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34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慌慌之挑战CEO 第一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010 22:4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如果我和周围的朋友说我当众讲话会心慌慌,紧张到接近窒息,一定不会有人相信。

“脸皮比城墙拐弯还要厚”“说话从来不会脸红”,这是小学老师对我的定论。

但是,最近,真的连续2次,我都有要依靠深呼吸、喝水来克服心慌,才能完成完整发言的经历。



记得以前接待过一个台湾的高级代表团,里面是台电和台塑集团的高层。听前辈讲到人生风云际会的经验时,台电一位副总很对我脾胃的说,小雨啊,人要成功,有四点:要专业,长得帅,会social,最后,等得到机会。

那要是怎样的机会才算机会?

比如,电梯前你碰到CEO,1楼升到7楼,电梯开门,你已经进入高层视野。

这样的机会你必须要能把握。



但这样的机会,其实是不以你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你不知道CEO到底喜欢印度菜还是印尼菜,是刚和老婆吵完架还是新把到一个美眉。

所以只能一做好功课,二把自己表现到最好,三物竞天择。



你会说,妈的这不是撞大运。

是的,人生就是看运气。但有准备的头脑不仅会让机遇靠近,更会让灾祸远离。



无独有偶,对人生持同一看法的除了我,还有他----西门子能源Sektor的CEO,Wolfgang Dehen,同时也是董事会里分管亚太区的高级董事。

1个月以前在我们西门子一个培训生项目的年会上,他作了一个很拉风的报告。里面一共提到成功17次,中国或中国人24次,是我这一生到此为止听过的最好听也最爱听的一个presentation。

其实我是一个对报告和演讲很挑剔的人,也许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在这个方面那是格外的差。但其实现在看下来,我对演讲唯一的要求也只是:Emotion,感情。

Dehen同志就是一个罕见的高层人士当中的性情中人。他一上来就说,我给大家一个成功公式。。。。networking乘lucky然后括号里面一大堆。。。。。。无非就是专业,情商,社会性那些。

其实中国人对国外的偏见里面,最不可思议的就是认为外国人是不搞裙带关系不搞吃喝送礼人情世故的。。。。拿德国人来说,我所见过的高层经理无一不是对人脉networking像唐僧一样念念不忘乐此不疲的,相反,倒是中国人对此一副愤世嫉俗不堪为之的样子居多。

人要成功,人脉和运气那绝对是最至关重要的。不过,这两者都应该在极有技术含量和非常高级的modus下运作,远不会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White,Male,German, 你要想成为西门子的top manager,这三点是必需的。。。Dehen话还没说完,一个不怕死的印度小不点跳出来说,老大,你这不是明摆着搞歧视么。

“我说得不是我个人的观点,而是事实。”

Dehen如此器宇轩昂、冒天下只大不韪的话一丢出来,他在我心目中的价值一下子来了个涨停板。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明明有真知灼见,却也不怕人家说你高调,哗众取宠的人生行家。

Dehen是真他妈的高调。他其实经历很一般,小公司做sales起步,市场部经理,总经理助理,然后50岁左右做了一家中型汽车配件公司的总经理。。。这样的经历算不得诱人。他人生的机会来自于西门子对汽车电子部门VDO的整合,聘他做了VDO部门的行业经理。

2007年,西门子决定卖掉VDO,把业务只集中在医疗,工业和能源这三块。不知道是在卖VDO得到一个好价钱的过程中Dehen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呢,还是公司高层对他心怀愧疚想补偿一下,总之2008年我们内部整合时,Dehen突然变成了整个ENERGY大集团的CEO。

几人之下,万人之上。既不是博士,也不是学电的出生,竟然统领我们西门子最赚钱也是最引以为傲的能源集团。

“我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懂得经营自己。”

妈的,这是我自己留给自己50岁的时候上CCTV的对白,竟然被这个高调分子给抢了。



其实我懂的,他不是高调,他只是对生活和工作充满了热情。这从他来做报告,穿的居然不是阿玛尼Zegna,而是一件拜恩农民的鹿皮衣就可见一斑。

我从听他在上面报告的时候就可是盘算待会要问个什么问题,吸引一下牛逼领导的注意。其实在他之前,医疗和工业的CEO也在我们的培训项目会议上出现过,但是都没有Dehen让我如此心动。。。唉,那些CEO和我比较性格不合。

来之前,我是做了功课的,基本背景年龄身高家庭,我也算了解八分。但是说到在公共场合问问题吸引领导注意,我的心得是你不要去准备问题,而要根据这个人的性格和现场态势,相机而动。

有一些闷骚的人,喜欢在家里闷头想好,自以为得计的背好德语流利无比,啪到了现场问出去。。。。。结果大家都觉得很莫名,因为你完全没有现场感嘛。

其实越是牛逼的演说家或者经理人,他们演讲的长处都是在根据现场观众的状况背景反应,灵活机动的安排笑点爆点,取悦但更重要的是引领。

而牛逼的提问者呢,所做的绝不能是跳出来试图以自己的智慧成功将台上的人问倒,然后企盼大家鼓掌说你真牛逼;也不能动不动就代表中国,代表亚洲,问一些貌似高深但实际上人家根本就不会认真回答你的问题。



好的提问者,要有如下的几条原则:

1 上来先说姓名籍贯,基本背景。。。这不是骚包出风头,这很重要,可以让大家知道你为何如此想问,基点在哪里。

2 不要趁机做一个自己的Co-presentation。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中年成功人士,经常出来问问题的时候先啰嗦一下自己的光辉业绩,自己的长篇大论,最后莫名的一问。

3 但是你必须有属于你的,对你或者你代表的群体有益的新信息,提供给对方作答。

4 对于外语提问者,有一些中国人,特别喜欢在这种场合展现自己的英语或德语实力,因此总是故意用极快的语速,极险峻的用词,来彰显自己的国际化。。。大可不必如此,请语速适中,声音洪亮,流利清晰即可。

