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55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国留学生历史与现状(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1.10.2011 23:0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早期历史回顾
+ B4 n6 k# ^* w/ v
. y; c9 z  C4 ]0 {8 E    华人在德国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了,据记载,最早来德国的是广东的一对叔侄Feng Ya Xing和Feng Ya Yue。1822年经英国来到德国,他们中的一个是广东海关关员的侄子,生于1792年,另一个是商人。歌德以及海涅分别于1822年在魏玛和1823年在柏林见过他们。1823年4月普鲁士政府雇用他们作为中文翻译,此后他们在Halle学习并为汉学家Wilhelm Schott工作。他们分别在德国娶妻生子,但Feng Ya Xing于1836年离开德国,并于1837年回到广东,虽然它的德国妻子早逝,但孩子们很有成就——小儿子成了普鲁士军官,并与他的一个姐姐一起被封为贵族。而Feng Ya Yue则定居于波茨坦逝于德国。
( ?+ Q% N3 M6 k8 a5 m3 r
4 Z* B9 ?: F, c2 {) ^    他们之后直到1876年才有7个中国军人来到柏林Spansau学习军事。此后中国人源源不断到来。1880年共有63名中国人居住在德国,主要在柏林和汉堡。到1890年中国人达到了104人。1910年为207人。当时在汉堡的中国人主要为:商人和餐饮业者及小业主,流动商贩、海员和学者。当时在柏林的中国人主要为:外交官、军人及军校学生、商人、洗衣业者、流动商贩和小业主。7 u" i9 \. a3 e/ ^* A+ q( W
4 k" d+ y% @4 W7 |7 k
    一战以后在德华人又有所增加。1923年仅在柏林的中国大学生号称有近千人。当时德国通货膨胀严重,货币汇率很低,便宜的生活费用吸引了大量的自费留学生。此时其在德国留学的中国人中出了不少名人,除了蔡元培、段祺瑞、周恩来和朱德以外还有朱家骅(中华民国教育和交通部长)、傅斯年(北大代理校长和台湾大学校长)等人都是这一时期在德国留学的。1931年日本侵华后,留学生大量减少。1936年时柏林还剩下约500名中国留学生,到1945年柏林仅剩120名留学生和约280名中国商人等。; U" A( n$ K: b& n
1 s; a* b/ p% ^& \8 n+ f
    建国后大陆和西德交恶,仅派了几百个留学生去东德。1960中国和苏联以及东欧断绝往来后,与东德的交流也几乎中断。其间还有极少数中国人从香港和台湾去西德。
9 I% [* ?' z; R8 g, X7 g$ I/ E
! F; {* B5 i  u6 j! p3 R
) `3 j& h& C3 O( [2 j4 Q3 }* F! q* x- s2 v$ B$ p

% O6 P  d# U. \4 d
' e7 i7 t3 C4 |- B( L8 C1978年以后的发展变化
9 z. r* y. b# W0 m7 A4 \% i1 Z4 h+ i# a. c" B3 s+ i
    改革开放以后,高考和留学制度都恢复了,从开始时以公派留学生为主,到如今自费留学生成了绝对多数。根据《中国人力资源状况》,1978年到2009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达到162.0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49.74万人。这110万差额就是1978年以来海外新增华人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在德华人的变化状况相似。
( D0 F  J/ U, w
9 R0 Q3 m% w9 z4 |    年度     1976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90 ~$ s# w$ b2 [

3 R2 r& Y, M& b# v5 @- w    在德华侨
4 h+ i$ D4 i7 z) k
+ {2 A" A+ l8 D7 H. o; [" v    中国大陆  972    984     2146    6178    18376   33172   20885   73767   79870/ L0 \6 ~& F+ H1 X0 s" @8 Q8 `

) T2 n" _/ g2 L    港台      2712   2832    3441    3993    5001    5551    5272    4472    4670
0 k7 O" z# ~) r' Z. o+ ]( w1 ?) N, [
: |% k- a8 [4 K2 h3 `5 E; x( l    合计      3684   3816    5587    10171   23377   38723   56157   78239   845405 a. s  R# G4 v0 m7 h

7 c" e' L0 x" Z% U# |0 {; U6 X1 {" t    留德大学生
2 Y' R, P3 t% ?+ |1 z6 j, I" |. [) u! o1 T% i+ P& z  o* v* F
    中国大陆  66             317     1117    4230    5425    9109    27390    24414' _$ M7 \' @1 c/ J

  K! L& R; u+ Z& F    港台                             583     942     1433    1265    1302     1272
0 u) J+ x$ }- ]- ^3 ]( N6 \/ Z3 G9 ^3 c6 M3 B, @4 s
    合计      66             317     1700    5172    6858    10374   28692    25686. q+ U  L4 a! T) V& z" b

