面,不问它们的意义,不问它们的所指,这是我们能够抵抗这种信息权力的惟一方式。
  这是对向那些越过显象追寻隐象的深层阐释模式的一种反动,是为无深度、无隐藏、无中心、无主体、无历史、无意义的后现代平面仿真而欢呼,他甚至呼唤第二次革命,即后现代主义革命,消灭一切意义的革命。于是,政治经济学、辩证法、历史意识、真理、意识形态、意义、所指等等统统一起随风而逝。当然,这种“沉默和拒绝回应”是一种消极抵抗,是一种不会产生多少实际效应的颠覆策略。
   1983年的《致命的策略》里,他认为在“超真实”世界,物品已经俘获了消费者,符号已经摆脱了意义,拟象已经淹没了真实,客体已经战胜了主体,或者说,主体不再能对客体进行任何理解、概括和控制;也许惟一的办法是再加大客体的力量,造成物极必反之势,让“真实”比仿真操作和媒体里的“真实”更“真实”,让“美”比时尚展示的“美”更“美”。这就是所谓“致命的策略”,是一种“后美学”的奇怪逻辑,带有强烈的游戏色彩,也正是体现了鲍德里亚理论特色的地方。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9.4.2024 01:22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