其实放眼中外,n多人都是想出风头的,德国人碰到这种场合抢话筒的比比皆是,中国人心里笑别人傻逼幻想着自己技惊四座的也很多。

所以说闷骚是这个世界的主流。


我对提问另外有自己的两个小心得。

一,永远不要第一个去问。最好的序位是第三,四个。
二,永远都不要丧权辱国,不要回避,你就是代表中国。


我那天本来想问一个关于西门子中国发展策略的问题,因为西门子中国CEO刚刚调回来发展智能电网嘛,我本想搞一点真知灼见精辟一下,但是我看看风水,放弃了。

原因很简单,我很低调。

我其实不是那种喜欢在公共场合展现自己多么有实力,懂得多么多,拼命表现自己,告诉别人我比你们都强的人。。。。虽然老是给人这样的印象。

区别在于,我懂得个人的成功远没有群体成功更成功这个道理。

所以,我虽然总是喜欢表现自己,但我从不贬低他人,也从不踩别人。。。相反,我一直呼吁大家互相抬轿子。

但我们中国人是不会来仔细分辨这里面的区别的。。。因此,很多人会认为我极爱个人出风头,好吧,我理解。


但是我这种个性,到了外国人那里,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甚至很多人还会认为我比较shy。

好吧,我满足他们,从不努力跳出他们对中国人性格的设定。。。真的,我就是这样做得。

所以,我选择了很害羞的,排到第四个提问。


在Dehen回答第三个关于西门子如何应对本地企业竞争话题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心跳不止,想大便,想出去抽烟了。。。

印象中,上次我有这种心乱如麻小鹿一样乱撞的时候,是强吻女友并企图弄她上床的时候。

慌乱是因为太想得到,太想获得对方的认同,太想一鸣惊人了啊。



其实不管对着多少人讲话,我真的不会脸红。因为我的确自信,我可以做到在演讲的时候观察下面的状况,根据现场反应随时策动新的笑料。。。曾经有人问我如何可以做到,我只告诉她:吹牛之前要打草稿。

先在心里过一遍。

以前用德文讲说,我也不紧张。。。因为我的德语虽然不是很牛逼,但是我可以做得一样:用德语说话时可以进行伴随性思考。

也就是吹牛不打草稿的意思。

听上去互相矛盾,其实确实是这样的玄机。


但是我这一次是真的慌得不行。。。。那种慌,真的也很刺激啊。

我喝了点咖啡,然后深呼吸,心想去你妈的,老子太挫了。

话筒在我手里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很骄傲。。。。。因为我在众人刷的一下看我的那一瞬间,享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

我是这么说的:

“我叫XX,来自您的手下。刚才在您的报告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您提到中国的地方不下20次,而我扫了一眼,发现我是全场唯一的中国人,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孤独,所以一定要站起来问个问题。”

全场笑。老子突然发现我很享受,小心肝不跳了。

“我可以告诉您一个信息,就我认识的,在erlangen附近工作的中国人不下200名各种人才,我们经常也会有定期聚会,讨论一下专业和职场的经验信息。您刚才也提到以后中国的业务发展很快,竞争也很激烈,但是又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顾虑。那么对于这群呆在德国的中国员工来讲,您准备怎么把我们充分利用一下?”

其实我这个问题问的很简单,意思也很明确,就是第一告诉你,你周围有很多共产党的fans;第二,老大,其实我们都在standby,唯你马首是瞻。

我对他的回答其实期望不高,因为我知道他一定会很外交的回答。

不过Dehen还确实很牛逼。。。我一坐下,他就说,您要是不站起来,我还真没看到这里有个中国人咧。。另外,其实我们一直都很ausnutzen我们的员工的,不管是哪里来的。

这两句话,看起来简单,其实每一句都是敲山震虎,掷地有声。

然后他说,

第一,你们有跨文化和语言优势,你们的上升空间很大。
第二,你们在我们这里总部趴着,人脉会比较好建立。
第三,你们可以帮助西门子在中国更好的和当地沟通。
第四,你们可以在将来的某一天,派回到中国担任更重要的岗位。

前三条其实都是扯淡,只有第四条还有点价值。

其实德国高层对中国员工的使用,和很多中国人内心的心理定位都达到了惊人的一致:就是他们对把能Delegation回中国,作为一条终极之路。

我对此还颇有些不认同。为什么很多身边的同事,整天想的就是荣归故里当个manager,没事飞几次回德国开个会,觉得很高级。

其实现在的海归啊,回去那是一点优势都没有。。。说是跨文化,其实很多人是中国文化也拎不清,外国文化更是半吊子,这种人回国发展那只能是砸锅。

我的想法和计划会在下一季再表。



我问完以后,旁边一个我们ENERGY人事部的小妹妹说,你觉得他回答了你的问题么?

我笑笑,心想我要的不是你回答我的问题,我只是要你记住我。

其实我之前提问的时候,本想故意来个高级的,说我听到你在报告里提中国24次,看来我们在中国真的赚了很多钱。。。。。这是大话西游里的一个笑话,也算文化输出吧。。。但是我临时更改了这个计划,因为我觉得略显轻佻,虽然我是真的数了有24次。


提问环节结束,哗的一下,兄弟们都围上去了,我当然也不甘落后,勇敢的站着Dehen旁边,面带微笑,不时点头,春风得意的social了一下。

其实我心理已经打定一个主意,老子也把你忽悠到中国人面前,也让你做一次这样的报告,不然我完全不能ausnutzen我自己。

于是在谈话结束,Dehen出去赶车的时候,我追上去,说老大,我们其实有个华人协会,平常也组织类似的信息交流活动,您看看什么时候有空,也把您这个报告面对我们再做一次吧,这样您就有机会更多的谈到中国,了解中国。

他说,可以啊,主意不错。

我说,请赐名片。

他就像早准备好了一样,拿出一张刷的给我。

我说,我给你写EMAIL约时间可以的哦。。。

他说,嘿嘿,你可以试试看。

我说,我不着急,我期望的是明年2月中国过年的时候,请你一起来和我们过年。

他说,好吧,如果我在德国的话。



收工。

顺便八卦一下,那德国人真是出了名的八卦。就刚才这么一小回合,等我晚上吃饭的时候,所有德国人都知道了,有个中国人邀请Dehen一起过年。结果Erlangen人事部的几位大姐说,好,bravo,到时候别忘了邀请我们哦。。。

我说一定一定,我们一起欢庆新年,你们还没过过中国年吧?

