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43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舰载机,泄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8.12.2010 10:43: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产新型第三代战机首飞成功 填补我国机种空白

中国航空报报道:夏日的一天,上午10时50分,一架国产新型第三代歼击机在某飞机城的跑道上,蓄势待发。随着塔台首席指挥员毕红军的一声令下,这架我国自行研制,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型战机,昂首升空直射蓝天……

    此刻,机场观礼台上总部、空军、海军首长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中航工业、各有关工厂、飞机设计研究所的领导、科研人员及试飞现场员工,所有的目光都随着战机飞上蓝天,正在期待和见证一个重要的时刻。

    转眼间,只见新型战机呼啸低空盘旋而过,紧接着就做了一个垂直跃升,那气势雷霆万钧直冲霄汉;还没等人们从惊喜和震撼中回过神来,战机又来了一个小半径盘旋和S机动,那情形宛如一个漂亮的空中芭蕾旋转;紧跟着就是一个低空大速度通场,风驰电掣的轰鸣,让人目不暇接;正当人们震撼不已的时候,战机又来了一个低空小速度通场,宛如一只偌大的鲲鹏,在空中悠闲漫步;最后一个动作是空中应急放油,湛蓝的天空顿时留下一条壮美的银龙……20分钟后,战机做了一个优美的小航线,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飞机一落地,标志着首飞成功!一个全新的机种诞生了!机场顿时沸腾了,鲜花、掌声、泪水、拥抱,祝贺……

    驾驶这架第三代新型战机的首席试飞员是空军某试飞大队大队长、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国恩。

    各媒体的照相机、摄像机一齐对准了这架新型飞机和首席试飞员李国恩。飞机停稳后,他打开了座舱盖,激动地向试飞现场的人们挥手致意。然后他缓缓地走下飞机,激动地与飞机的总设计师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此刻他们没有任何话语,却胜过千言万语,没有谁能体验他们曾经历过的那种艰辛,和此刻的这种成功的喜悦!

    “首长同志:国家重点工程首架样机试飞完毕,各项性能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请指示。”李国恩大队长激情满怀,用他洪亮和坚定自信的声音,向总部首长、总指挥、中航工业集团领导和现场参研人员,激动地报告新型战机首飞成功。

    新型战机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某新型航空装备的研制跨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并填补了我国某机种的一个空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敢为人先

    在所有的试飞项目中,试飞员最钟情的莫过于科研试飞,因为科研试飞往往汇集了当今最先进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因而最具有挑战性。然而,由于科研试飞大都是在探索和验证未知领域的航空现象,也就是在探求从来也没有人走过的路,这就意味着试飞员必须要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一架新型飞机从设计、制造、验证、定型、生产,到最后装备部队,要经过数年甚至十几年的科研试飞。这是一个艰难和充满风险的探索过程,也是试飞员必须要每天面对的过程。新飞机、新技术、新设备等,之所以称之为“新”,就是因为从来也没有人飞过,对试飞员来说,这既是一种强烈的吸引,更是一种充满高风险的挑战。

    科研试飞大都是对航空领域的前沿技术、新型飞机的某些边界、极限、可靠性等未知领域进行实验和验证,相对而言,试飞的难度和风险也就越大。尤其是飞机火控系统科研试飞,更是险中之险。而每当遇到这样险重的任务,李国恩都是争取第一个去飞。

    一次,我国研制的某新型导弹进入到了试飞发射验证阶段。这一阶段的试飞任务由新上任的副大队长李国恩承担。经过精心准备,李国恩按计划进度,将试验飞机转至空军某基地进行实弹试验。然而,就在空中模拟实验时,他先后发现了构成发射条件的设置不合理,以及火控系统计算机软件设计有缺陷等问题。尽管按他自己的技术条件可以达到试飞验证的要求,但如果按这样的数据标准定型,容易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飞机在过载过大的条件下进入攻击角度,容易吸入导弹尾烟造成空中停车;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设置需要飞机大角度进入瞄准和攻击,而且构成发射条件的时间很短,这无疑将会加大飞行员操作的难度,不利于在实战中应用。

    尽管李国恩面对的是科研院所的权威和专家,另外还承受着科研进度的巨大压力,但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责任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看法和建议:一方面是改进构成导弹发射诸条件设置,以利于实战和便于飞行员训练掌握;另一方面是改进火控系统软件设置,从而使锁定目标更加迅捷和稳定。科研人员采纳了他的建议,经过科研攻关对有关设置进行了系列改进,使这种火控系统更加符合实战的要求。

