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0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又见感谢信——R项目初露端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7.6.2011 19:45: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IPT概念:
各国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要实施并行工程,不仅要应用先进的信息和自动化技术,而且
要考虑组织机构改革和人的因素等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并行工程的组织模
式问题。
采用跨部门多学科的集成产品开发团队(IPT:Integrated Product Team)是并行工程
的重要方法,团队包括了来自市场、设计、工艺、生产技术准备、制造、采购、销售、
维修、服务等各部门的人员,有时还包括用户、供应商或协作厂的代表。总之,只要是
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有关的,而且对该产品的本次设计有影响的人员都需要参加,并
任命团队领导,负责整个产品开发工作。采用这种团队工作方式能大大提高产品生命周
期各阶段人员之间的相互信息交流和合作,在产品设计时及早的考虑产品的可制造性、
可装配性、可检验性等等。
企业组织的演变
IPT的概念
IPT的组建
IPT的角色及其职责
IPT的管理模式
IPT的决策模式
企业组织的演变
从管理和组织的角度,可将制造企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二战前的工业所有权时代。那时由于经济保护政策,没有全球化的市场竞争
,市场环境稳定,竞争压力小。大多数产品都是手工制造,并且是先定货后生产。对于
手工生产,手艺技巧和保护主义是经营成功的推动力。这时,典型的产品开发组织模式
是:同样的几个人员进行产品的设计,并决定将如何来制造。每个人都知道产品设计和
加工要求,也知道制造车间数据及其局限性,主要功能的规划是并行同时进行的。
第二阶段是部门化的时代。在60年代,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功能化,特别是耐用商
品,“批量生产”的观念产生了。由于机械化,工人的技术技能高度专业化,工作范围
高度集中。
第三代的组织形式—矩阵组织形式。在八十年代,国际竞争的压力日渐上升,组织行为
的研究者寻求理解和提高大型现代化、工业化组织应具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的技术,这
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矩阵概念、计划评估与技术考察(PERT)、价值系统、并行组织、
价值与非价值附加分析以及浪费管理系统等,都被用来提高组织的效率。
第四代的管理方式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保持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不同职能部门间的接
触和沟通。
第五代组织形式则是集成的过程和多学科产品开发团队。集成的过程意味着打破部门之
间的界限,充分考虑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开发活动并行、交互的进行。而任命跨职
能的任务团队,是实现集成产品开发过程必不可少的组织保证。以下我们将详细描述团
队的概念及作用。
返回
IPT的概念
团队的概念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早期的团队一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个人所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人群结构。IPT则是由多学科跨职能的专
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跨生命周期的小组,共同有效完成产品开发,满足顾客需求。根据
团队成员聚集和沟通的方式不同,IPT又可分为以下两种基本的类型:
实体小组:在这种小组工作方式中,小组各成员是真正物理上聚集在一起。成员们完全
是处于同一个物理空间,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虚拟小组:这种小组并不是面对面的聚集在一起工作,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相互联系。

返回
IPT的组建
并行工程是按多功能组划分结构的,这就使得专业知识成为必须。多学科构成,也称产
品开发组(PDT),是由几个精通不同技术、专业学科的子单元组成的:
产品计划人员
产品概念工程师
工程师和分析员
产品设计人员
原型设计工程师
制造工程计划人员
管理和控制
计算机集成制造和装配人员
交货和支持小组
返回
IPT的角色及其职责
IPT中设立发起人、组长和副组长、成员、记录员等四种角色。他们的职责如下:
(1) 团队发起人(Initiator)职责:作为团队的指导者, 负责团队的任务分工,并选择团
队的领导。通常发起人是直接负责团队工作的上一层管理者。发起人不直接管理或控制
团队或团队的工作, 但起决策和支持作用。
(2) 团队领导者 (组长、副组长) 职责:保持团队关注自己的任务, 提供团队与机构其
他部门间的重要联系。
(3) 团队成员的职责:负责执行团队所作出的决策。与其他成员共同合作成功达到团队
的目标。
(4) 团队促进者职责:确保团队成员平等参与, 建议是在共识下获得的, 而不是依据某
个独断的成员的意见或上级的意见。团队促进者通常是团队外的某个人, 受过训练和有
经验, 其主要贡献是协助团队工作。
(5) 团队记录员职责:捕获团队的思想和决定并记录小组的所有观点。记录时保持中立