所以说江湖都是一样的,趋炎附势,趋利避害,根本就是人的通性。


但万里长征,总算是有了第一步。

我回去就写了一封邮件给Dehen。

就在昨天,她的秘书回信,我们没有忘记你,你的termin会做如下安排。。。。


social,中国人叫忽悠。

但如此心慌,却实在是始料不及的。

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有了第一次,很快又有了第二次。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0 22:43:11 | 只看该作者

心慌慌之挑战CEO 第二季

话说上回说到挑战我们西门子的能源集团CEO,很多同志发来贺电,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谬赞了。

贝肯鲍尔说过一句名言,他认识巴塞罗那四季酒店的一位行李生,他可以用五种不同的语言畅快的和各国政要、达官显贵、明星精英等等自如的social,细说各种典故八卦,畅谈天下大事。。。众人皆称之曰:能!

“但他也依然是个酒店行李生而已。”

如果仅凭一言一行,偶尔获得大人物的赞赏就可以成功的话,那成功也就太容易了。

何况你还只是提了个问题,莫须有的吸引了点注意而已,即使有所突破,所争取到的意义也极为有限。




说到成功,我觉得有两个概念必须要澄清。

一,如果把成功仅仅放在个人的区域来考究,那么成功就只有一种:那就是用你自己的方式,做成任何你想做的事情,都可以算作成功。比如,拿到哈佛的通知书,泡到邻居小妹妹,周游五大洲,甚至小到成功组织一次活动等等。。。这些成功不需要得到任何其他人的评判,前提是只要你的内心足够强大。


二,如果把成功和理想这个词对接,那么成功则可分为两种境界:一是我实现我的理想(成功),二是某种理想(成功)因我而实现。

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人,无论他们的成功是只涉及自己还是兼顾他人,都还是处在“我实现我的理想”这个level:我要成为上市企业的CEO,我要当局长,我要买个房子开个宝马。。。等等。其实即使是雷锋董存瑞也是在这个level,我要炸那个碉堡,我要为人民服务。

但是也有那么一部分人,无论他们的自命不凡保持在多么功利的程度,但不可否认的是,有那么一些事情,真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得以实现。。。。这样的成功往往会带有很大的争议性,但在这个序列里,所有的名字都掷地有声:商鞅,李斯,张骞,诸葛亮,王安石,童贯,魏忠贤,朱元璋,张居正,袁世凯,宋教仁,毛泽东。。。

如果有人说,我的理想是周游世界各地,那么这属于第一种;如果说我的理想是做第一个游历全世界203个国家的中国人,那么这就属于第二种。

由此看来,凡是坚持要做第二种成功的人,多半都有点偏执,而且其实这样的理想做到最后,也常常为世人所不理解:这是for what咧。

因为你原本并非一定要这样做。



其实有很多职场或者是成功的励志书籍,都局限在第一层级当中。而这样分析出来的那些经验、秘笈或者说指南,难免都带有很强的归纳性----除非你认定自己也居于统计范围之内,不然这样的归纳性对你来说其实就是。。。狗屎。

比如,职场面试指南。一个很好的位置,哪怕它是5000个人竞争1个,但有一个铁的事实是:一定会有人坐那个位置。所以电视上很多高级CEO在那里振振有辞,说自己如何吃苦如何精明,其实都很扯淡:如果事实变更一下,换作另一个人在这个位置,他说的一般也都是这些。

真正的成功原因他一定不会告诉你!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

30年后的国家主席,今天一定是我们的同龄人,可能在当科长,也可能是个律师,或者在监狱里服刑。。。。但总之,他不会肯定的知道,自己今天具备的哪些美德会造就他将来的登峰造极。

所以,成功绝不仅仅是敢想+敢做+坚持。可以做到这些的人太多了,没有13亿,也有两百万。



芸芸众生,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比别人更牛逼。

经历过上次的心慌意乱,我忽然对自己很好奇,如果这么点小case都会紧张,那还怎么出去闯荡江湖啊?

但实际上,我见过并交谈的高级人物也不算少,有国家政协副主席、部长、省长、市长,宏碁、联想的CEO。。。从未紧张。

芸芸众生,也不要把那些大人物想的太牛逼,也不过如此而已。

所以一般来讲,即使对方身居高位,勉强我也算气场能压得住阵脚,对此我一直很骄傲自满。

只有两次例外。除了这次,还有一次是面对一个国家的电力部长,他直视我的眼睛时我感到慌乱,避之不及。。这就是对方气场比我强大的表现。

俗话说,事不过三,但这是不可能的。





上个星期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德国电力工业界最高峰的年会:智能电网,炒作还是机遇?

Smart Grid: Hype or Vision?

这次会议大约有300多人参加,各大行业公司如西门子,通用,ABB,还有个供电公司如EnBW,EON, RWE等,各大高校的教授云集于曼海姆。

当你看到一排黑色西装领带在那晃荡时,你会对自己的Hugo Boss心生鄙夷。

全场只有两个中国人,还有一个是拜罗伊特一家研究深海电缆铺设的博士,他当场还有一个报告。

如果全场都是外国人,你看到有个国人朋友在那里,你会不会走上前去专门和他打声招呼?你会用中文还是德文?