    紧接着新型导弹进入了发射实验阶段。这一天,空军首长和机关领导同志亲临基地观看新型导弹发射试验。随着塔台指挥员一声令下,李国恩驾新型战机升空,十几分钟后,他飞到预定空域,旋即打开雷达搜索并迅速锁定目标。

    “报告1号,XX锁定目标,发射准备完毕。”李国恩在向指挥员报告的同时,迅速做好了发射准备。

    “可以发射。”指挥员立即下达了发射命令。

    “XX明白。”话毕他果断按下发射按钮。

    只见万米高空一条火龙直射而去,转眼之间命中目标。导弹首次发射就直接命中目标,不仅验证了设计,而且还大大加快了研制的进度。随后,李国恩又相继完成了不同飞行状态条件下的发射,均首发命中目标。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新型导弹研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追求极致

    上世纪90年代,为了加速实现空军装备跨越式发展,国家启动某重点工程。为了保证这项重点工程按节点完成,空军决定从全空军选拔一批飞行技术尖子充实到试飞部队,这是历史上从来也没有过的举措。1997年,李国恩作为优秀飞行员被选拔到试飞部队,由此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试飞生涯。

    到试飞部队就意味着献身科学,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机种是新的、机型是新的、技术是新的,所以必须要全身心地投入。尽管李国恩在部队是飞行尖子,可是到了试飞部队却成了一名“新兵”。因为在部队仅飞2种机型,而且都是技术成熟的机种。可是,试飞部队面对的都是全新的机种和机型,而且都是正在研制的新型飞机,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为了尽快适应试飞部队的工作,他付出了常人数倍的努力,仅用半年时间,就改装了三种新机型。

    李国恩钻研飞行技术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飞行空隙总是见他在研读最新的航空理论和航空技术。在技术方面他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人,要是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他不耻下问,直到把问题搞清楚。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才使得他的飞行技术日益精湛。

    1998年5月,李国恩作为新一代战机的第一批试飞员,与几位战友一同被选派到俄罗斯如可夫斯基飞行学院,进行苏-27飞机飞行改装。在此之前,除了新机理论改装外,最难过的是俄语关,因为出国改装任务紧,留给学外语的时间不足两个月,这对于从来也没有接触过俄语的李国恩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于逾越障碍。可是,时间紧迫,没有别的选择,只有下定决心予以攻克。随即,大队对出国人员实行封闭式管理,集中时间攻克外语关。这期间,无论是正课时间,还是吃饭、睡觉的时候,李国恩满脑子都是俄语单词,为了强化记忆,他的办公室、宿舍、床头都贴满了单词纸条,甚至手心和手背都记着单词,随时背记。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和战友们都掌握了应知必会的一些俄语专业术语,并顺利通过了考试。

    到俄罗斯后第一次带飞苏-27就遇到了严峻考验。那天天气条件不好,机场上空浓云密布,能见度很差,勉强达到开飞条件。在国内,除了是飞复杂气象科目,这种气象条件一般是不带教新飞行员的。可是,俄罗斯教官却不按常规,这样的气象条件依然坚持开飞。问题是飞机一升空就进了云,这时飞行教官把飞机交给他就不管了。第一次飞苏-27就遇到这种超乎意料的情况。这时,李国恩心里也十分清楚,人家是在摸我们中国试飞员的底。一种强烈的自尊促使他必须要飞好这个首次飞行。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而是关乎中国空军的荣誉和尊严,所以他没有别的选择,唯有凭实力说话。李国恩接过飞机后,沉着冷静,心想不就是飞复杂气象嘛!他严格按仪表和飞行手册操控飞机,按计划做完全部飞行动作,然后做了一个漂亮的穿云,飞机一出云正好在跑道头上空,这时机场已经下起了大雨,他驾机平稳着陆。

    下飞机后,俄罗斯教官也许是感到没有难住李国恩,歉意地笑了,然后伸出大拇指,连连说:“哈啦少!哈啦少!”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崇尚强势,你的能力越强就越能赢得对方的尊重,这也是军人交往的一种特有方式。正是因为李国恩具有追求极致的品质,所以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功底,因此在遇到意外时,能处惊不乱,泰然处之,不仅展现了中国试飞员高超的飞行技术,更重要的是维护了中国军人的尊严。

    生死博弈

    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而生命是无比珍贵的。虽然,人们都知道生命都有终结的那一天,可又感到那似乎又是一个很遥远的过程。可是,对于试飞员来说就不同了,因为这个问题是他必须要每天,甚至是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的问题。每一次未知领域的探索,每一次临界试验,每一次极限挑战,每一次重大险情,都无疑是一场惊险的生死博弈。