2 y& z" z. ^) j6 P- L    大陆学生比例(华侨总数) 14.8%   18.1%   23.0%   16.4%   17.9%   37.1     30.6%! [3 {3 z. t# X- t1 [% A
' v9 R% q6 @, g! Y
        1978年的3816在德华侨中,拿大陆护照的仅984人,2009年底这一数字达到79870人,是30年前的81倍,这些人中大学生占了约30%。这些大学生结束学业后大部分留了下来,在德国各行各业工作,并成家生儿育女。他们中除一部分加入了德国籍之外,其余的和他们的家属们一起构成了除大学生之外的一大华侨团体。7 w# b( _  x- _2 F! h
4 c4 s. E  u# J9 m% q2 _: }
        1978年以前华侨留学生仅有68人。1980年正式注册的华侨留学生为317人,据前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副主任鲍超佚回忆:“到1980年的12月间,全德包括国内各部委派出在内的中国留学人员500多人。真正从国内过去的自费生几乎还没有,少数几个自费生都是在文革结束前就已经在德国定居的老华侨子弟或者他们亲戚的子女。”当时公派本科生仅仅99人,500多人中其余都是进修生,他们中间仅仅一部分作为大学生注册。# P6 [. G) X8 k9 r" W
        从1980年到1985年底,中国大陆一共派了3批本科生和3批研究生,共约600人,而此期间结束进修的公派生基本上都回国了。到1985年底,注册学生达到1117名,其中自费仅200多人。
  k# x8 F% `1 p5 T( j% S% K        从1985年到1992年,大陆留学生差不多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到1992年达到5752名。但此后这个数字一直徘徊到1999年。而从1999年到2003年大陆留学生又大幅度增加,每年平均增加40%以上。到2005年大陆留学生达到27390名的历史最高点。此后又不断下滑到2009年底的24414名。而公派留学生从1989年后几乎停顿下来。到1996年大陆设立了国家留学基金,不过从1996年到2004年每年仅派出2~3千公费留学人员(含进修与访问学者),其中来德国的相当少。但从2007年起又增加到1.2万人左右,其中约6千研究生。他们来德的比例约为2.5%。+ F4 t8 F2 U" S2 w( t
        大学生抽样统计表,总计73人1 H( x" @4 b3 `& z
        年龄      %    婚姻状况    %    居住年数    %    所读学位    %    学期数    %7 t: z, @, y) J1 l- V; z/ J& b
        18~22,7  9.6    未婚58    79.5    1~2,26    35.6    Diplom 54   74.0   1~2 18   24.7
7 X8 Q+ J' r& `        23~27,49 67.1    已婚14    19.2    3~4,44    60.3    Magister3    4.1   3~4 22   30.1
8 }3 ^) O8 I$ ~/ Q9 d  M& H$ b        28~32,14 19.2    分居0      0     5~7,3      4.1    Lehramt 1    1.4   5~8 32   43.8
, K4 r* B  s! `( z, b        大于32,3 4.1    离异1      1.4    8以上0      0     Master 8     11    大于9 1  1.4* M1 b1 |2 C" ~  h
        根据抽样调查,中国留学生读书时间超过9学期的只有一个博士生,当然并不能说明全德国情况。其它大学博士生比例可能高于1.4%。但是考虑到在国内毕业来德国继续深造以及提前辍学的学生,中国留学生在德读书平均时间不会超过5年。路甬祥、万钢等人都是这一段时间的留学生。还有1980年第一期来德本科生张首晟今年获得了欧洲最高物理学奖Europhysics Prize
) C. r+ G; |. ^4 G9 b0 b0 g' y        1978年后出国的留学生约30%回到了中国,下表中不在国内而又去向不明的仍算在德国逗留。
1 g: @1 o4 e; Z8 q+ V6 I4 E            三期公派留德学生现今所在地区分布(资料截至2009年9月) # X1 r6 F, t$ F; a8 J  a
   地区  中国   德国   北美   奥地利   瑞士   新加坡   澳洲   总计 " ~# H0 M" |% \: y' D- K
   一期  21     54     15     2        3      1        1      97
- `& l9 h+ |' F7 r. }: I. r, U   二期  33     64     9               1      1               108
* q4 a# N; h, N7 j+ i   三期  25     47     4      1        1      1               79
; [, f  k, R) X( P. M  H2 y# ~   合计  79     165    28     3        5      3        1      284& o+ q5 r$ U# \* P) R  v- e
     从1978年以来,约有2.3万留学生留在德国,他们中2002年前结束学业的大部分加入了德国籍,之后的比例相应减小。按照德国联邦统计局的统计,从1998年到2009年共有13580名大陆华侨和887名台湾华侨加入了德国籍。考虑到1989年前华侨人数少,而只有他们可能在1997年以前加入德国籍,所以估计自从1978年以来加入德国籍的华侨总数不会超过1.8万人。这些留在德国的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职业非常广泛,从工程与信息技术到金融界和律师行直至大学教授,应有尽有,还有自己开公司及开餐馆的。他们大部分职业较好,可归入德国中层社会。
% N- ]4 K: m2 {/ P7 u/ v        除留学生外,在德华人还包括两大群体:中餐和亚洲商品批发零售行业、中资和台商企业的华侨员工家属。2009年时在德国有约1000家中资企业(投资方来自中国大陆),其中400多家在汉堡。据西德台商协会会长郭琛先生提供的资料,目前在德国有200多家台商。
: Y, R) ?; \7 q        参考资料% ]& j/ z' k& R  P5 ]2 @2 ]
        1 Die Geschichte der Chinesen in Deutschland,Erich Gutinger,2004,ISBN:3-8309-1457-1
& l* z! j6 \/ G* @) Q        2 Chinesen in Berlin,Dagmer Yu-Demski,2007,Berliner verlag Babra,Berlin Edition) W# v) S: h' }& I
        3 纯中国,部路石,2010 http://www.chinapur.de/index.html
0 ~- ^$ k5 D2 A5 `3 ~/ s        4 岁月有痕,鲍超佚,2010
! k% P7 q, w4 x; G; I) u        5 Statisches Bundesamt,Lange Reihe Auslander——Statisches Jahrbuch,Studenten nach Herkunftslandern,Strukturdaten zur Migration in Deutschland* w' h$ O7 O- \( O  Z
2#
发表于 22.10.2011 11:3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2.10.2011 13:5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3.10.2011 19:2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3.10.2011 20:1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11.2011 15:4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5.11.2011 23:4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8.11.2011 21:0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9.11.2011 17:0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9.8.2012 13:4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9.4.2025 14:4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