有一些人,这种场合似乎总是迁就外国人,生怕别人说我们小圈子,敷衍的德语hello一下就作罢。。。对此我是深恶痛疾。

勇敢的说中文,勇敢的大声笑,我们没有自闭症。




其实我一直很关注那些在国外混的比较好的博士教授,这源自于很朴素的嫉妒心理,想看看人家到底比我强在哪里。

但是我不得不说,在谈吐和演讲水平上,这些在德国混的很好的前辈们确实差强人意。

我以前看民国的留学生活书籍,一直都觉得在梦里:流利清晰的外语,风度翩翩的外表,举止得当的风骨。。。。代表人物是顾维钧,辜鸿铭。

但就我现在看到的不少在德国混的很牛的前辈们,他们让我觉得我的梦更像是梦里的梦里的梦。




中国人用德语演讲,最容易犯的错误是:

1 把slide上面出现的语句或者论断,原样再诵读一遍。此乃大忌。

2 不时的回头去看自己的slide上写的是什么。

3 不喜欢交待自己的背景,籍贯,经历。。。此乃文化差异。

4 做不到1张slide1分钟的准确时间控制。

5 1张slide里面,无论是图还是分项陈述,最好不要超过7个Item。



其实这位X博士的研究报告整体还算不错,语言也算流利,但确实算不得精彩。更重要的是,我一直期待的那种明确有力的提出自己观点的场面,没有出现。

曾经有一次在和德国人座谈的时候,一堆manager跳出来说,老子最烦的就是中国人没有自己的观点。你问他什么,他就说人们都说,很可能是这样。。。。

我也很烦这点。。。妈的看似有学问的云山雾罩扯一大堆,最后什么也没说,你问他他还说你没慧根。

那天会后,Areva公司的一个认识的高层跑来问我,说我一直有个问题想问你们这些在德国的中国人,为什么感觉中国人在做报告的时候,从来不敢和台下有更多的目光交流,而且似乎一直在和德语做斗争,很艰难的把想好的话背出来?当然,你好像没这个问题。

谢谢。。。也许是因为我当年是没有德语基础,直接在德国学的德语吧。



其实德国人做演讲,很多也是烂的一塌糊涂。

我们这次年会,除了几个大公司的报告,还有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小公司的报告。经过比较,我得出以下结论:

1 我们西门子的经理们做报告的风度真是名不虚传。这和西门子还算非常国际化,经理们都比较见过世面有一定关系。

2 政府部门的老同志们都很圆滑,喜欢丢数字,丢图表,但是不喜欢搞solution,不喜欢亮底牌。但是他们训练有素,对时间的遵守达到令人吃惊的分秒不差。

3 小公司的人啊,想露脸想的发疯。有个柏林的技术咨询公司,做个市场调查的汇报,20分钟规定时间它竟然搞了36张slide,而且萝莉啰唆,弄得最后我们西门子的一个大哥忍不住出来说请注意时间。。。太愚昧了。

4大学和研究所的人作报告,那是典型的学术风格。动不动就曲线统计,红黑比较,甚至还有公式理论,但是他们还勉强能遵守时间。

5 供电公司的人因为面对的用户都是普通民众,所以他们的幻灯片啊,真是寓教于乐,其乐无穷。德国南部EnBW公司的CTO来做的那个报告,真是像大风车一样,笑声不断可爱不断,让人流连忘返。


最后说一下,整天的会议,从开始到结束真的是分秒不差,德国人在准备这种高层级会议时候的秩序感确实让我震服:除了那个小公司的人因为啰嗦浪费了10分钟,逼得大家减少了Kaffe Pause,最后竟然还把时间追回来了!



本次会议的主持,也是最高层级的经理,就是我们西门子输电领域的CEO尼哈格博士。

顺便介绍一下我们西门子的内部层级。如前所述,行业集团有三个,能源医疗工业。行业集团下面是领域分支,再下面是业务单位,再下面就是专业部门,再下面就是团队,下面就是虾兵蟹将。

尼哈格博士早年是我们输配电的CEO,级别与今日的Dehen相似。。。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经过明升暗降的部门整合,现在他只是输电领域分支的CEO了。

在Google上搜一下他的名字,你会发现和中国有很多联系。



其实同场的还有其他几个同级CEO,但是我比较下来,像这种跑来跑去见多识广的CEO,他们通常和我性格比较相合。比如经常喜欢搞一点自以为幽默的名言,故作潇洒的摆几个pose,或者总是好为人师,喜欢震耳发聩的纠正一些他人的错误认识。

但这样的人,其实在德国人眼里也都是异类,一有机会就跳出来猛砸他们的德国人还不在少数。

所以说人要是想活的与众不同,那你还真是不能太care别人怎么说你。


尼哈格当天对我干了一件很牛逼的事。

进入提问环节。很多德国的同志们,尤其是那些在大学和研究机构里混的博士教授,特别喜欢提问质问企业家们,好像一来是表示专业上的权威和鄙视,二来也是吸引注意下次多要点经费。

一时间话筒都不够用,老子心乱如麻,心想我怎么抢得赢这帮傻老头。

但是到第三个问题的时候,我还是如约出手了。。。。顺便说一下,我坐的位置是第五排,正中间。

同时举手的起码有20人。。。。尼哈格坐在台上,好像有点意外的看着我这个中国人举手,和旁边的大会主席对视了一眼,然后说:Sie,bitte!您请!



我必须承认,当我得知自己中选到走到前面的话筒架这短短的三秒钟之内,我紧张的无以复加,小鹿乱撞。

原因很简单,我还真没想到一举手就被点。。。。就好比你去参加奥巴马的记者招待会,你随便举一下手就轮到你,也太容易了吧?

而且我后脑勺一直有阵风在吹,似乎在诧异这样的会议怎么会有个神奇的中国人坐这里,该不是小密探吧。


我一上来还是很简单的介绍,我是小X,来自西门子,配电领域工作。

还有,我是中国人。


有一些人,似乎很忌讳在公共场合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很神奇的宣称自己会很自豪的说我是中国人。

其实是中国人,没什么好自豪的,也不必要隐瞒什么。黑头发黑眼睛,事实就是如此。



我在问问题的时候,耍了一个滑头,玩了一个飞机。

本来我是想直接问尼哈格一个问题,畅谈智能电网之我见,提出技术上的畅想,吸引领导注意。

但我在三秒钟之内,改变了这个决定。


我把第一个问题问给了尼哈格边上坐的EnBW的格斯曼先生。我说:

“其实按照我的观点,智能电网之今日就如同25年前的互联网,注定将来会有很多生活模式被之改变。比如10年后,也许我可以从您这里买下1000度电,然后去我ebay或者facebook,卖给我的邻居,从中牟取20欧元利益。或者哪天我们去买洗衣机,交800欧元买的不光是洗衣机,还有全年深更半夜12点起的用电权。”

我的问题是:您相信这会成真么?如果是这样,你们这些电力公司的角色将会有哪些转变及应对?