    初春的一天,时任试飞大队副大队长李国恩驾某新型战机计划转场至西北空军某试验基地,准备进行下一阶段的科研试飞。虽然,这是一次执行重点型号新型战机的空转任务,但对李国恩来说,执行这类的重要任务已经不止一次了。因此,他同往常一样胸有成竹地跨进了座舱,没想到这竟是一次难忘的航程。

    按计划要求,整个空转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中途要经过西北某机场加油后再直飞目的地。第一阶段飞行很顺利,到达中转机场后,飞机进行再次准备,同时根据航程要求给飞机加满油,另外还加挂了3个副油箱,再加上各种外挂武器及装备,再次起飞属于满载起飞。由于该机场属于高原机场,为了保证顺利升空,一般都是采用加力起飞。

    再次准备完毕后,李国恩按程序进行了最后的检查,确信各系统正常后便驾机起飞。14时19分,他松开刹车加油门加速滑跑,油门推到最大位置时,双发参数正常,即开加力起飞。这时,发动机进入加力状态,经查发动机转数、喷口、加力信号灯等均正常。飞机在加力状态下几秒钟就达到离陆速度,正当李国恩准备拉杆升空时,突然发现飞机出现右偏,随即进行蹬舵修正并保持起飞方向,但在飞机抬前轮时,感觉拉杆量很大,前轮抬起困难,旋即扫视发动机温度,发现左发720 度、右发635度,立即判断可能是右发加力未点火。

    此刻,飞机的滑跑距离已经超过跑道的3/4,已不能中断起飞,李国恩果断决定继续起飞。飞机刚离陆,由于左发在加力状态,而右发加力未接通出现严重的推力差,又突然导致飞机出现10~15度的右侧偏,情况万分危急,因这时飞机刚离陆速度小,而且高度低,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于连给试飞员跳伞的机会都没有。不容李国恩多想,他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本能习惯,迅即进行杆舵一致修正,同时保持飞机小角度上升。

    这时,地面指挥员发现飞机状态不正常,立即询问:“XX右发加力没接通吧?”

    “是的。”李国恩边处理情况边回答。

    “保持好状态。”

    “明白。”

    李国恩回答完毕后,立即收起落架、襟翼,同时将右发油门推倒最大位置。当飞机爬升到100米左右高度时,右发突然“嘭”的一声发出强烈爆音,飞机产生剧烈振动,右发转数、温度急剧下降,随即停车。在起飞过程中遭遇发动机停车,是最难处置的空中特殊情况之一。因为在起飞过程中,一旦失去动力,由于高度低,给飞行员反应和处置的机会仅仅是几秒钟的时间,稍微迟疑和一丝的操作失误就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尽管李国恩成功地处置过多次空中停车之类的特情,但在起飞过程中遭遇这种险情还是第一次。尤其是在高原机场遇到发动机空中停车这种险情,由于空气密度小,所以处置起来比较复杂,更何况是正在飞机起飞离陆阶段,几乎没有处置的余地。

    但李国恩却非常沉稳、冷静,他一边向指挥员报告“右发停车”,一边调整并保持状态,同时接通空中点火开关进行迎面开车,随后将油门收至慢车,操纵飞机左转对向机场,关掉左发加力,所有这些动作在几秒钟之内准确完成,但开车未成功。接着,当发动机转数上升到规定值后 ,他关闭点火电门,向前移动油门,发动机转速下降,收油门到停车位,又进行了第二次启动,依然没有成功。就在这时,仪表显示右发报故,判断是右发出现故障,因而不能再行空中启动。这就意味着,李国恩必须要凭借一台发动机在飞机满载的状态下返场着陆。

    为了确保新型飞机的绝对安全,经请示指挥员同意后,他决定投掉副油箱返场着陆。可是,正当他准备投副油箱时,忽然发现机下正是几家工厂和一片居民区,便立即改变空投的方向。这时,他一边在空中耗油,一边驾机飞到一座山脊的另一侧寻找无人地带,再行空投副油箱。时间一分一秒地在延续,要知道这时在空中每多停留一秒就对一分的危险,为了保证地面人民财产的安全,他甘愿把更大的风险留给自己。后来,李国恩选择在山北侧的无人地带投掉了副油箱,然而他并没有感到轻松,因为现在的飞机的重量仍然远远超过允许着陆的最大重量,所以,他还要滞留在空中耗油。就在这时,右发附件又频频出现告警,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必须立即着陆。此刻,李国恩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必须竭尽全力保住新型战机和新型发动机,以及各项飞行数据,以便于事后查明导致故障的原因。然而,飞机超载着陆的风险更大,但李国恩对自己的飞行技术深信不疑,紧急关头,他立即下降高度作了一个标准航线,按正常方法放起落架、襟翼,驾机轻柔接地,这时右发有关附件全部告警,发动机转数及温度旋即归零,好险啊!