返回
IPT的管理模式
主要有三种模式:指令管理模式;支持管理模式和面向目的一致性管理模式。
返回
IPT的决策模式
IPT的管理与决策模式如下图所示。其中:
(1) IPT发起人有选定IPT组长的权力。一旦选定,就必须赋予组长必要的人、财、物决
策权,并且随时给予IPT组长帮助和鼓励。IPT发起人不参加具体的开发活动,但保持向
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项目进展和所遇到的困难。对上级主管来说,发起人必须对产品开发
任务的最终完成负责。
(2) IPT组长及全体成员对完成产品开发任务负全部责任。组长有权选择成员,为成员确
定产品开发任务,向IPT发起人申请必要的工作环境,在关键环节与成员一起作出决策。

(3) IPT成员通过完成自己的任务向IPT组长负责。IPT成员之间是平等的,随时可以交换
信息。IPT成员的工作成果应该被定义成产品数据的一部分。

2#
 楼主| 发表于 7.6.2011 19:46:10 | 只看该作者
彭小波    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整体设计室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器设计专业毕业后,又上了火箭、导弹设计班。1994年起一直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2003年至2007年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七部11室主任,主持长征系列火箭设计和研制,神四、神五、神六、嫦娥一号等系列航天活动使用的火箭均出自该设计室。在此期间,彭小波作为中国航天功臣之一曾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7.6.2011 19:46:48 | 只看该作者
两级入轨完全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方案分析与轨道仿真计算
果琳丽  刘竹生 朱永贵 余梦伦  唐一华  
【摘要】:运载火箭实现重复使用是未来运载火箭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当前国外重复使用技术的发展状况,然后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种两级入轨可完全重复使用的方案,接着对该方案的返回轨道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仿真计算结果,论证了火箭全部回收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欲进一步深入研究此方案所需做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设计部!北京 100076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设计部!北京 100076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设计部!北京 100076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设计部!北京 100076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设计部!北京 100076
【关键词】: 重复使用运载火箭 单级入轨运载器 再入弹道
【分类号】:V475.1
【DOI】:CNKI:SUNDYH.0.1999-06-000
【正文快照】:
1 前 言当前世界各航天发达国家都一致认为运载器实现重复使用是降低运载成本的有效途径。实现运载火箭重复使用的技术从总体上来说包括部分重复使用和完全重复使用两大类完全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能够降低运载火箭的硬件成本,减少运载火箭每次的发射成本,因而它是比较理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00年01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空间站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初探
果琳丽  朱永贵  
【摘要】:主要讨论了作为空间站大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发展思路,提出了飞船—两级入轨飞行器—单级入轨飞行器的发展途径,最后提出了相应各阶段的关键技术和建议。
【作者单位】: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设计部!北京 100076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设计部!北京 100076
【关键词】: 航天站 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单级入轨飞行器 两级入轨飞行器
【分类号】:V476.1
【DOI】:CNKI:SUNDYH.0.2000-01-004
【正文快照】:
1 前 言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战告捷和21世纪的即将来临,空间站技术作为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渐突出。作为空间站大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分系统——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输人员和进行物质的补给,在条件许可时也可兼做空间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两级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多学科优化设计
宋寒冰  
【摘要】: 多学科设计优化是一种新兴的设计优化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大规模复杂工程系统的设计问题。由于其优越的计算性能,在国外航空航天设计领域已经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协作优化就是一种多学科优化方法,它适用于多学科分析环境,尤其适用于大型分布式分析问题。当应用于多学科设计环境时,协作优化方法目对传统优化方法有几大优点:减少了学科间信息传递的数量;免去了大的迭代循环;允许在不同学科分析模块中应用不同子空间优化器;可以在不同设备上并行运行;结构框架适用于传统学科组织形式;允许各学科专家最大限度地参与学科分析和设计。本文对协作优化方法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并且对其在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设计优化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 1.阐述了协作优化方法的发展,给出其框架及数学表达,利用数学算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针对协作优化方法的计算困难,提出了两点改进思路。 2.以我国ZN—1气象火箭为模型,验证协作优化方法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可行性,进一步证明其应用潜力。 3.建立气动、弹道、质量及发动机模块化分析模型,并在其基础上初步选定两级重复使用运载器的设计参数。 4.建立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协作优化设计框架,结合各学科分析模型,实现两级重复使用运载器的优化设计计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1.2025 23:2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