第二个问题,我问给了一个搞出一个自动查询电价和用电信息导航仪的小公司。我的问题非常简单:

你们这个导航仪有量产么?如果有,我希望你们能尽快卖到中国去,那边有13亿人在等着咧。

全场大笑,窃窃私语。



我坦白说,等我问完了以后走回来的那几步,自以为很矫健,很潇洒。

在坐下来的时候,我看到尼哈格同志拿出参加者人员名单,翻看了几页。

如果他不是搜寻我的名字,那我就真的比窦娥还冤,比芙蓉姐姐还自作多情。



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摆明自己的观点,提出一些畅想,但不需要他回答。

我问的第二个问题,没有任何价值。只不过是给待会举办的酒会时,提供一些谈资。



我基本上可以确定,我的目的都实现了。在晚上酒会的时候,不少人都走来和我问东问西,省得大家来找话题。

尼哈格先生自然身边围满了人,但当我走近他的时候,他忽然抬起头来很有诚意的看着我。

我作了一个人很多挤不进去的动作,微笑了一下,走掉。

他也笑笑,灰常慈祥。

难怪老婆经常说,往往那些大人物,看人和说话的时候,都无比真诚慈祥,就像是你的知心大叔。



回家以后,我对老婆说:我终于找到了我人生的定位----我就要做“和我性格相合”的那些CEO那样,代表中国代表我们的企业,展现我们的思维,我们的风度。


我不要外国人再说你们中国人德语很差,不会social。

我不要外国人再说你们中国人没有meinung,语无伦次。

我也不要外国人再说你们中国人不愿沟通,心机深刻。



我希望有一天再有那些高层的峰会时,我能坐在台上,并且听到的不是赞扬,而是仰慕。

如果中国真的有一天能完成对外输出文化价值观的重任,真的能有中国企业打到欧洲来成为国际性大企业,并能成功推出一批让全世界人认同欣赏的模范人物,我希望这里面能有我的一分力。

如果一定要在这之前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20年。

到那时,我一定会说:这个理想因我而实现。



未来20年,留学生的重任在国外为中国企业服务,而不是在国内为外资卖命。

信不信由你。

但如果你信,请你来找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0 22:44:07 | 只看该作者

心慌慌之挑战CEO 第三季

上一季里面我有提到和高级CEO性格相合这一话题,结果被国内的老同学嘲笑了,说你搞得自己跟相亲似的,和CEO还讲什么性格相合,你以为是找老婆啊?

所以说很多人不懂得,事业和爱情一样,也是讲个缘分的。

那些威名天下的CEO,比如能吹的有唐骏马云,敢拼的有柳传志张瑞敏,貌忠实奸的有尹明善牛根生。。。如果只是徒慕其名,一概的以牛人相称而崇拜之,那其实是怠慢了他们的名声。



无论你自己有多么卑微,无论那个偶像有多么的了不起,如果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找到榜样,那么性格相合就无比重要。

我这辈子第一次发自内心的崇拜过的一个CEO,是一个女人。

她的名字叫Carly Fiorina,2001年的时候,她是惠普的全球CEO,主导了惠普和康柏的合并。

当时她是上CCTV的对话节目,畅谈惠普傲视天下,企图收购康柏的雄心。


说到最后,主持人请她总结陈词,描述一下对未来的畅想。

她说,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做最大最好的IT企业。

“这样做会很难吗?”     --- Is it difficult?
“是的!“               ---  Yes!
”值得这样去做吗?“      --- Is it worth doing that?  
”是的!“              --- Yes!
”我们会成功吗?”       --- shall we be successful?
“是的!”               ---  Yes!


上面三个问题,全部自问自答,语速明快,一气呵成,当时只有22岁的我,彻底为这样的CEO风采所倾倒。

当时我想的是,这样的对白,这样的气度,放到我们中国来,要做到多大的官才可以这么有激情啊?

放眼国内,只有毛泽东的那句“我们的目的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实现!"可以与之想提并论。



所以我一直希望学习和欣赏的CEO,他们通常都具备如下特点:

1 有口才。但这种口才往往都建立在激情和学识的基础上,而并非出于浮夸和搞笑。所以我喜欢的风格是掷地有声、思想明确、含义隽永型的,像唐骏老罗韩寒那种搞几个段子,弄两个顺口溜,甚至办几个小黄段子的“说书型”,非我所爱。

2 敏感,果断,坚强,勇于创新,注重细节。

3 不害怕得罪人,不害怕说真话,不害怕展现自己。

4 不一定要多么真诚,但一定要是性情中人。

5 愿意提点和协助后辈。



写到这里,我不禁无比思念起我人生中私交最好,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CEO,也是我以前大学的客座教授。

我和他的交往经历其实很简单。上他的课,考1.0,没事喝点啤酒聊个天,后来我实习、兼职、论文、培训项目乃至工作,都是拜他所赐,一路提点,顺利非常。

但是在我工作后不到一年,这位大哥痛失前妻,为了照顾儿子,竟然去职退休,回家做起了田园老爸。

所以说男人活到如此真性情,怎能不是我的偶像?



老婆经常跟我说,说如果要是这位老大坚持站岗,说不定我现在发展的会更加顺风顺水。。。但我倒是觉得,罩着我的这位老大的离去,也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耐心。

耐心等待,人生一定会给坚持自己的人一个机会。



我的这位领导在2006年离开之时,突然把我叫进办公室说的那段话,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还是心慌慌。

他说,xx,你看你现在工作刚起步,一路顺利,你觉得怎样?
我答,还是要谢谢领导栽培,我感激涕零。

他说,我告诉你,这就叫networking。在德国你要出人头地,离开这个寸步难行,你看看你们部门的兼职学生schneppi,还有ben,他们老爸当年都是跟我一起闯荡江湖的。。。
我说,我懂的。

他说,我要走了,以后你自己好自为之。。。不过我还兼任VDE的协会主席,我们保持联络。
我说,愿我们的友谊万古长情。


对话只有三句,20秒,但我已心跳过速。

我曾经无数遍的告诉过老婆,我多么希望老大的老婆长命百岁,恨自己不是李时珍,没有本事治疗她的癌症。

我也一直在问,我一个外国人,背景平常,也不是特别会拍马屁,为什么这位大哥要对我这么好?实习结束派发一个特别奖2000欧元,论文还没完成就已开始正式工作,搞得我连报答的机会都没有,for what?