    15时14分,李国恩在右发停车、极限超载的复杂情况下,驾机单发安全着陆。不仅保住了新型的科研飞机和新型发动机,而且还保住了全部飞行试验数据,这将为后续的研制和改进提供极为宝贵的依据和参考价值。为此,空军首长和机关以及中航工业有关科研部门的领导,对李国恩不顾个人安危,在极为复杂的情况下驾机单发安全着陆的壮举给予高度评价。

    飞在前沿

    李国恩走上领导岗位后,不仅更加刻苦钻研业务,走在各项试飞的前面,而且带领整个团队飞在科研试飞的前沿。到目前为止李国恩能飞15个机型,是试飞大队在飞机型最多的试飞员之一。每当领受新的科研试飞任务后,凡是技术难度大和风险高的实验项目,他都是第一个上。他因此被誉为是飞在科研高端和前沿的人。

    李国恩率领的团队是新中国组建最早的第一支试飞部队,同时也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历史的英雄部队。这支部队先后成功地试飞出了我国三代30多种型号数千架歼击机,为捍卫国家的主权和保卫祖国的安宁,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开创我国航空事业的历程中,这支试飞部队以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态度、无畏的勇气、献身的精神,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创建了我国航空史上的许多第一,填补了一个个空白。历史不会忘记,我国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正是由这里飞向蓝天,翻开了我国航空工业新的一页;随后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第一架超声速歼击机、第一架2倍声速歼击机、第一架高空高速歼击机、第一架空中受油机、第一架第三代重型歼击机等,相继飞向蓝天,创造了一个个航空奇迹,谱写了一曲曲航空史上的新篇章。

    这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战斗集体,无论是在辉煌过去,还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都始终以坚定的政治信念,过硬的军事本领,严谨的科学态度,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和国防建设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为此,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亲临观看了这支部队各种新型战机的试飞演示,并多次亲切接见了这支特殊部队。

    这支全面建设过硬的部队,在新世纪又连创佳绩。先后又担负我国新一代多种型号战机的科研、生产试飞的重任。尤其是在完成国家重点工程任务过程中,出色地完成了中央军委、总部、空军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交给的各项艰巨任务。为此,上级党委给这支特殊部队记集体特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并先后两次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李国恩先后成功完成了5种型号的新型战机的首飞,还担负了新型雷达、新型导弹、新型航空侦察设备等许多重大科研项目的首席试飞,并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我军装备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此,他先后3次获得国家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荣立空军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荣立中航工业特等功1次,一等功3次,二等功、三等功多次。空军银质飞行奖章获得者,被四总部表彰为2009年度“全军爱军精武标兵”;2010年获得“航空航天月桂奖”英雄无畏奖。在他的带领下,空军某试飞大队出色完成国家重点工程新机首飞、科研试飞、批生产试飞任务,连续三年被空军装备部评为先进党委。

    然而,这些荣誉对于李国恩来说,都意味着是过去,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无形的激励。如今,他的视野一直关注着世界航空事业的发展,关注着航空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关注着空军装备建设的发展。在他看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试飞员,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性试飞,而是要以更宽的眼界,更高的标准,更新的起点,继续在科研的高端和前沿进行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试飞员的历史使命。

    当谈到如何看待试飞员这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这个职业时,李国恩说,对试飞员这个职业,更多的是喜好、崇尚和热爱。我从部队一名飞行员成长为试飞员,就是想迎接更多的挑战、驾驶性能最先进的战机。试飞员与普通飞行员不一样,能飞多种新机型,在很多复杂状况下进行飞行试验。对部队飞行员来讲,很少遇到这种挑战性;对试飞员来说,战胜挑战、战胜自我,便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当有人问及我国何时能有新一代战机问世时,李国恩神秘地笑着说,就像赛车手喜欢F-1一样,试飞员都非常希望能驾驶性能更先进的飞机,我和大家一样,都期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性能更先进战机的问世,我想这一天不会太远。(徐秉君)

============

万恶的官八股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12/27/c_12922288.htm
2#
 楼主| 发表于 28.12.2010 10:4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8.12.2010 13:3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5.11.2011 14:2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1.2025 12:1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