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84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才与制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5.3.2011 13:18: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Paul 于 25.3.2011 13:21 编辑

2011-02-11

刘仰

    金一南所著《苦难辉煌》中有一个小故事挺有意思,值得一说。

        现在有些人大夸李鸿章,因为李鸿章原来带了一顶“卖国贼”的帽子,现在被认为是开放,是向先进学习,包括李鸿章向美国派出留学幼童,也是这些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从史实来说,清朝政府在那个阶段的确对美国很有好感,从朝廷官员到普通商人,都觉得美国人比欧洲白人好。清政府向美国派出留学幼童,也是这一好感的体现,希望这些幼童在美国学成之后,能用美国的方式振兴中国。但是,清政府向美国派出留学幼童的计划,最终停止了。为什么?

        清政府对美国的好感,不仅仅是派出留学幼童,向美国学习文化、科技、制度等。美国当时西部大开发,缺乏劳动力,清政府还允许美国在中国招募大量华工。本来,双方的合作的确可以深入开展,但是,美国招募了大批华工之后,既要享受华工吃苦耐劳的好处,又制定了排华法案,使得清政府不得不改变对美国的态度。因此,当今一些拿李鸿章注解中美关系的人,应该认识到,当年破坏中美关系向纵深和全面发展的,并不是中国人的保守、愚昧之类,而是美国人的傲慢和狭隘。本文不讨论李鸿章与美国的关系,只想引出一个话题。美国制定排华法案后,清政府依然向外大量派出留学生,但是,留学的目的地改为——东洋,日本。

        甲午海战对于中国是奇耻大辱,但是,清政府在美国“排华”之后,派了大量的留学生东渡日本,其中,很多还是到日本学习军事。按照“中国人丑陋、劣根性”的说法,这种行为可能被解读为中国人本性中“犯贱”的劣根。但是,换一个正常角度看,这种行为也完全可以看成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或者是不计前嫌、诚心诚意向对手学习的豁达。我们如果跳过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把自己的心态换成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也许就不得不承认,甲午战争惨败之后,清政府决定向日本学习,是很了不起的,是很有魄力的。没有傲慢,没有自高自大,没有好面子,没有所谓种种“劣根性”。当时去欧洲留学的人数较少,主要是因为费用问题,而不是其他文化因素。把日本称为“东洋”,等于承认甲午战争之后,“脱亚入欧”的日本也是“洋”。

        金一南所著《苦难辉煌》中的一个小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当时有很多中国人到日本留学,其中有些进入日本军校,例如日本士官学校。日本历来重视陆军,按照惯例,士官学校步兵科毕业生中的第一名会获得日本国王赐予的军刀,这对日本军国主义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获得此荣耀的人,日后在日本军界也会有很好的前途。这一荣耀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状元,只不过,中国古代的状元是“文”的,日本的状元是“武”的。西历1906年,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九期共有300多名毕业生,主持毕业典礼的,是日本国王的亲戚,伏见宫亲王,由他宣布本届优秀毕业生的名单。这位“国戚”念出第一名的名字是——蒋方震!一个中国留学生!日本国王的赐刀,被一个中国人拿走了,这让毕业典礼主持者和参加者都很尴尬。


        伏见宫亲王虽然心里很不爽,毕业典礼还是要继续,他念出第二名的名字是——蔡锷!又是一个中国留学生!士官学校的毕业典礼顿时陷入极度难堪,全场骚动,不得不暂时中止。因为,伏见宫亲王看到,手中的优秀毕业生名单里,还没有念出的第三名是——张孝淮!仍然是中国留学生!要知道,当年这一届日本士官学校中,一共只有4名中国留学生,居然囊括了前三名!第四个中国留学生名叫许崇智,这个人极为聪明,过目不忘,但因为太聪明而不够努力,没有挤入优秀毕业生的前列,后来还是成为孙中山手下的粤军名将。

        为了弥补被中国人超越的难堪,毕业典礼临时中止时,日本人赶紧开始商量。已经念完的前两名,虽然都是中国人,但已无法更改。因此,日本人临时决定,把第三名换成日本人,把原来位于第四的日本毕业生提到第三名。但日本人还是觉得不好看,他们进一步决定,把张孝淮下调到第五名,把原先第五名的日本人上调到第四。如此一来,前四名中,中国人、日本人各占一半,面子上好看点。看来,所谓“好面子”的劣根性,在日本也很严重。

        蒋方震就是蒋百里,日后成为中华民国陆军大学校长,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蔡锷的事迹人们比较熟悉,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很有可能还会有更大的作为。被日本人破坏规则、暗箱操作“荣登”第三名的日本毕业生,名叫荒木贞夫,后来成为日军大将、陆相。从第五名挤入第四名的日本毕业生名叫真崎甚三郎,后来也是日军大将,曾任台湾总督、日军参谋次长。日本人为了今后避免这一尴尬,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典礼从此改制:中国留学生和日本毕业生分开列名单,以保证日本国王的赐刀不被非日本人拿走。他们是否没有信心与中国人较量?

        这个小故事说明,中国人是很聪明的,只要在平等的条件下,中国人几乎就是最聪明的。就学习来说,中国人凭借聪明、刻苦和文化传统,完全不输于任何其他民族。即便在当今世界,在美国,在欧洲,中国留学生的成绩与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都毫不逊色。换句话说,中国有着充沛的人才潜力,只要有公平,只要中国重视读书、教育的传统不丢,假以时日,中国就能诞生最优秀的一流人才。然而,蒋百里、蔡锷、张孝淮、许崇智那一代的优秀人才虽然不输于日本,中国的国力、军力在后来一段时间里,还是不如日本。现在很多人说,那是因为制度比别人落后,体制不如别人。这个观点不能绝对。如果我们把自己放入那个时代,我们就会发现:在那个年代说中国的体制不如日本,也完全说得通。然而,穿过一段时间的岁月,我们就会发现,如果那时候我们就接受了“制度不如日本”的说法,如果那时候中国就照搬日本的制度,人才、制度都与那时的日本一样,甚至超越,中国的结局无非是另一个军国主义。

    所以,回头审视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人才完全可以超过别人,但是,在制度上不能完全照搬别人。中国的制度有不好的地方,的确需要改进,但是,如果照搬别人的制度来改进自己,最终很可能就会像日本军国主义一样,被历史淘汰。在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我们如今可以通过历史的检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今天来说,道理其实是一样的。今天有些人说中国的制度不如美国,要向美国学。对于这种观点,我们必须警惕的是,当今美国社会看起来似乎像当年的日本一样,没什么严重的问题,但是,10年、20年、30年以后,美国会不会像当年的日本一样,也暴露出制度的极大缺陷和弊端?如果我们今天对此不加以警惕,照搬照抄美国制度,当美国在未来发生严重问题的时候,同样的命运也会落在我们身上(这种现象正在逐步发生)。到那时,即便有一大堆超越美国的优秀人才,也无济于事。因此,从根本上说,优秀人才的涌现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中国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根据我们对世界现实和未来的判断,制定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制度。社会的发展很难像科学实验室里一样做实验,但是,历史就是实验
2#
发表于 25.3.2011 14:1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5.3.2011 19:37:22 | 只看该作者
在体系间的合作、分工、竞争、对抗中,一个会优化积累的系统远比个体重要的多,个体在其中的作用,基本忽略不计。
忘了“只要在平等的条件下,中国留学生几乎就是最聪明的。”这个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6.3.2011 17:0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8.5.2024 02:1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