缘分吧。当你找不到答案来解释一个问题时,往往可以这么说。



说完了我喜欢的CEO类型,我要说一下我最讨厌的CEO类型。


我只讨厌一种人,就是那种看上去话不多,沉稳内敛,其实满肚子草包或者坏水的,而往往,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这样的人还屡屡得到很多人的赞扬,冠之以稳重成熟沉默是金的称号。

我很偏见性地认为,表面低调的人,要么就是没本事,要么就是有坏事。
代表人物:牛根生。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蒙牛集团号称是个民族企业,其实根本是个离岸公司:注册地在英属维尔京群岛。

牛根生在BVI上注册了金牛和银牛公司,再用它们控股蒙牛有限公司(注册在开曼群岛),然后再用这个公司控制了蒙牛集团。

转圈在那些鸟会拉屎的岛上注册离岸公司的好处,这里这么多学经济的同学,应该知道,就是两个字:避税。



这还不算是最烂的,最烂的就是老牛不但自己干坏事,还喜欢到处说,一时间中国的企业此风日盛。

现在很多听上去很中国的企业,其实说起来都是他妈的外资企业:百度,新浪,巨人,汇源,华晨,吉利,SOHO。。。后面这些名字更耸人听闻:中国联通,中石化,中石油。。。
所以给这些企业掌舵的人,其实都已经不是CEO,他们是资本家。



前两个星期,有一个著名的展会,叫SPS自动化展,算是欧洲境内最高级的电子类集成系统展。

也有很多中国公司参展,机缘巧合的机会,我认识其中一家做工业网络通信交换机的公司。说起这个公司的名字来很搞笑,貌似他们的CEO以前是大唐电信跳槽出来的,所以公司的名字叫:东土公司。

这家CEO其实是我的老乡,所以这次展会,特意想去和他聊聊,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帮忙的,说不定也是个机会,可以提供一些信息和渠道,把产品销售到欧洲来。

那天我还带了一个做翻译的学经济的新生MM去,见见世面。



我在各种展会也算混迹了好几年,见过号称资产过亿过十亿的各种私企民企老板数十位,他们有的精明强干,有的扎实能干,还有的一看就是大忽悠,总之是优点多多,各有神通。

但是他们的缺点却出人意外的非常一致,那就是:猥琐!

其实以我如此浅薄的身家,也许不该对这些亿万富豪们指手画脚。

但每当自己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借凭自己的才学帮助这其中的某位在欧洲打响品牌,成为世界顶级的CEO在各大论坛上挥斥方遒时,你就觉得他们这个共同的缺点实在是如鲠在喉。



我不介意有人和我吹嘘如何的年少多金,24岁年销售就过亿,但是我真的介意马上这个人就说我带了东北的黑香肠,你要不要夹到面包里吃一下;
我也不介意有人和我说哎呀留学很苦的,还是到中国吃香喝辣挥金如土吧,但是我的确介意此人马上就为了订个盒饭少5欧元争得面红耳赤。


猥琐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总是让你想到孔雀的屁股,皇帝的新衣,明天的微软,腾飞的中国。



那天我去和这个CEO聊了大概半个小时,他果然和很多小老板一样,开始说我们这个产品得了省优部优国优,然后说我们中国的产品中他们已经是老大,然后是世界范围的标准制定,中国那一票是属于他们公司的。。。

其中还举了Cisco的例子,说互联网发展,离不开Cisco的推动;那么智能电网发展起来了,东土要成为其中的翘楚。其间还颇有诚意的对我点头说,兄弟,你信不信我说的是真的?不信你就等着看好了。

妈的当天老子忍住了没说,今天一定要写在文字里:你一个卖路由器的,智能电网和你有个毛的关系啊?



关于忽悠,我有一句著名的论断:那就是但凡比我要是再能忽悠一点的,就是真的忽悠了。


我接下他的茬,然后问:国内这一块工控交换机的市场,蛋糕有多大?
“十几个亿吧。”
那你们公司的年销售额有多少?
“1个亿左右。”
那你们公司有多少人?
“我们分公司遍及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等。。共有200多人。”



其实我没有任何鄙夷他的意思,事实上他的坚持和信念倒是我见了这么多民企老板里面最出众的。但是我依然不得不说,如果还是拿国内的那一套出来闯荡江湖,连我都忽悠不了,就更不要说那些精的要死的外国人了。

我见过太多的展会老板,拿着国内优秀企业家的证书,或是某种认证,试图说服外国人对质量的相信。

其实中国的产品到国外来销售,质量、价格、功能都在其次,我们最欠缺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渠道,既没有销售也没有售后服务的通畅渠道,最多让你干一炮就跑,怎么可能树立起坚强的品牌形象?

不过好在大家都还在努力,希望我们这代人能有机会为此肝脑涂地。



那天谈完之后,我随口问旁边这位20出头的美眉,你对这位老总感觉怎样?

她说,嗯,看上去很沉稳低调,是像CEO的样子。

我再问,那你看我呢?

她说,你?你太能活泼了,适合做销售,不像CEO。



所以说不要责怪世俗,世俗往往拥有这个世界上最明亮的眼睛。

事实就是:他是CEO,我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0 22:45:19 | 只看该作者

心慌慌之挑战CEO 第四季

关于CEO的故事,我只打算写四季。因为看过的一些人和事,让自己很难放弃思考。

写到第三季的时候,有人阻止了一下我,说“以江湖之远却窥诽庙堂之高,谬也,悖也!”

意思就是你就只会说,叫你自己去干还未必有人家好,何必空发议论。



本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对答,但是上个星期的非诚勿扰里面,黄菡老师对那个小鞋匠说了一句很牛逼的话: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很多事情都是不太可能拥有的,但是如果连想都不能想一下,岂不是太伤悲了。。。

以前还真是小瞧了黄菡,觉得她笨笨地像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后来慢慢觉得,这个人啊,真是要时间才能发现其闪光之处,连带着外表跟着也越看越漂亮起来。



在我刚开始留学的时候,有一个偶像,这个人就是顾维钧,当年巴黎和会上为中国山东问题慷慨陈词,后长期任民国外交部长、驻美大使的超级留学生,也就是电影“我的1919”里面,陈道明扮演的那个帅哥。

我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的人生线路简直简单的让人羡慕。



他是自费留学,去的哥伦比亚大学,然后在那里做了中国学生会主席。一天当时的国务总理唐绍仪来访问美国,他拼死要求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讲话。。。。按照当时的记录,是简短而又不失热情,轻狂而又不失深邃。

于是,唐绍仪日后决定找他回去帮忙,做总统府的英文秘书,然后一步一步,27岁即任驻美公使,34岁任外交部长。。。后来唐绍仪还把自己女儿嫁给了他。

所以说民国是留学生的黄金时代,真的是一点也没有错。。。。重视教育的理念,在当时真是不知道要比现在强多少倍。




我提到顾维钧,是因为他当时有和我一样的心慌慌挑战CEO的故事,不过他的那个CEO,可比我碰见的还要更牛逼----是总统袁世凯。

顾维钧回到北京后,要去总统府面试。袁世凯一上来就把小顾吓了个半死,“一看他就知道是个野心勃勃,坚决果断,天生的领袖人物”。

然后袁世凯也是吹了一通,大谈民国乍起,如何废旧立新。。。然后突然问小顾,中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共和国?像中国这样,共和则意味着什么?

小顾说,很简单,共和就是说国家是公众的,民有的。

老袁说,靠,老百姓怎么知道你这个of the people啊?当中国女仆打扫房子时,自然会把垃圾丢到大街上,她关心的只是屋子的整洁和老爷的嘱咐,哪会管你街上脏不脏。

小顾说,那是因为她们无知。但即使她们缺乏教育,但也一定爱好自由,所以应当政府制定法律和制度去推动和引导民主制度的发展。

然后袁世凯很搞笑的问了一句,那要多久?岂不是要几个世纪。

小顾说,时间是要的,可是哪要那么久。



事后小顾非常不客气的对袁世凯评论道:“他为人精明,长于应付各种人物,但从未想过要把才能运用到治理国家,使之走上民主化道路这方面。他不只是根本不了解共和是什么,民主如何起作用,看来他从来就没想过要共和或民主。”

一个男人,见到大人物的时候,如果连这点硬气和独立人格都没有,还谈什么在外国人面前寸土必争,纵横捭阖?



所以想想现在,很多所谓的精英,不要说拜见一下主席总理了,稍微见一个部长市长CEO什么的,真是连拍马屁都拍的毫无个性,就更不要说什么直言不讳、客观评判了。

不管你有多么牛逼有钱有权,我有多么的微末和穷困,我依然能在对人对事时保持自己的思考和评判,这才是一个现代公民社会、民主社会的本质。

用王朔的话来说,就是我批评你这道菜难吃,并不需要我是个比你更好的厨师。




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就充斥着这样的例子,一些貌似已经很成功的人,经常说一些听上去还特别有道理有内涵的话,你要是完全放弃自己的思考,还真的会顶礼膜拜,奉若神明。

比如11月的时候,我去参加了斯图加特的一个China Career Day中国职业日活动,那天主办方邀请了四位重量级嘉宾,如下图。




当时是一个访谈回合,我是现场的主持人。

刘扬很年轻,13岁就来德国,成名是因为画了一个小画册:东西相遇,图解了中国和德国人生活处事方式的一些不同。是一个很内敛,也很有想法的女青年教授。


以前我很欣赏她,但是我这次对她来了个跌停板。当时有人说,斯图加特大学现在搞了一个分离管理制度,让中国学生住在一起,东欧人一栋楼,印度人另一片。请问刘教授对此怎么看?


妈的要说这个问题问的也是够挫的,但刘扬的回答更挫。她说,我不知道斯图加特怎么样,但如果是在柏林,这件事一定够大家去游行抗议,告他种族歧视的。。。。下面一片学生鼓掌,觉得很振奋。


切。。。你可以说这个制度很龟毛,但怎么算也不是种族歧视吧?我看了看风水不对,拦住了说:如果斯图校方说,风光好阳光好大的房子都归印度阿三住,地下室破玻璃归中国人住,那叫歧视。。。可大家都是每国一栋宿舍,分片居住,怎么也不是歧视吧?

下面又是一片鼓掌,做恍然大悟状。



然后大家开始转移话题,开始比较起中国人和外国人相比,到底是有怎样的不同,让人家对我们另眼相待?

顺便说一下,现场民意测评了一下,竟然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最大的优点是灵活性,懂得和谐发展,注重生活和事业各方面的平衡。。。晕倒。

正当大家如火如荼的讨论,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时候,突然刘扬教授一声暴喝。。。。。我觉得我们不应该这么浮躁,笼统的说中国人怎样怎样,德国人又怎样,其实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完整的中国人或者德国人概念并不存在。这样的讨论没意义。



我看出来了,你就是报复我的。。。其实平心而论,刘扬说得一点没错,我私下里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也一再说,德国人和中国人根本没区别,晃点忽悠不靠谱的多的是。。。但问题是,当我们站到更高的高度来研究的时候,你还是必须承认,中国和德国是有很多有代表性的不同的。



不是说这种不同有多么的普遍意义,而是说正是这种不同,才能引发更多的人对双方的文化发生兴趣。。。。若不是如此,你刘教授出那本“东西相遇”又是为毛啊?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在第一个level是对的,到第二个level就发现是错的,但当你站到更高的第三个level去看了,你会发现其实还是对的。

嘛叫辩证法,介就叫辩证法。



无独有偶,那边厢大胡子胡波教授也搞了一段很清纯的故事。

胡教授是19岁就来德国的小伙子,太太也是德国人,所以身上还很保留着那样一种很纯朴的对德国文化理念的高度认同,同时对中国文化和现状在留念之余又多了几分愤恨。

胡教授问,刚才大家很多人说了灵活性很好,我问你们:你们当中有谁是从小就说自己要学这个专业,带着理想来求学或者工作的?

寥寥无几的人举手。



然后胡教授痛心疾首,说你们看,现在的人多功利,只知道跳槽啊,学热门专业啊,哪里有想过这是不是自己的理想,是不是自己最喜欢的方向。。。后面省略很多字。

所以年轻人们啊,我送你们一句话,不要老是想着职场有什么诀窍和经验,一定要做你理想中,最感兴趣的事情,你才能成功,才会有职场的大发展!

人应该坚持理想才能成功,如果是几年前,我也会屡屡被这样的名人讲演所激动振奋,就像当日那些热烈鼓掌的人那样。




但是我现在已经不这么觉得,而且我觉得拿着最理想,最擅长的东西去工作的人,是最幼稚,也是最容易失败的。


原本来讲,胡教授这样的道理也没有错,但问题是,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和理解,难道我们还没有发现,在芸芸众生当中,究竟有多少人真的是有特别的擅长,又有特别的理想呢?


我们必须认清这个现实,在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是陈景润,刘翔,马云,胡锦涛这样的人,既在某一方面怀有其他人所不可比拟的天赋异禀,同时又有恰当的时机和际遇,从而可以一步登天,风云际会。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没有特长,既不会吹拉弹唱,也不会口技模仿,一般也就是两种语言,数学物理刚好可以得B,对人生的理想就是房子车子孩子。我们大多数人的职业,也就是教师,财务,主任,部门经理,工程师。。。诸如此类。


你有什么必要一定要逼着这些本来就只是适合做个出纳,文秘,行政管理的人,非要带着自己那些不可名状的理想,去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何况,以现今之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又可以让多少理想,真正的被实现?

即使你去问柳传志,胡锦涛,李嘉诚,今日之一切,是否当日之理想?我看答案也未必会是yes。



我有一个同学,她说她从小的理想,就是摆一个油条摊子,每天卖500根油条。我吃过她做得油条,确实比她爸妈做得好。但是,人家的爸妈说了,我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就是为了让你考大学,不要再卖油条。。。最后,她去无锡轻工业大学读了一个财会专业。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很帅的邮递员,每天早上敲门给年轻的少妇送包裹。我中学最好的科目是地理,我个人最大的优点是记忆力好,喜欢运动,这些都能让我成为一个优秀的邮递员。。。。但是现在,我是一个电气工程师。

那年同学会,我发现我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对现在的生活都很满意。



如果我们真的把自己的特长变成职业,那一定会发现,我们会折损掉一个美好的兴趣爱好,换来的依旧是重复的无效劳动和不断的对现状的抱怨----比如你现在下了班没事下个围棋觉得很happy,但要是真的让你去棋手,天天打谱力争上游,估计你就会发疯。

所以像胡教授这样已经历经沧海的人,应该想的更深一点: 能够因为理想和特长登顶泰山之巅固然非常可贵,但是现实不是这样的,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原因不在他们个人,而在于大环境,所以对于这些已经成功的名人来讲,与其用斥责或者煽动性的言论去刺激大众的主动性改变,不然做的更多一点去营造出适合更多人发展的制度和舆论空间。

这个道理就简单的如同恋爱结婚一样,人人都知道要寻找真爱,也都有各自的梦中情人类型,但现实里,真的能据此找到那个她,顺利结婚并白发终老的,又有几个?

更不要说即便你找到了也婚了,却发现一样不过是柴米油盐,诸多痛苦磕碰不断,那又让人情何以堪?岂不是对人生的最大否定?



所以我对人生职业选择的建议是:

1 不要选择自己非常不喜欢,不擅长的。

2 可以选择自己比较喜欢,又在某一方面比较有利的。。比如背景,机遇,环境等等。

3 支撑自己事业走向成功的,比理想更重要的是:信念。

如果是面对爱情,这三点也一样成立。。。。。那个梦中的她,最好还是留在梦里,不要请回来作太太,但不管你娶了谁,你都要有在婚姻里所坚持的原则和追求。



人可以没有理想,但是不能没有信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大致如同恋爱和结婚一样。理想很简单,爱就可以了,但是信念就很综合了:包括规划,分析,坚持,耐心,思考,调整,提高。。。。很多。

其实我不辞辛苦,不怕非议地拼死也要写完这心慌慌的四季,并没有把自己调门拔高,非要慷慨激昂一下的意思。



而只是源于这样一个信念:

我要变得更好,因为我追求更多。

但也许终此一生,我依然会是一个小人物。

面对大人物,我也许会发慌,但我不会就此放弃思考。

所以,起码,我会是一个精彩的小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9.2011 08:52:1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LZ写得很好,很有EMOTIONAL,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小小反叛,但是贵在坚持自己的理想。上进,积极,有责任感。很适合在国外发展。国内的话,我觉得会有点小小的阵痛。但是相信LZ在小小的阵痛后一样会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LZ其实是一个会遇高则高 ,遇低则低,适应性较强的人。虽然隐藏在不羁的调调之下。很认同LZ最后一句,也许我们都是小人物,但那也是一个精彩的小人物。同在拜仁,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9.10.2011 14:01:33 | 只看该作者
Benghazi 发表于 20.12.2010 23:45
关于CEO的故事,我只打算写四季。因为看过的一些人和事,让自己很难放弃思考。

写到第三季的时候,有人阻 ...

一口气看完了LZ的这四季。说来有点夸张,我看到有些地方,居然看得眼睛里湿湿的,你说出了我脑子里在转悠着的好多思考,但愿有更多的年轻人能看到,并能真正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2.11.2011 18:01:25 | 只看该作者
wlsmt 发表于 19.10.2011 14:01
一口气看完了LZ的这四季。说来有点夸张,我看到有些地方,居然看得眼睛里湿湿的,你说出了我脑子里在转悠 ...

可能比较难。现在很多人,追求的都是一些很发散的东西,凝练出自己心得的很少。

大家共勉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7.1.2025 17:0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